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義經】說法品第二(原文+白話)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作者:本師釋迦牟尼佛
記錄:阿難尊者
中文翻譯:蕭齊天竺三藏曇摩伽陀耶舍
備註(一):阿難為佛祖十大阿羅漢弟子,被稱做「多聞第一」,因為他一直伴隨佛陀的講經說法,能夠把佛的一言一語都謹記無誤,參加了很多佛陀對不同聽眾的演講。
備註(二):佛經中出現「如是我聞」,「我」即是指阿難,我阿難「親耳聽到佛這樣說的」。
備註(三):佛將入涅槃,眾弟子都哭起來,尤其是阿難,他是佛的堂弟,又是侍者,所以泣不成聲,這時有阿那律尊者,就對阿難說:「你不能哭,應該趕快問佛,怎麼安排後事?」阿難說:「要問什麼後事呢?」尊者回應要請問佛四件事,其中第三件事則為「佛滅度後,將來結集經典時,一切經典,以何為首?」佛答:「一切經典,當安『如是我聞』,和六種成就,才能表示經典圓滿,及證明是佛所說的。」
備註(四):息爭論:阿難還未證四果,當時佛的弟子,多是四果大阿羅漢,老參上座,資格和身份都比阿難高深,如果是阿難所說的經典,大家都不佩服,但若加上「如是我聞」,大家便知道,不是阿難說的,而是佛所說,阿難的記性特別強,佛在四十九年中,所說的經典,他都能詳細記得,有條不紊,不會雜亂。現經典前面加上「如是我聞」,這一切法,都是我阿難,從佛處所聽聞的,大眾才不會有爭論。
備註(五):異外道:外道經首,多安阿或嚘作為開始,佛則咐囑安「如是我聞」,以便和外道不同。
備註(六):《無量義經》,梵名amitarthasutra,全一卷,分三品,由中天竺沙門曇摩伽陀耶舍於建元三年傳入中國,與《妙法蓮華經》、《觀普賢菩薩行法經》合稱“法華三部經”。《無量義經》乃佛陀住世後期所説,因有情眾生煩惱無量,是故佛陀説法無量,義亦無量,無量義生自一法,而此一法即無相之本性。此經內容又多以《法華經》為中心,因此也是《法華經》之開經。
--------------------------------------------------------------------
無量義經說法品第二
爾時,大莊嚴菩薩摩訶薩與八萬菩薩摩訶薩說是偈讚佛已,俱白佛言:「世尊!我等八萬菩薩之眾,今者欲於如來法中有所諮問,不審世尊垂愍聽不?」
佛告大莊嚴菩薩及八萬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善知是時,恣汝所問。如來不久當般涅槃,涅槃之後,普令一切無復餘疑。欲何所問,便可說也。」
於是,大莊嚴菩薩與八萬菩薩即共同聲,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欲得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當修行何等法門?何等法門能令菩薩摩訶薩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大莊嚴菩薩及八萬菩薩言:「善男子!有一法門能令菩薩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有菩薩學是法門者,則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世尊!是法門者,號字何等?其義云何?菩薩云何修行?」
佛言:「善男子!是一法門,名為無量義。菩薩欲得修學無量義者,應當觀察一切諸法自本來今性相空寂,無大、無小,無生、無滅,非住、非動,不進、不退。猶如虛空無有二法,而諸眾生虛妄橫計,是此、是彼、是得、是失,起不善念,造眾惡業,輪迴六趣,備諸苦毒,無量億劫不能自出。菩薩摩訶薩如是諦觀,生憐愍心,發大慈悲,將欲救拔。又復深入一切諸法,法相如是,生如是法;法相如是,住如是法;法相如是,異如是法;法相如是,滅如是法。法相如是,能生惡法;法相如是,能生善法,住異滅者亦復如是。
「菩薩如是觀察四相始末,悉遍知已,次復諦觀一切諸法,念念不住,新新生滅。復觀即時生住異滅,如是觀已,而入眾生諸根性欲。性欲無量故,說法無量;說法無量,義亦無量。無量義者,從一法生;其一法者,即無相也。如是無相,無相不相,不相無相,名為實相。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真實相已,所發慈悲明諦不虛,於眾生所,真能拔苦。苦既拔已,復為說法,令諸眾生受於快樂。
