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8/2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高風險不等於高報酬

    Howard Marks 下面這兩張圖影響我非常多,不只是投資而已,面對各種人生抉擇的時候也是。
    From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by Howrard Marks
    From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by Howrard Marks
    「高風險=高報酬」(如上面這張圖)這句話常常會誤導人們孤注一擲,但實際上這句話應該改成「高風險 = 高預期報酬」,報酬的高度不確定性才是高風險的來源。儘管平均來說你會有比較高的預期報酬率,但你要嘛大賺,要嘛大賠,就像下面那張圖要畫表達的一樣。
    有了這個概念,你才能進一步導出何謂「風險調整後 Alpha?」這也是主動投資人真正要追求、有價值的目標,而不是看到勝出大盤就覺得有 Alpha,但實際上買了一堆小型股或是加槓桿,這種只是透過承擔更多風險來換得更高的預期風險報酬而已。
    真正的 Alpha 來自於:(1)我承擔一樣的風險/波動,但獲得更高的預期報酬。例如只把 CAPM Beta 當唯一風險因子(假設我們不知道 HML、SMB、CMA、RMW、UMD 等因子)時,同樣只買大型股,你的績效比市場好很多,這就是你的 Alpha;(2)我承擔較低的風險/波動,但獲得跟市場一樣好的報酬,很顯然我的價值在於把報酬的不確定性限縮在某個範圍。
    如果你把近期柬埔寨的新聞放進來看:類似的高薪打工機會在上圖的右上角,有很高的預期報酬,但你有可能跟下圖的分布一樣,有可能大賺,也有可能變成豬仔。
    政治不正確的模擬一下:如果你在下這個跑去柬埔寨打工的決策之前,發現一些神奇的方法能夠確保你情況不對時可以落跑(承擔較低的風險),或是反過來控制那些詐騙仔(獲得更高的報酬,但變成警方要抓的對象),你才能說自己在這件事上有 Alpha。
    不過會思考上面這串的人其實是資訊充分,可以判斷何謂合理報酬的人,也是知道上面在這張圖風險與預期報酬對價關係、以及下圖結果不確定性變異的人。
    但其實有更多的是連這條線都不知道長什麼樣的人,眼中可能只有報酬。可能連預期的概念也沒,就覺得自己一定能拿到名目的數字。
    Dcard 上面也常常有人在曬自己月入 OO 萬,結果點進去看,才發現是大量兼差燃燒時間與生命的結果。這種看起來名目收入很不錯,但比起另一個本業收入達到一樣水準、工作時間少很多的人來說,實際上也是承擔風險來換預期報酬。
    你怎麼知道那是在承擔風險呢?去看兩者的貸款條件,利率和額度,就會知道了,銀行多數時候很清楚是怎麼一回事。
    還是老話,提升並投資於自己的本業競爭力,真的可以帶來非常多優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