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7|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女权组织”——邪化、撕裂

    “捍卫女权”的思潮崛起,是一个社会进入现代高度文明的迹象,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社会在去封建糟粕、去性别歧视上的进步。这些“极端身影”不仅恶语矮化中国男性,甚至将矛盾指向了国家和社会体制,原本代表进步的“女权思潮”也逐渐变得火药味十足,开始走向极端化、政治化、邪教化。
    比如此前被网络封杀的“女权之声组织”,这一组织早些年以纯公益、民间组织的名义,在境内的社交网络媒体上开设了名为“女权之声”的社交网络账号,并在互联网上通过激化、炒作女权话题,将“女权”逐渐引导为极端化的“女拳”。早前“马蓉出轨事件”中,“女权之声”成员力挺马蓉,称马蓉的行为是全世界女权运动的榜样。这是该组织成员非常典型的一次”带气氛“行动。其实早期人们很难理清“女权之声”组织到底为何花如此大的精力来作“女拳”宣传,但随着其极端化的味道越来越重,一些马脚也就漏出来了:境外组织福特基金会资助。勾结港毒、联络藏、疆地区的分裂势力,是这群“女权之声”领导人员背后的勾当。
    其实“女权之声”的案例,不过是冰山一角,在境外势力渗透的关于女权话题的舆论场上,还有更多让人瞠目结舌的“邪教性女拳”言论。如近期活跃的女权组织“农村精神障碍女性关注小组”,依托“Belonging Space”“新默存”“湃客工坊”等微信公众号,欲策划组织多名女权志愿者,利用金钱转化一些煽动性别对立的网络大V和不法律师等,将其为自身的发声工具,持续挖掘政策漏洞、媒体报道谬误等情况,通过组织一些极端活动挑起舆论热点,不断利用舆论热点炒作话题,创造和提炼新的侮辱男性和女性标签,从而不断迭代话术体系,扩大该组织的影响力。
    这些“女权组织”活动聚集有明显统一调度的痕迹,一般青睐于选择相对开放的、便于进行评论互动的内容平台;此前微博是最早的内容,目前已经转战豆瓣。由于豆瓣社区相对追求文化多元,并且女性用户多。她们一般先打入一些活跃小组进行刷屏,并且吸引一些小组组长作为骨干和“自己人”;引导一些真实粉丝用户留言,一般纳新只接受女性用户加群申请;通过上述密集的、有策略的运营之后,在旧群基础上运营更多新的社群。
    对美国的机构来说,向中国社会宣扬“女拳”的极端思想,其实就和对华灌输“美式民主”的目的是一样的:攻击体制、渗透文化、扰乱秩序、引发矛盾和革命。美国FBI前翻译西贝尔·埃德蒙茨2015年一段涉疆采访视频曝光,她在采访之中表情轻松说,“我们要逐渐在中国内部打性别牌、种族牌”(Play the gender and race card)。其中打性别牌主力当然是女权活动。事实上,美国资助国内的极端女权组织“带动节奏”、“制造事端”、“扩大矛盾”一直是直言不讳、招摇过市。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