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律師要幫罪大惡極的當事人辯護?【洞實習律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示意圖/圖片來源:pixabay
明明人是他殺的,為什麼還有律師要幫他說話?明明火是他放的,為什麼還有律師願意陪同偵訊?明明車是他開的,為什麼還有律師要說他沒酒駕?你以為我會認真從憲法上的權利義務開始談起嗎?不會啦,我擔心講這種太抽象的,大家會直接滑下一篇,這邊文章將以實習律師的角度討論這件事情,也期許日後回過頭來看這篇文章能有不一樣的領悟與成長。
聲明:本文會有大量的主觀個人想法,如果論述或想法與讀者不同,我們可以良性討論,請不要直接以非理性、帶有情緒性的字詞攻擊或謾罵,謝謝。
以前不懂事的時候,常常聽到有人說「律師這個職業就是收錢辦事,只要有錢一切好辦。」所以在新聞電視上看到重大刑案的被告有委任律師,也就見怪不怪。雖然有時候會想為什麼那些律師會為了錢,泯滅人性、睜眼說瞎話,但後來想想假如被告付的錢夠多,律師願意替他辯護,好像也不能說什麼,畢竟有罪無罪是法官說的算,而這個問題因為我有這些想法,就這樣慢慢沉入心底…
直到後來念法律,學到了所謂的「強制辯護案件」,才明白沒錢聘請律師的人,在特定案件中,法律規定被告必須委任律師。這時我才知道,聘請律師並不是有錢人專屬的權利。那強制辯護案件是什麼?

強制辯護案件

在開始解釋前,有2組名詞需要分辨,分別是「強制/任意」和「指定/選任」:
強制辯護:程序進行時,一定要經過律師辯護 任意辯護:程序進行時,未必要經過律師辯護
指定辯護:國家機關委任 選任辯護:被告自己委任
依據刑事訴訟法第33條第1項、第2項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於審判中未經選任辯護人者,審判長應指定公設辯護人或律師為被告辯護:一、最輕本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案件。二、高等法院管轄第一審案件。三、被告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無法為完全之陳述者。四、被告具原住民身分,經依通常程序起訴或審判者。五、被告為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而聲請指定者。六、其他審判案件,審判長認有必要者。前項案件選任辯護人於審判期日無正當理由而不到庭者,審判長得指定公設辯護人或律師。」
可知我國關於強制辯護案件之規定,只要關於以下6種,則當事人須要委任律師為其辯護;倘未委任,則由審判長指定律師為其辯護。
  1. 最輕本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案件。
  2. 高等法院管轄第一審案件。
  3. 被告因精神障害或其他心智缺陷無法為完全之陳述者。
  4. 被告具原住民身分,經依通常程序起訴或審判者。
  5. 被告為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而聲請指定者。
  6. 其他,審判長認有必要之案件
換言之,遇到上開6種案件,縱使當事人未委任律師,審判長亦會替當事人委任律師為其辯護。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看到有些重大刑案,明明罪證確鑿,仍有律師為其辯護的主要原因之一。

罪證確鑿的案件,律師能作什麼?

其實我們可以先想想什麼是「罪證確鑿」,是〔判決確定=罪證確鑿〕?〔當事人自白=罪證確鑿〕?抑或是〔媒體報導說是他=罪證確鑿〕?最後一種,用膝蓋也知道不是罪證確鑿,所以本文只探討前二者。
假如你說〔判決確定=罪證確鑿〕那麼在判決確定前,怎麼能說他罪證確鑿呢?要確定一個人是否成立犯罪,法院必須綜合所有證據資料才可以確定。如果判決確定,我們能百分之百確定當事人有罪嗎,其實未必,這點我們可以從【冤案】這件事情得知,縱使被告被判有罪,日後仍可能因為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作出無罪的判決。
換言之,既然判決確定前,或判決確定後,我們都無法百分之百確認被告有罪,那麼就有必要請法律專業人士替其辯護。
假如你說〔當事人自白=罪證確鑿〕那麼要如何確定當事人有沒有說謊呢?過去,我們認為清者自清,真正無辜的人不會輕易認罪。假如認罪,代表有從事犯罪。不過正因為這樣的想法和觀念,我們現在常聽到有人說,他以前會認罪,是被誘導、被刑求,逼不得已才會認罪,其實他根本不是真正的犯人,所以後來刑事訴訴法第156條第2項規定,被告的自白不能作為有罪判決的唯一證據,仍需要有其他證據補強。
換言之,既然法律上已經明訂不能以當事人自白,作為有罪判決的唯一證據,那麼我們為何還要保留過去的思維,認為當事人已經罪證確鑿,不需要委任律師?
其實,正因為法官是人,不是神。只要是人,便有可能犯錯。為了避免法官作出錯誤的判決,造成冤案,那就有必要多一點人一起監督法院,而這些人即是檢察官和律師。

