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關係】雇傭關係,售後服務是關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近日《商業週刊》有篇文章提及「安靜辭職」(quiet quitting)字眼,更有媒體以斗大標題「2022年美國上班族最夯關鍵字」轉載。乍看斷然心生疑惑,有誰辭職會大聲嚷嚷?尤其是因為另謀高就(多數時候)或者遭職場霸凌(這似乎應該大聲疾呼但受傳統觀念制衡,這類被害者不想落入弱者或者能力不佳框架,因此通常選擇緘默),也可能單純對公司不爽(可能是主管、老闆甚至公司制度等等)……然而無論是什麼,「不張揚」絕對是多數人面對辭職的心態!

內捲惡循環,躺平消極抵抗

只是文章所載內容卻與字面意義迥異,而是一種新興上班族心態,一如前段時間網路流行語「阿姨(或是姊姊),我不想奮鬥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放棄積極向上謀求升官加薪之路,轉而選擇安安靜靜完成分內工作。

只是真能如此?所謂的「分內」真的有如此明確的界定線,可以同直屬主管或同事說NO!尤其多數時候或者該說現今的職場概況,總是分工合作,只要其中一人斷鍊(如果將工作當成一條工作鍊),你又剛好卡在鍊後,能不幫忙善後?

你一派理所當然地說道,「當然可以」,而且還能名正言順,「又不是我故意拖延不完成,他沒做好,我怎麼接手繼續?」

這……也只能啞口,因為這的確是事實,那麼最後倒楣的會是誰?

這類「堂而皇之」的工作心態,曾一度被歸類為「千禧世代」(Millennials,又稱Y世代[Generation Y])特質—以自我為中心、在意機動性與靈活度和快樂與否,少數人甚至不在意回報,只為生活才工作—然而蓋洛普民調(Gallup poll)卻顯示「安靜辭職」心態卻存在各個年齡層,當然比例最高的依然是千禧世代。

一如中國年輕人蔚為風潮的「躺平主義」,起源於對抗社會「內捲化」(內部惡性競爭現象,如是職場,自願加班者獲得賞識,準時下班者心懷憂懼無法滿足公司期望,因此也開始加班,漸而變成一種惡性循環),不想繼續被壓榨,於是衍生「工作只要及格就好」,「薪資只要夠活就可」的消極淡漠態度,如此何須購屋、買車,結婚生子當然也就作罷。

在此之前,日本、南韓的年輕人也有近似的想法,大前研一曾在《低欲望社會》一書中描述這類情況,因為經濟泡沫化,高物價使得日本年輕人感受到即便再努力工作也無法積累財富,「出人頭地」的吸引力不再,沒錢當然也就沒有意願買房、生養小孩;南韓則受困於競爭激烈,貧富差距越趨懸殊,於是萌生「既然得不到,不如統統都拋棄丟掉」,開始主張「不約會、不結婚、不生兒育女」,因而被稱為「三拋世代」,甚至情況越演越烈,最後連房子也不買了、人際關係也懶得經營,夢想、希望也沒有存在的必要。

「不想努力」源於失衡狀態

這一股消極風可能也如新冠疫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姿橫掃全世界。

美國的消極風的確與新冠疫情有關,多數人因疫情失業,美國政府提供高於昔日的失業救濟金,兩相比較,失業竟然收入更高,那麼何必辛辛苦苦出門工作?儘管有社會觀察家表示,一旦失業救濟金回調,受困於經濟壓力,多數美人仍會選擇重返職場。只是仍舊鬥志高昂?仍是未定數。

然而凡事總有不同觀點,這類依照常規可能被歸類成消極、不長進的心態,也有人覺得只是轉換關注的焦點,因為不再對工作懷抱嚴重得失心,還是如常完成工作但卻不再感覺壓力沉重!

那麼是否意味著工作效率更高、品質更好?倒是不得而知,然卻教人想起「過與不及」都是一種失衡狀態。意見、想法也許可以層出不窮、各自表態但「平衡」應該是絕對正確且不變的真理,唯有平衡才能維持萬事萬物正常運作。

許多問題的發生都是因為失衡之故。

面對「不想努力」的心態,臨床心理學家曾提出可讓員工擁有自主和控制權,加強心理安全感,換言之,明確區分上下班時間、合理的工作量。先前,老闆或主管下班時間仍透過LINE溝通、交代工作一度成為熱門討論議題,因此有學者提出透過法令加入歐美實行的「離線權」(the right to disconnect);非工作時間,員工有權利可拒絕與工作相關的聯繫,且不因此遭受雇主懲處。

