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7|閱讀時間 ‧ 約 17 分鐘

揭密・國家檔案

    今年,適逢檔案管理局成立20週年。 檔案局自籌備處時期即開始對外徵集檔案。走過20年,今日典藏的國家檔案堆疊起來,超過50座臺北101。跨越世紀典藏的國家檔案寶庫,您可知道哪一件的歷史最悠久?最遠的又來自何方?私人與民間團體捐贈哪些檔案?刻劃臺灣民主轉型的檔案為何?以及有哪些的影像紀錄?本期特刊,將帶領大家一同探尋檔案瑰寶。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應用服務組研究員許峰源

    契象萬千 現存最早的國家檔案


    不知您心中,最早的國家檔案長相如何,留存哪些訊息?現存最早的一件國家檔案是古文書契,其相對官方文書,乃早期臺灣民間交易產生的文字紀錄,包括買賣、借貸、典胎、龜書、丈單、收單、證明書等類型。這些紙質文獻,大部分又散見於由私人蒐藏,屬相當罕見的文件資料。
    國家檔案計有361件(共362張)古文書契,數量龐大,內容豐富,令人驚艷。該批書契交易時間從乾隆年間至日治初期,交易範圍坐落臺南馬兵營、小西腳一帶,是今天臺南中西區最熱鬧區域之一,知名地點有新光三越新天地、大億麗緻酒店、晶英酒店、司法博物館、臺南市立美術館二館。
    為何一般私人蒐藏的房地契約,最終變成國家檔案?此源於日治初期,日本人為闢建臺南刑務所(今臺南監獄)、臺南地方法院、監獄官舍、法院宿舍,大規模徵購房舍、田產,重劃土地。該區域民眾出示田產、房地交易證明,販售房地,使買賣契約大量集中。當土地業主轉歸臺南監獄,獄方必須妥善保管契約文獻。民國(以下同)100年(2011),檔案局探悉這批檔案深具歷史價值,向臺南監獄進行徵集,並辦理後續典藏與開放應用事宜。在這些古文書契中,以乾隆8年(1743)5月張德所立的典契時間最早,成為當前國家檔案歷史最久的一件。立約人張德經濟困頓,將馬兵營前方祖業瓦厝連同土地,經仲介人協助立下典當契約,指出房地位置、座向、土地界址、典當價錢與期限、房屋產權轉移情形,申明無重複典當與欠債(圖1)。典契中,呈現早期臺灣房地產典當契約之中,立約人、中人與知見人之間的關係。乾隆年間有33筆資料為典契、轉典契、賣契,另有1筆特殊的契尾文字,是該土地所有權經官方核定,完成繳稅的副本證明(圖2)
    圖1 1743年張德的典契案名:不動產產權管理檔號:1743/070704/01/001/001來源機關:臺灣臺南監獄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1 1743年張德的典契 案名:不動產產權管理 檔號:1743/070704/01/001/001 來源機關:臺灣臺南監獄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2 1764年曾光祖的契尾 案名:不動產產權管理 檔號:1743/070704/01/001/082 來源機關:臺灣臺南監獄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再者,嘉慶年間至日治初期古文書契有337筆,各類房地交易契約琳瑯滿目,也有少數非交易的紀錄。例如,道光4年(1824)臺南府衙差役有感一旦工作發生事故,家屬生活困頓,於是一同前往城隍廟立誓約,規定有同僚因故去職或喪命時,頂替者必須支付番銀40員,作為家屬的生活資金。若是有人背信忘義,藉口刁難推託,可先由立約人共同分攤資金,再一同鳴官追究責任(圖3)。該契約內容,深刻體現出臺灣民間互助會的精神。臺南府城是眾所周知臺灣歷史起源點,透過這批書契能掌握清代臺南房地交易輪廓,勾勒早期臺南發展風貌,反映早期臺灣社會經濟活動,以及人際網絡的形塑。
    圖3 1824年王吉等人所立的合約 案名:不動產產權管理 檔號:1743/070704/01 來源機關:臺灣臺南監獄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千里跋涉 海外歸返的文書檔案


