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5/27 加入韓國國立國語院資料庫連結及查詢方式, 04/04 新增日韓方案
2024:站內系統重置,本文截圖等全數遺失,筆者將擇期重新整理撰文。
圖片:烏克蘭貨幣 20 赫里夫尼亞面額的鈔票,伊萬·福蘭科 Іва́н Франко́ (Ivan Franko)肖像
烏克蘭語音譯正名
俄羅斯從總統執政,到多數國民意識形態,在文化和國族認同上欲抹滅烏克蘭,自 2014 年併吞克里米亞,參與烏克蘭東部盧漢斯克(Luhansk)與頓內茨克(Donetsk)武裝衝突已逾八年半, 2022 年全面入侵烏克蘭至今已過 113 週,2022 年九月下旬甚至以虛假公投形式併吞烏克蘭東南部盧、頓、札、赫四省佔領區,赫爾松(Kherson)占了八個多月後又撤,一下聲稱是俄國領土,一下又不再聲稱是俄國領土。
參 1996 年烏克蘭憲法第 10 條。
〈Стаття 10. Державною мовою в Україні є українська мова.〉
烏克蘭的唯一官方語言是烏克蘭語,中文的音譯方案應以烏克蘭語發音為主,顯示烏克蘭的主權與語言文化事實。
本文架構
本文將先提到
- 官方的更正、正名立場
- 主要地名的中譯建議方案
- 韓、日響應更正動作
- 近年烏克蘭的更名運動
再來詳細介紹中文界的諸多現象、有問題的音譯
- Google Maps 台灣版瀏覽顯示的待改善譯名
- 主要媒體使用概況
- 維基百科管理員濫權
- 國家資料庫
最後面是烏克蘭語文相關的概述
請用網頁版左方的目錄功能瀏覽目標章節
官方發起更正
2018 烏克蘭外交部發起
#KyivnotKiev #correctUA 運動
使用拉丁字母的一部分外國媒體,逐漸改用烏克蘭語發音拼寫烏克蘭地名
如
- Kiev 更正為 Kyiv
- Nikolaev 更正為 Mykolaiv
基輔郵報
中文建議方案
臺灣中文媒體報導烏克蘭相關地名時,使用既有俄羅斯語音譯者仍佔多數,也偶有參雜英美發音,或各種偏離斯拉夫音系的音譯方案。
筆者整理參考方案如下:
Bakhmut 巴赫木特
Berdiansk 貝江斯克
Boryspil 波里斯皮爾
Chasiv Yar 查時埡/恰西夫雅爾
Cherkasy 車卡司/車卡瑟/切爾卡瑟
Chernihiv 車尼希夫/切爾尼希夫
Chernivtsi 車尼夫契/切爾尼夫齊
Dnipro 德尼伯/第尼伯/第尼伯羅
Dnipropetrovsk 德尼伯佩卓斯克/第尼伯佩特羅夫斯克
Dnister 德尼斯特
Donetsk 頓內茨克
Henichesk 黑尼徹斯克
Horlivka 霍利夫卡
Hostomel 霍斯托梅爾
Hryvnia 赫里夫尼亞
Ivano-Frankivsk 伊瓦諾福蘭基夫斯克/伊萬諾弗蘭基夫斯克
Kamianets-Podilskyi 卡木楊內茨波季利斯基
Kharkiv 哈爾基夫
Kherson 赫爾松
Khmelnytskyi 赫梅利內茨基
Kryvyi Rih 克里維里赫/瑰瑋理
Kyiv 基輔
Kirovohrad 基羅沃赫拉德
Kostiantynivka 科斯將廷尼夫卡/康士坦丁尼夫卡
Kremenchuk 克雷門丘克
Kropyvnytskyi 克羅沛夫內茨基
Luhansk 盧漢斯克
Lutsk 盧茨克
Lviv 利維夫
Makiivka 馬基伊夫卡
Mykolaiv 梅科萊夫
Odesa 敖德薩
Okhtyrka 奧赫蒂爾卡
Podillia 波季利亞
Poltava 波塔瓦
Rivne 里夫內
Shchedryk 什徹德里克
Sich 溪據/錫奇
Sumy 蘇梅
Ternopil 特諾皮
Vinnytsia 文尼加
Volyn 沃稜
Voznesensk 沃茲內森斯克
Zakarpattia 札卡帕特
Zaporizhzhia 札波黎沙
Zhytomyr 日托梅爾
大部分為俄音的譯音:
涅 не(ne)
列 ре/ле(re/le)
