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篇,我們一起在江之浦測候所中經歷了夏至、通過了冬至,這次,NANA濕婦將帶著大家在園區裡,繼續探索杉本博司如何將春、秋兩個季節的時間軸設計在建築裡?同時,裡頭又隱藏著甚麼哲學道裡與訊息呢?
(註:邊走邊看篇的內容主要是NANA濕婦出團時,帶著團員們邊走邊看的解說內容筆記。還沒去過的人,如果你不介意暴雷的話,建議可以先看看內容,將來在實際造訪時,可以隨身攜帶此篇,邊走邊聽邊看;又,已經去過的人,此篇也能用來當作旅遊回味享用,風味更佳。)
石舞台:全日本唯一的石造能舞台
杉本博司本身對於日本的傳統戲劇非常有興趣,尤其是對於能劇情有獨鍾,除了收藏不少能面具之外,甚至還曾監製過能劇。他認為,在日本神話中跳舞女神為了將躲在石洞裡的太陽女神-天照大神-引誘(騙)出來,而在營火晚會中跳的那段舞蹈,便是整個日本傳統戲劇「能」的根源,其後也才有機會發展出歌舞伎與文樂等各種傳統表演形式。因此,在上一篇我們提到的羅馬圓形劇場觀眾席後面,他便複製了「能舞台」的大小、構造為基礎,另外設計了一個全以石頭打造的能舞台「石舞台」。石材來源除了採用以前為了建設江戶城而留下的殘念石之外,也使用了福島縣自岩盤自然剝落下的石頭,以排列出整個舞台與能劇演員們進入舞台前必經的廊道「橋掛(橋掛かり)」。
隨著「能劇」劇情設定的不同,大致上可以分為「現在能」與「夢幻能」兩種,前者的故事多是演現世中,隨著時間軸而發展的真實劇情與橋段;後者則是指發生在夢境世界中的劇情,象徵著迷幻、錯覺、時間軸顛倒、鬼魅的回憶過往情節等等。能劇中有很多都是亡者透過各種方式,向仍在人世間的人尋求靈魂的慰藉而延伸的劇情,因此一齣劇中常常會穿插著兩種畫面,帶著觀眾交錯在現實與夢境之間,簡單來說,就是以前的科幻片電影。
杉本博司當初在設計著這個石舞台時,特別將舞台旁的「橋掛」對準了春分與秋分的日出軸線。所謂的「橋掛」,除了是實質上連接了舞台與後台,讓演員們上場與退場的廊道之外,其實也象徵著現實世界與靈界的通道,所以所有的能舞台一定會有「橋掛」的設計。而杉本博司的設計不光是空間上的石舞台而已,他其實也將時間、能劇中現世與冥界的變化等等,偷偷鑲嵌在「橋掛」的設計之中。考慮到能劇的上演時間通常約為1~1.5小時,因此他希望在江之浦測候所上演的能劇,能夠選在春、秋分的日出前(天才微微亮時)開始演出,如此主角(亡者)就能剛好在落幕時,以日出為背景,緩緩地經過「橋掛」走回後台(冥界)。
之前我們曾在嚴島神社的那一篇聊到了全日本唯一蓋在海中間的能舞台,而江之浦測候所裡,則是全日本唯一一座全以石頭建造而成的能舞台。而且杉本博司很有趣,江之浦測候所於2017年落成,他在2018年找來第一齣在石舞台上試演的能劇,就叫做「石橋」,並將之命名為「石橋 於 石橋」。相較於園區內其他比較顯著又吸睛的建築量體,這座石舞台雖然沒這麼顯眼,但NANA濕婦覺得這是杉本博司非常用心且不能錯過的作品之一,大家不仿可以找看看喔。
茶室「雨聽天」:與千利休的對話
