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用他自己的步伐前進與成長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老大照書養,老二當豬養。」這句開玩笑的話,多少也如實呈現了一個新手父母從戒慎恐懼、擔心孩子跟別人不一樣而不斷查閱著書本,檢查自己孩子的生長進度,然後到有了經驗,知道書上的建議也就只是建議,就放心地把孩子像養豬仔般,不那麼斤斤計較了。
的確,因為我們家是生雙胞胎,所以很早就知道雖然孩子的成長有一定的規律,但也了解每一個人的發育其實有些個別差異,不必和書上或朋友作比較,然後擔心自己的小孩是不是不正常。
不過人類就像所有的生物一樣,在認知與學習上,也會有特定的敏感期,也就是到了某個時期就會特別喜歡做某些事,學習某些技能會比較有效率。如果我們能適當的理解,就不會揠苗助長,被廣告詞「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點」所恐嚇。
人生不是百米短跑,更不是每一個人都必須擠在同一條跑道上的比賽,應該常常提醒自己,要讓孩子用他自己的步伐前進與成長。
澳洲某個原住民部落他們慶祝生日的方式並不是隨著年齡成長來紀念,而是依自己的心智與學習的成熟度來決定在什麼時候慶生。
我喜歡他們這種過生日的方法,因為一個人的成長真的不是等速的,不管是生理肉體上或心理智慧上都是如此。在進入青春期之前,大部分孩子身高體重差距不大,但是從十來歲到十六、七歲的青春期,往往就在某一個暑假就突然長高,真如童謠說的「一眠長一吋」。
對於心智的成熟也是如此,不是等速線性的,就像讀化學時學到的原子能的能階,也許很多年就在同一個地方跳著,但是突然某一個時刻,有了足夠的動能,就跳到另一個能階,這個越過某個障礙的瞬間,我們以「突然開竅」來形容。
這個經驗在小留學生身上很容易看見,當孩子來到一個全然陌生語言不通的國度,頭三個月,或者起初半年一年,完全無法對談或閱讀,但是非常神奇的,就在某個瞬間,突然他就「開竅」,從此對答如流,一飛千里。
當父母了解這種情況,或許就不會太擔心,只要孩子持續學習,繼續在這個真實的世界裡生活,願意看書、上課、參加活動,我們應該給他們多一點的時間與大一點的空間等待他們,就像蝶在破蛹而出之前,蛹的外觀看起來不是安安靜靜似乎毫無變化嗎?但是在蛹裡面可是正在進行一場翻天覆地的劇烈重組呢!
在孩子從哇哇出生到學爬學走,然後搖搖擺擺的上幼稚園,再來似乎突然就跳入比父母還高的青春期,這十年來的時光,對我們忙碌的大人來說,只是一瞬間恍如昨日的事,但是對孩子而言,卻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如同毛毛蟲、蛹、到蝴蝶,完全不同的生命型態。
這些階段大致是明顯的,我覺得孩子在上小學之前,父母親應該是孩子的玩伴,陪著孩子探索這個真實的世界,絕對不能把孩子交給電視手機或平板電腦。
到了小學,父母是孩子生活的典範,禮貌規矩的指導者,同時也是養成孩子自我要求,生活常規的重要規範者,我們可以不打不罵孩子,只要溫柔而且堅定的要求,在小學階段的孩子應該會遵從父母的指導。
到了中學,當孩子已有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價值觀,父母才能放心與放手,才有機會跟孩子變成親密無話不談的朋友。
當孩子進入大學或社會,父母就應該退居幕後,成為孩子的顧問。所謂顧問就是當客戶(也就是孩子)不來詢問尋求建議,我們有再多的看法或意見,也只能留在自己心中,也就是當孩子成年之後,我們要尊重孩子的獨立自主,甚至要強迫他們獨立自主,如此才不會在不知不覺中,讓孩子從「媽寶」變成不願意面對社會挑戰的「啃老族」。
當孩子進入大學或社會,父母就應該退居幕後,成為孩子的顧問。所謂顧問就是當客戶(也就是孩子)不來詢問尋求建議,我們有再多的看法或意見,也只能留在自己心中,也就是當孩子成年之後,我們要尊重孩子的獨立自主,甚至要強迫他們獨立自主,如此才不會在不知不覺中,讓孩子從「媽寶」變成不願意面對社會挑戰的「啃老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每個人都不能只有一個專業,因為專業彼此間的邊際已經愈來愈模糊,技能的淘汰與新產業的形成速度愈來愈快,換句話說,未來只擁有一項專業技能是不夠的,換句話說,在未來人人都必須是個斜槓人。 隨著時代快速變遷,現代人已很難一輩子只在自己的專業裏打轉,跨領域勢必成為將來的常態。
    帶著問號去旅行」,要讓旅行有收穫,而不會變成走馬看花,過眼雲煙,最好在旅行前就能先鎖定一個自己有興趣的主題,懷著這個問題意識去觀察眼前陌生的一切,這會給我們全新的刺激與思考。 除了生活中的旅行之外,若以我們整個人生當作一趟旅行的話,該如何帶著問號去旅行呢? 空檔年… 講座內容: 一、活動時間:
    當個斜槓人也不容易,最重要的成功方程式,發現自驅力與自律能力最為關鍵,也就是耐挫力、時間管理能力、目標管理、超過學歷和人脈的重要性。 所謂自驅力是種強烈的內在動機,來自於不自我設限的好奇心,有興趣的,喜歡做的,想做的,就立刻去學就去做,這除了個人興趣之外,也包括了夢想或使命感。 講座內容:
    有人說,Top gunⅡ獨行俠,展現了進戲院在大螢幕前看電影的魅力,也有的戲院除了擁有在家很難模擬的空間音效外,座椅也會配合劇情搖動,增加身歷其境的感受。 前幾天朋友說了一個有趣的故事。 第二天上戲院看完電影,朋友想說,這下子他們應該有興趣再陪著老爸重新看一次第一集,想不到孩子說,他們已經看過了!
