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仔人生,有時是汗水;有時是淚水

菜市仔人生,有時是汗水;有時是淚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圖/pixabay

圖/pixabay

買豬肉熟食,我固定向一個年近80的老婆婆買。她的攤位僅是一個小小的長方桌,且躋身於一個魚攤與餅乾食品行之間,不是熟客的話,很容易錯身。婆婆的攤位有幾個大、小面桶,分別裝著不同的滷味兒,有五花肉、豬腳、豬皮以及滷蛋和滷海帶、滷豆干,每種滷味任君自行夾選。

其他的熟食比較沒問題,但五花肉〈俗稱三層肉〉這一桶,肥瘦不盡相同,有的要肥肉多一點、有的要瘦肉多一點,有的要肥瘦平均一些,所以老闆娘是允許顧客自己夾選的。

圖/pixabay

圖/pixabay

但常可看到,有人是很粗魯的,用撥選方式選擇,而不是夾選,差別在於夾選的人,會把不想要的,輕輕夾到一旁,直到露出自己想要的,再夾回自己的塑膠袋;但撥選的人可不是這麼秀氣,他是直接在整桶裡翻找,找到要的裝起來,不要的直接撥掉,來來回回這樣撥找,有些肉可能已經在她的夾子下分崩離析了。

老闆娘當然是盡量滿足顧客的喜好與需求,但也耐不住人家這樣折騰她的食品,今天我就親眼看到一個婦人有此行徑,老闆娘善意提醒:「你不要把肉這樣翻攪,整個賣相都沒了。」她一臉不高興的說:「你不是讓顧客自己挑嗎?怎麼別人能挑,我就不可以嗎?」老闆娘說:「大家都可以挑啦,只是你不想要的肉,麻煩你輕輕放到旁邊,不要這樣又用力又翻攪的。」的確,經過她翻攪過的肉,有的缺角,有的瘦肉與肥肉斷成兩截。

聽老闆娘這麼一說,她更不高興的將手中挑過的肉與食物夾,一起用力丟在桶中,並撂下一句:「稀罕咧」,便悻悻然離開。這時,我瞥見老闆娘雙眶噙著淚水。

台語有句俗話說:「做雞就要掅。」形容雞用爪子努力的翻找泥土裡的蟲子,您看過這樣的畫面嗎?其實那位顧客就是這樣翻找她想要的五花肉的,我也替老闆娘感到委屈。

avatar-img
蒔緣的沙龍
119會員
667內容數
一詩暢飲一杜康 吟詩訪英雄 一詞入境一風月 填詞尋美人 漫步唐詩宋詞 翻滾古今風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蒔緣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通常,我會盡量避開周末和周日到蔬果市場,理由是這二天的市場,會有很多外籍勞工朋友放假,他們會成群結伴,一起出來採買。 先聲明:我沒有任何種族位階差異想法、也沒有任何人設歧視問題; 純粹是因為在同一個購買空間裡,身旁所看到的臉孔不是台灣人;所聽到的語言不同;講話節奏不同;採購習慣也不盡然相同,
身為一個家庭主婦,更是頂著高風險與高壓力在生活著。 高風險來自於 與外界人、地、物高頻率接觸的情況下,當然會擔心。 高壓力來自於
從當上家庭主婦那一刻起,一直沒有喜歡上「逛市場」這件事,除非冰箱空罄,不得不補貨;就算是外出採買,也是往標的攤位,選了就買、結帳就回家,極少為了價錢或其他事耽擱,因此到菜市場,我最討厭結帳時,遇到那種錙銖必較、問東問西、嫌南嫌北的顧客排在我前頭。 女士說:「我不相信,你再好好給我算一次」。
到底他們是同類型人格特質的相知相惜?還是不甘居人下風的相互忌恨?除了揣測,我們無法完全深入了解二人的內心情境,卻是可以從中感受到中國文字的精妙之處! 有水便是溪,無水也是奚, 去掉溪邊水,加鳥便是鷄; 得志貓兒勝過虎,落魄鳳凰不如鷄。 有木便是棋,無木也是其, 去掉棋邊木,加欠便是欺;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曾寫一門勸勉聯:『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此聯雖淺顯易懂,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後人曾附以『見人挑擔不吃力』一句加以呼應。 曾經,某電視歌唱比賽節目,由參賽者自選心目中偶像歌手的曲子出賽,再由主辦單位邀請該歌手上節目搭檔演出,目的是藉以提高參賽者表演功力。
在一篇文章中讀到這樣的對話: 有人問余光中:『李敖天天找你碴,你從不回應,這是為什麼?』 余光中沉吟片刻答道:『天天罵我?說明了他生活裡不能没有我;而我不搭理,證明我的生活裡,可以没有他!”這樣豁達的胸襟,教會我們: 生氣,是因為自己不够大度; 鬱悶,是因為自己不夠豁達; 蒔緣的上午茶:
通常,我會盡量避開周末和周日到蔬果市場,理由是這二天的市場,會有很多外籍勞工朋友放假,他們會成群結伴,一起出來採買。 先聲明:我沒有任何種族位階差異想法、也沒有任何人設歧視問題; 純粹是因為在同一個購買空間裡,身旁所看到的臉孔不是台灣人;所聽到的語言不同;講話節奏不同;採購習慣也不盡然相同,
身為一個家庭主婦,更是頂著高風險與高壓力在生活著。 高風險來自於 與外界人、地、物高頻率接觸的情況下,當然會擔心。 高壓力來自於
從當上家庭主婦那一刻起,一直沒有喜歡上「逛市場」這件事,除非冰箱空罄,不得不補貨;就算是外出採買,也是往標的攤位,選了就買、結帳就回家,極少為了價錢或其他事耽擱,因此到菜市場,我最討厭結帳時,遇到那種錙銖必較、問東問西、嫌南嫌北的顧客排在我前頭。 女士說:「我不相信,你再好好給我算一次」。
到底他們是同類型人格特質的相知相惜?還是不甘居人下風的相互忌恨?除了揣測,我們無法完全深入了解二人的內心情境,卻是可以從中感受到中國文字的精妙之處! 有水便是溪,無水也是奚, 去掉溪邊水,加鳥便是鷄; 得志貓兒勝過虎,落魄鳳凰不如鷄。 有木便是棋,無木也是其, 去掉棋邊木,加欠便是欺;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曾寫一門勸勉聯:『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此聯雖淺顯易懂,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後人曾附以『見人挑擔不吃力』一句加以呼應。 曾經,某電視歌唱比賽節目,由參賽者自選心目中偶像歌手的曲子出賽,再由主辦單位邀請該歌手上節目搭檔演出,目的是藉以提高參賽者表演功力。
在一篇文章中讀到這樣的對話: 有人問余光中:『李敖天天找你碴,你從不回應,這是為什麼?』 余光中沉吟片刻答道:『天天罵我?說明了他生活裡不能没有我;而我不搭理,證明我的生活裡,可以没有他!”這樣豁達的胸襟,教會我們: 生氣,是因為自己不够大度; 鬱悶,是因為自己不夠豁達; 蒔緣的上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