杉本博司認為,茶室可說是日本人對美的意識的起點,也是眾多日本文化的起源與開端。當年豐臣秀吉為了攻打關東地區的北条氏,曾在現今江之浦測候所的所在地裡,命令千利休為他興建一間戰地茶室「天正庵」。這間天正庵雖已不復存在,但杉本博司卻在這裡仿照千利休的經典茶室「待庵」,在江之浦測候所裡採用幾乎相同的建材,並以1:1的尺寸,建造了茶室「雨聽天」。當然,杉本博司不會只是完全複製,而是把許多自己的喜好、創意與幽默都放進了這間茶室裡。
有關在打仗時還是堅持要喝一杯的豐臣秀吉,可以參考下列的引申閱讀:
首先,在茶室前方,他參考了日本山形縣某個部落裡的原始石鳥居,也用各種石材搭建了一座石鳥居入口。這座石鳥居一方面正對著茶室的躪口,一方面則對準了春、秋分的日出軸線,就跟剛才的石舞台一樣,每到春、秋分的那一天,太陽從海平面升起後,光線便會直接穿過石鳥居,並照射在茶室躪口前的踏石。特別的是,杉本博司將一般的茶室躪口前的踏石,刻意改成了光學玻璃,如此一來,日出時就能踩著因陽光折射而發出光芒的踏石進入茶室,同時,透過踏石反射後的光線也能將整間茶室照亮,真是一個夢幻的設計啊。此時的你,為了看這塊光學玻璃踏石,應該已經穿過了剛剛的石鳥居,對吧?那NANA濕婦就可以跟你說了,剛剛鋪在石鳥居下頭的大片石頭,其實是日本古墳時代所挖出的石棺棺蓋!每次經過這裡,我的心裡都會覺得毛毛的,但同時也覺得杉本博司的石頭控症狀真的不輕,怎麼甚麼奇奇怪怪的石頭都能搞得到呢XD。
雖然茶室沒有開放讓一般訪客入場,但站在躪口前,仍能仔細欣賞整間茶室的設計。建議你先抬頭看看茶室的屋頂,杉本博司沒有採用傳統茶室所慣用的茅草屋頂,而是用了一個非常現代的、略帶鏽蝕痕跡的材質。原來,在這塊土地上的柑橘農夫,搭建了一座擺放農具用品的鐵皮小屋,隨著江之浦測候所的興建,鐵皮小屋當然面臨了被拆遷的命運。但杉本博司卻很小心地將屋頂的波浪板拆下,並將其用在了這間茶室上,他說:「如果千利休生在現代的話,應該也會直接使用這樣的建材來設計他的茶室吧!(現代風的侘寂感?)」。每到雨天的時候,只要來到茶室,就能聽見雨水叮叮咚咚地打在波浪板屋頂上的聲音,因此杉本博司將這間茶室命名為「雨聽天」,而這個位於園區角落、非常容易被錯過的點,也變成了下雨時我一定會帶團員前往的雨天限定熱點。除了聽雨之外,「雨聽天」的名字其實還隱含了另外一個含意,因為這三個字的日文發音「うちょうてん」,與佛教用語裡的「有頂天」相同,意即在佛教的世界觀裡最高處,引申為一個人欣喜若狂、得意忘形的意思。如果,我們說杉本博司將冬至比喻成人生的起點/終點,那對準春分日出軸線的茶室,或許有這麼一點暗喻著人生走到春天時,那種略有所成的而自滿的「有頂天」狀態。然而,當一個人處於人生中的巔峰時刻,同時可能也代表著人生中開始往下走的轉折點,所以,藉此提醒來到這裡的訪客,在「雨聽天」時聽雨時,也別忘了反省自己,不要「有頂天」了喔。
茶室裡的小彩蛋
最後,有關於茶室,還有兩個比較不明顯的小彩蛋提供給大家玩一下。一個是藏在躪口旁、埋在土裡的玻璃小容器;另一個則是在茶室的床之間裡、由杉本博司親自寫下的掛軸字畫。