    龍應台在她「走路――獨處的實踐」裡,說了二個有關郵局的故事。 有一天她上山看雲,下山時經過部落,路邊有個小郵局,小得只能容納兩個人在櫃台前排隊,第三個人就得站到門外,她是那門外站的第三人。 前面兩個都是部落的人來領錢的,輪到她了。 「請問有明信片嗎?」 「很奇怪嗎?是的,明信片。」
    西方的文學、藝術,乃至於生活習慣和典故,幾乎都與希臘及羅馬神話有關,想欣賞西方的藝術,必須對這些錯綜複雜的眾神關係有些概念。神話中描述人物的愛恨情仇,也都成為西方文化中各種象徵與性格的原型。 有人認為,神話故事之所以流傳,就是我們藉由故事中的隱喻,讀懂自己內在不被看見的慾望與激情。 封神榜…
    每個人都不能只有一個專業,因為專業彼此間的邊際已經愈來愈模糊,技能的淘汰與新產業的形成速度愈來愈快,換句話說,未來只擁有一項專業技能是不夠的,換句話說,在未來人人都必須是個斜槓人。 隨著時代快速變遷,現代人已很難一輩子只在自己的專業裏打轉,跨領域勢必成為將來的常態。
    帶著問號去旅行」,要讓旅行有收穫,而不會變成走馬看花,過眼雲煙,最好在旅行前就能先鎖定一個自己有興趣的主題,懷著這個問題意識去觀察眼前陌生的一切,這會給我們全新的刺激與思考。 除了生活中的旅行之外,若以我們整個人生當作一趟旅行的話,該如何帶著問號去旅行呢? 空檔年… 講座內容: 一、活動時間:
    當個斜槓人也不容易,最重要的成功方程式,發現自驅力與自律能力最為關鍵,也就是耐挫力、時間管理能力、目標管理、超過學歷和人脈的重要性。 所謂自驅力是種強烈的內在動機,來自於不自我設限的好奇心,有興趣的,喜歡做的,想做的,就立刻去學就去做,這除了個人興趣之外,也包括了夢想或使命感。 講座內容:
    有人說,Top gunⅡ獨行俠,展現了進戲院在大螢幕前看電影的魅力,也有的戲院除了擁有在家很難模擬的空間音效外,座椅也會配合劇情搖動,增加身歷其境的感受。 前幾天朋友說了一個有趣的故事。 第二天上戲院看完電影,朋友想說,這下子他們應該有興趣再陪著老爸重新看一次第一集,想不到孩子說,他們已經看過了!
    龍應台在她「走路――獨處的實踐」裡,說了二個有關郵局的故事。 有一天她上山看雲,下山時經過部落,路邊有個小郵局,小得只能容納兩個人在櫃台前排隊,第三個人就得站到門外,她是那門外站的第三人。 前面兩個都是部落的人來領錢的,輪到她了。 「請問有明信片嗎?」 「很奇怪嗎?是的,明信片。」
    西方的文學、藝術,乃至於生活習慣和典故,幾乎都與希臘及羅馬神話有關,想欣賞西方的藝術,必須對這些錯綜複雜的眾神關係有些概念。神話中描述人物的愛恨情仇,也都成為西方文化中各種象徵與性格的原型。 有人認為,神話故事之所以流傳,就是我們藉由故事中的隱喻,讀懂自己內在不被看見的慾望與激情。 封神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隨著時間也應該適度調整。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時,父母需要學會放手,讓他們有機會自己成長。這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而是轉變為一位指導者,給予建議和支持,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不應該對自己和孩子過度苛求。在孩子小的時候,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新手爸爸的心路歷程,從懷孕到生孩子,再到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分享了自己和妻子的育兒經驗,提到了教育子女的方式和態度不斷在改變,並鼓勵父母們共同成長、共同學習。也分享了對孩子的深刻感受和育兒的期許。這是一篇真情流露、充滿正能量的育兒心得文章。
    Thumbnail
    現在的資訊發達,孩子們都極度早熟,很早熟的孩子,都已經很有自己的想法,過去爸媽對我們的遵遵教悔,我們都唯命是從。 現在呢? 現在的孩子,有的嘴巴上說好,但不一定照做,有的直接頂回去,告訴你他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意思,有自己的想法... 我不是小孩了..... 是的,孩子,我知道你一天
    Thumbnail
      複習到發展的粗細原則,提醒了我剛升班的一歲四個月小朋友要先選擇粗動作發展的教具,並且還不太會收教具是正常,偶爾可以予以示範協助。   關於剛出生的寶寶發展,出生數周內即出現學習和記憶能力,剛出生兩三週大的嬰兒的知覺部分,就能模仿成人臉部反應,所以這時就應該多注意自己的表情,要多對寶寶微笑。   
    Thumbnail
    兒子咻一下就快兩歲了,覺得很難想像,彷彿他出生只是才剛過不久的事情,怎麼現在就已經很會講話而且還很會走路了呢?孩子的成長速度很令人吃驚,孩子聰明的學習能力也很令大人羨慕,看著他一天一天都在進步,就覺得很開心,也覺得很感動。 現在也正經歷分離焦慮的高峰期,兒子非常的黏媽媽,我走到哪他就跟到哪,
