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遊戲的可怕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去開一個教育相關的會議,與會的一位先進講得很好。
她說,課綱寫的是一個「完美」的學生需要精通的,可是學測或分科要考的應該是一般的能力,或稱「基本學力」,如果以15級分為滿分,題目應該出到均標在7~9分之間。但是台灣的老師往往不由自主地要把課教好教滿教難,家長會逼孩子要讀好讀滿讀難,所以孩子的讀書壓力自然不會因為任何改革而減少。
我剛當老師時也是想逼著自己要把整本書上完(我的大學以上的老師們從沒有哪個這麼做過!),多年後,我終於想通了。
如果高等教育都沒有要把整本書上完,那麼何苦讓學生往「完美」「頂尖」這條路走呢?
我聽懂後想補充的是,15分也該有一定以上的人數才好(我想至少是考生人數的3~5%),不需用15分來代表傑出。
而一般的概念是15分要代表傑出,所以就要出得難一點。
在一般高中老師的概念,如果連「某」商學院都要看數A頂標前標,那麼乾脆在學校都教到數A的難度好了.這種想法簡化了教學現場,以為上課要教難一點,難的都會了,「簡單」的數B就會了。
其結果就是多數學生放棄了數學。其他科目可以依此類推。
以我家的D來說,要不是現在的老師拯救了她,她還以為自己是永遠的數學白癡,事實上是過去的老師教太多太快太難,考試太多,從沒讓她停下來好好思考自己哪裡不會。
我100%同意大學的一般入學考試應該是考基本學力就好,所謂的基本學力,我認為是語言應用,數理入門,以及思辨邏輯就可以。凡是直接Google得到答案的都不該列入考題。
您會問,國家還是需要各領域頂尖的人才啊!所以我們應該在大學入學考試裡「篩選」出這樣的人才來才對!
我覺得那就算是以「篩選」頂尖人才為由,綁架所有學生一起來「玩」與「被玩」這個篩選「完美」的遊戲,何苦呢?
其次,我認為頂尖的人才用一般的紙筆測驗是無法真正測驗出來的,如李忠憲老師提到,現在的考試篩出來的很多只是會考試(而且比較擅長選擇題),但是不會做事的人。
我建議所謂的「頂尖」大學,應該設立自己的考試方式,自己來找出適合自己的系的頂尖人才,而不是把這個責任交給教育部來做(大學不是要自主嗎?)。事實上,教育部已經有給各系特殊選才的選項了,以我這幾年辦理與出題我們系的特殊選才考試來看,確實會選出那種大一大二就讓研究生自嘆弗如的學生。
教育部只要把關各系有沒有把自己的特殊選才辦好即可,不用過多干預。特殊選才讓各系能在一月底以前就決定入學學生人選,這些頂尖(我實在很不想用頂尖這兩個字)的學生既然傑出,高三下就直接進大學修課就好了,不用跟大家一起拚無謂的唸書與考試了,更不用無所事事,以及玩申請大學的遊戲了。
會不會很多人開始衝這個窄門呢?我想確實有人會,但是特殊選才一般只佔該系名額的10%上下,而真正值得學生來拼的學校也沒幾間(我自肥一下,成大資工有算!),跟其他的考試方式相比窄很多,考的東西都跟學測不一樣(如果用一樣的方式考試出題,那這大學就顯而易見的不頂尖了,也就不要自己說自己有多頂尖了),家長學生會想要冒險嗎?
你會問,萬一這些因為頂尖考試進了大學的學生一時被當很慘,那怎麼辦?那就證明這些學生一點也不頂尖,所以是當初的考試方式不夠有鑑別度.不然,就是大學的開課不頂尖,無法發揮這些頂尖學生的潛力,該檢討自己的上課評量方式。總之大學就是不要把責任推給別人就是。
窄門是自己造出來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關於選系,選領域或選題目,很多人都擔心選錯怎麼辦,從而產生焦慮。對於慣常需要「答案」「最佳解」的台灣人來說,尤其如此。 這件事也在溫馨接送過程中討論過。 我問她,你不怕選錯嗎? 我說,你數學不好不怕你因此遇到難關會過不去嗎? 我說,走你天生擅長的領域不是會比較容易喜歡它嗎? 我說,是不用啦!