別 бе(be)
捷 те/де(te/de)
謝 се(se)
Таблиця транслітерації українського
китайськими ієрогліфами
參考:
не 內 , ни/ний 內 , ні 尼 , нє 涅/聶
ре 雷 , ри 勒/雷 , рі 里 , рє 列
ле 萊/雷 , ли 雷 , лі 利 , лє 列
ве 威 , ви 韋 , ві 維 , вє
пе 佩/培 , пи 沛 , пі 皮 , пє
ме 梅 , ми 梅 , мі 米 , мє
бе 貝 , би 倍 , бі 比 , бє 別
де 德/代 , ди 迪 , ді 季 , дє 捷/傑
зе 澤/載 , зи 資/紫 , зі 吉/濟 , зє 結
се 瑟/塞 , си 司/思/瑟 , сі 西/錫 , сє 謝
те 特/泰 , ти 蒂 , ті 季 , тє 捷/傑
ке 凱 , ки/кий 基 , кі 基
ге 黑/赫, ги 黑 , гі 希
хе 黑/赫, хи 黑 , хі 希
це 采 , ци 茨 , ці 齊, цє
дзе 澤 , дзи 資/紫 , дзі 吉 , дзє
че 車/徹, чи 持, чі 齊, чє 切
дже 決 , джи , джі , джє
ше 舍/雪 , ши 詩 , ші , шє
же 熱 , жи 日, і , є
ще 什徹 , щи 什持 , щі 什齊 , щє
韓語拼寫正名
烏駐韓大使館也聯絡韓國政府與媒體,提出烏克蘭地名相關問題,韓國外交部與部分媒體將以烏克蘭的方式稱呼烏克蘭地名。相關英文報導
連結一,
連結二,韓文報導
連結。
03/11 宣布:
俄語與烏語發音差異較大者之轉換
- 亞速海:'아조프해'→ '아조우해'
- Boryspil 國際機場:'보리스폴 국제공항'→ '보리스필 국제공항'
- Kharkiv:'하리코프'→ '하르키우'
- 北頓內茨河:'도네츠강'→ '시베르스키도네츠강' (詞義調整)
新增詞條:
- Berdiansk:'베르댠스크'
- Boryspil:'보리스필'
- Dnipro:'드니프로'
- Khmelnytskyi:'흐멜니츠키'
- Kramatorsk:'크라마토르스크'
- Lutsk:'루츠크'
- Odesa:'오데사'
- Vinnytsia:'빈니차'
03/01 駐韓記者楊虔豪
摘譯 KBS 相關內容。
筆者的搜尋筆記與心得
韓國:國立國語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Korean Language)
外來詞符號搜索(외래어 표기 검색)
空白欄位輸入「우크라이나」烏克蘭
欲查詢國立國語院2022年以來的這一波修訂
5月下旬,筆者瀏覽時,為第 132-186 條。
舊的詞條是數字跟低,更早收錄的資料,右欄국명/언어명(國家/語言)標示러시아俄羅斯者。
韓國的資料筆數明顯比我國國家教育研究院少。
儘管我國雙語詞彙可供查詢的資訊量大,但品質參差不齊,待以下詳述。
日語拼寫正名
04/01 日本大臣
河野太郎宣布,日本政府官方文件改採用烏克蘭語為準,進行假名拼寫。
- キエフ(Kiev)→キーウ(Kyiv)
- チェルノブイリ(Chernobyl) → チョルノービリ(Chornobyl)
- オデッサ(Odessa) → オデーサ(Odesa)
- ドニエプル(Dniepr) → ドニプロ(Dnipro)
烏克蘭語拉丁化
2010 年烏克蘭政府提出拉丁化的標準方案,參見該
英文文件。
西里爾字母之拉丁化無絕對,在表示 я 字母時,有 ya 和 ia 等不同方案。
例如:Бородянка 「博羅江卡」依上述方案是 "Borodianka" 不過也可能有 "Borodyanka" ,並無實質差異。
不過 y 與 i 單獨出現時也可能是原本不同的母音。
去蘇聯化改名政策
