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7/29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學關係】一聲問候,悄悄搭起人脈橋梁

撰文|創辦人/賴建呈 口述
Photo by Vladislav Klapin on Unsplash
Photo by Vladislav Klapin on Unsplash
常聽人說「人脈就是錢脈」,只是初入社會,人生地不熟,如何擁有人脈?當然是落實於生活和工作之中。
以專案管理為例,每個環節都有相對應聯繫的窗口,一個專案時間可長可短,也許是三個月一季也可能是半年甚至一年。期間為了完成專案必然與對應的窗口頻於聯繫,然而專案終了,是否就此一拍兩瞪眼,老死不相往來?!
很多人也許真是如此,畢竟專案已經結束,手邊肯定還有新的專案需要執行,甚至不只一個,而是多個先後並進,根本忙得分身乏術,怎還有餘力再繼續好不容易結案的工作,況且對應的窗口也許跟自己一樣,也為另一個新專案疲於奔命,怎好意思再打擾人家?
這也不無可能,只是是否把「聯繫」這件事情想得太過慎重、複雜?!
Photo by Adem AY on Unsplash

小小「聯繫」引發後續效應無限

尤其現在通訊軟體如此尋常,也許無需像長輩圖般早晚或一日三餐的問候,但是每週一次(或不定時)偶發的心情分享難道不會令人倍感溫馨?
許是今天發生的某件事,讓你聯想起對方;可能是他曾說過的話或兩人共事期間曾討論過的趣聞等等,有時從食物切入更容易引起共鳴,觸動對方內心,「啊,今天意外吃到好吃的牛肉麵,超級Q彈,記得你超愛吃牛肉麵,要不要約個時間,我們一起去吃?」
甚至也可以把公司其他同事拉進來,「你知道嗎?我們公司今天聚餐,點了披薩。同事B大啖鳳梨火腿口味時,突然問起你最近忙些什麼?因為他還記得你上次曾納悶為何外國人都不愛鳳梨口味披薩,明明超好吃!」等等,然後順著話題,問起對方近況,噓寒問暖一番,是否「聯繫」得不著痕跡,甚至創造再次碰面的機會?
除此之外,也能乘機帶入自己手邊正在進行的專案(工作),與哪些新認識的人合作,從中獲益良多等等,讓對方也能瞭解自己的近況,互通有無,延續彼此的情誼。如果有更多時間,也可以向對方請益,討論碰到的難題,可以如何解決等等。
你永遠不知道,這一小小的「聯繫」可能引發的後續效應,除了增溫彼此關係之外,也可能意外獲得「幫手」協助解決自己碰到的難題,如果沒有難題也可能有加乘的效果,像是有更好的進行方式或者有更powerful的權威人士參與等等,都是無法預期的變化,而這一切只是信手拈來的一個小小動作,就是一聲問候而已。更甚的是,當你提及目前的工作概況(也許正為客戶企劃新一季商品的行銷案),就在言談之間,潛移默化,為行銷推廣工作暖身?!而他也可能再與工作或生活上的同事、親友提起……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商品未及問市,就已經有一群人默默為你宣導行銷,豈不是事半功倍!
Photo from xframe

「刷存在感」讓對方經常想起你

人脈的建立就是如此容易,尤其是彼此已經沒有利害(工作)關係的當下,是否更顯得難能可貴?不懷企圖的關懷問候,將對方視為朋友,無論日後是否有機會再共事合作,都不改初衷。試想,是否有這個可能?因為你不定時的問候,聊起彼此工作近況,因此促成再合作的機會!而所謂的「錢脈」正是肇因於此。
「刷存在感」這字眼,你一定不陌生,多數給人負面印象,然而你也可以將負面導引成正面,透過問候刷存在感;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讓他經常想起你,一旦有任何工作(業務)上的需求,他腦海浮現的人必然有你!這不就是合作的開始?甚至因為彼此專案合作愉快,你也成為他的口袋名單,可以推介給其他工作夥伴,豈不是美事一樁!
人脈就是這樣慢慢建立,逐次逐次的鞏固,一個串連一個,一如著名的「六度分隔」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任兩個陌生人,透過一定的聯繫方式,總能產生必然的聯繫和關係。這不就是最佳實證。要不要找支筆、拿張紙或是打開電腦,為自己列一張清單,看看有哪些人已經好久沒有聯絡,甚至連上次聯繫是什麼時候、為了什麼事都已經失去記憶?找張可愛貼圖,傳達一聲問候;寫封簡訊,關心對方近況;寫封e-mail,互通近況……讓對方真切感受你的關心,遲到永遠比缺席來得好!不是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