「善男子!菩薩若能如是修一法門無量義者,必得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如是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文理真正,尊無過上,三世諸佛所共守護,無有眾魔群道得入,不為一切邪見生死之所壞敗。是故,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若欲疾成無上菩提,應當修學如是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
爾時,大莊嚴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世尊說法不可思議,眾生根性亦不可思議,法門解脫亦不可思議。我等於佛所說諸法,無復疑惑,而諸眾生生迷惑心,故重諮問。世尊!自從如來得道已來,四十餘年,常為眾生演說諸法四相之義,苦義、空義,無常、無我,無大、無小、無生、無滅,一切無相,法性、法相本來空寂,不來、不去、不出、不沒。若有聞者,或得煖法、頂法、世第一法;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發菩提心,登第一地、第二、第三、至第十地。往日所說諸法之義,與今所說有何等異,而言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菩薩修行必得疾成無上菩提?是事云何?唯願世尊慈愍一切,廣為眾生而分別之,普令現在及未來世有聞法者,無餘疑網。」
於是,佛告大莊嚴菩薩:「善哉!善哉!大善男子!能問如來如是甚深無上大乘微妙之義,當知汝能多所利益,安樂人天,拔苦眾生,真大慈悲,信實不虛。以是因緣,必得疾成無上菩提,亦令一切今世、來世諸有眾生得成無上菩提。
「善男子!自我道場菩提樹下,端坐六年,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佛眼觀一切諸法不可宣說。所以者何?以諸眾生性欲不同。性欲不同,種種說法;種種說法,以方便力,四十餘年未曾顯實。是故,眾生得道差別,不得疾成無上菩提。善男子!法譬如水,能洗垢穢,若井、若池、若江、若河、溪、渠、大海,皆悉能洗諸有垢穢。其法水者,亦復如是,能洗眾生諸煩惱垢。善男子!水性是一,江、河、井、池、溪、渠、大海各各別異。其法性者,亦復如是,洗除塵勞等無差別,三法、四果、二道不一。善男子!水雖俱洗,而井非池,池非江、河,溪、渠非海,而如來世雄於法自在,所說諸法亦復如是。初、中、後說,皆能洗除眾生煩惱,而初非中,而中非後,初中後說,文辭雖一,而義各異。
「善男子!我起樹王,詣波羅奈鹿野園中,為阿若拘隣等五人轉四諦法輪時,亦說諸法本來空寂,代謝不住,念念生滅;中間於此、及以處處,為諸比丘并眾菩薩辯演宣說十二因緣、六波羅蜜,亦說諸法本來空寂,代謝不住,念念生滅。今復於此,演說大乘無量義經,亦說諸法本來空寂,代謝不住,念念生滅。善男子!是故,初說、中說、今說,文辭是一,而義差異。義異故,眾生解異。解異故,得法、得果、得道亦異。
「善男子!初說四諦,為求聲聞人,而八億諸天來下聽法,發菩提心。中於處處演說甚深十二因緣,為求辟支佛人,而無量眾生發菩提心,或住聲聞。次說方等十二部經、摩訶般若、華嚴海雲,演說菩薩歷劫修行,而百千比丘、萬億人天無量得須陀洹、得斯陀含、得阿那含、得阿羅漢、住辟支佛因緣法中。善男子!以是義故,故知說同,而義別異。義異故,眾生解異。解異故,得法、得果、得道亦異。是故,善男子!自我得道,初起說法,至于今日,演說大乘無量義經,未曾不說苦、空、無常、無我,非真、非假、非大、非小,本來不然,今亦不滅,一切無相,法相、法性不來不去,而眾生四相所遷。
「善男子!以是義故,諸佛無有二言,能以一音,普應眾聲;能以一身,示百千萬億那由他無量無數恒河沙身;一一身中,又示若干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恒河沙種種類形;一一形中,又示若干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恒河沙形。善男子!是則諸佛不可思議甚深境界,非二乘所知,亦非十住菩薩所及,唯佛與佛乃能究了。
「善男子!是故,我說微妙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文理真正,尊無過上,三世諸佛所共守護,無有眾魔外道得入,不為一切邪見生死之所壞敗。菩薩摩訶薩若欲疾成無上菩提,應當修學如是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