勞動部也在103年提出相關規定,表示一旦有類似狀況發生,勞工可自行記錄工作起訖時間,以LINE對話或通訊紀錄或完成工作的文件等等內容當作佐證,雇主須依法給予工資。只是仍有人抗議,就算補足工資甚至加碼,還是極度厭惡下班還得繼續工作。

買蔥要赠魚,買魚變魚罐頭

那麼,工作、雇主、員工究竟該如何找出合適彼此的平衡狀態?也許有賴彼此經常性的溝通。多數時候,工作內容總是大方向居多,更遑論不可預期的「意外」總是頻傳,這等新生的、突然的、難以歸類的內容就會莫名其妙落在某些較難開口說NO或者責任感重或是「能者多勞」人身上,只是做著做著就變成「過勞」!於是憤憤不平的想著,有能力為何變成是一種懲罰?!

然而無論處身何等時代、有著怎樣的職場氛圍,究竟該抱持何等態度面對工作?衡量的關鍵還是回到自己本身。

雇主對員工有所期待之際,也許就得衡量,需要付出什麼才能獲得滿足;員工想要獲得怎樣的工作內容、薪資、福利等等,就得評估自己究竟有多少斤兩!看似買賣關係(雇主支付薪資購買員工的知識財+體力活)其實售後服務才是關鍵。此外,交易之前,看似銀貨兩訖,一旦開啟「服務(使用)」狀態,也有可能發現根本名不副實;買蔥卻要求赠魚,買魚卻拿到魚罐頭,搞得彼此都想退貨!是的,是彼此。

而躺平、安靜辭職、三拋、不工作不婚不出門的低欲觀也許有助於員工暢所欲言,勇於爭取自我權益,當升官加薪不再成為制約,那麼只餘可能遭革職的隱憂,只是一旦落入這等境界,員工得有辦法面對自己的生計問題,畢竟人生唯一確定的是不單單只有死亡和稅負還有源源不絕的帳單。

