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視亞爾薩斯的葡萄
國小時的國語課文,有一篇名為「最後的一堂課」,是十九世紀中葉法國作家亞豐斯‧都德所寫「星期一故事」系列之一。內容敘述十九世紀末葉法國亞爾薩斯地區剛被德國普魯士軍隊佔領,小學生法蘭斯還不懂世事,有天還想逃學去看普魯士軍操兵。他後來還是到了學校進了教室,奇怪一大堆老阿伯站在教室後面,黑板前國文老師韓邁爾老先生憂悽地宣佈,今天是最後一堂法文課,明天開始只能教德文了。老人們吸著鼻涕,跟著老師念法文字母。法蘭斯很後悔沒有學好法文。老師說:「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我旅行的腳步,來到亞爾薩斯地區,這是一塊與德國符騰堡、瑞士巴賽爾接壤的法國省區。這裡有著名的鄉下酒莊和大城史特拉斯堡,還有,號稱法國長城的馬奇諾防線。先就上文所述德法爭奪亞爾撒斯和其旁洛林省份的過程,來來去去,一次大戰德國戰敗,亞爾撒斯歸法國。為了保住這片戰略要地,法國沿著亞爾撒斯省德法邊界孚日山脈打通很長的隧道,建了銅牆鐵壁的防衛工事,取名「瑪奇諾防線」。法國認為有了這道防線,德國再也無法拿下亞爾撒斯。不想1940年德國從法國北方強力突襲,以閃電戰術迅速打敗英法荷聯軍,如此又得到了亞爾撒斯。我在旅途中,看著翠綠平原農舍點點,遠方天邊一道不高的山脈,煙靄繚繞,那裏就是瑪奇諾防線所在。歷史曾在這裡爭奪土地,就如聖經學者布魯格曼在其《土地神學》中所言「土地的主要誘惑是貪婪。」日本侵華 ,德國侵法 ,或更早法蘭西帝國奪取亞爾撒斯,皆是如此。
亞爾撒斯主要產業是葡萄酒,以及負責法國半數以上的啤酒產量。這裡山坡地形和乾燥氣候,很適合種植葡萄,我經過的上來茵省,有條亞爾薩斯葡萄酒之路,全長約一百七十公里,沿線都是種葡萄樹及散布大小酒莊。只見排列整齊的葡萄樹林區,像整齊的綠衣軍隊,一下就綿延數哩,一行行一列列,數大就是美。酒莊並非只是小村莊,而是集行政軍事工商業住宅於一身的小城,每座酒莊都有她的的歷史與品牌。作為觀光需要,一般只開放科爾馬酒莊及利克薇兩處,很有規劃。進德酒莊,以尖聳屋頂教堂為中心,旁有市政廳處、商行及貴族宅邸,而擴散有市場,再就是平民住宅。小城不大,走個三十分鐘就見首見尾了。紅瓦白牆,石板鋪路,走在彎曲小巷,古意十足。偶而迷路出了村子,旁邊一片大好葡萄園,一望無際。是不是覬覦這葡萄美酒的故鄉,人們像聖經中的亞哈王及耶洗別皇后,用武力害命的方式,來奪取這寧靜的土地呢?葡萄只是沉默地看著人類的幸福及悲慘來來去去。
經過亞爾薩斯地區上來茵省的葡萄酒之路,向南來到下來茵省的史特拉斯堡大城。這是法國東北部最大城市,有法國東部最大教堂和最豐富的人文歷史。還沒到史特拉斯堡,遠遠就見著一座哥德式教堂的塔尖,高聳雲霄。據說教堂竣工當時,是世界最高建築。名之「史特拉斯堡主教座堂」的教堂,外觀華麗,尤其五層樓高的大門,雕滿聖經故事,在那文盲時代,供給信仰資訊。進入內室,約十五層樓高的穹頂由無數長柱支撐,整棟教堂都由孚日山脈的砂岩建構,襯托出雕梁畫棟卻不失肅穆古樸。如同其他歐洲城市,史特拉斯堡主教座堂是整座城市中心,是信仰的,也是政治的。教堂前方廣場,豎立有古騰堡雕像,這位改變歷史的人,在史特拉斯堡發明了印刷術,讓馬丁路德改教運動五十九條論綱迅速擴散,釀成之後數百年政治與宗教大震盪。
雖然如此,史特拉斯堡也有浪漫的一面。德國大詩人歌德曾在這裡居住過一段時間,當時寫了那首世界名歌《野玫瑰》。莫札特顛沛的一生中,曾在史特拉斯堡留下演奏痕跡。改教家加爾文被日內瓦政府驅逐時,來到史特拉斯堡安歇。神學哲學大師、巴哈音樂研究者、跨界的醫生史懷哲曾在史特拉斯堡擔任歸正會牧師。這座城有高水平的文化外,也有幽靜的風景。伊爾小河靜靜穿過城市,河岸兩旁留有許多古老建築,就像在雪花水晶球中看到的那種歐式三層尖頂小屋,由木材做成整棟房子支架骨幹,方形和三角幾何圖案構成支撐力,木頭中糊以泥巴,上了白漆,就成了童話般的小木屋,從前照片的美景,如今活化在眼前,這就是遊歷。
清晨散步史特拉斯堡市井小巷間,見到大鬍子藍眼睛清道夫,用法語向他道聲早安,他靦腆含蓄點了一下頭。兩個不同時空背景的人,在昏暗的晨光中相遇,發現彼此並沒有那麼大的距離和差異。我發現了他西洋人的「東方感」,他見識了我亞洲人的「西方化」。史特拉斯堡有著德國法國融合處,有著基督新教公教交會處,有著美食美景共享處,也在歷史中,據不明確的紀載,也有東方蒙古人來到這個地方,成為東西方交流處。我與清道夫的招呼,是我旅遊中,站在大的時空背景,在史特拉斯堡,這法國東北首府,一次深刻的文化際遇。亞爾撒斯的旅程,讓我多認識了歐洲一些。
(刊載於《每日活水》靈修月刊2019年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