如果被害人是親人,我還會說上面這些話嗎?

嗯,感性來說,我當然不會說一模一樣的話;然而,正確來說,法律已經有為這種情況提供答案,即「迴避制度」。只要當事人與自己有關係,而可能影響我們獨立的專業判斷,那麼無論我們再怎麼憤恨不平,我們都要迴避。

迴避制度

刑事訴訟法第17條、第25條、第26條
法官、檢察官、書記官於該管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自行迴避,不得執行職務: 一、法官為被害人者。 二、法官現為或曾為被告或被害人之配偶、八親等內之血親、五親等內之姻親或家長、家屬者。 三、法官與被告或被害人訂有婚約者。 四、法官現為或曾為被告或被害人之法定代理人者。 五、法官曾為被告之代理人、辯護人、輔佐人或曾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之代理人、輔佐人者。 六、法官曾為告訴人、告發人、證人或鑑定人者。 七、法官曾執行檢察官或司法警察官之職務者。 八、法官曾參與前審之裁判者。
律師倫理規範第30條第1項第6款
律師不得受任下列事件:六、與律師之財產、業務或個人利益有關,可能影響其獨立專業判斷之事件。
從上面可以知道,只要當事人與自己有特定關係,而有可能會影響專業判斷,法官、檢察官、書記官,甚至是律師,都應該要迴避。所以下次遇到類似的問題,或看到一些與自己想法不符的判決,千萬不要說「如果被害人是他們的親人或是愛人,就不相信他們會作出這些判決,或是替被告辯護。」
作者介紹:
Dom
努力成為一位高效率和零失誤的訴訟律師
研究 #性侵害犯罪#創傷後壓力症
處理 #家事案件#民刑事案件
— — — — — — — — — —
提供 #免費法律諮詢,有需要的人可以聯繫我
https://portaly.cc/attorney_lin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刑法第19條怎麼適用?什麼是辨識能力?什麼是控制能力?本文將透過鐵路殺警案,向讀者介紹刑法第19條之法律規定。
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聽過違建這個名詞,那麼違建在法律上有什麼注意的地方呢?本文將介紹違建在法律上必須知道的10件事。
國家沒錢,只要印鈔票就好嗎?本文以下介紹4種國家的收入來源。
身分證可以不列父母、配偶姓名、役別、相片?一起來看看我國法院怎麼說吧!
分手,無法停止前任的糾纏;拒絕,不能阻止追求者的騷擾。前任、追求者,一直不讓我回歸正常的生活,請問我該怎麼辦才好?本文以下將介紹2022年6月上路的跟蹤騷擾防制法(下稱本法)。
請問房東們,你們在簽房屋的租賃契約時,是不是都在用網路上的模板? 請問租屋族,你們有認真讀過租賃契約嗎? 本文以下將透過法律規定的視角,告訴身為房東、租屋族一定要知道的10件事!
刑法第19條怎麼適用?什麼是辨識能力?什麼是控制能力?本文將透過鐵路殺警案,向讀者介紹刑法第19條之法律規定。
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聽過違建這個名詞,那麼違建在法律上有什麼注意的地方呢?本文將介紹違建在法律上必須知道的10件事。
國家沒錢,只要印鈔票就好嗎?本文以下介紹4種國家的收入來源。
身分證可以不列父母、配偶姓名、役別、相片?一起來看看我國法院怎麼說吧!
分手,無法停止前任的糾纏;拒絕,不能阻止追求者的騷擾。前任、追求者,一直不讓我回歸正常的生活,請問我該怎麼辦才好?本文以下將介紹2022年6月上路的跟蹤騷擾防制法(下稱本法)。