    國家檔案主要從各級政府機關徵集而來,包括國內等地,還有遠從美國舊金山辦事處徵集後歷經千里跋涉,最後順利歸返者。
    清末,政府順應世界潮流遣使駐外,在各國設置駐外使館。光緒元年(1875),駐美國舊金山總領事館成立,負責大小涉外實務,也不斷積累往來公文與各類重要資料。103年(2014)底,辦事處整理庫房時,發現一批線裝書為主的檔案,時間超過百年,深具歷史價值,希望交由國內機關處理。經審慎評估後,從美國運回臺灣,交由檔案局整理,開放外界申請應用。
    這批檔案計182案,記錄時間從光緒年間至32年(1943),經歷過清末、北京政府與國民政府三個階段,是外交部寄存總領事館的文書資料(圖4),內容不乏見證我國重要發展歷程。例如,民國元年(1912)頒布的中華民國國籍法(圖5),以及12年(1923)曹錕當選大總統後親自頒訂的中華民國憲法(圖6),觀其內容已具備水準,融合各種要素,也影響往後我國重要典章的規範。
    圖4 1924年外交部致駐舊金山總領事館公函 案名:中華民國憲法 檔號:0013/A08070307/1 來源機關:外交部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5 1912年中華民國國籍法 案名:中華民國國籍法 檔號:0001/A08070307/7 來源機關:外交部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6 1923中華民國憲法 案名:中華民國憲法 檔號:0013/A08070307/1 來源機關:外交部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該批文書檔案依內容性質,可劃分外交部編印出版品、司法例歸與法令全書,以外交部編印出版品數量最豐富,有外交部交涉節要、外交文牘、外交條約及駐在國政情報告(圖7)、外交部人事資料與外交部法令彙編,可觀察清末民初我國參與國際事務、駐舊金山總領事館領事庶務、涉外商務、外交稅務,以及華僑教育軌跡。另外,司法例規、法令全書雖非外交部出版品,因年代久遠、具稀少性、珍貴性,也深具價值。
    圖7 1928年外交條約 案名:民國十七年條約(附關係文件) 檔號:0017/A08070307/1 來源機關:外交部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廣納民間 私人與團體的捐贈


    檔案局徵集永久保存的政府機關檔案,並接受私人與民間團體捐贈珍貴文件。楊威孫先生率先響應私人捐贈,曾先自費請人修復手中26件珍貴檔案,後得知檔案局擁有完善保存環境,決定捐贈珍藏,讓各界也能使用這些資料。該內容可分兩大部分,一是孔祥熙、蔡元培、王雲五等名人手箋;另一為清末至民國時期興修水利的工程檔案。例如:光緒34年(1908)〈妥籌皖北水利酌擬辦法摺〉,以及3年(1914)全國水利局與美國紅十字會簽訂的募集導淮借款草議,可從該資料探索水利工程演進,掌握水利興修對社會的重要性。
    圖8 1908年妥籌皖北水利酌擬辦法摺 案名:導淮工程相關檔案及孔祥熙等人手箋 檔號:1908/000001/001 來源機關::楊威孫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9 1914年中華民國與美國紅十字會等訂立募款導淮借款之草議 案名:導淮工程相關檔案及孔祥熙等人手箋 檔號:1908/000001/001 來源機關::楊威孫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私人捐贈的檔案,以李友邦將軍檔案的數量與類型最為豐富,包括紙質文書、勳章、印章、奬牌、照片、底片,由他的後人蘆洲李宅古蹟維護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李力群先生所捐贈,前後2批,超過500件。記載年代從嘉慶2年(1797)至40年(1951),主要有李友邦將軍參與國民政府軍抗戰歷程以及蘆洲李氏家族文獻史料,包含臺灣義勇隊少年團勳章及照片(圖10、圖11)、政治部軍事委員會臺灣義勇總隊總隊部章、李友邦將軍官章、三民主義青年團監察當選證書、義勇隊訓練計畫大綱,也有李氏家族收租證明、地契與族譜、醫藥書等。這些資料,對於瞭解李友邦將軍領導臺灣義勇隊並組織對日抗戰歷程,以及剖析臺灣北部墾殖狀況,有極大助益。
    圖10 臺灣義勇隊勳章 案名:徽章 檔號:0028/000001/001 來源機關::李友邦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11 1940年臺灣義勇隊附設臺灣醫院醫療人員 案名:照片及底片 檔號:0029/000001/001 來源機關::李友邦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私人捐贈檔案外,檔案局為增進國家檔案來源多元化,積極拓展民間團體徵集管道。20年間,先後獲得國家文化總會、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臺灣世界展望會、臺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產業工會、各區農漁會等民間團體捐贈的珍貴文書(圖12、圖13),讓國家檔案典藏的內涵更多元、豐富,觸及的面向更廣泛。
    圖12 1958年新竹新埔鎮農會辦公廳落成 案名:照片-新埔鎮農會辦公廳落成紀念 檔號:0047/1102/001 來源機關:新埔鎮農會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13 1958年北斗鎮農會協助教育部宣傳保防歌曲 案名:保防組 檔號:0047/1301/001 來源機關:北斗鎮農會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備受關注 體現民主自由的真諦


