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矯正孩子的偏食習慣?

如何矯正孩子的偏食習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台灣食品營養界的先驅,白小良博士寫的「教養從餐桌上開始」,在書中,建議了幾項給父母親的飲食指南:

1每天至少一次為自己和家人親手準備一餐飲食。

2每星期至少一次讓孩子參與餐點的準備(和孩子一起準備星期一的午餐盒)。

3每兩星期至少一次讓孩子前往市場共同採購新鮮食材。

4每一季節至少一次邀請親朋好友共同品嚐自己做的菜餚,絕不是外帶的成品。

5每一學期至少一次讓孩子邀請朋友到家裡共餐(讓孩子參與菜單設計)。

其實這些建議不見得很難做到,即便是當職業婦女,就像我太太是忙碌的上班族,但是只要我們覺得這件事是重要的,就應該能夠做得到,總覺得吃一頓用心煮出來的飯菜,會湧現幸福的感覺。

不過我相信大部分家庭主婦或主夫,一定會嘆口氣說,可是我下班回到家都快七點了,也快累死了,怎麼可能會有時間跟體力再做飯呢?

話雖然沒錯,但是我相信「只要有心,技術問題一定可以解決的」,就像我太太,平常很忙,但是會用周末假日時採買準備好食材,甚至先裝好飯盒冷藏起來,同時有許多湯或菜可以一次先煮起來,然後用製冰盒冷凍起來,每一天下班拿出一小份加熱就立刻可以吃了。

書中也提供了一道最家常最不起眼的餐點,但是最方便,好好處理也非常好吃又營養,那就是炒飯,白小良博士她說:「炒飯是最容易含括多種食材及色彩豐富均衡飲食的一道料理。所以我會在最忙碌的時候多準備一些糙米飯、將剩餘的糙米飯放在冷凍庫或冷藏,需要時加上雞丁或燻鮭魚、蛋、胡蘿蔔、、筍丁、蔥、香菇、青椒和冷凍的豌豆就成為一道含八、九種食物、色香味俱全的餐點。」

我太太給孩子帶的飯盒經常就是以炒飯為基底,然後再很快地燙一、兩份青菜加上水果,就是很棒的一餐。我們家也常吃什錦湯麵,反正把包含所有需要營養素的食材,呼嚨全丟進鍋裡一起煮,最後再加上另一鍋清煮的麵條,很快地也是一頓營養又美味的餐點。

家裡若是有小小孩,父母最傷腦筋的大概是孩子的偏食問題,白博士建議要「視而不見」,假裝沒有這個問題,然後不動聲色地用迂迴的方式來矯正,比如說儘量提供各種不同的食物,而且反而要減少孩子已經偏愛的食物,總之讓他們接觸許多新的食材與食物,不要刻意提醒孩子的偏食或責罵或威脅。

書中白博士也提供了幾個方法來矯正孩子的偏食現象,抄列如下:

1尊重孩子的食慾,不要強迫或用交換條件誘導孩子吃完碗中食物,這會讓孩子在潛意識下和食物對抗,甚至在用餐時間出現焦慮,這反而降低飢餓或吃飽的敏感度。

分量不要給太多,若不夠也讓孩子自己有自主要求的機會。

2堅持常規。每天用餐(包括點心)的時間最好定時。

3 讓孩子嘗試新的食物要有耐心。適時的找機會和孩子討論食物的顏色、形狀、味道和口感。

4 增加進餐樂趣。

5 讓孩子參與食物的準備。

6 父母必須以身作則吃各種食物。

7 準備食物時要有點創意。

8 用餐時間必須減少干擾、務必將電視關掉。

9 不要用甜點作為獎賞,這樣會誤導孩子以為甜點是好的食物。

10 不要迎合遷就孩子的偏食而另外準備食物。

「只要有心,技術一定是可以解決的」這是多年來我面對任何事物的信念,對於全家人的飲食素養,白博士這本書提供了技術方面的參考。

不管時代再怎麼改變,當大人與小孩在外頭忙碌了一天之後,能夠輕鬆自在的一起吃飯,是增進親子互動與感情最好的方法,同時也能建立孩子正確的飲食習慣,總是覺得孩子若從小有健康的飲食習慣,是父母效益最高的「投資」。

「只要有心,技術一定是可以解決的」這是多年來我面對任何事物的信念,對於全家人的飲食素養,白博士這本書提供了技術方面的參考。不管時代再怎麼改變,當大人與小孩在外頭忙碌了一天之後,能夠輕鬆自在的一起吃飯,是增進親子互動與感情最好的方法,同時也能建立孩子正確的飲食習慣,總是覺得孩子若從小有健康的飲食習慣,是父母效益最高的「投資」。

