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南方朔

1-2-6南方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1-2-6南方朔

一、經 歷

1.關懷從森林到社會

南方朔在大學念的是森林系,後來從事的竟是解剖社會、政治的現象。早年,他犀利的批評曾引起調查局特別的「注意」,並為了中 美斷交,放棄已申請到獎學金的留美機會。從臺灣解嚴前,他就發起民間力量,策畫、參與街頭運動,筆下的批判也不曾停過,他一一揭破政客說謊、顛倒事實、金權政治、社會混亂等現象。純粹的自然生態研究,畢竟無法滿足他心裡的社會使命感,他認為讀書人或媒體若無是非觀念,整個社會怎麼會有呢?

2.身分從記者到評論者

南方朔曾擔任記者,可是他認為記者不能當作一生的職業,因為年紀大了,若採訪對象比自己年紀還輕,心理上總是難以適應。於是他從新聞工作者轉型為評論者,先轉任專欄作者,訓練「通觀」新聞時事的能力,再到資料中心,每天閱讀七、八份英文報紙,然後由專欄組主任、副總編輯,慢慢成為一個思想研究及文化觀察者。

南方朔透過各種知識的吸收與自我修習,評論政經與觀察文化皆透澈精闢,加上著述不斷,現在已是臺灣文化評論界的重要人物。

二、趣聞軼事

1.「挖!挖!挖!」的記者生涯

南方朔說自己年輕時很會鑽新聞,是當時臺灣新聞記者中數一數二的。他會去問大官,問大官的祕書,甚至問大官的司機。當時尚屬威權時代,因為南方朔挖新聞挖得太厲害,使得某些政府機關特別做了一個牌子,寫著「中常會之討論為國家重大機密,非妻子兒女不得告知」的文字,告誡與會人員以後不可以透露消息給記者,尤其是南方朔。

2.筆名由來

漢武帝時的東方朔,以弄臣(皇上親近狎玩之臣)之姿,擔負諫官的職責,堪稱古代中國滑稽之雄。南方朔由此獲得啟發,認為他的筆名,一方面要呈現自己在社會、政治、歷史上的見證者角色,一方面也期許自己能夠成為活用語言文字的大家,另外亦由於南方是他的故鄉,因此他將自己的筆名取作「南方朔」。

3.不愛應酬,愛讀書

藝文圈的人都知道南方朔不喜歡應酬,理由很簡單:他要回家讀書。南方朔熱愛讀書,認為讀書之樂樂無窮,他曾心滿意足的說:「在家裡看書而知道世界上的大事,不是件很快樂的事嗎?康德一生就住在一條街上,也知道全世界的事,不就是透過大量的閱讀嗎?」曾經有人稱說「南方朔就是『與讀書有關的象徵』」,其讀書之勤可說眾所皆知。

不過,他讀書有自己的原則。若一本書可以很快的在一、二個小時內翻閱完畢,表示書中的內容他都已了解,就毋須繼續花時間鑽研;但是,若讀一本書,第一頁就看不懂,即表示作者的「線路」和自己完全不同,作者所擁有的邏輯和知識,自己毫不具備,那也不需要浪費時間在那本書上了。南方朔認為,讀書就要讀「似懂非懂」的書,作者的線路與自己有些一樣,又比自己厲害一些。讀這樣的書,知識、智慧才能在「似懂非懂」間慢慢提升、累積。(整理自〈南方朔:讀書像逛街,處處有驚喜〉,《臺灣光華雜誌》二○○三年五月)

P93-2

4.百科全書型的知識分子

南方朔笑談,當國內產生某種現象,大家不知該如何解讀,或者某家出版社欲出版某位外國作家的書籍,卻不知從何推荐,舉凡遇到這類疑難雜症時,大家都會跑來找他撰文。他就像是一本百科全書,大量採集、閱讀各種知識與資料,只要找他,問題莫不迎刃而解。

不論是天文、地理、核戰、現代音樂、電影、經濟、考古、國際政治等,南方朔沒有不感興趣的。數十年來,他讀書讀到忘我,寫作寫到手長繭,卻始終堅持知識分子的責任,是要為社會讀書,並且針砭時事。

