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學潛水
我們住在這顆藍色的星球上,佔了地表面積約70%的海洋是我們所不熟悉的世界,在現在科技的發展之下,潛入海洋之中已經不再是過去那麼遙遠的事,很多人問我明明我每天在公司現場都看到那麼多海洋生物魚或珊瑚等,為何還會想要下海去看? (公司網址,只想看生物的,我們公司的網址看不完...)
https://www.facebook.com/LMKOTC 其實原先我想的最簡單的目地是要學習造景,擺海水水族箱造景超過十年,感覺自己還有精進的空間,學習自然環境鬼斧神工的天然景觀,來延伸至水族箱內的空間營造,其他像是環境保育的相關工作,還有一些教材內影像與圖片資料的準備,就是我打算學潛水另外能做的事;當然潛水還有很多人所要追求的有很多不同的玩法,像是fun dive(放呆),可以參考這篇
體驗潛水、FUN DIVE是什麼? ,或是一些特殊地點的潛水,技術潛水等等.....
)
底下有洞的獨立礁石,這顆是這次最美(後面的影片裡有) 不同的珊瑚礁型態,其上與中間的峽谷地型就是海洋生物們居住躲藏的地方
通常大部份人都會先體驗潛水後,有興趣才開始考ow(念成o蛙),我算是比較例外,因為知道要的目標是什麼所以就跳過體驗直接考照了,當我在去年開始有打算要學潛水時,能預先在網上找到的資訊大多是商用廣告資訊或簡單的體驗文,找不太到像我這種比較直白詳細點的開箱文,讓完全還沒接觸的人,心裡能有個底,知道潛水在幹嘛,所以才有這篇記錄出來,也算幫自己寫一個不一樣的潛水日誌囉~~
padi跟ow是什麼 簡單的說最常聽的到PADI是一個潛水的系統,其他還有很多不同的系統,但以全球市佔率來說,最大的還是
PADIhttps://www.padi.com/zh-hant ,所以當你在這個系統考照完後,去到全球各地的潛水景點,當地的潛店有PADI系統的就可以查到你的潛水等級,並幫你安排適合的潛水旅遊等相關服務與各種咨詢,其他各種相關資訊可以點進上方官方連結參考。 OW是什麼呢,Open Water Diver (開放水域初階潛水員)是第一個水肺潛水認證級別,之後許多級別都是從這張開始,完成學科術科與四隻海洋實習的氣瓶後,如果及格就能得到這張證書,接下來則是AOW
Advanced Open Water Diver r (進階開放水域潛水員),潛水就像開車一樣,是有熟練度的,愈熟練就能去到愈多不同的海域探索更多樣化的海洋世界。
這張是型式上的,現在也不發卡了,都改雲端了全球通用(考完後注意自己的電子信箱)
這次去的地方是那裡
這次我去的是恆春的藍色海洋潛水訓練中心,住宿的地方就位在『希望恆春休閒會館』旁,小江教練是多年好友,這次就讓他與阿淇教練帶我學習這個有趣又特別的休閒活動
小江教練的聯絡資訊(台灣區)墾丁潛導與休閒活動安排
旁邊的會館裡,如果有比較多人的住宿需求或是有小朋友,也可以考慮入住這間,裡面有兒童設施,適合家庭旅遊時,有些人學潛水,有些人玩不同的活動,同時裡面有3米潛水訓練游池,也是一個潛水中心,還有潛水用品店,是有與小江一起配合的中心(這次也在這邊做泳池訓練)。
第一天 泳池訓練與學科
一早大約九點報到,所以我七點左右從高雄出發,先快篩一條線後才前去,疫情期間潛水中心都會要求要出入的人需先快篩,二位教練也在每個一學員新進與結束時自我快篩,彼此保護對方,大家都安心。
在確定要報名並預約好日期時,小江教練就有提供了幾段線上學習影片,可以YT找一下〔padi 開放水域潛水課程〕 ,通常是五個單元,有預先預習過後的話,上課就會順利的多(比較不會有完全不知道接下來要面臨那些的緊張感),不過聽二位教練說通常學員都沒看完就來,可能是想說來了再學吧,我是少數異類,至少我影片有先全看了一遍。所以學科與第一天的游池實習就沒有遇到什麼問題囉^^
上午與教練認識一下,基本裝備介紹,試穿合身的防寒衣與鞋,預估配重(通常你都是浮的)所以要加重才沈的下去,中餐用過休息後,下午就都在游池開始訓練囉,如果有看了YT上的影片就會知道,從水面裝備脫著,水下面鏡排水,無面鏡潛游等許多要在水下完成的動作,如果中心有3米深游池就可以在這邊練習,有些情況(有的中心沒有淡水且有足夠深度的泳池),可能會省略而直接到平靜海域操作。
