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分證可以不列父母、配偶姓名、役別-判決分析【洞實習律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示意圖/圖片來源:pixabay
身分證可以不列父母、配偶姓名、役別、相片?一起來看看我國法院怎麼說吧!

身分證可否不列父母姓名?

  1. 父母姓名與個人身分資料相比,屬於間接辨識資訊。
  2. 如一併揭露父母姓名,將造成3人資訊隱私權的妨礙,違反比例原則,故身分證可以不列父母的姓名。

身分證可否不列配偶姓名?

  1. 在個人身分知識別效用上,「有無配偶」之資訊與配偶全名之揭露程度,仍有差別。
  2. 前者較為接近持用者個人資訊,而非與配偶個人資訊直接相關,故可以不列配偶的姓名。

身分證可否不列役別?

  1. 役別之記載僅有關兵役之事項,與個人身分識別並無作用。
  2. 故在身分證上亦可不列役別。

身分證可否不列相片?

  1. 法律已設有除外可不列相片之規定,若無符合除外條款,則應列照片。
  2. 列照片有助於一般個人外觀之辨識,有助於公益目的之達成,且通常情形為辨識持用者,身分證存有照片得提供比對之基準,故應列照片。
判決:110年度訴字第696號
作者介紹: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 碩士
110年律師高考及格(財稅法組)
宇達經貿法律事務所 實習律師
性侵害案件丨家事案件丨民刑事案件
電子名片: https://mysc.cc/do3lin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分手,無法停止前任的糾纏;拒絕,不能阻止追求者的騷擾。前任、追求者,一直不讓我回歸正常的生活,請問我該怎麼辦才好?本文以下將介紹2022年6月上路的跟蹤騷擾防制法(下稱本法)。
請問房東們,你們在簽房屋的租賃契約時,是不是都在用網路上的模板? 請問租屋族,你們有認真讀過租賃契約嗎? 本文以下將透過法律規定的視角,告訴身為房東、租屋族一定要知道的10件事!
到底什麼是龐氏騙局?到底能不能幫忙操盤?保證獲利,可能只是讓你拿出更多錢的話術!本文以下將一一說明。
緩刑是什麼?會不會被關?什麼情形可以適用緩刑?緩刑期間不應該做什麼事?緩刑期滿會有什麼效果?本文以下會一一說明。
前陣子Netflix很紅的韓劇《少年法庭》,劇中展現了血淋淋的少年犯罪議題,並以少年法官的角度出發,刻畫出少年法庭的角色與職責,甚至探討少年法的存在價值—由此延伸,本文將介紹台灣少年法院的制度。
有鑑於很多人聽到羈押這個名詞,會下意識的認為羈押等於有罪,而害怕羈押這件事。那麼羈押是什麼?誰有權羈押?那些原因會被羈押?可以直接抓進看守所嗎?會被羈押多久?撤銷羈押跟停止羈押的差別在哪?出來了還會被抓回去嗎?被羈押的人還有救嗎?本篇文章將一一解決這些疑惑。 誰可以羈押我?
分手,無法停止前任的糾纏;拒絕,不能阻止追求者的騷擾。前任、追求者,一直不讓我回歸正常的生活,請問我該怎麼辦才好?本文以下將介紹2022年6月上路的跟蹤騷擾防制法(下稱本法)。
請問房東們,你們在簽房屋的租賃契約時,是不是都在用網路上的模板? 請問租屋族,你們有認真讀過租賃契約嗎? 本文以下將透過法律規定的視角,告訴身為房東、租屋族一定要知道的10件事!
到底什麼是龐氏騙局?到底能不能幫忙操盤?保證獲利,可能只是讓你拿出更多錢的話術!本文以下將一一說明。