    孩子剛出生,父母不時盯著熟睡的孩子細看,想記住孩子可愛的臉蛋,想像他們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模樣,以為一直盯著看就能看出孩子長大的痕跡,卻只能在靜止中看到自己的期待。孩子日漸長大,漸漸變得跟預期不一樣,孩子到底是什麼時候產生變化?又是什麼時候超出父母掌控? 孩子絕對不是一夜間長大,而是時時刻刻在變化,只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是誰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親人,也是最親的親人,自然也是影響最深的親人。不過,人生是階段性的;孩子也是會成長的。大多數的父母並不會突然就意識到孩子逐漸成為「自己的」而非「你的」的孩子,如同大多數父母是在成為父母才逐漸意識到父母的角色及責任。 在成為「自己的」
    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已經慢慢長成懂情懂愛的年紀了,但身為父母的我們,卻沒有和他們一同成長,所以當這件事的衝擊,警醒了我,父母看待小孩的濾鏡應該要隨著孩子們的成長有所修正,才能適時的陪伴孩子進入不同的人生階段!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隨著時間也應該適度調整。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時,父母需要學會放手,讓他們有機會自己成長。這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而是轉變為一位指導者,給予建議和支持,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不應該對自己和孩子過度苛求。在孩子小的時候,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新手爸爸的心路歷程,從懷孕到生孩子,再到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分享了自己和妻子的育兒經驗,提到了教育子女的方式和態度不斷在改變,並鼓勵父母們共同成長、共同學習。也分享了對孩子的深刻感受和育兒的期許。這是一篇真情流露、充滿正能量的育兒心得文章。
    Thumbnail
    現在的資訊發達,孩子們都極度早熟,很早熟的孩子,都已經很有自己的想法,過去爸媽對我們的遵遵教悔,我們都唯命是從。 現在呢? 現在的孩子,有的嘴巴上說好,但不一定照做,有的直接頂回去,告訴你他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意思,有自己的想法... 我不是小孩了..... 是的,孩子,我知道你一天
    Thumbnail
      複習到發展的粗細原則,提醒了我剛升班的一歲四個月小朋友要先選擇粗動作發展的教具,並且還不太會收教具是正常,偶爾可以予以示範協助。   關於剛出生的寶寶發展,出生數周內即出現學習和記憶能力,剛出生兩三週大的嬰兒的知覺部分,就能模仿成人臉部反應,所以這時就應該多注意自己的表情,要多對寶寶微笑。   
    Thumbnail
    兒子咻一下就快兩歲了,覺得很難想像,彷彿他出生只是才剛過不久的事情,怎麼現在就已經很會講話而且還很會走路了呢?孩子的成長速度很令人吃驚,孩子聰明的學習能力也很令大人羨慕,看著他一天一天都在進步,就覺得很開心,也覺得很感動。 現在也正經歷分離焦慮的高峰期,兒子非常的黏媽媽,我走到哪他就跟到哪,
    孩子剛出生,父母不時盯著熟睡的孩子細看,想記住孩子可愛的臉蛋,想像他們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模樣,以為一直盯著看就能看出孩子長大的痕跡,卻只能在靜止中看到自己的期待。孩子日漸長大,漸漸變得跟預期不一樣,孩子到底是什麼時候產生變化?又是什麼時候超出父母掌控? 孩子絕對不是一夜間長大,而是時時刻刻在變化,只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是誰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親人,也是最親的親人,自然也是影響最深的親人。不過,人生是階段性的;孩子也是會成長的。大多數的父母並不會突然就意識到孩子逐漸成為「自己的」而非「你的」的孩子,如同大多數父母是在成為父母才逐漸意識到父母的角色及責任。 在成為「自己的」
    不知不覺中,孩子們已經慢慢長成懂情懂愛的年紀了,但身為父母的我們,卻沒有和他們一同成長,所以當這件事的衝擊,警醒了我,父母看待小孩的濾鏡應該要隨著孩子們的成長有所修正,才能適時的陪伴孩子進入不同的人生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