佛說是已,於是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自然空中雨種種花:天憂鉢羅華、鉢曇摩華、拘物頭華、分陀利華;又雨無數種種天香、天衣、天瓔珞、天無價寶,於上空中旋轉來下,供養於佛,及諸菩薩、聲聞大眾;天厨、天鉢器、天百味充滿盈溢;天幢、天幡、天幰蓋、天妙樂具處處安置,作天伎樂,歌歎於佛。又復六種震動,東方恒河沙等諸佛世界,亦雨天華、天香、天衣、天瓔珞、天無價寶,天厨、天鉢器、天百味、天幢、天幡、天幰蓋、天妙樂具,作天伎樂,歌歎彼佛,及彼菩薩、聲聞大眾;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於是,眾中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得無量義三昧,三萬四千菩薩摩訶薩得無數無量陀羅尼門,能轉一切三世諸佛不退轉法輪,其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大轉輪王、小轉輪王、銀輪、鐵輪、諸轉輪王、國王、王子、國臣、國民、國士、國女、國大長者,及諸眷屬百千眾俱,聞佛如來說是經時,或得煖法、頂法、世間第一法、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果,又得菩薩無生法忍,又得一陀羅尼,又得二陀羅尼,又得三陀羅尼,又得四陀羅尼,五六七八九十陀羅尼,又得百千萬億陀羅尼,又得無量無數恒河沙阿僧祇陀羅尼,皆能隨順轉不退轉法輪,無量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
無量義經說法品第二
這時,大莊嚴菩薩摩訶薩與八萬菩薩摩訶薩,說完讚歎釋迦牟尼佛的偈頌後,一同對釋迦牟尼佛說:世尊,我們八萬菩薩之衆,今天想在如來佛法中有所提問,不知道世尊是否能夠垂愍聽我們的請教?
釋迦牟尼佛告訴大莊嚴菩薩及八萬菩薩說:很好,很好!善男子!問的正是時候,非常願意回答你們的問題。如來不久當般涅槃。我涅槃之後,普欲一切不再有任何疑問,想問什麽現在就可以問。
於是大莊嚴菩薩與八萬菩薩,就一同對釋迦牟尼佛說:世尊,菩薩摩訶薩想快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當修行什麽法門?什麽法門能使菩薩摩訶薩快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釋迦牟尼佛告訴大莊嚴菩薩及八萬菩薩說:善男子,有一個法門能令菩薩快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有菩薩學習這個法門就能快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世尊,這個法門,叫做什麽名字?其中的內容是什麽?菩薩如何修行?
釋迦牟尼佛說:善男子,這一法門叫做“無量義”。菩薩想修學無量義者,應當觀察一切諸法,自始以來,性相空無寂靜,無形象大小,無體質生滅,無動靜狀態,無進退得失,猶如虛空。萬法一同,無有第二之法,而所有衆生虛妄固執地以為,是這樣或是那樣,是得到或者失去;起不善念,造衆惡業;輪回六趣,受各種苦難迫害,無量億劫不能解脫。菩薩摩訶薩因此看到真諦,生憐湣心,發大慈悲,將欲救拔衆生。
再者深入一切諸法,如此法相而生此法,如此法相而住此法,如此法相而異此法,如此法相而滅此法。如此法相而能生惡法,如此法相而能生善法。住、異、滅者其善惡所生也是如此。菩薩這樣觀察四相始末,完全明了。次後仔細觀察一切諸法,皆使念念不住留,不斷生出的新念頭使之息滅,接著觀察諸法最終使念頭即時生住異滅而達到空寂無念。
這樣觀察明白諸法真義後,所說之法便可深入衆生諸根性欲。因爲衆生性欲無量,故說法無量。說法無量,義也無量。無量義者,從一法生。其一法者,即使達到空寂無相也。如此無相,無相即什麽都不相,不相就是無相,這叫做實相。菩薩摩訶薩安住這樣的真實之相後,所發慈悲明白本諦而施法無有虛妄,於衆生處真正能夠拔除苦難。衆生的苦被拔除後,菩薩再爲衆生說大乘佛法,令諸位衆生享受快樂。善男子,菩薩若能這樣修一法門無量義者,必可迅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像這樣的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文理真正,尊無過上,三世諸佛所共守護,無有衆魔邪道能入,不爲一切邪見生死之所壞敗。所以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若想快速成就無上菩提,應當修學這部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