三、文學特色

1.引經據典,博學多聞

南方朔可稱為現代的訓詁大師,他的文化評論或專欄文章善於引經據典,從中外理論和史料中尋找立論點,再以文化、文學或社會批評來作總結,文章扎實且趣味盎然。他也坦言,清代學者透過對「字」的考據訓詁,去研究制度、文化和聖人之道的治學方法,使他深受影響。

2.結合思想與想像

除了豐富而精深的學問,南方朔也善於結合人類文明思想與想像兩種層面,來觀察語言和文化的現象。如談「黑道」一詞,他先分析人類對於黑色所產生的惡兆想像:黑色海盜旗、宣判死刑的法官黑帽、葬禮的黑衣黑紗,再引證中國經典裡,黑與白的對立,與惡的相通,以此結論現代社會「黑道」與「壞人」成為同義詞。

3.善良的精神

南方朔的散文,經常描述眼見、耳聞或回憶,加上旁徵博引,不論是心靈的或知識的,都讓讀者有如沐新雨的深刻感受。因為他秉持一種善良的處世精神,不管是向內尋找謙卑、自尊、懺悔、善良等品質,或向外要求勇敢、公平、正義等公德,都是文明的根本。他自言以這樣的心情看待事物,並寫下自己的感觸,留下心靈的見證,感覺清爽自在。

avatar-img
安咕醬的沙龍
79會員
603內容數
文言文養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安咕醬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生 平 1.生於臺南,長於日本 朱耀沂(ㄧˊ)的父親朱昭陽原在日本政府工作。母親懷孕後,專程返臺待產,並在臺南娘家生下了朱耀沂。只是月子尚未坐滿,又帶著甫出世的嬰兒回到日本,與先生團聚。因此,朱耀沂自幼在日本成長、受教育。 2.返臺定居後的中學生活 3.與臺灣大學的因緣 4.退休後仍勤於著作
1-2-自學二陳幸蕙 作者介紹補充資料 一、經 歷 1.寂寞童年與作家夢 陳幸蕙放學回家寫完功課後,就把家裡養的貓放在膝上,把《安徒生童話》拿來讀。這樣的日子雖然寂寞,卻也因此在閱讀的天地裡忘掉寂寞,甚至樂在其中。她曾說:「那時候因為年齡小,不知天高地厚,所以就發願成為一個作家。」 2.選讀中文系
1-2-9王溢嘉 一、經 歷 1.求學階段 2.棄醫從文 後來《健康世界》雜誌創刊,想找一位兼具醫學背景及編輯經驗的人出任總編輯,於是邀請王溢嘉擔任編務。直到退休,王溢嘉致力傳播健康理念、普及醫學知識,未曾懈怠。 二、趣聞軼事 1.淡水姻緣 P141-3 2.「通才」與「四不像」 3.野鵝的故事
一、生 平 1.生於臺南,長於日本 朱耀沂(ㄧˊ)的父親朱昭陽原在日本政府工作。母親懷孕後,專程返臺待產,並在臺南娘家生下了朱耀沂。只是月子尚未坐滿,又帶著甫出世的嬰兒回到日本,與先生團聚。因此,朱耀沂自幼在日本成長、受教育。 2.返臺定居後的中學生活 3.與臺灣大學的因緣 4.退休後仍勤於著作
1-2-自學二陳幸蕙 作者介紹補充資料 一、經 歷 1.寂寞童年與作家夢 陳幸蕙放學回家寫完功課後,就把家裡養的貓放在膝上,把《安徒生童話》拿來讀。這樣的日子雖然寂寞,卻也因此在閱讀的天地裡忘掉寂寞,甚至樂在其中。她曾說:「那時候因為年齡小,不知天高地厚,所以就發願成為一個作家。」 2.選讀中文系
1-2-9王溢嘉 一、經 歷 1.求學階段 2.棄醫從文 後來《健康世界》雜誌創刊,想找一位兼具醫學背景及編輯經驗的人出任總編輯,於是邀請王溢嘉擔任編務。直到退休,王溢嘉致力傳播健康理念、普及醫學知識,未曾懈怠。 二、趣聞軼事 1.淡水姻緣 P141-3 2.「通才」與「四不像」 3.野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