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時間:2022.03.26
天氣:偶有小雨
參加隊伍:獨自漫走
路線行程:劍潭捷運站(公車小18)→坪頂古圳步道口→大崎頭步道→清風亭→坪頂古圳步道(含一小段新圳及登峰圳)→回到原公車站(溪和宮)
前兩星期看的武界的滿江紅,心裡想這麼這樣小?(其實是濁水溪太寬闊)這一日趁著預報早上似乎還是好天氣,那麼來趟拜訪臺北滿江紅吧!先走有著紅萍水梯田的大崎頭步道,其餘完全看天決定,反正周圍路線眾多。
早上搭捷運經過圓山時,窗外突然下著不小的雨,不爭氣的我到劍潭站馬上告退,到對面月台搭車返程,豈知捷運行駛到圓山雨又停了,想想又下車換車去劍潭,如果捷運站看監視器,大概會看到一個背著登山背包的傢伙在這幾站搭來搭去是在忙什麼吧!從捷運劍潭站換小18公車(話說小18一點都不小,一直都是大巴士),走坪頂古圳或聖人瀑布上頂山線都是搭小18,我似乎也已經一年多沒搭小18了啊~
9:10 小18的終點站就是坪頂古圳步道口,路口這間溪和宮也常是隊伍集合之處。從溪和宮旁邊的馬路往內走,就是坪頂古圳和大崎頭步道的起始點。
9:11 就連柏油路也是有點陡啊~走進來看到叉路,路邊其實有木頭路牌,只是上面的字跡很不起眼。左轉是往鵝尾山,右邊直走往大崎頭步道和坪頂古圳。趁著天還沒下雨,先攻重點的大崎頭步道。
9:16 還沒走到步道入口,就下起雨來,幸好這些步道是撐傘也可以慢慢走的。左邊的階梯和農家聚落,就是大崎頭步道的入口(至善路三段370巷15弄口)。
在樓梯口有步道導覽圖,大崎頭步道和坪頂古圳步道是可以走一圈O行的。
9:18 緩緩往上走著石階,階梯兩旁會陸續經過一些農舍,往上一直慢慢爬就是了,兩邊的叉路都是去人家家裡的啊~
9:23 不久就上來接近這段階梯的高點,快到高點時,先往旁邊看,左側就是一層層的梯田,有著綠色的藻類間或幾池紅色的藻類,這種高低層次感我是覺得比武界的還美,可惜就是沒有藍天映照池面啊!
再走幾階上去到制高點,步道旁有設置介紹水梯田的解說牌,此時就是要停下腳步,回頭朝下看,下方的至善路(小18公車行駛過來的道路),以及綠色和棗紅色點綴的水梯田,如果是晴天的話,還有藍天倒映。大崎頭步道的梯田滿江紅景觀,一般來說大概是每年12月~3、4月期間出現,因冬季溫度低把水生蕨類的葉綠素破壞,葉子就會呈現紅色或橘色的景觀。
此時沒雨了,站在高點靜靜欣賞台北市的水梯田(地址上是屬於台北市啊!)層層相疊,美景吸引人流連,橋著各種角度想把梯田和對面的山全景照下來有困難,當場遇到一位山友大哥也在此處拍攝梯田的紅萍,教我如何取景,隨口聊聊我們還參加過認識的隊伍,大哥對這附近步道植物蠻熟識,接下來就結伴而行,邊走邊找植物。
9:41 離開欣賞水梯田滿江紅觀景點,往前就是石階步道繼續往上,步道大致上循著山腰鋪設,一側是山壁,一側是山坡。
兩人隨意走著步道的石板路,小雨中聊著爬山拍照取景的話題,還被指引路旁開了株七葉一支花(我第一次聽到七葉一枝花的名字時,一直認為這好像武俠小說裡,奇花異草的名字啊~原來是像七蟲七花的名稱讓我聯想到)
9:51 從紅磚砌成的民宅門口庭院經過。
民宅旁的石階就是接續的大崎頭步道。
此時又飄起小雨,步道拾級而上呈現美麗的彎度,路面灑著掉落的枯竹葉,但因這步道常有人走還不至於滑。
10:12 走來到石板步道平緩處,左邊竹林中的叉路是往鵝尾山,往前直走可到清風亭和坪頂古圳步道。先轉進去看一下鵝尾山叉路,因為下著小雨,多是土路,怕會濕滑又會弄得都是泥巴,改天再去探吧!