波羅申科總統 Порошенко (Poroshenko) 任內去蘇聯化,許多紀念蘇聯相關名稱的城鎮 2016 逐一改名。舉幾個例子
- Dnipro 舊名 Dnipropetrovsk
- Kamianske 舊名 Dniprodzerzhynsk
- Pokrov 舊名 Ordzhonikidze
- Pokrovsk 舊名 Krasnoarmiisk
- Chystiakove 舊名 Thorez
- Kadiyivka 舊名 Stakhanov
- Khrustalnyi 舊名 Krasnyi Luch
- Bakhmut 舊名 Artemivsk
臺灣相關音譯概況
臺灣中文媒體報導烏克蘭相關地名時,使用既有俄羅斯語音譯者仍過半,也偶有參雜英美發音,偏離斯拉夫音系的音譯。
據筆者觀察,大多數媒體多直接採用 Google 地圖之譯名,其中不乏陋譯者,甚至誤譯者,即使有的發音沒偏離太多,整體用字也怪怪的。
中央社似乎沒有參考既有的俄語音譯,對於各國各樣的人名地名常常自創不夠貼近的音譯,很可能純粹照英美發音習慣來音譯。而其他媒體可能出於支持中央社或為求書面溝通一致性(報導文字抄來抄去),也就順便推廣了中央社的奇怪音譯。
國教院方面除了俄語音譯,還存在更多既非系統化,也偏離實際發音的譯名詞條。
Google Maps 顯示地名
戰爭前某一天開始,到戰爭以來的兩個多月
哈爾基夫 Харків (Kharkiv) 的中文均顯示「米達列斯」。該名稱來自該城的球隊
Металіст (Metalist) 冶金工人隊。戰爭剛開始沒幾天,還真的有幾篇
報導使用「米達列斯」來稱呼該地。
中部大城 Дніпро (Dnipro) 西方的衛星城市 Кам'янське (Kamianske) 卡姆揚斯開(俄音:卡緬斯科耶),聶伯羅捷爾任斯克是舊名中譯。
戰爭開始後至 3 月份,筆者注意重大城市德尼伯 Дніпро (Dnipro) 的中文顯示「丹伯貝佐斯基」,應該是來自該城舊名 Дніпропетровськ (Dnipropetrovsk) ,該城於 2016 年已改為現名 Дніпро (Dnipro) 德尼伯(俄音:聶伯)。
而 4 月份某天,google 地圖又更新中文為「聶伯羅州」,這看起來是沒有把城市和與其同名的 Oblast 分清楚,才出現「州」字。結果就又有報導使用「聶伯羅州」來稱呼該市了。
畫面南方 Козятин (Koziatyn) 科賈廷,絕對不可能是「文尼察州」。
畫面西北方 Хажин (Khazhyn) 哈任,誤譯成「哈日申」。
Google Maps 更多待改善譯名
更多 Google Maps 嚴重偏離、字母錯誤、不一致的譯音例子:
以下先就不同的問題類別,列出舉例的地名原文及較貼近的音譯,再全部一起貼出來自 Google Maps 的截圖。
新舊名不一致,烏文更新,中譯未更新
- Благовіщенське (Blahovishchenske) 布拉霍維什辰斯科
- Кубей (Kubei) 庫貝
- Каракурт (Karakurt) 卡拉庫爾特
- Подільськ (Podilsk) 波季利斯克
- Садове (Sadove) 薩多韋
原文相同、音譯不一致
- -не, -нє (-ne, -nie) 前者「內」,後者「涅」
- Ново- (Новий-, Нова-) 地名前綴意譯:「新」
- Ананьїв (Ananiv) 阿南伊夫
- Вільшанка (Vilshanka) 維利尚卡
- Ніжин (Nizhyn) 尼任
- Ладижин (Ladyzhyn) 拉迪任
- Плав'я (Plavia) 普拉夫雅
- Почаїв (Pochaiv) 波查伊夫/波洽伊夫
偏差音譯
- Весела (Vesela) 威塞拉
- Гайворон (Haivoron) 海沃隆
- Гірник (Hirnyk) 希爾尼克
- Грушів (Hrushiv) 赫魯希夫
- Ківерці (Kivertsi) 基維爾齊