緩刑是什麼?會不會被關?什麼情形可以適用緩刑?緩刑期間不應該做什麼事?緩刑期滿會有什麼效果?本文以下會一一說明。
前陣子Netflix很紅的韓劇《少年法庭》,劇中展現了血淋淋的少年犯罪議題,並以少年法官的角度出發,刻畫出少年法庭的角色與職責,甚至探討少年法的存在價值—由此延伸,本文將介紹台灣少年法院的制度。
有鑑於很多人聽到羈押這個名詞,會下意識的認為羈押等於有罪,而害怕羈押這件事。那麼羈押是什麼?誰有權羈押?那些原因會被羈押?可以直接抓進看守所嗎?會被羈押多久?撤銷羈押跟停止羈押的差別在哪?出來了還會被抓回去嗎?被羈押的人還有救嗎?本篇文章將一一解決這些疑惑。 誰可以羈押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憲法訴訟法〉第二節 迴避 第 9 條 大法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自行迴避,不得執行職務: 一、大法官或其配偶、前配偶或訂有婚約者,為聲請案件當事人。 二、大法官現為或曾為聲請案件當事人之法定代理人、代表人、家長、家屬、三親等內之血親或二親等內之姻親。 三、大法官曾為聲請案件之證人或鑑定人
Thumbnail
上個月阿洪在臉書及部落格跟大家談了「民事認領無效及確認親子關係不存在法律問題,本以為這個議題比較冷僻不會獲得太多關注,沒想到發文後不久電子郵件信箱裡突然收到了一封讀者回饋信件。究竟跟父親沒有血緣關係卻被認領了,可以直接到戶政事務所申請撤銷登記嗎?
Thumbnail
母親未婚生子後,就把我交由外公外婆照顧,後來她跟現在我身分證上登記的父親結婚,在外公要求下,跟我沒有血緣關係的父親,到戶政事務所登記認領我。但我從小就跟外公外婆同住,與母親及無血緣關係的父親幾乎沒有接觸,現在因為母親過世加上自己生病,想要申請低收入戶補助,沒有血緣關係的父親收入,卻影響了我的申請資格
婚生子女 認領生父與「非婚生子女」有血緣關係,要入戶籍,認領後視為「婚生子女」→ 有繼承權若有經生父撫育,視為認領有事實證明爸爸是「非婚生子女」的生父,非婚生子女或其生母可以向生父提起認領之訴 非婚生子女與其「生母」之關係,視為婚生子女,無須認領
Thumbnail
在婚後發現子女並非自己所親生,或是長大後發現自己或兄弟姐妹並非自己父母所親生,因而產生繼承權的紛爭,我想當事人一定會有很大程度的打擊跟衝擊,此時應該如何尋求法律上的救濟?王律師藉由本篇來談婚生否認及確認親子關係不存在之訴的相關問題。
Thumbnail
本月已向法院遞交訴狀兩件:履行同居義務、暫時處分。 履行同居義務:先位聲請 - 由我擔任未成年子女主要照顧者 暫時處分:建立未成年子女會面交往規則 四月將再次上課及調解 五月開庭調查 有人問我:怎麼下定決心了? 我只是遞狀之後才選擇公開 並不是現在才做這個決定…
Thumbnail
一、函釋(建議可以先跳到文章的第二段,因為這個函釋很難看的懂;如果想看結論的話,可以直接看文章的第四段):   二、我對上面函釋之詮釋及整理重點:   三、法令補充:   四、結論:
Thumbnail
配偶在海峡两岸的民法,都是第一順位的法定繼承人,不過,在具體細節仍有差異。
在台灣,早期常見因為某一兄弟姊妹無後嗣,父母作主便將其他兄弟姊妹的孩子報戶口在無子嗣的子女名下,而導致非親生的孩子誤報為婚生子女。 例如,叔叔的孩子其實是大伯的孩子,或是姑姑的子女報在小叔的名下。 但這樣會產生繼承的問題,比如叔叔過世時,該誤報戶口的孩子是否可以繼承叔叔的財產? 又或者該子女是否
Thumbnail
