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意義喪失症候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二十年前我開神經網路,通常開學時30~40人修,過了期中大概剩15~20人,幾乎都坐在教室的中後面,這些學生之中有一半不是恍神就是打瞌睡。

學生得了"學習意義喪失症",因此我得了"教學意義喪失症",我只是盡力在台上講著一連串的數學公式,並試著舉很多例子讓學生知道學了這些"以後"會多有用。但是一點用也沒,本來在睡覺的還是繼續睡覺。

多年後其中有些學生也成為了我的同行這件事還是讓我感到開心。

上了幾年,我決定關掉這門課。剛好那時神經網路與AI也不紅。

幾年前我被點名要開一門給大學部的入門的機器學習課程,想了很久,決定不要再講那些數學,於是我找了OpenAI上的遊戲來當作學生的作業與考試。凡是用機器模型打過關的就得高分,凡是你的機器模型打敗同學的機器模型的就得更高分。

學期末辦PK賽,我買pizza與飲料來,場子非常熱,即使只是很簡單又無聊的OpenAI遊戲。

我不知道學生是否在此找到學習的意義,至少師生都是開心的。


(4) Facebook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蘇文鈺 - 阿聞的沙龍
13會員
32內容數
2022/12/18
見到現在的大學生,甚至是剛來的研究生,時常感到他們的深度迷惘。過去我並不清楚這種迷惘是怎麼來的,也許是因為不知道未來該往哪邊去,也許是因為是一路被餵養知識長大的,很多很多的也許。 我從我當老師開始到現在,覺得這現象越來越嚴重,從一開始的鄙夷到現在的理解竟然需要大約二十年,可見一個人的成見是多麼難以破
2022/12/18
見到現在的大學生,甚至是剛來的研究生,時常感到他們的深度迷惘。過去我並不清楚這種迷惘是怎麼來的,也許是因為不知道未來該往哪邊去,也許是因為是一路被餵養知識長大的,很多很多的也許。 我從我當老師開始到現在,覺得這現象越來越嚴重,從一開始的鄙夷到現在的理解竟然需要大約二十年,可見一個人的成見是多麼難以破
2022/12/18
中華民國愛自造者學習協會 Program the World Association的理事長 詹怡宜在昨天的特教樂塾以特教生的作品辦的展覽中說了三個故事。第一個故事是獲得終身奉獻獎,來自菲律賓的滿詠萱修女的故事,照顧著一大群一生都必須躺在床上的孩子仍然能樂觀與充滿愛的心,一定會被問到KPI這件事,或
2022/12/18
中華民國愛自造者學習協會 Program the World Association的理事長 詹怡宜在昨天的特教樂塾以特教生的作品辦的展覽中說了三個故事。第一個故事是獲得終身奉獻獎,來自菲律賓的滿詠萱修女的故事,照顧著一大群一生都必須躺在床上的孩子仍然能樂觀與充滿愛的心,一定會被問到KPI這件事,或
2022/05/29
大學同學來我的辦公室,合照照片貼在同學群組裡,同學說,你的辦公室好像家庭工廠! 不知道為何,這麼多年來我一點也沒發現我的辦公室確實如此,甚至有過之,地上,櫃子上,到處推滿零件,儀表以及半成品,許多專案躺在那邊,距離被組裝起來日子遙遙無期。再這麼下去,會連走路都難。
Thumbnail
2022/05/29
大學同學來我的辦公室,合照照片貼在同學群組裡,同學說,你的辦公室好像家庭工廠! 不知道為何,這麼多年來我一點也沒發現我的辦公室確實如此,甚至有過之,地上,櫃子上,到處推滿零件,儀表以及半成品,許多專案躺在那邊,距離被組裝起來日子遙遙無期。再這麼下去,會連走路都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自己喜歡學習,我的學校與許多參加的團體都有許多課程提供我學習,所以我學了很多五花八門的內容,但沒時間或沒機會用就都忘了。我覺得學習後要盡量用在工作或生活上,有產出才有效果,至少要寫心得。身為老師我希望學生學習後要運用出來才能產生效用,我會給例子讓學生模仿而做一個生活情況中類似的運用所教創新方法。
Thumbnail
我自己喜歡學習,我的學校與許多參加的團體都有許多課程提供我學習,所以我學了很多五花八門的內容,但沒時間或沒機會用就都忘了。我覺得學習後要盡量用在工作或生活上,有產出才有效果,至少要寫心得。身為老師我希望學生學習後要運用出來才能產生效用,我會給例子讓學生模仿而做一個生活情況中類似的運用所教創新方法。