- Коломия (Kolomyia) 科洛梅雅
- Тростянець (Trostianets) 特羅斯佳內齊
- Тульчин (Tulchyn) 圖利琴
新舊名不一致
Кубей (Kubei) 庫貝,Каракурт (Karakurt) 卡拉庫爾特,中文未顯示改名後的譯名,烏文已更新。但後者東南方的「新卡拉庫爾特」則兩者相符正常。
Благовіщенське (Blahovishchenske) 布拉霍維什辰斯科,中文顯示舊名中譯:烏里楊諾夫卡。
Подільськ (Podilsk) 波季利斯克,中文顯示舊名中譯:科托夫斯克。
Садове (Sadove) 薩多韋,中文顯示舊名中譯:奧爾忠尼啟則。
音譯不一致
Вільшанка (Vilshanka) 維利尚卡在畫面上兩處重名,中譯一致。表示 Google Maps 應該有一個較佳、統一的版本可依循。不一致的例子繁多:
三個 Ново- 新開頭的地名,有兩個中譯顯示「新」,另一個顯示「諾禾」,且該處「諾沃」較貼近發音。
相鄰兩個 Ананьїв (Ananiv) 阿南伊夫顯示不同譯名。
相鄰兩個
Почаїв (Pochaiv) 波查伊夫顯示不同譯名。
Плав'я (Plavia) 普拉夫雅,在一處顯示「
普拉韋」,另一處顯示「
普拉維亞」。
- 西: Ладижин (Ladyzhyn) 拉迪任
- 東: Ладижинка (Ladyzhynka) 拉迪任卡
在 Google Maps 顯示「拉蒂贊」和「拉季任卡」。
- Ніжни (Nizhyn)
- Ніжниське (Nizhynske)
- Переніжни (Perenizhyn)
以上顯示「涅任」、「尼任西克」、「佩切尼任」等。
- Горішнє (Horishnie)
- Долішнє (Dolishnie)
同樣是 -нє 結尾,中譯有「戈里什內」和「多利什涅」。涅較貼近
-не, -нє (-ne, -nie) 建議前者「內」,後者「涅」
偏差音譯
- Тульчин (Tulchyn) 圖利琴
- Тростянець (Trostianets) 特羅斯佳內齊
- Гайворон (Haivoron) 海沃隆
在這邊看到「塔爾金」、「托斯提也納」、「海沃瑞」等。
Коломия (Kolomyia) 科洛梅亞少一個音節。
Грушів (Hrushiv) 赫魯希夫,字母 Гг 被誤譯成「普」。
Ківерці (Kivertsi) 基維爾齊,這邊中譯為「基瓦提斯」。
Гірник (Hirnyk) 希爾尼克,此處顯示「希默克」。
Весела (Vesela) 威塞拉,字母 Вв 被誤譯成拉丁的「Bb」,誤譯成「別謝拉」。
Веселівка (Veselivka) 威塞利夫卡,字母 Вв 被誤譯成拉丁的「Bb」,同樣誤譯成「別謝利夫卡」。
Зеблази (Zeblazy) 澤布拉茲,該地到 2021 年叫做 Зеблози (Zeblozy) 澤布洛茲,中文顯示舊名對應的音譯,而烏克蘭文則是更新後的。
Великі Млинівці (Velyki Mlynivtsi) 大姆利尼夫齊,這邊有問題的是烏克蘭文顯示的內容,Великомлинівецька 是該地名的陰性單數形容詞,不是名詞。
離開烏克蘭也容易找到其他例子:
Білорусь (比洛羅斯)是「白羅斯」的烏克蘭語名稱,而 Беларусь (別拉羅斯)則是「白羅斯」的白語名稱。白國舊的拉丁名,例如在法語媒體仍沿用 Biélorussie ,對應過去英語界用的舊名是 Byelorussia,新的拉丁名是 Belarus 。
截圖中顯示的白文地名 Бабруйск (Babrujsk) 是位於明斯克東南方約 130 公里的白國城市「巴布魯伊斯克」,不是白羅斯,也不應該是「比拉羅斯」。
奧地利東部,維也納南方約 43 公里的城鎮 Wiener Neustadt, Neustadt 中譯「新城」沒有問題,但是「祭壇」是怎麼來的?