漫長的民法財產法(總則、債編、物權)部分終於結束,接下來進入的又是一個全新的篇章,也就是「身分法」。民法的身分法部分包含了「親屬編」以及「繼承編」,其中親屬編內容是關於各種身分關係,如父母子女、夫妻、收養、結婚及離婚;繼承編則是在自身或家人親屬死亡後遺產的歸屬等。身分法的法條從民法第967條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憲法訴訟法〉第二節 迴避 第 9 條 大法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自行迴避,不得執行職務: 一、大法官或其配偶、前配偶或訂有婚約者,為聲請案件當事人。 二、大法官現為或曾為聲請案件當事人之法定代理人、代表人、家長、家屬、三親等內之血親或二親等內之姻親。 三、大法官曾為聲請案件之證人或鑑定人
Thumbnail
上個月阿洪在臉書及部落格跟大家談了「民事認領無效及確認親子關係不存在法律問題,本以為這個議題比較冷僻不會獲得太多關注,沒想到發文後不久電子郵件信箱裡突然收到了一封讀者回饋信件。究竟跟父親沒有血緣關係卻被認領了,可以直接到戶政事務所申請撤銷登記嗎?
Thumbnail
母親未婚生子後,就把我交由外公外婆照顧,後來她跟現在我身分證上登記的父親結婚,在外公要求下,跟我沒有血緣關係的父親,到戶政事務所登記認領我。但我從小就跟外公外婆同住,與母親及無血緣關係的父親幾乎沒有接觸,現在因為母親過世加上自己生病,想要申請低收入戶補助,沒有血緣關係的父親收入,卻影響了我的申請資格
婚生子女 認領生父與「非婚生子女」有血緣關係,要入戶籍,認領後視為「婚生子女」→ 有繼承權若有經生父撫育,視為認領有事實證明爸爸是「非婚生子女」的生父,非婚生子女或其生母可以向生父提起認領之訴 非婚生子女與其「生母」之關係,視為婚生子女,無須認領
Thumbnail
在婚後發現子女並非自己所親生,或是長大後發現自己或兄弟姐妹並非自己父母所親生,因而產生繼承權的紛爭,我想當事人一定會有很大程度的打擊跟衝擊,此時應該如何尋求法律上的救濟?王律師藉由本篇來談婚生否認及確認親子關係不存在之訴的相關問題。
Thumbnail
本月已向法院遞交訴狀兩件:履行同居義務、暫時處分。 履行同居義務:先位聲請 - 由我擔任未成年子女主要照顧者 暫時處分:建立未成年子女會面交往規則 四月將再次上課及調解 五月開庭調查 有人問我:怎麼下定決心了? 我只是遞狀之後才選擇公開 並不是現在才做這個決定…
Thumbnail
一、函釋(建議可以先跳到文章的第二段,因為這個函釋很難看的懂;如果想看結論的話,可以直接看文章的第四段):   二、我對上面函釋之詮釋及整理重點:   三、法令補充:   四、結論:
Thumbnail
配偶在海峡两岸的民法,都是第一順位的法定繼承人,不過,在具體細節仍有差異。
在台灣,早期常見因為某一兄弟姊妹無後嗣,父母作主便將其他兄弟姊妹的孩子報戶口在無子嗣的子女名下,而導致非親生的孩子誤報為婚生子女。 例如,叔叔的孩子其實是大伯的孩子,或是姑姑的子女報在小叔的名下。 但這樣會產生繼承的問題,比如叔叔過世時,該誤報戶口的孩子是否可以繼承叔叔的財產? 又或者該子女是否
Thumbnail
漫長的民法財產法(總則、債編、物權)部分終於結束,接下來進入的又是一個全新的篇章,也就是「身分法」。民法的身分法部分包含了「親屬編」以及「繼承編」,其中親屬編內容是關於各種身分關係,如父母子女、夫妻、收養、結婚及離婚;繼承編則是在自身或家人親屬死亡後遺產的歸屬等。身分法的法條從民法第96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