    我國從威權體制轉型為自由民主政體,過程歷經轉折,留下許多檔案,成為國家檔案典藏特色之一。34年(1945)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甫一結束,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管臺灣,惟社會治安紊亂、經濟通貨膨脹,難抵36年(1947)2月二二八事件的爆發。3月9日,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發布戒嚴命令,強力壓制,臺灣進入特殊狀態(圖14)。5月16日,臺灣社會稍微穩定,決定解除戒嚴(圖15)。
    圖14 1947年戒嚴命令 案名:二二八事件其他 檔號:0036/9999/9 來源機關:軍管區司令部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15 1947年解除戒嚴令及各項規定 案名:二二八事件 檔號:0036/刑簿82/1 來源機關:臺灣高等法院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然而,國共衝突劇烈,臺灣受到牽累,社會跌宕起伏。38年(1949)5月19日,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為確保臺灣安定,宣布隔日起全臺灣戒嚴(圖16)。從此時起,臺灣籠罩在戒嚴體制的陰霾,民眾無法享有憲法保障權利,未能擁有集會、結社、公開遊行自由,任何輿論與民間聲音終將被壓抑、消除。
    圖16 1949年臺灣省警備總部公布臺灣省戒嚴令 案名:戒嚴時期軍法機關自行審判及交法院審判案件劃分辦法 檔號:0038/3120202/9 來源機關:總統府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民國60年代隨著臺灣社會快速發展,各種社會運動與反彈威權聲浪四起,強調戒嚴體制無法因應政經情勢發展。74年(1985),總統蔣經國思考走向解嚴之道,努力凝聚朝野共識,76年(1987)7月14日明令宣布臺灣地區自15日零時起解除戒嚴(圖17),揮別38年戒嚴體制。解嚴是臺灣走向民主化的里程碑,近年來臺灣民主社會成熟,那一紙解嚴令更成為見證臺灣民主轉型的瑰寶。
    圖17 1949年臺灣省警備總部公布臺灣省戒嚴令 案名:宣告台灣地區解嚴 檔號:0076/212/0003 來源機關:總統府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燦爛時光 那些年臺灣的珍貴影像