早上剛到時還會填寫一些基本資料與看下有那些條文等,然後就會領到防水資料袋中這些課本與貼紙等,課本我是覺得比較像商用雜誌,但一些必需常識與細節都在裡面哦,所以還是要翻一下的。
晚上則是學科與隨堂測驗,當然對於我這種有先預習的好學員的話,97分高分通過囉,如果不適合潛水的人,在第一天的平靜水域耳壓平衡做不起來,或是水下面鏡穿脫這些會沒辨法克服的可能就跟潛水無緣了,好在我到目前都PASS。
---------------------
第二天 海洋實習
每隻氣瓶在下潛前,除了會做潛點介紹,還有裝備安全檢查,潛水計畫說明等,下潛後除了重覆前一天術科的練習之外,教練會要求將一些動作做到一定的水準才能換下一個動作,其中有些教練也會用GOPRO記錄下你的姿勢像踢水與中性浮力的狀態,回來後可以看影片討論調整(我是沒有用到回來後再看影片調整啦.......)。
教練的影片(一到三隻)影片順序是從第三隻開始
第一隻氣瓶 地點 後壁湖餵魚區 日期時間2022/5/8 09:50- 最大深度11.8m - 時間39:41 - 溫度25.9度, 第一次下水當我克服了不習慣,操作完該實習的動作後,就跟著教練游到那個固定的拍照餵魚點,然後飼料交到我手上被魚群包圍時,我眼前的畫面與一些明信片相差不了多少,一整塊珊瑚礁上一群多彩的海水魚,還正在感動時,突然一隻大牛(牛港鰺)GT,就從我的右後方往我手上那塊餅給衝過來咬下去,好在他是對著餅不是對著我的手....讓我想到學科測驗裡有一道題目是,當野生動物攻擊你是因為 選項:(D)你沒有餵食牠(這是錯的答案),但我是這樣被咬的....正確答應該是(B)因為牠要保護自己(領地意識);除了大牛的意外偷襲,還有在一個珊瑚礁洞底裡看到一隻臉跟我的頭一樣大的刺河魨,旁邊還有幾隻看起來很好吃的大目魚(後壁湖是保護區不可以捉的)。 第二隻氣瓶 地點 後壁湖軟珊瑚區
日期時間2022/5/8 11:28- 最大深度14.4m - 時間45:19 - 溫度25.2度 那麼第一隻氣瓶完上來後,除了做些檢討之外,教練主要還是提醒我第一個不當的動作就是出海後,二級頭(呼吸的)不要拿離開(喝到我第一口海 水),接著,休息一小段時間後,就一樣潛水計畫,潛點介紹,下水後要做那些動作的測驗等,在海中做動作其實跟泳池差不多,但是海裡是有流的,如何讓自己不要東倒西歪我想是新手要克服的一大難題,那麼練習與測驗完後,我們就有經過較深的地方,一樣不同的深度壓力不同,要不斷的做耳壓平衡( 水中的壓力)會因為深度的變化而不斷變化 第三隻氣瓶 地點 後壁湖出水口
日期時間2022/5/8 14:57- 最大深度11.8m - 時間46:45 - 溫度26.7度 上午潛完二隻後,整理裝備回來,脫裝與清洗裝備,用餐與休息後,在下午就繼續第三隻海洋實習,這個地方也是許多自潛與水肺的人在練習與考照的地方,所以要排隊一下,進出水面或在海中也是要互相禮讓的;接著一樣重覆複習比如方向定位,下水的一些固定動作,還有出去後要做那些測驗等,比如測試旋軸中性浮力等技巧,這一隻氣瓶最特別的就是看到海龜了,完全不理人的海龜,目前現行法規中摸一下可是三十萬,所以海龜可以打人,但人不能碰牠哦(野生動物一律不要摸就對了)
------------------
(教練視角)影片 第三天 畢業了海洋觀光 運用所學技巧自由發揮 第四隻氣瓶 地點:後壁湖出水口右側
日期時間2022/5/9 09:50 - 最大深度14.9m - 時間50:05 - 溫度26.8度 這隻潛完再考個學科,沒意外的話就順利畢業了,因為前一日的動作都還算OK,教練說85分有了,所以得到可以帶自己的GO PRO下水記錄的許可,如果還不熟練潛水所需的動作的話就不會同意了 ;不過我新手還是免不了手忙腳亂,如果你們影片看一半畫面跑橫的,那就是我錄到一半又在調BCD裡的空氣了...這隻也潛了比較久,但因為還不夠省氣(技巧還不夠)一些預期要到的點 ,比如出水口下方的生態觀察,就要留到下次再來了,要省氣點才能多看點.....潛完問二位教練通常都有我二倍以上的餘氣量...那麼手忙腳亂的畢業作(錄到GORPO都快沒電)有錄到那些呢??
