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2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彈性解讀市場現象有助於理解波動

近日台股指數已經連續上漲七天,但成交量相對低迷,股市的技術分析說必須量增價漲、量價配合才是漲勢,如果量價背離則要小心漲勢回跌的風險,確實正常狀況應該如此,所以看到量價背離時,應該要小心謹慎,避免進場慘遭套牢?不過若換個角度想,不需要太多的成交量就能推升股價,是不是代表沒甚麼賣壓,自然比較容易上漲?
量價背離未必要當成負面的警訊來看待,只要後續成交量能擴增,一般說法是補量就能化解量價背離的風險,可是投資人怎麼知道後續能不能補量?技術分析無法解答這樣的問題,而是從經驗顯示年底外資的交易相對比較清淡,隔年初外資恢復正常的交易習慣就會讓成交量擴增,所以年底的量價背離不以負面警訊來看待。
今年外資明顯賣超台股,是台股主要的賣壓來源之一,到了年底外資交易比較清淡,自然來自於外資的賣壓也減輕了,舉一個簡單的對比,12/15和12/24的成交量都是二千四百多億,但12/15日外資買進678億,賣出740億,12/24則買進515億,賣出429億,賣出金額已經明顯的降低,在12/1~15期間外資的賣出金額維持在700~900億上下,最近四個交易日的賣出金額則降至450億上下,這樣的成交量萎縮內容是賣壓減輕的現象,不是負面警訊。
在看待技術面現象與盤後各項資訊,除了基本原則(例如價漲量增是漲勢)之外,把可能的原因及各項佐證數據想清楚,彈性解讀各種技術現象,更有助於理解市場的波動狀況。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