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5/30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如何矯正孩子的偏食習慣?

    台灣食品營養界的先驅,白小良博士寫的「教養從餐桌上開始」,在書中,建議了幾項給父母親的飲食指南:
    1每天至少一次為自己和家人親手準備一餐飲食。
    2每星期至少一次讓孩子參與餐點的準備(和孩子一起準備星期一的午餐盒)。
    3每兩星期至少一次讓孩子前往市場共同採購新鮮食材。
    4每一季節至少一次邀請親朋好友共同品嚐自己做的菜餚,絕不是外帶的成品。
    5每一學期至少一次讓孩子邀請朋友到家裡共餐(讓孩子參與菜單設計)。
    其實這些建議不見得很難做到,即便是當職業婦女,就像我太太是忙碌的上班族,但是只要我們覺得這件事是重要的,就應該能夠做得到,總覺得吃一頓用心煮出來的飯菜,會湧現幸福的感覺。
    不過我相信大部分家庭主婦或主夫,一定會嘆口氣說,可是我下班回到家都快七點了,也快累死了,怎麼可能會有時間跟體力再做飯呢?
    話雖然沒錯,但是我相信「只要有心,技術問題一定可以解決的」,就像我太太,平常很忙,但是會用周末假日時採買準備好食材,甚至先裝好飯盒冷藏起來,同時有許多湯或菜可以一次先煮起來,然後用製冰盒冷凍起來,每一天下班拿出一小份加熱就立刻可以吃了。
    書中也提供了一道最家常最不起眼的餐點,但是最方便,好好處理也非常好吃又營養,那就是炒飯,白小良博士她說:「炒飯是最容易含括多種食材及色彩豐富均衡飲食的一道料理。所以我會在最忙碌的時候多準備一些糙米飯、將剩餘的糙米飯放在冷凍庫或冷藏,需要時加上雞丁或燻鮭魚、蛋、胡蘿蔔、、筍丁、蔥、香菇、青椒和冷凍的豌豆就成為一道含八、九種食物、色香味俱全的餐點。」
    我太太給孩子帶的飯盒經常就是以炒飯為基底,然後再很快地燙一、兩份青菜加上水果,就是很棒的一餐。我們家也常吃什錦湯麵,反正把包含所有需要營養素的食材,呼嚨全丟進鍋裡一起煮,最後再加上另一鍋清煮的麵條,很快地也是一頓營養又美味的餐點。
    家裡若是有小小孩,父母最傷腦筋的大概是孩子的偏食問題,白博士建議要「視而不見」,假裝沒有這個問題,然後不動聲色地用迂迴的方式來矯正,比如說儘量提供各種不同的食物,而且反而要減少孩子已經偏愛的食物,總之讓他們接觸許多新的食材與食物,不要刻意提醒孩子的偏食或責罵或威脅。
    書中白博士也提供了幾個方法來矯正孩子的偏食現象,抄列如下:
    1尊重孩子的食慾,不要強迫或用交換條件誘導孩子吃完碗中食物,這會讓孩子在潛意識下和食物對抗,甚至在用餐時間出現焦慮,這反而降低飢餓或吃飽的敏感度。
    分量不要給太多,若不夠也讓孩子自己有自主要求的機會。
    2堅持常規。每天用餐(包括點心)的時間最好定時。
    3 讓孩子嘗試新的食物要有耐心。適時的找機會和孩子討論食物的顏色、形狀、味道和口感。
    4 增加進餐樂趣。
    5 讓孩子參與食物的準備。
    6 父母必須以身作則吃各種食物。
    7 準備食物時要有點創意。
    8 用餐時間必須減少干擾、務必將電視關掉。
    9 不要用甜點作為獎賞,這樣會誤導孩子以為甜點是好的食物。
    10 不要迎合遷就孩子的偏食而另外準備食物。
    「只要有心,技術一定是可以解決的」這是多年來我面對任何事物的信念,對於全家人的飲食素養,白博士這本書提供了技術方面的參考。
    不管時代再怎麼改變,當大人與小孩在外頭忙碌了一天之後,能夠輕鬆自在的一起吃飯,是增進親子互動與感情最好的方法,同時也能建立孩子正確的飲食習慣,總是覺得孩子若從小有健康的飲食習慣,是父母效益最高的「投資」。
    「只要有心,技術一定是可以解決的」這是多年來我面對任何事物的信念,對於全家人的飲食素養,白博士這本書提供了技術方面的參考。不管時代再怎麼改變,當大人與小孩在外頭忙碌了一天之後,能夠輕鬆自在的一起吃飯,是增進親子互動與感情最好的方法,同時也能建立孩子正確的飲食習慣,總是覺得孩子若從小有健康的飲食習慣,是父母效益最高的「投資」。
    「只要有心,技術一定是可以解決的」這是多年來我面對任何事物的信念,對於全家人的飲食素養,白博士這本書提供了技術方面的參考。不管時代再怎麼改變,當大人與小孩在外頭忙碌了一天之後,能夠輕鬆自在的一起吃飯,是增進親子互動與感情最好的方法,同時也能建立孩子正確的飲食習慣,總是覺得孩子若從小有健康的飲食習慣,是父母效益最高的「投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