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書記-《SOLO一個人工作聖經》(3):為什麼工作這麼累 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這裡先整理一下前面所談的,關於一人公司常出現的幾個挑戰:
  • 資金燒太快,但是回收模式尚未建立
  • 把自己整個人燒到耗竭
  • 我們找不到協助客戶成功的模式或商品,或者接收不到回饋
  • 找不到實務面的支持系統
上述這些挑戰是實務面可能會遇到的情況,這篇則會談論另外一些面向與因素。這些因素可以概略地分成幾點:
  • 工作至上論
  • 時間即價值
  • 狂熱追求工作熱情與意義
  • 孤單感
  • 過度敏感
  • 心理資源耗竭
通常來講,這幾種情況也是我們會特別容易在工作中感到疲累的情況。在這篇中,我會先試著談論前三種因素。

價值觀

當我們固著地堅守著某種價值觀,而沒有留意到「這種價值觀其實不是唯一的價值觀,而只是其中一種價值觀」的時候,我們就會特別容易耗盡我們的心力。通常來講,自由工作者會失去生活品質,或者不斷強迫自己要工作,往往來自於「我應該要去工作」的罪惡感。這種罪惡感背後通常由兩種成因建構而成:
  • 工作至上論
  • 時間即價值(Time is money)
而有別於罪惡感的,是我們將工作拱上神壇。這種情況是另外一種常見的價值觀:
  • 狂熱追求工作熱情與意義

工作至上論

工作至上論幾乎無處不在。我很難說這種理論究竟源於何時,不過至少有一點可以確定:每個時代都有大量抱持工作至上論這種觀點,並將這種觀點奉為圭臬的人。
工作至上論的內容,大體就是「工作需要佔我們生命中的第一位」「我選擇將我的時間花在工作上」。這種內容有某些變形,包含但不限於:效率至上、你要努力工作才對得起你的薪水、大家要共體時艱、責任制、你要忍耐...。換句話講,工作至上論背後暗示著,我們的生活與未來,全都與我們將工作看得多重要來決定。
這種觀點很常建立於我們從小經驗到的:如果我們不工作,或者沒有一份穩定的、說得出口的工作,我們就不努力,我們以後就會餓死。
我們可以輕易地理解這種論點背後的陷阱與風險何在,比如說我們常聽到的過勞死或血汗工廠。然而,工作至上論的風險不僅只在工時過長,這也包含了我們對自己的自我監視。
白話上來講,工作至上論最大的風險來自於:這種觀點會使我們工作與日常生活的邊界變得模糊

時間即價值

時間即價值(Time is money)是另外一種常跟工作至上論並行的陷阱。
會稱之為陷阱的原因,是這種價值觀並非完全錯誤,卻常常是主流所抱持的價值觀。特別對計時的工作人員而言,他們可能會試著透過加班來換取比較高的收入。而對一人工作者而言,這種時間即價值的價值觀可能會被轉變成上面提到的自我監視;換句話講,大概是那種「我休息真的好嗎?我不去工作,然後像廢人一樣在沙發上滑著手機耍廢,這樣真的可以嗎?」
這是一種將時間當成商品的價值觀。似乎我們付出的時間越多,我們就能收獲越多。這對自由工作者來講是一種帶有較大風險的觀點,除了「付出時間與收入成正比」這點會逼迫自由工作者過度努力地付出以外,也很容易造成沉默成本的逐漸積累,而忽略了我們可能需要回過頭檢視自己所提供的產品,或者工作的流程可能需要再良善等等。
換句話講,這種時間即價值的價值觀為自由工作者所帶來的第二種風險,是我們可能過度重視自己過往付出的,以及因為過度考慮我們過往所付出的時間,所以會覺得捨棄過往付出的很可惜。
上述兩點會互相交織而成,它們並不是那麼黑白分明的兩種價值觀。除此之外,長期工作也會對我們的專注力與效率造成傷害,這往往會與我們理想的工作方向背道而馳。有份研究顯示了生產力與工作時間的相關性:
  • 一周專注工時在10-20小時左右時,生產力可以達到最高峰
  • 一周專注工時延長到35小時時,生產力會只剩下一半
  • 一周專注工時延長到55小時時,生產力會來到歷史低點
  • 一周專注工時在60小時時,生產力會短暫回升,接著就隨著工時變長而一去不復返
如果我們在公司上班,相信上述提到的情形就不難理解:事情不能做太快,不然上司會塞給你更多工作然後跟你說能者多勞;離下班還有兩小時,可是不知道要幹嘛,只好坐在椅子上發呆;上司為了怕你上班時在位子上浪費時間,刻意創造一堆其實完全沒有意義的繁冗工作;或者因為工時這麼長,所以每天都把下屬找去實際上是在訓話的開會等等。
時間即價值是一種很常見的陷阱,也是對生產力和人類智識的傷害。
第三種是有別於上兩者的另一種陷阱。

