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恐怖

含有「白色恐怖」共 38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金月蓮》不是記錄歷史事件,而是讓歷史中的女性身影浮出水面。朱嘉漢用阿金、月娥、惜蓮的生命軌跡,揭露白色恐怖時期沉默背後的深層暴力。那些未被記下的等待、羞辱與隱忍,其實正是另一種歷史本體。她們不是主角,卻承受最長久的失去。這本小說是獻給所有被遺忘的女性,一封安靜卻堅定的回信:「妳的悲傷,我們記得。」
Thumbnail
5/5金月蓮
哪怕是此刻台灣拍出這麼一部作品,我都還是會嫌它「過時」。
Thumbnail
2/5我依然在此
2024年,菲比和夥伴一同策畫臺南人權月「如果可以回去,那就把__帶回來」,有幸與客家電視台《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合作展出。 今年,歡迎您與我們一起回到1950年代的新生訓導處。看看彼時,想想此刻。 然後,或許回來之後,我們就能變得有點不一樣。
Thumbnail
6大必看亮點+觀後感 ⚠️以下內容涉及部分劇情 尚未看過請自行斟酌 📌金球獎影后 年初成功在「金球獎」脫穎而出,獲得「戲劇類電影最佳女主角」的「費南妲·托雷斯」,在此部電影中,飾演因巴西獨裁軍政府對丈夫的肆意逮捕,而被迫獨自撐起整個家的女主「尤妮絲」,真摯動人的面部表情,還原了當時無法改變
Thumbnail
限時公開
這部記錄巴西獨裁暴政的<我依然在此>,獲得第97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的殊榮僅能算是一種錦上添花,它除了已成為巴西影史上票房前15高的國產影片,更重要的意義是這部片普遍贏得當地觀眾的共鳴。導演華特·薩勒斯在受訪時談到:觀眾也成為這部電影的共同創作者;當權者正在抹除記憶的同時,電影創造記憶,這正是一種抵
Thumbnail
本文為113年度原住民族政治受難者口述歷史影像改寫繪本評審心得,作者分享參與評選過程的感受與反思,強調歷史記憶、族群和解、文化敏感度以及繪本創作的藝術性。
Thumbnail
作者 : 周婉窈 繪圖 : 許書寧 閱讀完《少年臺灣史》,有個很深的感觸,就是要臺灣人真的很辛苦,在歷史上,我們臺灣人民一直都很認份的在生活,開始原住民自己有個自足的社會,但被荷蘭打破;後來歷經鄭氏王朝,又被清廷部分區域的消極治理,後來覺察到世界局勢之變化,才開始積極地想要整治臺灣。 對此臺灣
Thumbnail
關於某男老師與女學生事件的個人看法 1,事實真相?究竟是男老師太渣還是前女友挾怨報復,旁觀者霧裡看花。但是,,,就第二張照片看來(推眼鏡),拍照地點應該在學校,肢體接觸引人遐思,的確不當 2,網友留言,貴圈真亂。還有人辱罵某高中很x。還有人責問,學校為什麼不作為?云云。須知,這種個人行為,又
Thumbnail
二二八、美麗島事件、白色恐怖,過去這些名詞對我來說只是歷史課本的考題,或者是每年會在新聞上看到的紀念活動,並沒有深刻地與自身連結在一起。 近期看到許多回顧,看到年份時,才突然意識到,家中的長輩是在戒嚴時期長大的,而那是一個我完全沒有經歷過的時代。 我原本以為,他會記得什麼,或者至少⋯⋯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