請問房東們,你們在簽房屋的租賃契約時,是不是都在用網路上的模板? 請問租屋族,你們有認真讀過租賃契約嗎? 本文以下將透過法律規定的視角,告訴身為房東、租屋族一定要知道的10件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道德的最低底線,就是不管這人適不適合留待社會都一率給我活著,這樣嗎。
讀了篇與裁判有關的時評—刑事無罪,民事重判千萬:只能說當我是法律門外漢時,會以為刑事無「罪」,民事何「罰(誤)/賠(正)」之有? 現在多少是懂點皮毛的三腳猫了,知道刑事其實是人民有「犯法」之嫌,檢察官行偵查「訴追」,法官依證據「判決定罪」。也就是說刑事與人民「違反」了「刑法」中的「規則」,才會
Thumbnail
提供法律諮詢一段時間後,我們觀察到一個特殊現象。來問法律問題的人,常處於極端狀態。犯罪事實不是私人糾紛,影響涉及公權利,需要審酌各種證據資料才能認定。如何透過公證來保障自己無罪,是不可能的。需要與律師討論做準備,或在收到傳票後再討論該怎麼處理。
Thumbnail
法律是門日常生活中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專業,然許多法律概念,就算經常聽到但如果沒有深入研究,就會陷入自行「腦補」而錯誤解釋法律的情況!此時「小則破財」,更麻煩的是會有「牢獄之災」的風險。 此時尋求有專業法律知識的律師協助解決問題,無非是陷入訴訟糾紛的民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本篇法洛威將說明遇到糾紛或訴
Thumbnail
憲法法庭23日死刑釋憲案言詞辯論,半數認為符合應報並罪有應得,憲法追求所有人的正義,應合憲,半數學者認侵犯人性尊嚴、剝奪生命權而違憲。 顏厥安:刑罰論須引進分配正義觀點,在個人責任外考量社會責任,那就不可能有死刑。因國家不能對社會也要承擔起部分責任的犯人施以終極刑罰,這是民主國家政治權力的起碼界線。
Thumbnail
介紹完第三審的規定內容後,按刑事訴訟法的編排順序,本話來到了「抗告」的部分,抗告與上訴一樣都是通常救濟程序,只是請求救濟的標的不同,前者為「法院裁定」,後者則為「法院判決」。而對於裁定的請求救濟,還有「準抗告」,與抗告不同的地方是在於裁定作成的主體不同,準抗告是針對個別法官(如審判長、受命法
Thumbnail
目前台灣刑法還存有死刑,但是要判死刑需要具備哪些必要條件呢?律師又該如何為其辯護呢?這本《與死刑拔河─死刑的辯護經驗與建議》是上個月在台北公共冊所書店,NGO團體舉辦的公民書展時買的,除了因為是廢死聯盟出版的、又剛好有特價之外,最讓我感興趣的,是法官到底需要依據哪些條件、證據,最後有「理由」
Thumbnail
從進入法律圈至今已有三年多了,作為一名律師,和五百多名不同當事人接觸過,其中有不少刑事被告。在實際案例中,許多無辜的被告都會因為不懂法律而誤陷風險。這篇文章提供了一位律師對於受訊時適當回答問題的建議,避免陷入有罪的風險。
Thumbnail
刑事附帶民事求償是刑事訴訟中的重要環節,旨在保護刑事被害人的權益,允許他們在刑事訴訟中提出民事賠償請求。此程序需在刑事起訴後至第二審辯論終結前提起,無需繳納裁判費。常見於如車禍案件,幫助受害者透過法律途徑獲得賠償。
Thumbnail
遇到法律問題,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求助律師。當然這的反應是正確的,但根據多數法律網站的諮詢經驗統計,有不少人的提問方向都是錯誤的。有很多人都把律師直接當成法官,劈頭就問「會怎樣判」、「有沒有罪」,甚至將滿腹苦水都倒給律師聽,彷彿只要「多博取一個人的認可」,就能直接影響案件審理結果。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道德的最低底線,就是不管這人適不適合留待社會都一率給我活著,這樣嗎。
