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yranny of Merit - Michael Sandel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網絡圖片
「你為什麼能夠考進哈佛?」Michael Sandel 在課堂裡問了他的學生。
學生們的答案都是努力讀書、參加各種活動、奪得很多獎項、成就之類,沒有任何一個學生答是因為自己比較幸運。當然,能考進哈佛大學的學生都算是人中龍鳳,他們的答案都不讓人意外,但他們的答案都反映著一種美國的態度(我估計全球很多地方也有類似的信念)—一個人的成功來自於他自身的努力(you are your own making),而他的成就則取決於他的才能(go to where your talent takes you)。學生們的答案很合理,如果教授在課堂提出同一個問題,我應該也會答同樣的答案。當朋友每晚玩LOL的時候,我就是在讀書。朋友在節日聚會時,我就是在家準備考試。如果說是因為自己的努力才能考進大學也不算誇張吧,但Michael Sandel指出這種說法其實是忽略了運氣的成份。他的論點是有點像道德運氣(moral luck),我們的成就其實是取決於一些我們不能控制的外來因素,而正正就是這些不可控因素決定了結果。以那些哈佛學生為例,如果他們不是出生在美國,即使他們的學術水平依舊出眾,他們考進哈佛大學的機會也會大大降低,但他們是不能控制自己的出生地,那麼他們能考進哈佛大學便或多或少是由運氣所影響,那他們就不應該將考進哈佛大學的功勞都歸於自己。類似的論點亦可應用在自身的天賦,他們出生時不可以選擇自己天賦,如果他們的天賦都在畫畫方面,那麼他們考進哈佛大學的機會也會降低。
有人也許會說,他們就是透過控制可控制的因素(例如讀書)來考進哈佛大學,那他們將功勞歸於自己也許不是錯的,但這個論點其實是很弱的,用彩劵中獎為例,我們可以說中獎者透過控制可控制的因素(走進某個彩券投注站購買「那張」彩劵)而因此總結中獎是歸功於中獎者的付出嗎?當然,讀書的運氣成份不如彩劵那麼大,所以很多人往往忽視了這個「運氣成份」。
除了運氣的部分,Michael Sandel也指出這種態度的黑暗面,如果一個人的成功是歸功於一個人的努力,那麼一個人的失敗也要歸咎於他的不努力(one is responsible for his failure),他同時指出這種態度對社會的影響很大。
首先,這是一個讓人氣餒的(demoralizing)態度。成功的人往往是社會的少數,而成功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第2名的人是比第1名失敗),如果我們的(相對)失敗是我們自己所致,那我們便不能為自己的失敗開脫。這種將成敗都歸因於自己的心態就是他書題所寫的Tyranny of Merit (優越的霸權)。如果我畢業後找不到工作,那就是因為我的職業生涯規劃出了問題、考試成績、面試不好等等,而忽略了一些不可控制的因素導致失敗,例如環球經濟環境。
其次,這種態度可能讓人變得自私。如果我的財富是因為靠自己的努力和天份而獲得的,那我根本沒有理由將財富的一部份分給社會,一些窮困的人根本不值得(deserve)分享或擁有我努力的成果。當這種心態成為社會普遍的現象時,財富不均的問題將會更加嚴重。
雖然說了這麼多缺點,祟優的態度其實也是在社會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功用—它可以讓資源分配更有效率。如果我們要動手術,最公平的方法是在街上隨機抽一人動刀,但這是沒有效率的,因為手術失敗率很高。最有效率的方法是找一個最有能力的人(醫生)動刀,這種挑選方法一方面讓手術成功率提高,另一方面亦可以降低所需的時間(因為醫生比其他人更擅長動手術,所花的時間便更少)。
Michael Sandel接下來提出了一些方法,包括改革美國大學入學試SAT的考核方法,以減輕年青人受這種崇優(meritorious)的心態的影響,雖然我不知道他的方法有沒有效,但他的方法相信也只適用於美國。
現今這個社會都很推崇「透過自己努力才獲得成功」這種吸引人的說法,Michael Sandel寫這本書的最大目的是要喚醒大眾,特別是年輕人,失敗者並不全因他不努力而失敗,有些時候我們就是要活在未知和不可控因素之中,碰到失敗者,不要批評,嘗試理解、同情和接受,這才是一種對社會有益的態度。
最後我想借一張卡通作總結。
https://www.boredpanda.com/privilege-explanation-comic-strip-on-a-plate-toby-morris/?utm_source=google&utm_medium=organic&utm_campaign=organic
PS 我十分喜歡這個作者,他在這本書還有更深入的分析,我建議各位也看一看這本書。
avatar-img
3會員
13內容數
這專題記錄我在閱讀案例時的一些筆記和分享一些有趣或對香港或普通法發展很重要的案例。 注:這專題只作學習和分享用途,本人並無意圖就任何事件提供法律意見,如有需要,請讀者另聘相關專業人士尋求獨立法律意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睇咗啲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醫院是一個生離死別的地方,ADAM KAY 告訴了我們應該以一個怎樣的態度面對不愉快的事情,