    我讀了前兩本,但是有一直沒辦法讀到最後,大約3/4。第三本則是連碰都不敢碰。 作者是Papoulis。我到紐約時他60幾歲了。 我去找過Papoulis,他說,他已經好幾年沒有收博士生了,後來知道,我的一位很厲害的學長也去找過他很多次,如果這麼厲害的學生都不收,我也就沒希望了。
    #新竹科技爸媽的孩子真辛苦 #連幼稚園名稱都是哈佛史丹佛康橋加矽谷 今天在新竹辦非營利組織的朋友來訪,談到新竹的科技人教養孩子的現象,我的下巴都要掉下來了。小學四年級不僅功課要做到超過晚上12點,也開始在學國中的課程。 我在想,這樣子養起來的孩子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彈性疲乏,從此不愛學問??
    夜間打疫苗,照理要留置觀察20~30分鐘,診所只我一個病人,想是醫生怕我太無聊,低著頭對我說,過兩週來打流感疫苗,然後他抬眼看了我一下,又說,雖還沒滿六十歲,但是應該自費打肺炎疫苗。我諾諾地說好。 因為這樣,醫生與我談到兩個故事。 故事一: 故事二:
    我跟已故柯逸郎醫師是好友,當時他診所裡用的機器我大概都知道,昨日朋友傳了張照片給我,照片裡是一部管機,上面還有柯醫師的名字,但我沒在他診所樓上看過,想必是在花園新城的家中?? 我是贊成用運算放大器的,但我騎牆,用晶體來堆砌也很棒,用真空管也好,沒甚麼偏好,好玩就好。
    小時批了流年,如果準,那麼剩4年,最近有人幫我也估了餘命,大約16~18年。不管是4年,還是18年,都不算長,我到成大超過20年, 連Program The World都快十年了。 所以我決定無論如何都不要讓自己不開心。
    關於選系,選領域或選題目,很多人都擔心選錯怎麼辦,從而產生焦慮。對於慣常需要「答案」「最佳解」的台灣人來說,尤其如此。 這件事也在溫馨接送過程中討論過。 我問她,你不怕選錯嗎? 我說,你數學不好不怕你因此遇到難關會過不去嗎? 我說,走你天生擅長的領域不是會比較容易喜歡它嗎? 我說,是不用啦!
    我讀了前兩本,但是有一直沒辦法讀到最後,大約3/4。第三本則是連碰都不敢碰。 作者是Papoulis。我到紐約時他60幾歲了。 我去找過Papoulis,他說,他已經好幾年沒有收博士生了,後來知道,我的一位很厲害的學長也去找過他很多次,如果這麼厲害的學生都不收,我也就沒希望了。
    #新竹科技爸媽的孩子真辛苦 #連幼稚園名稱都是哈佛史丹佛康橋加矽谷 今天在新竹辦非營利組織的朋友來訪,談到新竹的科技人教養孩子的現象,我的下巴都要掉下來了。小學四年級不僅功課要做到超過晚上12點,也開始在學國中的課程。 我在想,這樣子養起來的孩子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彈性疲乏,從此不愛學問??
    夜間打疫苗,照理要留置觀察20~30分鐘,診所只我一個病人,想是醫生怕我太無聊,低著頭對我說,過兩週來打流感疫苗,然後他抬眼看了我一下,又說,雖還沒滿六十歲,但是應該自費打肺炎疫苗。我諾諾地說好。 因為這樣,醫生與我談到兩個故事。 故事一: 故事二:
    我跟已故柯逸郎醫師是好友,當時他診所裡用的機器我大概都知道,昨日朋友傳了張照片給我,照片裡是一部管機,上面還有柯醫師的名字,但我沒在他診所樓上看過,想必是在花園新城的家中?? 我是贊成用運算放大器的,但我騎牆,用晶體來堆砌也很棒,用真空管也好,沒甚麼偏好,好玩就好。
    小時批了流年,如果準,那麼剩4年,最近有人幫我也估了餘命,大約16~18年。不管是4年,還是18年,都不算長,我到成大超過20年, 連Program The World都快十年了。 所以我決定無論如何都不要讓自己不開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臺灣現行教育體制所使用的教科書內容,其難度是針對全國學生平均水平所編撰,換句話說,孩子們所學習的科目知識正在逐年簡易化。多數孩子對這還未有任何感受,但對於處在各校頂層的孩子們來說,僅是停留在表層的知識已不能滿足他們,他們追求更深入、更自由、更豐富的課程。
    Thumbnail
    考試制度 考試制度的目的是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但有時候我們可能過分強調分數和排名,忽視了學生真正的成長和學習。這種制度往往促使學生只為了取得好成績而去背誦和應付考試,而忽略了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運用。 用處 現行的考試制度有時候更像是一個工廠生產線,將學生按照固定的模式塑造成符合社會需求的
    在理想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學院成為最純粹形式的不可能存在。
    Thumbnail
    大考明明就是用分數定勝負 感覺很公平 所以為什麼除了大考以外還有推薦甄試? 因為要照顧到學業成績比較弱的同學 讓他們也能夠憑其他專業或才藝 有機會進入好大學 看似更公平的制度 卻創造出學生砸大錢補才藝 父母靠關係安排做科展 打造一張輝煌的履歷...