這時,大莊嚴菩薩又對釋迦牟尼佛說:世尊,世尊說法不可思議,衆生根性也不可思議,法門解脫也不可思議。我們這些人對佛所說的諸法,不再有疑難。而不在場的諸位衆生可能心生迷惑,所以重新再問。世尊,自從如來得道已來四十餘年,常爲衆生演說諸法的四相之義。苦義、空義,無常、無我,無大、無小,無生、無滅,一相、無相,法性、法相本來空寂,不來、不去,不出、不沒。若有聞者,或得燸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發菩提心,登第一地、第二、第三、至第十果地。往日您所說諸法的法義,與今天所說的有什麽差異,而卻說此是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菩薩修行必定速成就無上菩提,這是怎麽回事呢?唯願世尊,慈哀一切,廣爲衆生分明解說,普令現在及未來世有聞法者,不留疑惑。
於是,釋迦牟尼佛告訴大莊嚴菩薩:
很好!很好!大善男子,能問如來這樣甚深無上大乘微妙之義,當知你能大大利益安樂人間天上,拔除衆生苦難,真正大慈大悲,信實不虛。因此因緣必定快速成就無上菩提,也令一切今世、來世所有衆生成就無上菩提。善男子,自我在道場菩提樹下端坐六年,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佛眼觀一切諸法不可宣說。爲什麽呢?因爲各類衆生的性欲不同。性欲不同而種種說法,以方便得力之故,四十餘年未明顯實説。所以衆生得道因人而異,不能快速成就無上菩提。善男子,佛法就如同水一樣,水能洗除垢穢,若井水、池水、江水、河水、溪水、渠水、大海水,都能洗除各種垢穢。這法水也是如此,能洗除衆生的各種煩惱垢。善男子,水性是一,而江水、河水、井水、池水、溪水、渠水、大海水,各有差別。其法性也是如此,洗除塵勞而沒有差別,三法、四果、二道不一。善男子,雖然各水都能洗垢,但是井水不同池水,池水不同江河水,溪渠水不同海水。而如來世雄於佛法隨心自在,所說諸法也是如此。初、中、後說,皆能洗除衆生煩惱;而初非中,而中非後;初中後說,文辭雖一同,而法義各有差別。
善男子,我在菩提樹王下得道,起身而詣波羅奈鹿野園中,爲阿若拘鄰等五人轉四諦法輪的時侯,也說諸法本來求得空寂,使念頭代謝而不住留,所生各念使之滅除。中間於此及以各處,爲諸位比丘與衆位菩薩,辯演宣說十二因緣、六波羅蜜,也說諸法本來求得空寂,使念頭代謝而不住留,所生各念使之滅除。今天又在此演說大乘《無量義經》,也說諸法本來求得空寂,使念頭代謝而不住留,所生各念使之滅除。善男子,所以初說、中說、今說,文辭雖一樣而法義卻不同。法義不同的緣故,衆生理解就不同。因爲理解不同,故得法、得果、得道也是就不同了。善男子,初說四諦,爲求聲聞乘人而說,而八億諸天衆下來聽法,發菩提心。中於處處演說甚深十二因緣法,爲求辟支佛乘人而說,而無量衆生發菩提心,或者住聲聞地。後來說方等十二部經、摩訶般若、華嚴海空,演說菩薩歷劫修行,而百千比丘及萬億人間天上衆生聼法,無量衆生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果位、住辟支佛因緣法中。善男子,因爲此‘義’無限的緣故,所以知道說法一同而法義不同。由於法義不同,故衆生理解不同。因爲衆生理解不同,故得法、得果、得道也就不同。所以善男子,自我得道初起說法,直到今日,演說大乘《無量義經》,未曾不說苦、空、無常、無我,非真、非假、非大、非小,本來不生,今也不滅,一切無相。法相、法性不來不去,而衆生執著於法,被法之四相所遷移。善男子,因爲此‘義’無限的緣故,諸佛沒有第二種説法,而能以一音言辭遍說衆聲萬法;能以一身,示百千萬億那由他無量無數恒河沙身;一一身中,又示若干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恒河沙種種類形;一一形中,又示若干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恒河沙形。
善男子,這就是諸佛不可思議的甚深境界。不是二乘衆所能理解的,也不是十住菩薩所能到達的,唯有佛與佛才能究竟明了。善男子。所以我說微妙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文理真正,尊無過上,三世諸佛所共守護,無有衆魔外道得入,不爲一切邪見生死之所壞敗。菩薩摩訶薩若想疾速成就無上菩提,應當修學這樣的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