「只要有心,技術一定是可以解決的」這是多年來我面對任何事物的信念,對於全家人的飲食素養,白博士這本書提供了技術方面的參考。不管時代再怎麼改變,當大人與小孩在外頭忙碌了一天之後,能夠輕鬆自在的一起吃飯,是增進親子互動與感情最好的方法,同時也能建立孩子正確的飲食習慣,總是覺得孩子若從小有健康的飲食習慣,是父母效益最高的「投資」。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5K會員
2.2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疫情造成的影響有很多,包括焦慮與憂鬱症的人大幅增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預估,憂鬱症再沒幾年,就將超過心血管疾病(中風、腦溢血……)成為失能的最大原因。 因為憂鬱症而自殺的人數也一直創新高,2020年台灣的統計,自殺的人已超過四萬人,其中又以25歲到44歲,勞動市場的主力人口最多。
前些年在馬來西亞出版了利用看電影跟孩子談愛情這個主題的書之後,應邀到馬來西亞的中文學校巡迴演講,也接受一些媒體採訪。 記得到某一個高中演講前,與該校老師聊天,他們說正在為處理校內學生談戀愛的事情而煩惱,因此問了我一個台灣老師大概都不會問的問題:「中學生可不可以談戀愛?」
曾經看過篇研究報告,台灣有百分之十二的國中畢業生的學力只有小學二、三年級的程度,調查指出這些都是等待失敗的孩子。 而且更可能的是,因為在學習過程中受盡挫敗的經驗,讓他們自暴自棄,放棄繼續學習,也不願找正當的工作,淪為社會邊緣人而成為社會的隱憂。 除了捐款之外,你也可以捐發票,愛心碼567。
據統計,有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成年人有失眠的問題,或許這不是什麼大毛病,但是睡得不好除了立即的疲憊與精神不好,心情低落之外,也會增加精神壓力與疲憊。 放輕鬆的方式還可以透過靜坐冥想,也有人在睡前泡澡或吃一點消夜,不一而足,總之可以多方嘗試或找到對自己最有效的方法。
最近看到一則花邊新聞,前年有一對剛公證結婚的夫妻,要宴請親友時遇到疫情,只好延期,可是等到預定日期時,另一波疫情又起,就這麼一延再延三延,孩子出生甚至已經滿周歲了,不免煩惱那麼結婚喜宴到底要不要辦。 困在今天的時間裡―今天暫時停止在土撥鼠日
年歲漸長,對「西藏生死書」裡講的這段話會愈來愈有感觸,因為在日常生活裏,每天的日子都像滾雪球一般無法控制,而每一個不斷出現的擔子好像也都是自己該負的責任,好像中年人的義務,就是要讓其他一切的人都滿意,只除了自己。所以,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活出一個不遺憾的人生,就是此時生命最重要的課題了。
疫情造成的影響有很多,包括焦慮與憂鬱症的人大幅增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預估,憂鬱症再沒幾年,就將超過心血管疾病(中風、腦溢血……)成為失能的最大原因。 因為憂鬱症而自殺的人數也一直創新高,2020年台灣的統計,自殺的人已超過四萬人,其中又以25歲到44歲,勞動市場的主力人口最多。
前些年在馬來西亞出版了利用看電影跟孩子談愛情這個主題的書之後,應邀到馬來西亞的中文學校巡迴演講,也接受一些媒體採訪。 記得到某一個高中演講前,與該校老師聊天,他們說正在為處理校內學生談戀愛的事情而煩惱,因此問了我一個台灣老師大概都不會問的問題:「中學生可不可以談戀愛?」
曾經看過篇研究報告,台灣有百分之十二的國中畢業生的學力只有小學二、三年級的程度,調查指出這些都是等待失敗的孩子。 而且更可能的是,因為在學習過程中受盡挫敗的經驗,讓他們自暴自棄,放棄繼續學習,也不願找正當的工作,淪為社會邊緣人而成為社會的隱憂。 除了捐款之外,你也可以捐發票,愛心碼567。
據統計,有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成年人有失眠的問題,或許這不是什麼大毛病,但是睡得不好除了立即的疲憊與精神不好,心情低落之外,也會增加精神壓力與疲憊。 放輕鬆的方式還可以透過靜坐冥想,也有人在睡前泡澡或吃一點消夜,不一而足,總之可以多方嘗試或找到對自己最有效的方法。
最近看到一則花邊新聞,前年有一對剛公證結婚的夫妻,要宴請親友時遇到疫情,只好延期,可是等到預定日期時,另一波疫情又起,就這麼一延再延三延,孩子出生甚至已經滿周歲了,不免煩惱那麼結婚喜宴到底要不要辦。 困在今天的時間裡―今天暫時停止在土撥鼠日
年歲漸長,對「西藏生死書」裡講的這段話會愈來愈有感觸,因為在日常生活裏,每天的日子都像滾雪球一般無法控制,而每一個不斷出現的擔子好像也都是自己該負的責任,好像中年人的義務,就是要讓其他一切的人都滿意,只除了自己。所以,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活出一個不遺憾的人生,就是此時生命最重要的課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