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5|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老鏡分享】好親戚大姑媽:Auto-Takumar 55mm F2

原本於2021-12-12發佈在個人網站,因搬家至此而重新整理並發表。
Takumar,中文暱稱大姑媽,是旭光學(後來的Pentax)的鏡頭名稱,詳細內容在這裡不特別提,有興趣的攝友可以去看Yujen大撰寫的「Takumar的歷史」,對整個旭光學的歷史有很清楚的介紹,另外也很推薦廓落晨星稀撰寫的「Takumar 鏡頭列表 - 旭光學」系列文章,內容十分扎實。
這顆鏡頭最早在1958年發表,有M42接環跟PK接環兩個版本,我手上這顆是M42版本,光圈環在鏡頭的最前緣;由於手上沒有M42底片相機,所以目前的主要用法是轉接到Canon單眼。
可能是因為金色鍍膜吧,拍出來影像很明顯色調偏暖,配合飽和度高一點的風格非常有底片的感覺。
以下照片皆以Canon EOS 5D拍攝RAW檔,進DPP轉JPG
老鏡特色之一:各種風格特別的散景,當時的技術限制帶來的光學缺陷,使每一顆鏡頭都有自己的獨特魅力。
小小的農舍,嘗試保留線條營造出窺視感。
停車場入口,老相機的ISO不高、顆粒感也比較強,配合老鏡的感覺真的很不錯。
飽滿的天空光源加上刻意偏紅的白平衡,底片的感覺更濃了
人工營造的藤蔓,工整好看,但畢竟不自然。
非常銳利的鏡頭,雖然網路上的小圖看不清楚,但狗毛真的一根根都非常銳利。
做個小結
這顆鏡頭無論在色彩或銳利度,階調呈現都十分都很自然流暢,雖然視覺上略顯平淡但十分舒適;當然以當時的鍍膜技術來說,逆光很難有漂亮表現,但即使如此畫面呈現依舊自然,和現代鏡刻意使用逆光拍攝比起來,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在老鏡的世界有「標頭無爛鏡」的說法,也就是說標準鏡頭的成像品質一般都不差,但即使如此,和同價位其他標準鏡比起來,它的表現依然能在我心中排進前幾名。
目前對我來說最大的缺點就是在我目前的相機(5D)上,對焦到無限遠時會打板,我的使用頻率也確實受這點影響而有所下降。之後可能會收一台M42的機身來搭配它、或等哪天升級成EOS R系列機身再繼續轉接,畢竟無反轉接最大的優勢就是沒有板可以給它打。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