釋迦牟尼佛說到這裡後,三千大千世界因此産生六種震動,自然空中雨散種種華,天優鉢羅華、鉢曇摩華、拘物頭華、分陀利華,又雨無數種種天香、天衣、天瓔珞、天無價寶,從上空中旋轉來下,供養釋迦牟尼佛及諸位菩薩聲聞大衆;天廚、天鉢器、天百味,充滿盈溢,天幢、天幡、天軒蓋、天妙樂具處處安置,作天妓樂歌頌讚歎釋迦牟尼佛。世界又再次産生六種震動,東方恒河沙等諸佛世界,也從空中雨下天華、天香、天衣、天瓔珞、天無價寶,天廚、天鉢器、天百味,天幢、天幡、天軒蓋、天妙樂具,作天妓樂,歌頌讚歎彼佛及彼菩薩聲聞大衆。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也是如此。於是大衆中三萬二千位菩薩摩訶薩獲得無量義三昧,二萬四千菩薩摩訶薩獲得無量無數陀羅尼門,能轉一切三世諸佛不退法輪。其諸位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大轉輪王、小轉輪王、銀輪、鐵輪諸轉輪王,國王、王子、國臣、國民、國士、國女、國大長者及其眷屬百千衆一起,聽釋迦牟尼佛說這部經的時侯,或獲得燸法、頂法、忍法、世間第一法,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果,又獲得菩薩無生法忍,又獲得一陀羅尼,又獲得二陀羅尼,又獲得三陀羅尼,又獲得四陀羅尼,以及五、六、七、八、九、十、陀羅尼,又獲得百千萬億陀羅尼,又獲得無量無數恒河沙阿僧祇陀羅尼,皆能隨順轉不退轉法輪。無量衆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作者:本師釋迦牟尼佛 記錄:阿難尊者 中文翻譯: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 備註(一):阿難為佛祖十大阿羅漢弟子,被稱做「多聞第一」,因為他一直伴隨佛陀的講經說法,能夠把佛的一言一語都謹記無誤,參加了很多佛陀對不同聽眾的演講。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 寶日光明菩薩一心歡喜受教而聽。 轉法輪品第一
    作者:本師釋迦牟尼佛 記錄:阿難尊者 中文翻譯:蕭齊天竺三藏曇摩伽陀耶舍 備註(一):阿難為佛祖十大阿羅漢弟子,被稱做「多聞第一」,因為他一直伴隨佛陀的講經說法,能夠把佛的一言一語都謹記無誤,參加了很多佛陀對不同聽眾的演講。 無量義經德行品第一 如是我聞: 無量義經德行品第一
    作者:本師釋迦牟尼佛 記錄:阿難尊者 中文翻譯: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備註(一):阿難為佛祖十大阿羅漢弟子,被稱做「多聞第一」,因為他一直伴隨佛陀的講經說法,能夠把佛的一言一語都謹記無誤,參加了很多佛陀對不同聽眾的演講。 妙法蓮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即於佛前而說咒曰:
    作者:本師釋迦牟尼佛 記錄:阿難尊者 中文翻譯: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備註(一):阿難為佛祖十大阿羅漢弟子,被稱做「多聞第一」,因為他一直伴隨佛陀的講經說法,能夠把佛的一言一語都謹記無誤,參加了很多佛陀對不同聽眾的演講。 妙法蓮華經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爾時二子欲重宣其意,以偈白母:
    作者:本師釋迦牟尼佛 記錄:阿難尊者 中文翻譯: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備註(一):阿難為佛祖十大阿羅漢弟子,被稱做「多聞第一」,因為他一直伴隨佛陀的講經說法,能夠把佛的一言一語都謹記無誤,參加了很多佛陀對不同聽眾的演講。 妙法蓮華經陀羅尼品第二十六 阿梨 那梨  □那梨  阿那盧  那履  拘那覆
    作者:本師釋迦牟尼佛 記錄:阿難尊者 中文翻譯: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備註(一):阿難為佛祖十大阿羅漢弟子,被稱做「多聞第一」,因為他一直伴隨佛陀的講經說法,能夠把佛的一言一語都謹記無誤,參加了很多佛陀對不同聽眾的演講。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爾時無盡意菩薩以偈問曰:
    作者:本師釋迦牟尼佛 記錄:阿難尊者 中文翻譯: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 備註(一):阿難為佛祖十大阿羅漢弟子,被稱做「多聞第一」,因為他一直伴隨佛陀的講經說法,能夠把佛的一言一語都謹記無誤,參加了很多佛陀對不同聽眾的演講。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 寶日光明菩薩一心歡喜受教而聽。 轉法輪品第一