    檔案局典藏的國家檔案,尚包括行政院新聞局與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當年拍攝的影像資料,記錄那些年臺灣走過的艱辛歲月,以及食衣住行育樂的各種面貌,不僅重現民眾生活樣態,更觸動許多人腦海中的記憶。
    早年臺灣稻米產量不足,民眾以番薯為主食(圖18),接受美援麵粉、大豆、牛奶充飢。直至稻米產量提升,經濟好轉後,民眾擺脫吃番薯籤的日子。受到美援的影響,日常飲食除選擇米飯,也習慣吃麵食、喝牛奶(圖19),孕育臺灣飲食多元特色。如今,臺灣美食滿寶島,大家追求的不再是吃得飽,已經被「吃得多不如吃得巧、吃得健康」所取代!
    圖18 1954年大家都來吃甘藷海報 案名:1952-1954農復會照片 檔號:0041/0001/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19 1982年國小學童營養午餐搭配牛奶 案名:民生、服裝、飯店、飲食 檔號:0059/0045/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衣服方面,早年物資困乏,常見小孩身上穿著麵粉袋改裝的衣物(圖20),這套衣服一改再改,還要傳承給家裡的弟弟、妹妹。隨著棉花與各種原物料充沛,造就臺灣紡織業興起,各地成衣工廠林立(圖21),生產的服飾也迎合市場流行趨勢而求新求變。消費者可在傳統市場或百貨公司選購衣服,服飾樣式有很多選擇,隨著家庭所得收入提升,大家可經常添購新衣,褪去舊衣服一改再改的習慣。
    圖20 1954年身穿「蜻蜓牌麵粉袋」褲子的男孩 案名:1952-1954農復會照片 檔號:0041/0001/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21 1971年針織廠生產情形 案名:電子產業、橫貫公路、各地風光 檔號:0054/0061/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臺灣住宅歷經多重變化,38年(1949)百餘萬軍民隨著政府遷臺,擇地搭建臨時住宅遮風避雨(圖22),衍生治安與環境問題。這些臨時住宅多屬違章建築,每遇到颱風就東倒西歪,引發嚴重的住宅荒。政府設法讓民眾安居,大興土木打造集合式公寓(圖23),新式公寓漸取代傳統合院、土角厝、平房住屋型式。隨著經濟發展邁向商業社會,住宅融入商辦功能,以鋼筋、水泥打造的高樓大廈(圖24),成為今日住宅建造與空間規劃的主流。
    圖22 1953年生活貧窮困苦家庭在陸橋下勉強搭蓋遮風避雨的居住所 案名:1952-1954農復會照片 檔號:0041/0001/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23 1966年公寓式住宅 案名:教育、學校含建築物 檔號:0052/0047/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24 1988年臺北市大安國宅 案名:教育、學校含建築物 檔號:0052/0047/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在交通運輸方面,早期貨運以牛車拉運為主(圖25),人力三輪車是常見的客運方式(圖26)。當機車、汽車普及後,提升運輸效率,節省往來時間,也取代獸力拉運與人力三輪車。公共運輸方面,新式公車、火車不斷提升效能,縮短旅途時間,並強化服務、加裝冷氣,提供旅客舒適搭乘空間。
    圖25 1955年牛車走過總統府 案名:SP農會照片 檔號:0041/0021/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26 1968年道路上的三輪車與汽機車 案名:台北街景、民生 檔號:0053/0046/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教育方面,早年臺灣施行六年國教。民國50年代初期,隨著社會變遷,畢業生升學需求增加,競爭激烈,使政府研議延長教育年限。57年(1968)起,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全面起跑,統一選用國立編譯館編訂的教科書,課程教學內容增加學識科目時數,學校經常舉辦學藝競賽,加強生活與衛生教育,讓每個學生擁有生活知能。除注重基本科目學習與實驗操作(圖27),也增加職業科目及技藝訓練(圖28),兼顧升學與就業準備的需求。
    圖27 1970臺北市介壽國中實驗課 案名:1970農復會照片 檔號:0059/0017/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28 1970年學生們在縫紉教室內聆聽老師講述事項 案名:1970農復會照片 檔號:0059/0017/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當民生需求達到基本程度,休閒娛樂也成為民眾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臺灣擁有得天獨厚山川美景,各地風景名勝吸引遊客 (圖29)。除此之外,電影與廣播節目推波助瀾,造就許多知名影星(圖30),每當金馬獎與金鐘獎頒獎典禮,星光大道眾星雲集,現場觀看與守在電視機前的觀眾屏氣凝神,全神灌注這一年一度的盛典。檔案局典藏影像資料,呈現臺灣社會發展的多彩面貌,是回味、探索那些年的珍貴紀錄。
    圖29 臺灣自然景觀與文化之介紹 案名:山水有情 檔號:0075/05/050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30 1962年尤敏抱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獎座與影迷握手 案名:新聞局局長接見外賓、金馬獎 檔號:0057/0040/1 來源機關:行政院新聞局 管有機關: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20年來,檔案局持續成長,致力國家檔案徵集、整理、典藏、開放應用。其徵集國家檔案面向,含括國之重典、國家安全、公共建設、經濟發展、教育文化、社會脈動及地方政事等七大方向,未來仍繼續徵集永久保存檔案,充實國家檔案內涵。同時,也建置「國家檔案\國家檔案徵集\徵集私人或團體所有之珍貴文書」專區,提供專線電話服務:02-8995-3600,期盼各界踴躍捐贈。最後,歡迎大家利用國家檔案資訊網檢索、查詢,應用國家檔案尋根探源、鑑往知來。
    本文經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檔案樂活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