狂熱追求工作熱情與意義

這種常出現在「我對我的工作抱有很大的熱情」之中的價值觀,反映著「我們對於工作要有熱愛」。這種熱情常會在對工作上癮的人身上見到,也常反映著一種價值觀:「我的工作就是生命的意義」。
當工作的意義被無限制的放大,我們就可能不斷鼓吹在工作中找到意義。而這也會使得我們更難接受在工作從事沒有意義的活動。但這並非在說在工作中找到意義不重要,而是意義是副產物
我們可以回想那些我們覺得很有意義的事。在從事這些我們覺得有意義的事時,我們會獲得一種充盈感、專心感,這種臨在於當下的感覺,常是我們提到意義時,所描述的第一種感覺。
另一種是,意義可能是建構出來的。我們可能看到父母從事的職業,我們學習到了某些職業比較正當;或者我們可能看到科系的排名,於在是心裡有了一份職業的次序。我們可能常聽到「阿這個職業很好,你去念這個不會餓死」。這種意義感來自於「有人說這個職業很好」「這個職業看起來很好」。
但實際上,我們可能對這份職業完全不感興趣。
本質上來講,意義是一種沒有既定答案的意涵,它會由我們是誰、我們經驗過什麼、我們的稟賦如何,以及我們過往學習過的一切,來建構出一套「這個好、那個不好」的排名清單。換句話講,意義是主觀的,對一個人有意義的事,很可能對另外一個人完全沒有意義。
於是,這裡我們會談到第三種意義:在不斷從事看似重複的行為中,逐漸累積起來的意義感。意義需要時間的累積,也需要我們不斷從事於其中。如果我們看向PDCA的流程,就會比較容易了解不斷從事、看似重複是什麼意思。
PDCA 循環
我們不斷透過與外境的互動來改善自己,然後把這個改善過的新流程,再一次展現給他人、與外境互動。這種與外境互動的不斷良善論,會積累出一種新的厚積薄發感,這種感覺會逐漸建立內在的穩定感和力量感。
意義是可以逐漸累積起來的,熱情也是。然而,即便從事我們覺得有意義的工作,那也不一定意味著這份工作的每一件事都有意義。我們可能就比較難在弄一堆報表的時候找到意義。一份工作總是會包含那些繁瑣、無聊的事物。
然後,再說回熱情這件事。熱情可以略分成幾種:
  • 某件事剛開始時,所感覺到的那種新鮮感
  • 狂熱-信仰式的
  • 穩健的熱情
最後一項穩健的熱情與上述談論的意義很像,甚至可以說兩者其實是一體兩面。我們可能不太容易在剛從事一件事情時,就順暢無礙地找到這種熱情;但是它會在我們對於整個工作流程逐漸產生孰悉感,逐漸能快速地解決某些繁瑣的雜事,以及降低我們大腦工作記憶的資源耗損時,這種伴隨著輕鬆感的熱情會逐漸浮現。
未來,可能再花一篇篇幅來寫工作記憶,以及複雜問題的處理。
狂熱式的熱情則與上者有別。就結論而言,狂熱的熱情往往象徵著工作狂,以及一種對工作的信仰。這背後反映的實際行為往往是過勞:那些嚷著極度熱愛工作的人,往往也是選擇把一大堆時間安排到工作上的人。
這往往是自由工作者常出現的第三種陷阱。
avatar-img
16會員
28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的路是種人生的冒險。我們偏離了傳統的工作,偏離了有穩定指標的評估方式,並且轉向不確定的懷抱。 這是一條富含非傳統挑戰的道路,諸如推出產品的方式、建立流程、稅務、現實評估,或者在現實中的困境與自己的想像中達到某種平衡的結果。 有些前輩已在前面走過,這個專題則是一個整理,也是一個試著書寫我自己行於此的過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羅大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個人工作有很多優點,好比說選擇工作地點與時間的自由度、自我圓善、追求內在價值、重新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向。或者,我們可能會開始思考,我們的工作可以為我的顧客帶來什麼好處-換句話講,一個人工作會不斷讓自己反思:我可以用什麼方式協助我的顧客成功。 這個過程會很像二極體點的過程:
自Covid-19席捲全球以後,以往的工作傳統受到非常大的挑戰,我們可以從「我們真的需要回去辦公室工作嗎?(Do we need to go back to the office?)」這個問題成為Google搜尋的一個熱門選項看出來。大家似乎發現,我們似乎不太需要花費那麼多時間來通勤,我們甚至可能不
保羅‧賈維斯,《一人公司》 這個問題源於我在讀到作者將一人公司的目標設為客戶成功時,冒出來的第一個想法:「台灣人的消費習性跟美國人有差別,那麼,作者提的這個概念還適用於台灣市場嗎?」
我們推出一項產品時,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是,我們開始分享我們所知道的事給其他人。