如果你有機會去到任何傳統的茶室建築時,都可以留意一下在躪口的附近,一定會有一個凹下去的洞,這個洞我們稱之為「塵穴」、又稱「知離孔」(兩者發音相同,皆為「ちりや」)。如果剛才之前你有看過我們在講茶的那幾篇內容,應該就知道,日本人從進茶室後到真正坐下來喝完茶之前,幾乎都是靠各式各樣的「暗示」來與亭主(茶室主人)交流的。茶室是不會有門鈴的,而亭主準備好時也不會從裡頭大喊:「阿明啊~~你可以進來了~~」,這樣太俗氣,不行!所以我們得從茶室前的露地(小庭園)來判斷,如果露地已經有灑過水,就表示亭主已經打掃乾淨、也準備好可以迎接你了,這個時候你才能進去。而這個在躪口旁的「知離孔」,其實就是「垃圾桶」,亭主會將裡頭都清乾淨,有些甚至還會搭配季節刻意擺上一片紅葉在裏頭,暗指我已經打掃過了,這是我對訪客你的用心。同時,這裡也是訪客進到茶室空間裡最後一道關卡,就跟狹小的躪口相同,亭主會希望來訪的客人,可以在此脫掉身上有形的裝備與無形的身分、傲慢與邪念等等,以一顆平等、平靜且純淨來喝茶。所以,為了表示我們有感受到亭主的用心以及尊重,通常我們得先認真地面向這個垃圾桶看一眼之後,才能進去茶室的空間。聽工作人員說,這個透明的知離孔,是杉本博司熟識的玻璃藝術家朋友幫他作的,我猜這位玻璃藝術家,應該是曾經用玻璃設計過透明茶室「光庵」,以及2020奧運聖火火炬的吉岡德仁(也是個作品都很讓人驚豔的藝術家)。不過工作人員最終還是沒能說出那位朋友的名字,所以這個推測到目前都還無法驗證就是了。
茶室內部掛在床之間裡的掛軸字畫,通常是亭主邀請地位崇高的人(不一定是字或畫最漂亮的喔)來幫忙提字或作畫,而內容則是以亭主想要傳達給訪客的訊息為主。而杉本博司就利用這幅掛軸跟訪客幽默了一下,他沒特別請高人來寫,而是親自下筆寫了「日日是口實」五個字。原來,在日本有句禪語叫做「日日是好日」,意思是指「專注於每個當下、每天都會是好日子」的意思。但杉本博司以相同發音的「口實」來取代「好日」,整句話的意思就變成了「你每次都有藉口,每天都有藉口」的意思XD。這樣老一輩的幽默感,他也在去年底(2021)於京都両足院大書院特別展「杉本博司:日々是荒日」中,又玩了一次,這次特別展裡,他將「好日」改成「荒日」,這是兩個發音相同,意思卻大不同的詞。「荒日」原指狂風暴雨、混亂至極的日子,網路上許多人對於「日日是荒日」的理解不盡相同,有人說他在暗指現今社會上因為疫情而造成的「荒日」,也有人將杉本博司想要表達的概念理解成,現代人因資本社會盛行而造成的末世感。NANA濕婦覺得即使是同一句話,每個人的解讀與理解,都會受到自己的成長背景或當下遇到的事情、心情所影響,所以沒有絕對的誰對誰錯,要怎麼詮釋都行。如果有機會,大家可以到江之浦測候所來看看這幅「日日是口實」,然後歡迎跟NANA濕婦分享你的詮釋喔~
以上,大概是NANA濕婦針對江之浦測候所裡,比較大型且經典的建築量體所作的簡單導覽,希望你會喜歡。至於園區中其他還有許多如杉本博司所蒐集的化石,以及他參考各種數學模型所作成的金屬雕塑作品,甚至在疫情期間這兩年還有從春日大社勸請來的小神社、新落成的櫻花步道...等等,就等大家自己到現場去一一發掘與體驗嘍。最後,送上當初江之浦測候所在剛落成時,我覺得拍得還不錯的杉本博司訪談影片,用來讓大家好好回味一下這兩篇提到的內容,也作為這系列文章的結尾嘍。
感謝您的閱讀, 如果想聽NANA用白話文,說說與濃縮日本的小故事,非常歡迎您投零錢到我的小貓撲滿裡,給予NANA更多的鼓勵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