你的職場生活過得如何?是否找到與雇傭之間美好的平衡關係?還是把智識能力都放在努力斷鍊,反正總是會有人負責扛(擦屁股),只要不釀下大過錯、老闆或主管不知道或者不在意就好!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工作觀、職場關係或者一早鑽研出一套獨善其身的工作法則,不但如實完成工作還能不對他人造成困擾,甚至對於愛斷鍊的人還磨出一套不傷和氣的應對模式!我想大家一定會急切敲碗求解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台灣財富管理交流協會的沙龍
0會員
23內容數
2022/09/09
國發會近期大聲疾呼,少子化、高齡化將使台灣面臨勞動力短缺危機,未來10年預計得引進40萬外來就業人口!只是,勞動力短缺意味有更多就業機會,然而主計總處最近發布7月失業率卻飆升至3.78%,創近9個月新高!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Thumbnail
2022/09/09
國發會近期大聲疾呼,少子化、高齡化將使台灣面臨勞動力短缺危機,未來10年預計得引進40萬外來就業人口!只是,勞動力短缺意味有更多就業機會,然而主計總處最近發布7月失業率卻飆升至3.78%,創近9個月新高!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Thumbnail
2022/09/05
「買房難租屋苦」的心情不單單只發生在台灣,世界強國美國也面臨同樣的問題。租金大躍跳迫得租客只能遷至郊區,避免荷包大失血。高房價也讓台北市人口大幅流失,多數人工作在台北,但住往新北、桃園、基隆等地......難道只能如此? 還有其他對策可因應這波租金漲潮,有個吻當又收租合理的窩居可以安居?
Thumbnail
2022/09/05
「買房難租屋苦」的心情不單單只發生在台灣,世界強國美國也面臨同樣的問題。租金大躍跳迫得租客只能遷至郊區,避免荷包大失血。高房價也讓台北市人口大幅流失,多數人工作在台北,但住往新北、桃園、基隆等地......難道只能如此? 還有其他對策可因應這波租金漲潮,有個吻當又收租合理的窩居可以安居?
Thumbnail
2022/09/02
身後事無論支出(殯葬費)還是收入(各類保險補助、給付)也有相關稅務需要處理。面對生命中無法避免且無能為力的死亡噩耗,不忘「痛定思痛」,尋求降低金錢支出方法或是善用可取的各種給付,照護所愛的人。對於亡者最大安慰非豪華葬禮、高額補償金而是所愛的人可以好好生活甚至活得更好。這是死亡可以提供的唯一實質安慰。
Thumbnail
2022/09/02
身後事無論支出(殯葬費)還是收入(各類保險補助、給付)也有相關稅務需要處理。面對生命中無法避免且無能為力的死亡噩耗,不忘「痛定思痛」,尋求降低金錢支出方法或是善用可取的各種給付,照護所愛的人。對於亡者最大安慰非豪華葬禮、高額補償金而是所愛的人可以好好生活甚至活得更好。這是死亡可以提供的唯一實質安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近來在歐美職場上安靜離職( Quiet quitting ),成為爆紅關鍵字。 所謂「安靜離職」不是字面意義上的默默離職,而是只完成工作的最低需求,不再投注額外的心力與情感,將自己從工作中「抽離」,重新定義生活與工作平衡。
Thumbnail
近來在歐美職場上安靜離職( Quiet quitting ),成為爆紅關鍵字。 所謂「安靜離職」不是字面意義上的默默離職,而是只完成工作的最低需求,不再投注額外的心力與情感,將自己從工作中「抽離」,重新定義生活與工作平衡。
Thumbnail
「安靜離職」英文是 Quiet quitting,也有人翻譯為在職離職,是近期在歐美職場中爆紅的職場關鍵字。
Thumbnail
「安靜離職」英文是 Quiet quitting,也有人翻譯為在職離職,是近期在歐美職場中爆紅的職場關鍵字。
Thumbnail
【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風暴席捲全球。 代表的是即使他人還在原有的工作崗位上,其實他已經對這個工作感到厭煩,也沒有要向上的力量,自然對未來也不會有所期待。(人在心不在,如行屍走肉) 小吳:「工作就是賣時間,把時間貢獻給公司,就等月初領錢就好」你不會想升職或加薪嗎?小吳:「不會,準
Thumbnail
【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風暴席捲全球。 代表的是即使他人還在原有的工作崗位上,其實他已經對這個工作感到厭煩,也沒有要向上的力量,自然對未來也不會有所期待。(人在心不在,如行屍走肉) 小吳:「工作就是賣時間,把時間貢獻給公司,就等月初領錢就好」你不會想升職或加薪嗎?小吳:「不會,準
Thumbnail
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是什麼? 安靜離職(躺平族)跟工作生活平衡有什麼不同? 安靜離職會有什麼結果? 如果遇到安靜離職的同事該怎麼辦? 主管遇到安靜離職的下屬的常見對策?
Thumbnail
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是什麼? 安靜離職(躺平族)跟工作生活平衡有什麼不同? 安靜離職會有什麼結果? 如果遇到安靜離職的同事該怎麼辦? 主管遇到安靜離職的下屬的常見對策?
Thumbnail
就算沒有阿姨照顧我也不想努力了 『安靜辭職』正在襲捲,這其實是老中青每一代都曾經面臨過的心境,只是現在集體發生,或是大家不想演而已。
Thumbnail
就算沒有阿姨照顧我也不想努力了 『安靜辭職』正在襲捲,這其實是老中青每一代都曾經面臨過的心境,只是現在集體發生,或是大家不想演而已。
Thumbnail
避免最終黯然離職,應當避免安靜離職;避免墜入安靜離職的深淵,應該避免安靜;避免安靜的第一步,也許是「脫下口罩」。我沒在開玩笑,我的見解是,這兩、三年,大家躲在口罩背後,第一沉默寡言、第二心不在焉、第三懶得理人,辦公室裡的「冷參與文化」,讓辦公室的冷氣更加冷咧,讓溝通變得稀罕。鼓勵你從自身做起,在防疫
Thumbnail
避免最終黯然離職,應當避免安靜離職;避免墜入安靜離職的深淵,應該避免安靜;避免安靜的第一步,也許是「脫下口罩」。我沒在開玩笑,我的見解是,這兩、三年,大家躲在口罩背後,第一沉默寡言、第二心不在焉、第三懶得理人,辦公室裡的「冷參與文化」,讓辦公室的冷氣更加冷咧,讓溝通變得稀罕。鼓勵你從自身做起,在防疫
Thumbnail
安靜辭職一詞,根據時代雜誌描述,指在工作中,人們不再追求做到超出預期 (go above and beyond),而是僅完成工作最低要求...... 疫情發生以來,大離職潮到安靜辭職盛行,或許這些只是浮出冰山的一角,在冰山下方,隱藏著是逐漸疏離的勞資關係。
Thumbnail
安靜辭職一詞,根據時代雜誌描述,指在工作中,人們不再追求做到超出預期 (go above and beyond),而是僅完成工作最低要求...... 疫情發生以來,大離職潮到安靜辭職盛行,或許這些只是浮出冰山的一角,在冰山下方,隱藏著是逐漸疏離的勞資關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