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大約六點多起床,輕手輕腳的盡量避免吵到其他旅客,但因為空間不是很大,小碰撞和小聲響難免,不過既然是住背包客棧,就只能請其他人包容一下了。下樓用早餐,大概是即將出發的興奮感讓我腎上腺素高漲,前晚沒吃什麼東西到了早上竟也不太餓,只簡單吃了兩片吐司泡杯咖啡就出門。
早晨的台九線風光明媚,剛升起不久的陽光透過路樹的葉子間照射下來,空氣中似乎又帶點淡淡的霧氣,有種置身偶像劇柔焦濾鏡的畫面中的錯覺。在稍帶涼意的氣溫下騎起車來很舒適,也讓我不自覺的鬆了些油門,用愜意的速度前進。
因為參加過多次單車長途騎乘挑戰的緣故,花東縱貫與橫貫線除197線以外幾乎都已經完騎(台9、台11、台11甲、台23、瑞港公路、台30玉長公路),對於東部地區的回憶滿滿,一路上想起單人單車環島或與車友一起在黑夜中趕路奮戰的過程,過程雖然艱辛,但又充滿樂趣!2007年單車環島時正值梅雨季節,當時東部的天氣狀況大多是陰雨天,雲霧聚積在遠方的山腰間,但有時卻又覺得近在眼前的,一團團的就如伸手可及的棉花糖,好想伸手撕一口來吃!想到這裡,口罩後的嘴角不自覺的微微翹起。
很快進入關山鎮,補滿了油箱後再入山,來到台9與台20的交叉口。不知為何,當下有種「人生交叉口」的感覺?只不過怎麼選擇好像都差不多,走左邊是仙境,走右邊也是仙境。
原本計畫在入山前的7-11補給物資,以免到山上肚子餓,但只顧著想趕快看風景,經過時又忘了。
這段路在近10年前來過一次。那次是和同事一起攀三叉及向陽山外帶嘉明湖,當時登山嚮導開車載我們從這裡入山,一路開到向陽入山口,但那天我們每個人都是凌晨就起床集合,全都在車上睡得亂七八糟的,再加上當天也是下雨,所以對路況與風景完全沒有印象,這次我得好好看清楚!
也許是時間較早,東進上山的車流並不多,我優閒地慢慢往上騎,時速大概只有30~40公里,看到覺得想拍照的地方就停下來,一路停下超過十次以上。在台灣,機車旅行的確是一種自由又輕鬆的方式,一來想停就停,限制不多,二來機動性高,可以選擇的點也更多。
隨著海拔升高,氣溫也開始略微降低,我的夏季防摔衣開始透入冷風,下來換上去年跟隨我征戰海外的狗鐵絲外套繼續前進。
正式進入南橫後,心情是興奮且激動的。
我是喜歡山遠勝於海的人,為什麼不太喜歡海呢?也許跟當兵時的經驗有關。
多年前我是志願役的軍官,最後一年被輪調到東引(同時間下部隊的軍校生都到金門,就有種......的感覺),東引位置偏遠,夏天悶熱,冬天風浪大又冷,氣溫零度是家常便飯,風大時走路甚至會有點走不動,霧大時車燈都被水氣反射回來!但我們還是得頂著低溫和寒風查哨或夜巡(經過海巡哨點還看到他們在打撲克牌,就更......)。查哨的範圍很廣,從西引島到東引島的單位都涵蓋到,而我的交通工具就是11路公車,我的雙腳,大半夜的一個人走在路上,吹著冷風,看著黑鴉鴉的海面,偶爾看到小漁船的燈火在水面晃啊晃,還有不知打哪來嗶嗶嗶的聲音,這些條件都讓我對海有很差的印象......但山給我的感覺不一樣,走進山裡讓我感覺遠離塵囂,走到高處又能遠眺數十公里以外的景色,所以後來我越來越喜歡山,甚至開始攀百岳。
但在和娘娘開始交往後,爬百岳的行程就終止到現在,Michelle出生後更不用說,因此在我往上走的時候,竟然有點......熱淚盈眶呢!畢竟,能持續做自己喜歡的事並不那麼簡單,需要背後很多人、事及物的支持啊!
騎著騎著,路邊停靠的車輛開始變多,讓我意識到埡口應該快到了,果然再往上走一點就看到了交管點。
埡口的大關山隧道只能有單線,因此必須雙向管制輪流通行。
我到的時候停車格是停滿的,此時就能發揮機車的優勢插空隙停車,如果是開車的話大概就只能這樣開過去了。
【這個埡口2722m的石碑是兵家必爭之地!】
我到的時候,有一群團體正在排隊依序拍照,我也跟著他們後面排隊,等輪到我時,另一個團體試圖插隊,我正走過去要出聲提醒,卻被旁邊一個阿嬤給插隊搶先。阿嬤跟我揮揮手說不好意思,我雖不滿也只是兩手一攤不跟她計較,沒想到她獨照照完,又揮揮手叫她女兒還是媳婦帶著小朋友一起來拍,我火就衝上來了,對著他們直接開噴,他們幾個鐵青著臉拍完趕緊離開,而我為了不耽誤其他人時間,快速地拍下這一張被擋住的石碑。
後來每個人都問我,是不是就是後面那位阿嬤?
真的不是她啦!那一組人早就從我右邊迴轉脫離了。
我是覺得......她們大概會跟小朋友說「剛剛那個人是壞人」吧?
離開埡口以後,開始高度開始下降,車流全擠在一起,交通狀況很複雜。
感覺上西側的路幅比東側還要窄,許多地方汽車會車必須要降速到非常慢,甚至必須有一方停等才過得去,所以會一直剎車和換檔,消耗比較大一點,所以建議汽車駕駛,如果你後方有機車的話,可以讓後方機車先行,車流比較能紓解,不然後面的路隊只會越來越長,或是出現受不了的人想盡辦法往前鑽。另外,上山的許多車輛也常有在彎道吃線的狀況,其實我真的不懂這些駕駛哪來的信心可以覺得對向不會有車出現?搞到最後我又得在進盲彎前按喇叭示警。
下到長春祠稍作停留就匆匆離去,我只知道越晚離開車流越多,走為上策,連梅山口都沒停就一路下滑到寶來與甲仙交界的荖濃,稍微吃點東西後就沿台27和台28直衝回家,太后還說怎麼這麼早就回來?
2013年,我們在攀完向陽山下山的路上,看著遠方崩塌的南橫,心想著這條路在我們有生之年應該是弄不起來了吧?但卻在工程單位不間斷的努力之下開通了,我認為這是一個集眾人之力而成的奇蹟!
如今山河破碎依舊,上天什麼時候要把它收回去也不知道,將來若路還在,還去不去?應該吧,不過絕對不會騎車載Michelle去...
時隔多年再上山是頗為感動沒錯,但交通狀況實在太複雜,短期內不會再去。
如果未來路還在,退燒以後再說。
如果路不在,就讓它留在我的記憶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