保羅‧賈維斯,《一人公司》 一人公司不將目標設為營利,而是以客戶成功(customer success)來設立目標。所謂客戶成功是指,我們所推出的產品,是為了要解決某位客戶的某些問題,並且真的能解決某些實際上的問題。客戶不會在意我們的產品有多好,只會在意我們的產品能為他們解決多少問題。
保羅‧賈維斯,《一人公司》 與其說一人公司是商業實體(business entity),毋寧更像是一種對於企業思維的替代性思維。
一個人工作有很多優點,好比說選擇工作地點與時間的自由度、自我圓善、追求內在價值、重新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向。或者,我們可能會開始思考,我們的工作可以為我的顧客帶來什麼好處-換句話講,一個人工作會不斷讓自己反思:我可以用什麼方式協助我的顧客成功。 這個過程會很像二極體點的過程:
自Covid-19席捲全球以後,以往的工作傳統受到非常大的挑戰,我們可以從「我們真的需要回去辦公室工作嗎?(Do we need to go back to the office?)」這個問題成為Google搜尋的一個熱門選項看出來。大家似乎發現,我們似乎不太需要花費那麼多時間來通勤,我們甚至可能不
保羅‧賈維斯,《一人公司》 這個問題源於我在讀到作者將一人公司的目標設為客戶成功時,冒出來的第一個想法:「台灣人的消費習性跟美國人有差別,那麼,作者提的這個概念還適用於台灣市場嗎?」
我們推出一項產品時,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是,我們開始分享我們所知道的事給其他人。
保羅‧賈維斯,《一人公司》 一人公司不將目標設為營利,而是以客戶成功(customer success)來設立目標。所謂客戶成功是指,我們所推出的產品,是為了要解決某位客戶的某些問題,並且真的能解決某些實際上的問題。客戶不會在意我們的產品有多好,只會在意我們的產品能為他們解決多少問題。
保羅‧賈維斯,《一人公司》 與其說一人公司是商業實體(business entity),毋寧更像是一種對於企業思維的替代性思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史塔茲的療癒之道》(Stutz)是一部深刻的紀錄片,探討Jonah Hill與治療師Phil Stutz的對話,並介紹Stutz的獨特療癒工具。本文結合電影與Stutz和巴瑞.麥可斯合著的書籍《逆轉無力感的情緒修護工具》,探討電影中關於人生痛苦、不確定性和持續努力的哲學思考。
工作往往被視為生活中的頭等大事,許多人將工作放在第一位,甚至將其視為人生的核心價值。然而,這種「以工作為中心」的心態也讓不少人陷入過勞的困境,長期的工作壓力已經成為一個無法忽視的社會問題。台灣的過勞情況不斷惡化,越來越多的勞工因為超時工作、無法兼顧生活而出現身體和心理上的健康問題。 許多人因為
今天一早,收到了圖書館寄來的逾期郵件通知,心裡不禁感到納悶又不悅。「我昨天明明就把所有書籍都還了,袋子裡的書都是確認過的,怎麼可能還有遺漏?」我馬上想到了前一天館員對我提到的事情,感覺這封逾期通知又像是一次疏忽,或者是館員沒有掃描到書。過去也曾發生過類似的情況,我因此更加覺得懷疑。 當我回想起昨天
【碩博士生如何有效讀書與做筆記】 ── 1. 專業書籍的理解 2. 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3. 紀錄與反思的最佳方法 作為碩博士在學學生,讀書的方式與大學階段有很大不同。讀書不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深入理解專業領域,並將知識內化為自己的學術資產。引用倉下忠憲的觀點,讀書的基本紀錄是「書籍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探討了三種不同的職業心態:為收入負責、無償貢獻以及自我實現。透過個人經歷,作者分享瞭如何從單純為薪水工作,轉變為更具價值和意義的職業態度。本文強調了積極承擔責任能夠促進個人成長,以及對社會的貢獻,最終實現職業的全面成功,並不是單純以金錢為唯一標準。
Thumbnail
財富的真正涵義 我們或許非常熱愛一份工作,但如果這份工作是別人安排給你的,或者你無法自由決定工作時間,那麼你可能會產生心理學家所稱的「對抗心理」。 人類天生渴望掌控自己的生活,因此,即使是你熱愛的工作,一旦變成了被迫進行的任務,你也會感到抗拒。 財富的價值在於提供選擇的自由。 當你不再希望受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一直以來沒有思考過金錢與自己的關係? 不知道金錢留不住的原因在哪? 你從未檢視過消費習慣,或嘗試思考過卻找不到貓膩? 沒有深入思考過自己與工作的關係,不知如何開始? 你已經很努力賺錢卻永遠靠近不了自己的理想生活? 《跟錢好好相處》,從你的錢怎麼來,到你的錢怎麼去,都有全面性的檢討,他適用任何人。