Thumbnail
那些很有學習熱情,但不認為學院知識能幫助自己者,究竟佔多大比例。
Thumbnail
那些很有學習熱情,但不認為學院知識能幫助自己者,究竟佔多大比例。
Thumbnail
一、「追尋」的定義 1. 追尋一個自己喜歡的人 2. 追尋自己想住的地方,地點在南部 3. 追求自己想成為地人,可以寫作、可以站在講台上、可以對著文字發呆 4. 追尋理想的生活 二、選擇上述一個「追尋」,進行書寫 三、追尋過程產生的行動
Thumbnail
一、「追尋」的定義 1. 追尋一個自己喜歡的人 2. 追尋自己想住的地方,地點在南部 3. 追求自己想成為地人,可以寫作、可以站在講台上、可以對著文字發呆 4. 追尋理想的生活 二、選擇上述一個「追尋」,進行書寫 三、追尋過程產生的行動
Thumbnail
疫情的這兩年多裡,因為社交距離以及我隱居的關係,已經沒有拋頭露面上課了。期盼解封的一日,再一起手作吧!
Thumbnail
疫情的這兩年多裡,因為社交距離以及我隱居的關係,已經沒有拋頭露面上課了。期盼解封的一日,再一起手作吧!
Thumbnail
這下慘了,讓教室裡上課的同學枯等也就算了,最讓我心急的是--教室在哪裡我還不確定、Google Meet的操作還不熟悉、會議連結還沒有發給線上的學生、攝影鏡頭還沒有調整好、PPT還沒有抓下來……
Thumbnail
這下慘了,讓教室裡上課的同學枯等也就算了,最讓我心急的是--教室在哪裡我還不確定、Google Meet的操作還不熟悉、會議連結還沒有發給線上的學生、攝影鏡頭還沒有調整好、PPT還沒有抓下來……
Thumbnail
Hello我是打完AZ疫苗晚上還要開3個小時線上課的偉宏,今天走去打疫苗的路途中我就在想一件事: 以前我們在上課的時候,常常會用「反正這個以後又用不到」來逃避一些學科,那麼究竟要怎麼讓孩子認真學這些,或者是讓他喜歡某些領域的知識內容呢?
Thumbnail
Hello我是打完AZ疫苗晚上還要開3個小時線上課的偉宏,今天走去打疫苗的路途中我就在想一件事: 以前我們在上課的時候,常常會用「反正這個以後又用不到」來逃避一些學科,那麼究竟要怎麼讓孩子認真學這些,或者是讓他喜歡某些領域的知識內容呢?
Thumbnail
在停課不停學的情況下,隨著學習者脫離學校與教室的脈絡,外在動機將顯著地降低,當薄弱的內在動機暴露在家中、網上的種種誘惑前,「無動力世代」的問題恐怕會更加惡化。這篇文章我就想圍繞防疫「停課不停學」的時事,基於從「學習意義」出發追尋「學習動力」的觀點,針對「無動力世代」的問題提出淺見供各界參考。
Thumbnail
在停課不停學的情況下,隨著學習者脫離學校與教室的脈絡,外在動機將顯著地降低,當薄弱的內在動機暴露在家中、網上的種種誘惑前,「無動力世代」的問題恐怕會更加惡化。這篇文章我就想圍繞防疫「停課不停學」的時事,基於從「學習意義」出發追尋「學習動力」的觀點,針對「無動力世代」的問題提出淺見供各界參考。
Thumbnail
早上close了學生, 晉升有薪階級之後,就奔到學校圖書館去掃描課本+列印學生作業與考試 。這學期依然有好幾名線上的學生, 搞得我光印他們的作業跟考試就快破產 。天下第一廢部除了會要求老師提供線上教學搞死老師以外還會幹嘛? 想到去年第一次線上教學全班16人那慘況,上完一堂課3小時, 感覺跟打了世
Thumbnail
早上close了學生, 晉升有薪階級之後,就奔到學校圖書館去掃描課本+列印學生作業與考試 。這學期依然有好幾名線上的學生, 搞得我光印他們的作業跟考試就快破產 。天下第一廢部除了會要求老師提供線上教學搞死老師以外還會幹嘛? 想到去年第一次線上教學全班16人那慘況,上完一堂課3小時, 感覺跟打了世
Thumbnail
看著這位「老學生」離開教室的背影,再看其他正低頭滑手機或趴著睡覺的年輕學生,真的是感觸良多。他們不知道自己現在正處於學習能力最強的年齡,卻將絕大部分的時間浪費在手機上,對課業的關注也僅限於學期末是否拿到及格的分數。但說實在,我並不責怪他們,因為我們都是被升學主義綁架的受害者……
Thumbnail
看著這位「老學生」離開教室的背影,再看其他正低頭滑手機或趴著睡覺的年輕學生,真的是感觸良多。他們不知道自己現在正處於學習能力最強的年齡,卻將絕大部分的時間浪費在手機上,對課業的關注也僅限於學期末是否拿到及格的分數。但說實在,我並不責怪他們,因為我們都是被升學主義綁架的受害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