看到的景觀
各種地型的變化,軟硬珊瑚的色彩與生長分佈狀態,週邊的燈光、水流、溫度等,這些都能夠讓我從事觀賞水族的本職學能的提昇之外,一些環境上的影響,政策上的操作都可以在我們從事這些休閒活動時,去體現國內外所不同的情況,對環境的影響是長期來看好或不好,只有我們直接去看會是最準確的。 比如我這次OW考照,其中最讓我看到驚豔的靈芝珊瑚群(照片)
小江教練說其實這是因為太多人從這裡下水,那是不斷被踩斷,牠又生長出來才變這樣的景觀,那麼其實延伸的環境概念就是,當局劃定的保護區,但不肯做一個步道讓潛水人下水(為了不破壞原始環境)但又沒有限制當地不能潛水,所以潛水人踩踏珊瑚造成環境破壞.....這種像是雞生蛋,蛋生雞的矛盾,在很多地方都看的到,管理單位應當思考.... 如 何在自然環境保護,在地居民生計,觀光發展推動等各面向的平衡與發 展,台灣有優於世界上很多地方的自然資源,光只是限制,不真的是為了愛護環境,比較像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駝鳥心態了 .... 看到的生物
除了特別的海龜,各種魚群,刀片魚,燕魚(我們觀賞水族說的蝙蝠魚),烏魚群,烏尾冬,蝶魚,神仙魚等,後壁湖還有潛水人喜歡看的梭魚群,這次只看到三大群裡最小隻的那群,在海裡看到的魚不論是體色,姿態與動作,都比水族箱中更為鮮豔動人,不論是成對的一點清,神像,或是躲在珊瑚上成群的雀鯛,還有護海葵的共生小丑魚,在砂上的隆頭魚,秋姑等,甚至還有石斑與一些特殊的物種像海牛等,才四隻氣瓶一個後壁湖潛點,就能看到許許多多不同的生物。 這樣讓我更期待以後不論是不同的潛點,不同的時間點(像夜潛),不同的季節,我們都能在潛水這個休閒活動中可以看到更多樣式的海洋生物了。
---------------
可能感覺恐懼與不舒服的地方有那些呢? 潛水通常會面臨那些不適的地方呢,距離我上次在海邊玩水至少有七、八年前了,再更早的浮潛經驗則是在數十年前的小時候了,再次在海邊從事相關休閒活動,吃到水才知道海水鹹,多少都會吃到一點啦,再來是要習慣海裡的溝通都是靠手勢,如果沒有記好手勢會搞不清楚要幹嘛,再來踩不到底,分不清上下這些都是可能的,重點還是不要慌張,身上有氣瓶可呼吸,裝備都是能浮上的。 做好足夠的心理建設,了解下一動作該做什麼,就比較不會害怕,但如果是遇到教練講的案例,在淡水3M池動作都沒問題,但在海裡要下水時說看到魚群會害怕的,這個我想就只能玩浮潛了。
學到的技巧 這次我用最多的還是水下面鏡排水吧,第四隻的畢業作時,不曉得是面鏡沒載好,還是那個角度問題(表情太多)一直微微的進水,在我又要用GOPRO又要調整自己動作時,還一直在處理面鏡排水,同樣的動作真的做多次就會熟練了。但如果面臨一樣的問題不斷發生,還是要找出原因,將面鏡載好,不要做表情(心情好咀角自然揚起) 其他最需要練習與精進的還是中性浮力吧,因為空氣壓力的關係,當下潛深度變化不同時,我們身上的浮力,氣瓶中與BCD中的空氣也是不斷的改變浮力,所以如何保持自己在海底不碰到底下浮在底層上方,又不會一直往水面上浮去,是潛水員一項很需要精進的動作技巧,這裡也分享幾個我自己一開始面對的盲點之處(後來搞懂並練習後改善),也許對看了這篇後要考OW的人有所幫助。 我們都知道要下潛時要洩BCD裡的氣,但上浮時也要洩BCD裡的氣,下潛跟上浮為何都在需做同樣的事,因為壓力的關係,當我們在水下10M時,壓力是二倍,所以空氣剩一半,但上浮時因為壓力改變,BCD裡的空氣會變大,浮力增加會造成上浮過快,所以不論是下潛或上浮都一定會需要做洩氣的動作(你會看到教練一直做洩氣手勢給你)
另一個盲點是,水肺潛水課程上都一直強調不要閉氣,但中性浮力時,其實會閉氣(很短的秒數),當吸氣時我們會上浮,吐氣時會下沈,慢慢的吸吐讓自己達到中性浮力,尤其是浮力時要等一下(可能是一秒左右)所以不要太急,慢慢來,也不用吸太飽,合適的程度,這些都是讓自己維持在一個良好的中性浮力狀態中所用的到的技巧,我的第三、第四隻時,教練也是只讓我盡量跟他維持在同一深度這要求,我的下一次AOW也準備其中一門選修要學『頂尖中性浮力』
