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8|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迷因世界:朱子、蓮花與芥川龍之介的「蜘蛛之絲」(中)

按照芥川龍之介的寫作年表,「蜘蛛之絲」這部作品是於西元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時發表,而且並沒有說明這部「蜘蛛之絲」的取材來源,然而,對佛教文化稍有接觸的讀者不難察覺.芥川這部作品的主要靈感來源之一應該包含著名的佛教經典「法華經」(或稱「妙法蓮華經」),因此我們不妨試著由認識法華經開始來理解芥川這部以釋迦摩尼為主角的作品。
法華經的梵文是 सद्धर्मपुण्डरीकसूत्र,中文翻譯是「如白蓮花般美妙的教義」,而其含義,則如同北宋理學家周敦頤在「愛蓮說」中所形容的,取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視而不可褻玩焉。」當然,如果我們再考察一下周敦頤的生平,就可以發現他和佛家其實相當有緣,所以他這番對蓮花的讚美,靈感大約也可溯源至印度的佛教經典。
不過,周敦頤畢竟不是皈依佛門的佛教徒,所以,我們還是得看看「法華經」的原典,了解一下佛家人究竟如何看待法華經與此經的大致內容。
法華經據說是將佛陀晚年對後生晚輩講述的故事集結而成,裡頭共有二十八品,每品皆以喻題名,經文中也充滿了各式各樣的譬喻,所以,應該可以是愛解謎或解題的人有興趣一讀的佛書。另外,因為日本的佛教徒相信,此典最初傳到日本時,連被奉為日本的佛教之父、著名的聖德天子(西元574-622年)都很愛讀,所以「法華經」算是日本一般佛教徒相當熟悉的經典。
也許是因為這緣故,日本的小學教科書也曾收錄這篇「蜘蛛之絲」,很可能是當局覺得這作品就像「法華經」中的譬喻故事一樣,是是用來勸人不要自私的。
然而,這真是芥川說這故事的原意嗎?
其實,我們細究一下「蜘蛛之絲」的敘事手法,就可以發現:芥川是用第三者的觀點在寫佛陀和犍陀多的故事,而這與法華經並不相同。如前所述,法華經是佛陀說的故事,裡面的故事雖多,但主要敘事者其實都應該是佛陀。
芥川其實已用敘事手法告訴我們這不是一個法華經的故事,另一方面,他似乎也想藉此暗示我們,他講述這故事的方式確實有受到法華經的影響。
那麼,「法華經」的故事形式有什麼特別、其又是如何成為佛教的重要經典?
由於佛教傳入東亞之後,在中國的南北朝時期,有一段時間宗派林立,各宗各派對於佛家經典也都有不同解釋,所以我們不妨從最重視「法華經」的「天台宗」開始著手,了解一下法華經是如何催生出漢字文字圈中最早的佛教宗派。
首先,天台宗所以能成為東亞佛教的第一個成形的宗派,應該與被尊為「東土小釋迦」的智顗(音「以」、有莊重、謹慎之意)率先提出許多新穎的概念,奠定了天台宗獨有的教學法的基礎有關。事實上,天台宗本身也因為智顗曾長期於浙江天台山修行而得名。
(下圖圖片左為浙江天台山的山景,可見其山壁主要由花崗石所形成,下圖右為國清寺的俯瞰照,此寺最早是由智顗所建。)
浙江天台山和國清寺
浙江天台山和國清寺
在智顗提出的許多新穎觀念中,影響東土佛教最大的當數「判教」觀念。
所謂「判教」就是將佛陀一生所說的教法,依據其內容、形式、順序、方法或意義等、加以判別、以說明佛陀在各個不同時期教法的真義。根據佛光山的星雲法師的解說,判教在漢傳佛教特別興盛是因為鳩摩羅什講經時代的學者、對於佛說的經典、各有見解、其後,以佛陀之名寫下的各種大乘、小乘經典也陸續傳來東土、各教派因此覺得有必要對其加以分類、以釐清各自強調的教義。
至於,天台宗所推崇的「法華經」究竟是屬於(重教化眾生的)「大乘經典」還是 (重個人解脫的)「小乘經典」,下面轉述一個法華經中小故事「藥草喻品第五」的重要片段讓大家練習參考、判斷:
「藥草喻品第五」的故事發生在佛陀與弟子說法的靈鷲山,佛陀告訴弟子們自己說法的態度就如從天而降的雨露對於草木一樣,是一律平等的。只是,即使從同一朵雲降下雨水,不同的種子也會出現不同的成長。即使只有一種教法、由於聽聞者本身的能力不同、其接受的方式、感受的方式也會不同。這就像不同的種子最終會成長為不同的植株一樣。
春風化雨
智顗禪師還提出了另一個影響東土佛教深遠的觀念叫做「止觀法門」,其中「止」指的是專注特定觀想對象以消除妄念,而「觀」指的是由專注觀想的對象生出新的智慧,這種修行法門又稱「止觀雙修」,一直都算是天台宗的修行特色,而且,我們可以猜想這種特色也從浙江天台山被帶到日本比叡山的天台宗、最後形成了日本佛教徒「朝題目夕念佛」的傳統。
所謂「朝題目夕念佛」,在日本天台宗的傳統下,或可解釋為「早上選一段法華經的題目作為今日思考的主題,到了傍晚,再念一段無量佛經的經文,以停止妄念,並生正智。」這種傳統雖然不違背浙江天台山的理念,但其實也可視為日本僧人法然慧心發展而出的修行方式。
對日本人而言,或許更重要的是,這種「朝題目夕念佛」的傳統被視為鎌倉佛教的母胎,也讓此後日本佛教發展除了強調對法華經的尊崇外,還加上了「末日思想」與「一心念佛」的特色。
據說,法然在九歲時父親被盜匪所殺,因此成了孤兒,但由於父親臨終時告訴他、報仇無濟於事,於是他在十三歲時進了比叡山,十五歲時正式出家,後矢志探求佛法真意,最後經多年探索後,因為中國淨土宗大師善導的「觀無量壽經疏」一句「一心名號阿彌陀名號」而恍然開悟,從此除了專心念佛外,並不分貴賤地對外宣揚其理念。
簡言之,日本佛教因為法然的關係,在平氏與源氏相爭的兵荒馬亂中,開創出新的形式 —— 即所謂「鎌倉佛教」。法然的宣教成功也帶動了日本佛教的判教風氣,僧人們開始學習透過辨別大小乘佛教經典的內容及完成時間、並對其加以評價。
講到這裡,不知各位能否對芥川創作「蜘蛛之絲」時的心境有所領悟、並對此作品興起一絲「判教」的念頭呢?
值得玩味的是,在蜘蛛之絲中,芥川始終未讓大盜犍陀多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就對地獄的其他惡人喊「 滾下去!滾下去!」,就讓犍陀多再度墜入地獄。或者,如果芥川安排懸在蜘蛛絲上的犍陀多只是念了句「南無阿彌陀佛」就得救了,芥川的讀者會接受這樣的安排嗎?
推薦參考書籍:
一本就通佛教常識 作者:張培鋒
日本思想全史 作者:清水正之
推薦參考文章:
判教的起源 星雲大師 作
藥草喻品第五 白雲老禪師 解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蓮子水共同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