這個中譯筆者看至少應該有四年了。
英美音譯、中央社音譯
烏克蘭語跟英語不同。
Херсон (Kherson)
多家媒體使用 「赫爾松」的同時,中央社卻使用比較接近英美發音習慣的「刻松」,而且數家台灣媒體都以中央社的譯案為主要依據。(後中央社改譯赫松)
Бердянськ (Berdiansk)
對於港口城市「俄音:別爾江斯克」的稱呼,中央社也把 dian 音節拆開,變成「伯德揚斯克」。
既然已經有俄語系統化的音譯了(也相對較接近烏語),為何中央社要用英美發音呢?
Рівне (Rivne)
依照俄音 Ровно「羅夫諾」,依照烏克蘭語 Рівне 系統化建議為「里夫內」,中央社譯為「瑞夫尼」,前面的「瑞」就算了,後面「內」比「尼」貼近原音,烏克蘭語 ні 才對到「尼」,не 跟 ні 明顯不同。
維基百科管理員濫權,排擠烏語化資訊
中文維基百科上自動撰寫帳戶(機器人)最初建立大量地名詞條,成千上萬的村莊,其採用的音譯,許多既不符合俄語系統音譯,也不符合烏語發音,很可能採用了 Google Maps 上錯誤的自動翻譯地名,不然就是誤將烏語字母視同俄語字母進行系統音譯。
相關的改善編輯常被管理員刪除,甚至志願改善者遭管理員以管理方便為由無限期封鎖。管理員不乏力挺如上述不烏不俄、問題百出的「原」方案者。
許多管理員只是花很多時間在維基百科,憑個人意志及理念,把維基百科打造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其他人改善之舉,管理員不乏沒寫理據就恣意刪除者,屢見不鮮。
維基百科上只要管理員未動手干涉、破壞,尚且開放自由編輯。網路上的資料需要大家各自的判讀力。
國家教育研究院:外國地名譯名
資料庫的品質有勞大家一同監督與指教。
相關參考:目前國家教育研究院提供:
斯拉夫諸語的譯音用字
基本上譯音表均來自新华社译名室1993的《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所提出的用字方案。
到底收錄哪些資料?
國教院未能主動修訂、考究所有譯名,其收錄的大部份資料也未必能維護,如許多外國非熱門地名,可能只是簡單以英美方式音譯,未必每一筆資料均值得參考。許多幾百人的村莊收錄了,而數萬、數十萬人的區域性城鎮卻尚未收錄,也沒有機動隨時事收錄新詞條的機制。
與韓國的國立國語院相比,在資料庫約 6.7 萬筆資料中,搜尋關鍵字烏克蘭,只出現 197 則結果,其中約 60 筆是 2022 年,以烏克蘭語發音所新增收錄的地名與人名,只要是新聞中新遇到的將陸續新增,例如一開始三四月份陸續有數十條既有詞條新增貼近烏語的拼音或,新聞出現新的人名者收錄進去,而近期 7/22, 29, 8/16, 19, 26, 9/8 烏克蘭相關者也各新增一條。
依各語言音譯,還是依英語?
我國的國家教育研究院,烏克蘭相關的「外國地名譯名」就已經有600餘則。而光是外國地名譯名這個資料類別,就已經有 6 萬餘則,不難發現不同語言的詞彙多以英語發音來音譯。查詢時也不容易分辨哪些是依照當地官方語言發音收錄的資料。
反覆修訂
反覆修訂顯示審議、修訂過程有問題。
甚至還有自稱沒學過斯拉夫語的熱心民眾,大方發表意見,國教院同仁也逕行採納。該民眾接著也聯絡了筆者,不吝蒞臨指教。
若不熟悉發音,如何提出「音譯」「建議」呢?