游在旁邊什麼都沒有的地方會有恐慌嗎(我是中性浮力還在克服中)要游跟教練一樣高.... 這次最有成就感之一就是繞這顆獨立礁一圈並用GOPRO記錄下來 要游過去但不能碰到,還要錄影下來,新手如我還有進步的空間
學到的觀念 有二個主要的觀念分享,第一個是【永遠在極限內潛水】,比如我們通常學到的有潛伴制度之外,還有很多其他重要的規定 ,像是氣瓶內的殘留,通常會在上岸後還保有50Par(約四分之一)因為如果在上岸時遇到一些突發狀況比如浪大或各種狀況時會需要備用,其他有許多跟極限有關的,當你在ow 課程時就會不斷的看到這句【永遠在極限內潛水】,潛水發生意外九成的 人都是觀念不好,太過自信,還有不會怕,所以教練們都說會怕才好,會怕才會守規距。 另一個觀念就是要【務必自己熟悉與組裝裝備』,所有的裝備都是用來保命的,怎麼可以全部假手他人,像我其中有次就遇到一隻管在輕微的漏氣(通常是由令要更換了),這種都還是小事,如果遇到更嚴重的狀備問題,至少在下水前發現,比在水下才看到好的多,所以一定要自己熟悉與組裝裝備。
勸敗的裝備 看到這裡,簡單說明一下新手會接觸那些裝備,至於敗不敗家,這個休閒活動就看個人自身能力,不造成壓力的情況下,如果潛水的需求次數有到一定量,當然是準備自己的裝備會比每次前往都要租借來的好用的多囉,當然一開始教練都說不用準備,因為有些人仍然有可能沒考過....所以裝備慢慢來~~ 第一個我買的裝備是面鏡,因為我有點高度近視,(650/800)所以我第一個買的就是有度數的面鏡,面鏡挑選上不要載到頭上,鼻子吸口氣頭搖晃而面鏡不會掉下來,就是適合自己臉型的,如果是有近視的就要挑二片鏡片型的才能換鏡片,然後自潛與水肺的也有點差異。 再來我應該會先看潛水電腦錶(準備敗家),就是載在手上幫忙記錄深度、溫度、時間點之外,更重要的是計算停留時間(每隻氣瓶間所需休息的時間)還有五米減壓時間等,學科裡面最後一個需要用到的是休閒潛水計畫表,但其實現在的電腦錶都會有這些功能,不過考試還是要會用表(不是電腦錶)是那張二面有很多數字的那張哦,當然我的學科也是94分正常過關(75分是及格)
教練的潛水電腦錶,通常潛水員都要具備的重點裝備(價差等級很多)
剩下的輕重裝簡單介紹,輕裝就是包含面鏡 · 呼吸管 · 防寒衣 · 套鞋 · 蛙鞋等其他週邊可視需求增加的,大多在潛店都有提供租借,但通常如果潛出興趣,這些會是比較容易上手入門的價格區間,台灣也有很多品牌,目前還未有業配,日後有用到或買到什麼好用的再來分享給大家 重裝的話,我們直接從氣瓶開始,潛水員身上總是看到很多管子,其實就是四隻管,由一級頭(連接氣瓶)分出來,其中二根分給2個二級頭(一個是我們呼吸用的)另一個是備用二級頭(當意外發生或潛伴有需要時要備用的),另一個方向的二根管,則是一個是接在我們的殘壓錶(通常有三用)可以看到氣瓶殘壓,深度壓力,與指北針,另一個則是接在BCD(浮力控制背心)上面,這些裝備大多單價較高,潛店都會提供租借,但務必要先熟悉裝備情況,還有咬咀,我的前三隻那二級頭的咬咀很小,害我在游時總覺得我的 二級頭要噴掉的感覺(熟悉裝備,總比下海手忙腳亂來的好)
上面就是我這次的OW考照記實~~期待AOW可以快點開始~~
特別感謝阿淇教練、樂姐、小江教練三天二夜的照顧囉
大家如果有要到墾丁可以找他們安排
可以玩的項目有很多
不只是潛水考照而已哦
被颱風吹落下的肉粽石成了人工珊瑚礁(在後壁湖出水口有一區珊瑚覆蓋率很好)好的教材圖片 不同品種的珊瑚緊貼著對方生長(有看到正下方有顆迷彩五爪貝嗎?)
被踩斷或其他因素,不斷生長的靈芝珊瑚(可惜水不夠深,共生藻都只有一個顏色) 拍的不好,但一群小魚躲在珊瑚裡是很好的畫面(可以體現珊瑚礁對熱帶魚的重要性)
以上就是後記補充一下畫面囉~~期待下篇AOW文章再會,SEE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