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修文物學分班時,認識了最近才剛開始熟起來的學姊。當年在學姊眼中是,我是一個有很多想法,不太一樣的同學,現在的觀感是什麼幻想空想,什麼都沒去做一頭空的消極主義者,有點受傷,也感觸良多。這幾年來有高低起伏,但主要還是在經濟壓力上讓我沒喘息空間。
包括疫情影響百業,一年前我還在跳蚤市場擺攤、走跳於各個臨時市集,甚至也有入選中部最大的「舊物盛典」 去擺攤,也算是個小里程碑。不過隨著疫情加劇,我的業績狂掉,利潤少得可憐,甚至有時在跳蚤市場擺了半天都沒有人光顧。而臨時市集方面,也有遇過賺得錢幾乎都拿來繳場地費。也不知是天生沒有賺錢的命,還是我沒有生意嘴,賣得東西太偏門、黃昏,因為我賣得主力是圖書與音樂。
而且剛開始時大多是收藏、許多絕版品在現場也便宜賣出,後來吸引人的商品賣出後就盛況不再,主力變成跟市場攤商收來或批來的商品,有些專輯早已被市場炒爛,所以也榮景不再。書的方面跟黑膠也是有好有壞,有些珍品可賣出相對高價,有些則是雞肋,轉手後不見得賺得到錢,但價格抬高又乏人問津,我又沒有底氣與資金可以放著不管當庫存或是在網路上等個兩三年苦等識貨的買家,所以只得趕快便宜賣出變現。
老媽是學商的,那時有陣子全心投入了兩個月,成為跳蚤市場固定攤,偶有大單,但多半每天都賣不過千,老媽幫我算東西成本及人力成本,每天營業額要兩千多,賺得利潤才堪比外面的打工仔、工讀生。我也知道市場裡或許有一半的大姊、大哥們就有這種實力或是尤有過之,每天營業額達到五千、一萬多、甚至超過更多的大有人在。我只能抱以欽羨的眼神。密集相處了兩個月,也還是不太清楚他們的老物進貨管道,如何在買低賣高中賺取極高利潤。而我自己除了圖書與音樂,為了開闢其他客源,我也試過兼賣多肉、仙人掌植物,少量玉器、配件類,從跳蚤市場買來的雕件、人偶等。但也是不太成功。最後終於在一年前疫情進入三期後,整個垮台,離開市場。
近期疫情降級、跳蚤市場的人潮回流,又有點心癢,想每週平日找天去擺攤,將手中的商品變現賺零用錢,跟現在已經退守到網路世界的我再度雙管齊下。市集也想再去跑跑看。心動了,但還未行動,但商業模式或賣的品項似乎還有斟酌空間,如果循過去的模式,可能依舊是賺少少賺辛酸一條。又或者是先做再說,邊做邊再學習。我也有認識年輕三十幾歲的ABC古董商,當年回台灣也是從跳蚤市場買低賣高做起,直到現在經營網路、店面,還買了三棟房子,而且前後花的時間不過是十年光景,令人羨慕忌妒;話說不做就一定沒機會,過去做了也沒成功,所以導致現在還是有點觀望,還未真正再度「下海」。
從學姊對我的一番批評到如今思路怎麼會跑到擺攤賺錢這件事上,說來也有點奇怪。或許因為這是個吃力不討好,但又是我一個夢想事業的初步,才會聯想至此吧!
++++++++++++++++++
格內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