醫院是一個生離死別的地方,ADAM KAY 告訴了我們應該以一個怎樣的態度面對不愉快的事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個人成長受到先天條件與心理思維影響。隱藏潛能讓人走得更遠,後天的品格教育關鍵影響者的成長。本文介紹了後天培養智商方法,自證預言理論以及知行合一的生活哲學。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以下是香港港姐冠軍兼會考10A狀元麥明詩在經濟一週採訪的回答,值得借鑑參考。 讀書是一個篩選,一個遊戲規則,由社會設計的。 社會用考試去篩選具備毅力,堅持到最後,以及用最多的努力去做這件事的人。 當然,讀書不是唯一篩選人們的方法,即便沒有走讀書考試的路,在社會上也會被不同方式篩選。競爭是人類社
Thumbnail
努力就是,只要騙到人相信這個價值觀,那他就可以很輕鬆。
申請美國大學是一個競爭激烈且充滿挑戰的過程。特別是對於想要進入頂尖學府的學生來說,不僅僅是成績和SAT分數,還有很多其他因素需要考慮。其中,Liberal Arts教育的理念以及參與課外活動的重要性,都是在申請過程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讀書到底有啥屁用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我的說書時間,嗚喵! 社會上有一條叫做食物鏈的東西,決定了我們存活的能力和生存條件,而站在食物鏈上的哪一邊又取決於掌握了多少資源而定。不一定是錢,有時候是權力、技術、美貌、名聲,甚至是強大的社會關係。像是伊莉莎白
Thumbnail
「教育是學習的途徑,不是通往成功的輸送帶。」
沒有人不想要成功。不管是自我定義的成功、還是世俗眼光中的成功,人人皆趨之若鶩。但到底怎樣才能成功?
Thumbnail
邁可桑德爾《成功的反思》從反菁英的民怨現象切入:「向上流動」曾經是有力的政治口號,為何如今無法消除民怨?問題是出在這套觀念沒有被好好落實嗎?還是這套有關成功的觀念本身就有問題?在我看來,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有說服力,遠勝桑德爾先前的任何作品,而後段雖有不足之處,卻也留下許多值得發展的理論方向。
Thumbnail
「成功是靠一分天才九十九分的努力」,似乎只要肯努力就能成功。目的或許是用來激勵大家學習成長,但也讓很多人埋頭苦幹,卻一事無成, 為何努力了,可是達不到效果呢?這其實是因為沒有做好選擇。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個人成長受到先天條件與心理思維影響。隱藏潛能讓人走得更遠,後天的品格教育關鍵影響者的成長。本文介紹了後天培養智商方法,自證預言理論以及知行合一的生活哲學。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以下是香港港姐冠軍兼會考10A狀元麥明詩在經濟一週採訪的回答,值得借鑑參考。 讀書是一個篩選,一個遊戲規則,由社會設計的。 社會用考試去篩選具備毅力,堅持到最後,以及用最多的努力去做這件事的人。 當然,讀書不是唯一篩選人們的方法,即便沒有走讀書考試的路,在社會上也會被不同方式篩選。競爭是人類社
Thumbnail
努力就是,只要騙到人相信這個價值觀,那他就可以很輕鬆。
申請美國大學是一個競爭激烈且充滿挑戰的過程。特別是對於想要進入頂尖學府的學生來說,不僅僅是成績和SAT分數,還有很多其他因素需要考慮。其中,Liberal Arts教育的理念以及參與課外活動的重要性,都是在申請過程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讀書到底有啥屁用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我的說書時間,嗚喵! 社會上有一條叫做食物鏈的東西,決定了我們存活的能力和生存條件,而站在食物鏈上的哪一邊又取決於掌握了多少資源而定。不一定是錢,有時候是權力、技術、美貌、名聲,甚至是強大的社會關係。像是伊莉莎白
Thumbnail
「教育是學習的途徑,不是通往成功的輸送帶。」
沒有人不想要成功。不管是自我定義的成功、還是世俗眼光中的成功,人人皆趨之若鶩。但到底怎樣才能成功?
Thumbnail
邁可桑德爾《成功的反思》從反菁英的民怨現象切入:「向上流動」曾經是有力的政治口號,為何如今無法消除民怨?問題是出在這套觀念沒有被好好落實嗎?還是這套有關成功的觀念本身就有問題?在我看來,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有說服力,遠勝桑德爾先前的任何作品,而後段雖有不足之處,卻也留下許多值得發展的理論方向。
Thumbnail
「成功是靠一分天才九十九分的努力」,似乎只要肯努力就能成功。目的或許是用來激勵大家學習成長,但也讓很多人埋頭苦幹,卻一事無成, 為何努力了,可是達不到效果呢?這其實是因為沒有做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