聯絡媒體,回應
某家媒體收到筆者 email 後,直接回覆:
筆者從未建議中文「基輔」更改成任何方案。合理推測該收信編輯(群),根本沒有打開看筆者提供的資訊內容,也沒有去筆者提及的(我國政府)國家教育研究院查看,而且不到半天就直接回覆了。
再加上,還未到 03/11 韓國國家單位公布,03/01 KBS 就率先更改 Kyiv, Kharkiv, Lviv 三市的韓語方案。
請諸媒體加油!
儘管國家教育研究院之修訂工作還可以更好(承上),不過我國家單位確實已經公布新譯名資料了。
烏克蘭語簡史
烏克蘭語與幾種斯拉夫語言,同源詞彙相似性:
- 白羅斯語 84%
- 波蘭語 70%
- 斯洛伐克語 66%
- 俄語 62%
外部文章連結:
今日烏克蘭疆界西部曾屬於波蘭立陶宛,後來改轄奧地利,東部則曾受俄羅斯所轄,烏克蘭人歷來受周圍強權統治,語言文化也受之影響。西部地區如加利西亞,在後來奧國統治下,有得以發展國族文化的空間。19世紀興起烏克蘭國族運動,使用哥薩克人稱呼家鄉/祖國的詞語「烏克蘭」,並正視烏克蘭人的語言為「烏克蘭語」。
自俄國葉卡捷琳娜二世/凱薩琳大帝控制烏克蘭後,就開始實施俄裔殖民政策,為避免烏克蘭民族認同影響到俄羅斯帝國的團結與完整,也禁止使用烏克蘭語,語言的打壓,一直延續整個十九世紀,不只強制基輔莫訶拉學院(Kyiv-Mohyla)關閉,帝俄還逮捕並流放烏語詩人塔拉斯謝甫琴科(Taras Shevchenko)。
儘管蘇聯建國初期,約十年的時間允許烏克蘭推行烏克蘭語。不過1932年,除了政策又大轉彎,又繼續打壓烏克蘭語,還引起了烏克蘭大饑荒,削減烏克蘭人口,並持續引入俄裔居民到烏克蘭。
在蘇聯瓦解後,不只普京連續掌權超過二十年,強力控制車臣等高加索管區,也不放棄擴張、不公開地參與鄰近武裝衝突。也仍試圖抹滅烏克蘭國族與政權的存在。
除了俄語在聯合國以及前蘇聯成員國間的廣泛使用,使得俄語與烏克蘭語在全球的使用人口與識別度有懸殊差距,烏克蘭境內也有俄語文化佔優勢的現象。
烏克蘭近年的流行文化,也少不了俄語的強勢影響。直至 2022 年俄軍入侵前夕,俄語在烏克蘭音樂產業、影視業均相當強勢,歌曲、電影作品想推進前蘇聯成員國間,更可能使用俄語。烏國大城市盛行俄語,郊區、小城市使用烏語比例較高,而年輕族群多能使用兩種語言。例如因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主演而又再度受關注的劇集人民公僕(Sluha Narodu),其劇中即多半使用俄語。
俄軍入侵以來,烏克蘭國內對俄語的態度更加明確,團結對抗強勢俄語。
政治方面,烏克蘭政界不乏親俄與親歐派的路線之爭與權力角逐。2014年烏克蘭革命前後,轉向親普京的前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逃離烏克蘭。其同黨成員,同時也是普京好友的梅德韋丘克(Viktor Medvedchuk)主張,烏克蘭應該改為聯邦體制,才能化解不同地區的國族認同衝突。不過親歐派反對,指控這是親俄勢力分化烏克蘭的政治手段。
目前烏克蘭仍是單一制國家,其一級行政區「省」(Oblast/Region)及二級行政區「縣」(Raion/District)之首長均由總統指派。
筆者在大學部修畢斯拉夫語輔系,具備基本俄語背景,也修過基礎的烏克蘭語,以下介紹幾大拼寫、發音上的差異。
俄、烏讀寫差異
除了既有地名、人名的發音不同,有時連長一樣的西里爾字母,在俄語和烏語的發音也不同。
斯拉夫語言母音多半有軟硬音之別:
先比較「依」相關的音如下
- 軟音,烏 Іі;俄 Ии;拉丁化 Ii