讀了篇與裁判有關的時評—刑事無罪,民事重判千萬:只能說當我是法律門外漢時,會以為刑事無「罪」,民事何「罰(誤)/賠(正)」之有? 現在多少是懂點皮毛的三腳猫了,知道刑事其實是人民有「犯法」之嫌,檢察官行偵查「訴追」,法官依證據「判決定罪」。也就是說刑事與人民「違反」了「刑法」中的「規則」,才會
Thumbnail
提供法律諮詢一段時間後,我們觀察到一個特殊現象。來問法律問題的人,常處於極端狀態。犯罪事實不是私人糾紛,影響涉及公權利,需要審酌各種證據資料才能認定。如何透過公證來保障自己無罪,是不可能的。需要與律師討論做準備,或在收到傳票後再討論該怎麼處理。
Thumbnail
法律是門日常生活中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專業,然許多法律概念,就算經常聽到但如果沒有深入研究,就會陷入自行「腦補」而錯誤解釋法律的情況!此時「小則破財」,更麻煩的是會有「牢獄之災」的風險。 此時尋求有專業法律知識的律師協助解決問題,無非是陷入訴訟糾紛的民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本篇法洛威將說明遇到糾紛或訴
Thumbnail
憲法法庭23日死刑釋憲案言詞辯論,半數認為符合應報並罪有應得,憲法追求所有人的正義,應合憲,半數學者認侵犯人性尊嚴、剝奪生命權而違憲。 顏厥安:刑罰論須引進分配正義觀點,在個人責任外考量社會責任,那就不可能有死刑。因國家不能對社會也要承擔起部分責任的犯人施以終極刑罰,這是民主國家政治權力的起碼界線。
Thumbnail
介紹完第三審的規定內容後,按刑事訴訟法的編排順序,本話來到了「抗告」的部分,抗告與上訴一樣都是通常救濟程序,只是請求救濟的標的不同,前者為「法院裁定」,後者則為「法院判決」。而對於裁定的請求救濟,還有「準抗告」,與抗告不同的地方是在於裁定作成的主體不同,準抗告是針對個別法官(如審判長、受命法
Thumbnail
目前台灣刑法還存有死刑,但是要判死刑需要具備哪些必要條件呢?律師又該如何為其辯護呢?這本《與死刑拔河─死刑的辯護經驗與建議》是上個月在台北公共冊所書店,NGO團體舉辦的公民書展時買的,除了因為是廢死聯盟出版的、又剛好有特價之外,最讓我感興趣的,是法官到底需要依據哪些條件、證據,最後有「理由」
Thumbnail
從進入法律圈至今已有三年多了,作為一名律師,和五百多名不同當事人接觸過,其中有不少刑事被告。在實際案例中,許多無辜的被告都會因為不懂法律而誤陷風險。這篇文章提供了一位律師對於受訊時適當回答問題的建議,避免陷入有罪的風險。
Thumbnail
刑事附帶民事求償是刑事訴訟中的重要環節,旨在保護刑事被害人的權益,允許他們在刑事訴訟中提出民事賠償請求。此程序需在刑事起訴後至第二審辯論終結前提起,無需繳納裁判費。常見於如車禍案件,幫助受害者透過法律途徑獲得賠償。
Thumbnail
遇到法律問題,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求助律師。當然這的反應是正確的,但根據多數法律網站的諮詢經驗統計,有不少人的提問方向都是錯誤的。有很多人都把律師直接當成法官,劈頭就問「會怎樣判」、「有沒有罪」,甚至將滿腹苦水都倒給律師聽,彷彿只要「多博取一個人的認可」,就能直接影響案件審理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