10:13 繼續往前就看到左下方的清風亭,涼亭屋頂布滿青苔,這樣從上看過去一片綠毛毛有點可愛,帶著幽靜的氛圍,正好到亭子裡小歇,享受清風和細雨。以前多是從這邊走去瑪礁古道,或是瑪礁古道走來清風亭下去內寮古道。
清風亭旁邊種植的植物開花了:君子蘭
推測下午的天氣會更差,剛結伴走大崎頭古道的山友大哥中午有事,我們各有縮短行程的變化方法,一人往鵝尾山走,我則從坪頂古圳下,隨降雨和步道泥滑現況看看要探幾條水圳路。
10:23 起程開始邁下接坪頂古圳步道,路旁好幾棵大樹。
石板階梯下來一段,看到水圳上有鐵柵門,坪頂古圳引水隧道。坪頂是士林平等里的舊地名,位於平等里有兩條古圳以坪頂為名,一是坪頂古圳,一是坪頂新圳,兩處古圳都是超過150年的引水設施,肩負著灌溉、飲水、運水三種功能,至今仍然是平等里居民所仰賴的民生用水來源。
古圳步道是多段和緩的石板鋪面路,再以階梯串起來,坪頂古圳步道也是台北炎熱夏天時受歡迎的路線。
10:30 來到古圳與步道交會處,路旁有解說牌,右轉往下走石階是繼續坪頂古圳步道,往前沿著水圳走則是坪頂古圳(是不是有些搞混啊~)
先看看路旁的解說牌囉:坪頂古圳是開闢於清朝道光15年(1835),水源取自內雙溪,作為灌溉或飲水使用,全長約3公里(含引水隧道山洞約60公尺)。
往前探一下坪頂古圳,覺得剛下過雨,路都泥巴而折返(結果後來還不是走了另兩圳),如果繼續往前接過去就是內雙溪古道,嗯~下雨後的內雙溪古道是會濕滑的。
剛說到有點搞混的意思,是我們一般說坪頂古圳指的是三條水圳:坪頂古圳、坪頂新圳、登峰圳。坪頂古圳步道指的則是後來鋪設可以串起三條水圳的步道,如果把水圳和步道的路線圖攤開來看,有點像步道是中間一根竹筷,橫串著三條魚板(不知不覺進入了串烤世界),用一開始大崎頭步道的地圖來看就能了解。雖然簡圖上看三條水圳路是平行的,實際上到終端大都有路可以相通
走坪頂古圳步道直接先往下
10:22 下來到第二條魚板,欸~不是啦!是步道接坪頂新圳的交會口。
好!往左走坪頂新圳(沿著坪頂新圳走)吧!說"新"其實也有百年了。
常常覺得陽明山區的山水很養人和動植物,雨水豐沛,植物也常都長得頭好壯壯。申跋?水圳旁這裡營養好,葉子好大啊。
中間這條坪頂新圳:開闢於道光29年(西元1849年),全長約4公里(含山洞隧道約300公尺),由當地墾戶業主集體出資,主要功能是用來灌溉農田,新圳的涵洞在民國89年有翻新過。我從坪頂古圳步道轉過來,步道大約是位於水圳中間的位置。沿著山壁開鑿的水圳,也會順著山壁有著彎來彎去的弧度,像一尾水蛇。
11:00 抵達坪頂新圳的終端,內雙溪取水口。此處為內雙溪溪谷。
回頭看剛剛在水圳路旁,山壁邊的小溪流下內雙溪形成瀑布,此處為快到坪頂新圳盡頭的瀑布。
剛好此時遇到另一小隊伍也來健行。再往前就是亂石堆和偏右側過溪,過溪後左右兩邊都有山徑可以走,左邊就是內雙溪古道可以上至擎天崗。右轉是內雙溪古道接登峰圳。
今日本來就是趁還未大雨隨意走,我就轉往登峰圳。這一小段山路(內雙溪古道)路程有石頭和路旁長滿草木,比較濕滑,不過也帶著點原始的風情。
11:14 走來到登峰圳跨越內雙溪之處(登峰圳取水口之一),往右轉沿著水圳走,可以接到坪頂古圳步道,欸~左轉沿著水圳走還是接坪頂古圳步道啦!所以說這邊水圳都可以相通,看要怎麼繞咩~
登峰圳:開闢於日治時代明治42年(西元1907),全長約7公里(含山洞隧道約400公尺),由吳超鄉出資開鑿。吳超鄉舊名「登峰」, 因此這條水圳被稱為「登峰圳」。我走左轉的水圳,比較快下山。
我喜歡看水圳蛇行的形狀,每次看都覺得很美。
11:27 來到和坪頂古圳步道的接點,往前可繼續沿著登峰圳走到終端,那裏我還真的沒走過,不過可能就要從聖人橋那邊下山。先右轉走下去接坪頂古圳步道。
11:32 順著步道石板路和石板階梯下來,雨天下坡會比較濕滑,經過竹林區,還真有種獨坐幽篁裡的情境。
11:35 不久就下來到橋邊,站在橋上(田尾仔橋)欣賞內雙溪
11:42 順著步道小徑出來接到柏油路,經過土地公廟,感謝土地公保佑今天一路平安。
11:44 回到大崎頭步道的起登點,就是早上去看水梯田的石階,路邊的大樹此季節掉落滿地花瓣
上次走三潭連走經過一小處產業道路也是鋪滿花瓣的,應該也是這個,只是不知道是何種樹(抬頭看到脖子酸)。
11:48 回到溪和宮等公車,門口躺了一群狗,他們很好笑耶~我接近要拜拜時,狗狗就紛紛起身離開一小段距離。
此處大概是山谷遮蔽,手機沒訊號,所以公車何時來的app發揮不了作用,我不時跳到馬路中間(看能否有訊號的角度)拿著手機比啊比或眺望公車身影,就遇到下山的善心山友便車載我回捷運站,相遇美麗的風景與美麗的人,而且來得及下山吃一頓肥美的午餐。
關於這三條水圳路,以後規劃就學Tony大,可繞走一個王字形,稱為水圳王道之行,可把三條水圳路和坪頂古圳步道走一遍囉!
題外話,陽明山區的水道、水圳路線很多啊!草山水道系統是供民生飲用的,坪頂古圳這邊則是供農業灌溉使用,且平等里因地勢較高,民生用水目前也仍然使用坪頂古圳的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