金馬影展電影,不會上映,有雷
電影企圖想捕捉住在巴黎奧林匹克區的4位不同色種的年輕人,在這座城市中的寂寞空虛感。整部電影黑白畫面,開頭就空拍13區的夜間景象,猶如不夜城ㄧ般,到晚上大家都還是很忙碌,一直到鏡頭慢慢地移動到住在高樓中的住戶,模糊帶過每戶窗裡的私生活,直到轉到女主角愛蜜莉(張露西 飾)的家,只有她孤獨一人、還全身赤裸地唱著卡拉ok。剛搬進來的室友卡密爾(馬基塔山巴 飾),一見面就開宗明義談彼此的性愛觀念如何?愛蜜莉還直接用中文回答:「先幹了再說。」然後故事就這樣發展下去了。室友? 女友? 好友? 砲友? 全部都概括為一體,太過混亂,連自己到底有沒有喜歡對方都不知道。就這樣,故事在一路發展到性冷感的房仲諾拉(諾耶米梅蘭特 飾),再到開性愛直播的網紅琥珀甜(珍妮貝絲 飾),彼此4個人的性愛生活全部展開。
賈克·歐迪亞(淘金殺手導演)與瑟琳席安瑪(燃燒女子的畫像導演)聯合編劇,把13區的千禧年一代的性關係,描述得如此錯綜複雜、光怪陸離、荒誕不經,不管是中國人、黑人、白人,只要來到這,都會染上這種習性,就算是性冷感的諾拉,來到這,也會從一個保守肉體的純真女孩,慢慢被汙染成一個性需求很重的人。
最奇特的是,電影戲份最重的愛蜜莉,她是中國人,但她的性交友是最沒尺度,手機上一個又一個的男性砲友,像戰利品、豐功偉業做很大,在13區的唐人街穿梭自如,還與其他中國女孩一起瘋交友軟體,約砲、修照片,忙到自己婆婆死了都不致知,還荒廢工作。可是這女孩子背後,卻是個社交恐懼,但是她砲友很多。
如今如果要說,這部電影是不是在體現年輕人的性愛成癮症? 我想是有的,但他更注重於這行為氾濫的背後,是因為有一個對生命價值的迷茫與空虛。想突顯千禧年一代的年輕人,是如此迷失於生活中。不斷攀附在別人的內體上,尋求那一絲絲的充實,看似想追求愉悅,但非也~是想在眾多肉體裡,挖掘出一點點的真情溫度。
看似是一群不知足的年輕人,可更精確來說,是科技便利的時代奪走了他們的靈魂。汲汲營營生活,難求的高學業、疾快的工作步調,什麼都講求快速、什麼都講求慾望,看著電影中做業務的兩個女生,工作就是不斷地回答客戶,什麼東西是最好~什麼方案是最能滿足你的個人慾望,看似嘴上口齒伶俐,口才了得,所以在交友上,也順便只講求快速得到結果(打砲),交談只想用複雜的自創名詞,看起來很現代化,很容易得到別人的肉體,可實際上也沒什麼人真的有朋友。
雖然電影叫Les Olympiades,好像這種事,是不是只發生在巴黎? 但個人認為並沒有,是針對全世界,像獻給全世界千禧年一代的一種借鏡。只要進步的國家,年輕人都容易這樣,心靈空虛寂寞。
忙一堆事情,但很空虛;交一堆朋友,卻很寂寞;打了一堆砲,還是單身。喜歡尋求獨立,獨立到逃避面對家人,很喜歡在自己的興趣上琢磨,但興趣是什麼也不知道? 很愛工作,讀書讀一半又休學,又工作、又讀書,到32歲還在讀大二。這是我在這電影裡看到的眾多面向,所以才讓我看到,這電影是有針對全世界年輕人的意味?不然不會3大主角,怎剛好都各自代表黃、黑、白,人種。