    在強調「適性發展」的21世紀,每所學校應該也要有各自清晰的理念和教育方式,讓每個家庭可以經過討論後,挑選適合的學校就讀。而老師們也可以依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特長,應聘適合的學校。教育也應該適時引入市場機制,良性競爭才能激發出更多創新,以及更好的教學品質,讓學生和老師都可以有更多選擇。
    Thumbnail
    學習不該是一場吃苦能力的比賽,當學生可以放棄自己討厭的科目,將時間完全投入在自己有興趣的領域時,學習就會是邁向自己期待的未來,塑造理想自己的一件令人開心的事。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在講,這些年來台灣教育改革,因為採計分制的改變,而從分分必較,改成等級制,讓家長與孩子不要這麼分分必較。透過這種模糊化的策略,讓第二三志願學校也可能收到第一志願的學生,打破「志願取向」的升學考試,也試圖改變每一分都那麼重要的想法。 . 這個好,還是不好呢?真的很難說啊。 .
    課程的評分方式並不是最重要的考量條件,課程內容、在教什麼才是,然而同學好似重視前者的比例大勝後者。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Thumbnail
    「為什麼你總是可以說出專業完整又合評審口味的回答?」剛聽完我針對教甄口試的演練回饋,一位夥伴提出這個問題。 一直以來,對於在教育現場用心又努力的老師,因為未通過教甄關卡,而受現實的逼迫及委屈。無法穩定陪伴孩子,甚至最終轉換跑道的結局,內心感到十分惋惜。也許因為看過老師們在教室裡閃閃發光的樣子,所以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臺灣現行教育體制所使用的教科書內容,其難度是針對全國學生平均水平所編撰,換句話說,孩子們所學習的科目知識正在逐年簡易化。多數孩子對這還未有任何感受,但對於處在各校頂層的孩子們來說,僅是停留在表層的知識已不能滿足他們,他們追求更深入、更自由、更豐富的課程。
    Thumbnail
    考試制度 考試制度的目的是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但有時候我們可能過分強調分數和排名,忽視了學生真正的成長和學習。這種制度往往促使學生只為了取得好成績而去背誦和應付考試,而忽略了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運用。 用處 現行的考試制度有時候更像是一個工廠生產線,將學生按照固定的模式塑造成符合社會需求的
    在理想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學院成為最純粹形式的不可能存在。
    Thumbnail
    大考明明就是用分數定勝負 感覺很公平 所以為什麼除了大考以外還有推薦甄試? 因為要照顧到學業成績比較弱的同學 讓他們也能夠憑其他專業或才藝 有機會進入好大學 看似更公平的制度 卻創造出學生砸大錢補才藝 父母靠關係安排做科展 打造一張輝煌的履歷...
    在強調「適性發展」的21世紀,每所學校應該也要有各自清晰的理念和教育方式,讓每個家庭可以經過討論後,挑選適合的學校就讀。而老師們也可以依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特長,應聘適合的學校。教育也應該適時引入市場機制,良性競爭才能激發出更多創新,以及更好的教學品質,讓學生和老師都可以有更多選擇。
    Thumbnail
    學習不該是一場吃苦能力的比賽,當學生可以放棄自己討厭的科目,將時間完全投入在自己有興趣的領域時,學習就會是邁向自己期待的未來,塑造理想自己的一件令人開心的事。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在講,這些年來台灣教育改革,因為採計分制的改變,而從分分必較,改成等級制,讓家長與孩子不要這麼分分必較。透過這種模糊化的策略,讓第二三志願學校也可能收到第一志願的學生,打破「志願取向」的升學考試,也試圖改變每一分都那麼重要的想法。 . 這個好,還是不好呢?真的很難說啊。 .
    課程的評分方式並不是最重要的考量條件,課程內容、在教什麼才是,然而同學好似重視前者的比例大勝後者。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Thumbnail
    「為什麼你總是可以說出專業完整又合評審口味的回答?」剛聽完我針對教甄口試的演練回饋,一位夥伴提出這個問題。 一直以來,對於在教育現場用心又努力的老師,因為未通過教甄關卡,而受現實的逼迫及委屈。無法穩定陪伴孩子,甚至最終轉換跑道的結局,內心感到十分惋惜。也許因為看過老師們在教室裡閃閃發光的樣子,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