Thumbnail
雖然我很早就覺得怪怪的,也寫過很多文章,但能看見有神學家認真整理出論述來,真的很佩服。 我指的是「順服」這件事。 是這樣的,教會很強調順服,而聖經裡的確也多次提到順服。 但順服到底是什麼意思?順服的對象是誰? 任何基督徒都會告訴你,順服對象是上帝,這沒問題,但其實問題超大,因為順服上帝又是什
Thumbnail
#小倉鼠 #社畜逃脫筆記 #自我成長 #財務自由 #PODCASTS #說書 #思考 #筆記#過度努力#宗教#企業菁英#效率#恐懼#我沒有用#量化黑洞#忙碌崇拜#罪惡感#薪水小偷#麥克斯.法蘭佐#MAX FRENZE#約翰.菲茨#JOHN.FITCH#沐光 ❤️2024年二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史塔茲的療癒之道》(Stutz)是一部深刻的紀錄片,探討Jonah Hill與治療師Phil Stutz的對話,並介紹Stutz的獨特療癒工具。本文結合電影與Stutz和巴瑞.麥可斯合著的書籍《逆轉無力感的情緒修護工具》,探討電影中關於人生痛苦、不確定性和持續努力的哲學思考。
工作往往被視為生活中的頭等大事,許多人將工作放在第一位,甚至將其視為人生的核心價值。然而,這種「以工作為中心」的心態也讓不少人陷入過勞的困境,長期的工作壓力已經成為一個無法忽視的社會問題。台灣的過勞情況不斷惡化,越來越多的勞工因為超時工作、無法兼顧生活而出現身體和心理上的健康問題。 許多人因為
今天一早,收到了圖書館寄來的逾期郵件通知,心裡不禁感到納悶又不悅。「我昨天明明就把所有書籍都還了,袋子裡的書都是確認過的,怎麼可能還有遺漏?」我馬上想到了前一天館員對我提到的事情,感覺這封逾期通知又像是一次疏忽,或者是館員沒有掃描到書。過去也曾發生過類似的情況,我因此更加覺得懷疑。 當我回想起昨天
【碩博士生如何有效讀書與做筆記】 ── 1. 專業書籍的理解 2. 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3. 紀錄與反思的最佳方法 作為碩博士在學學生,讀書的方式與大學階段有很大不同。讀書不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深入理解專業領域,並將知識內化為自己的學術資產。引用倉下忠憲的觀點,讀書的基本紀錄是「書籍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探討了三種不同的職業心態:為收入負責、無償貢獻以及自我實現。透過個人經歷,作者分享瞭如何從單純為薪水工作,轉變為更具價值和意義的職業態度。本文強調了積極承擔責任能夠促進個人成長,以及對社會的貢獻,最終實現職業的全面成功,並不是單純以金錢為唯一標準。
Thumbnail
財富的真正涵義 我們或許非常熱愛一份工作,但如果這份工作是別人安排給你的,或者你無法自由決定工作時間,那麼你可能會產生心理學家所稱的「對抗心理」。 人類天生渴望掌控自己的生活,因此,即使是你熱愛的工作,一旦變成了被迫進行的任務,你也會感到抗拒。 財富的價值在於提供選擇的自由。 當你不再希望受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一直以來沒有思考過金錢與自己的關係? 不知道金錢留不住的原因在哪? 你從未檢視過消費習慣,或嘗試思考過卻找不到貓膩? 沒有深入思考過自己與工作的關係,不知如何開始? 你已經很努力賺錢卻永遠靠近不了自己的理想生活? 《跟錢好好相處》,從你的錢怎麼來,到你的錢怎麼去,都有全面性的檢討,他適用任何人。
Thumbnail
雖然我很早就覺得怪怪的,也寫過很多文章,但能看見有神學家認真整理出論述來,真的很佩服。 我指的是「順服」這件事。 是這樣的,教會很強調順服,而聖經裡的確也多次提到順服。 但順服到底是什麼意思?順服的對象是誰? 任何基督徒都會告訴你,順服對象是上帝,這沒問題,但其實問題超大,因為順服上帝又是什
Thumbnail
#小倉鼠 #社畜逃脫筆記 #自我成長 #財務自由 #PODCASTS #說書 #思考 #筆記#過度努力#宗教#企業菁英#效率#恐懼#我沒有用#量化黑洞#忙碌崇拜#罪惡感#薪水小偷#麥克斯.法蘭佐#MAX FRENZE#約翰.菲茨#JOHN.FITCH#沐光 ❤️2024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