然而更讓我在意的是,諾拉。也就是諾耶米梅蘭特(燒女的女主角)對網路交友的部分。色情的直播,聊天每分鐘要加錢、要露重要部位,而露重要部位比真情流露還重要。全身脫光光,卻摸不到一絲絲的真實感情,被設定為性冷感就像種沒靈魂,本該赤裸身體這件事,是個極度臉紅心跳的事情,但竟然在這變成一種,冷感,看再多都沒感覺。而諷刺的是,最後他喜歡上一個賣色的網紅琥珀紅,而琥珀紅竟然也喜歡她,見到面還慾望大到,想在大街上直接躺著來。
兩個人,一個人是千萬粉絲的網紅,一個人是幫搬來的邊緣外地人,結果這網紅跟一堆粉絲沒一個熟,最後竟然與一個沒朋友的外地人發生情感。就像是世界上最出名的人喜歡到世界上最不出名的人,也是世界上最色的人喜歡上世界上最不色的性冷感,還長得幾乎一模一樣。
如此荒誕不經,宛如網路世代下的色情交流直播網,看似能很便利的隨時滿足性慾,但實際上,住在這種城市裡的人,各個性慾的需求反而越來越不能滿足,套用在一個性冷感與性成癮上,看似兩極卻很像共同概念,性需求太多與性冷感都一樣是,都是對肉體難以攀到情趣,別無二致。沒想到便利又開放的年代,反而年輕人得到的不是自由,而是成為慾望的奴隸(琥珀紅的職業)、環境的魁儡(諾拉被汙染),而不是因為便利開放,所以慾望容易滿足,朋友能越來越多。
還有,愛蜜莉與卡密爾,這對黃人與黑人的交涉上,看到一種千萬個複雜的語言,提到哲學、提到任何書上的任何知識障,高學歷,反而像是害了交友這件事,變得更加不直來直往。明明一見鍾情,卻一句:「我愛你」都不知道要怎麼講,用什麼高層次的性愛級別攻略,在去向外攀爬更多肉體之後,回頭過來,才終於明白原來我是在找一個我愛你?
但電影是好的,有給他們這些寂寞的男男女女們,真的能在這向外攀慾的關係中,找到真愛。努力還是有代價,但諷刺的就是,這種過度只想用話術、知識、流行語言來交流的年輕人,似乎也失去正常交流方式,看起來好像懂的東西很多,去夜店,上交友軟體,交到很多朋友和砲友,但實際上,更像一種缺乏正常交流的危機。一見面就先幹了再說,看起來好像很直接、很值得信任舉動,但其實這行為本身,就已經是個遠距離了。想找真愛而拼命約砲,能真能了解,找真愛與找慾望的差別在哪裡嗎?
每個人都遠距離,每個人都沒朋友,但各個都被肉體包圍著,也都很多人陪。千禧年一代的精神匱乏,是超乎想像的。年輕人看似自由、選擇多,但實際上再追求再選擇的同時,顯示出來的卻是種迷失,還有徬徨不定的飄盪。
年輕人的迷失、迷茫、空虛、想太多,在這部電影裡,捕捉的非常精確。讓我喜歡的是,它的不批評,這樣也沒什麼不好,只是世代不同,如果有緣,真愛還是不會被速食文化給淹沒,肉慾中依然不失去自我。儘管生長在千禧年,還是能找到真我的存在。
如果當愛情片看,有種時代滄桑中浪漫,黑白畫面,但發生在千禧年,針對這年代的滄桑在於精神面。我以為不會有人覺得這是一種苦難,但電影卻捕捉的到這種悲哀,沒有人會阻礙我們的愛情,只要願意都能再一起,什麼性向都不會有人在意,這麼的自由? 但反到性慾這種人性弱點,變成最大阻礙,跟以前年代是不同的。所以即使在這種年代,相愛還是不易,生在千禧年是福是禍? 一樣黑白,一樣真愛難求,一樣要折騰一番才好不容易有。
所以這部電影是非常浪漫的,因為看的到苦盡甘來。很健康的打造出專屬千禧年一代的愛情,若即若離、離合悲歡,不過不知道會不會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