- 短「依」音,烏 Йй;俄 Йй;拉丁化 Yy 或 Ii ,有時是 Jj
- 硬音,烏 Ии;俄 Ыы;拉丁化 Yy
- 長「依」音,烏 Її 如 Україна;拉丁化 YI yi 或 JI ji 。
可知烏 Київ 與俄 Киев 的發音差異。
整體俄羅斯語的軟硬音系
- 硬音:Аа, Ээ, Ыы, Оо, Уу (A, E, Y, O, U) 「阿、誒、Y、喔、烏」
- 軟音:Яя, Ее, Ии, Ёё, Юю (Ya, Ye, I, Yo, Yu/ -ia, -ie, -i, -io, iu) 「呀、耶、依、唷、you」
而烏克蘭語的音系
- 硬音:Аа, Ее, Ии, Оо, Уу (A, E, Y, O, U)
- 軟音:Яя, Єє, Іі, 缺, Юю (Ya, Ye, I, 缺, Yu/ -ia, -ie, -i, 缺, iu)
注意俄硬音 Ээ 與烏軟音 Єє 是相反的。
其他歸納方式與相關特色
- 基本母音共六個:Аа, Ее, Ии, Іі, Оо, Уу (a, e, y, i ,o, u)
- 顎化/軟化母音,也就是前面多一個 й 音 (拉丁 j- ) 的母音:Яя, Єє, Її, Юю,不像俄文字母利用 Ёё 來拼 Оо 的軟音,烏克蘭文用軟音符搭配 о ,寫作 ьо 。
- 基本上子音Аа, Ее, Ии, Оо, Уу 不使前方子音顎化,Яя, Єє, Іі, Юю 則使前方子音顎化
- 因為發音的特點,某些子音與後面的顎化母音中間還有'切分開來。如
- -п'я-
- -м'я-
- -в'я-
- -ф'я-
- -з'я-
- -р'я-
- -р'ї-
- -р'є-
- -б'є-
5. Ukraine 在英語和法語中都是兩個音節 U-kraine,在烏克蘭語中是四個音節 У-кра-ї-на ,而德語中 U-kra-i-ne 也同樣念成四個音節。韓語拼 우크라이나 也將 а-ї 分開的兩音節忠實呈現。
俄語在 э/е 之間較常用 e ,而外來語常常是 [ɛ] ,即較接近 э ,俄語拼寫大多將外來 e 直接換成俄語字母 e 音「耶」。而許多俄語詞含有 e ,理論上轉寫是 ye 或 ie ,不過,拉丁轉寫也多直接只寫 e 。
如 Екатеринбург 轉寫 Yekaterinburg,第二個俄文字母 e 在拉丁方案只有 e 而不像首字母那樣。又例如 Kiev 最完整是 Kiyev 不過只寫成前者。
以下看到許多地方,即使俄烏語都是字母 e ,但發音通常有別。筆者盡可能在拉丁轉寫 e 前加註 j 或 i 或 y 表示俄語軟音,以利對照。至於軟音 ь 的拉丁化 ' 則姑且省略。如 Львів 最完整拉丁化是 L'viv ,這邊省略而成 Lviv。
子音最大不同處
俄語僅有 Гг 表示拉丁字母 Gg
德國城市 Hamburg 在俄語的拼寫是 Гамбург 只能唸成 "Gamburg"
尼得蘭省分 Holland 俄讀 Голландия 唸 "Gollandiia"
烏字母 Гг 拉丁化 Hh ,而 Ґґ 則是 Gg,不過 Ґґ 相對少用。
同樣的城市漢堡,烏語轉寫 Гамбург 可以呈現 "Hamburg(h)"
Holland 拼 Голландія 唸 "Hollandiia"
故東部大城
- Луганськ 烏語音譯盧漢斯克
- Луганск 俄語音譯盧甘斯克
使用譯音表時,遇烏語 Гг 不妨參照波捷語 Hh 相關的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