    作者:本師釋迦牟尼佛 記錄:阿難尊者 中文翻譯:蕭齊天竺三藏曇摩伽陀耶舍 備註(一):阿難為佛祖十大阿羅漢弟子,被稱做「多聞第一」,因為他一直伴隨佛陀的講經說法,能夠把佛的一言一語都謹記無誤,參加了很多佛陀對不同聽眾的演講。 無量義經德行品第一 如是我聞: 無量義經德行品第一
    作者:本師釋迦牟尼佛 記錄:阿難尊者 中文翻譯: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備註(一):阿難為佛祖十大阿羅漢弟子,被稱做「多聞第一」,因為他一直伴隨佛陀的講經說法,能夠把佛的一言一語都謹記無誤,參加了很多佛陀對不同聽眾的演講。 妙法蓮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即於佛前而說咒曰:
    作者:本師釋迦牟尼佛 記錄:阿難尊者 中文翻譯: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備註(一):阿難為佛祖十大阿羅漢弟子,被稱做「多聞第一」,因為他一直伴隨佛陀的講經說法,能夠把佛的一言一語都謹記無誤,參加了很多佛陀對不同聽眾的演講。 妙法蓮華經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爾時二子欲重宣其意,以偈白母:
    作者:本師釋迦牟尼佛 記錄:阿難尊者 中文翻譯: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備註(一):阿難為佛祖十大阿羅漢弟子,被稱做「多聞第一」,因為他一直伴隨佛陀的講經說法,能夠把佛的一言一語都謹記無誤,參加了很多佛陀對不同聽眾的演講。 妙法蓮華經陀羅尼品第二十六 阿梨 那梨  □那梨  阿那盧  那履  拘那覆
    作者:本師釋迦牟尼佛 記錄:阿難尊者 中文翻譯: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備註(一):阿難為佛祖十大阿羅漢弟子,被稱做「多聞第一」,因為他一直伴隨佛陀的講經說法,能夠把佛的一言一語都謹記無誤,參加了很多佛陀對不同聽眾的演講。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爾時無盡意菩薩以偈問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極樂世界豎窮三際,過去、現在、未來,豎著來說的嘛,這是窮盡哪,找不到頭了。橫遍十虛,橫著是空間,是遍滿十方虛空,東南西北四方,加上四個角,八方,加上,上下,就是十方,遍於十方。這句佛號要把「阿」字念準。東密興教大師說,他讚歎念佛法門說:「從一個『阿』字出生一切陀羅尼,一切咒就從一個『阿』字出生。」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此經是阿難尊者聽世尊所說而來,當時佛陀在靈山講經,許多人、天、菩薩等大眾都聚集在此聽聞佛法,佛陀在說完無量義經之後,進入不動三昧狀態,世界立刻出現各種瑞相與震動,並於佛陀的眉間放出大光明,照遍東方十方世界,上至各界諸佛世界,下至各層地獄,都因為世尊的佛光而照現。
    Thumbnail
    對治邪見最好的方法就是請佛住世。《金光明最勝王經》中說:「於諸經中一句一頌為人解說,功德善根尚無限量,何況勸請如來轉大法輪,久住于世,莫般涅槃。」憑藉勸請的因緣,此後佛陀轉法輪以及眾生因了知法理而行持的一切善法,都有我們的一分正因,所以請轉法輪的功德非常大,能迅速積累資糧。
    Thumbnail
    觀音山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超渡法會,敬邀您線上參與法會一同恭誦《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以超渡的功德救度先亡祖先、過去和現世的父母,以及摰愛的親人離苦得樂。可為先亡祖先、六親眷屬、冤親債主、墮胎流產嬰靈、地基主等恭立「超薦蓮位」,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極樂世界豎窮三際,過去、現在、未來,豎著來說的嘛,這是窮盡哪,找不到頭了。橫遍十虛,橫著是空間,是遍滿十方虛空,東南西北四方,加上四個角,八方,加上,上下,就是十方,遍於十方。這句佛號要把「阿」字念準。東密興教大師說,他讚歎念佛法門說:「從一個『阿』字出生一切陀羅尼,一切咒就從一個『阿』字出生。」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此經是阿難尊者聽世尊所說而來,當時佛陀在靈山講經,許多人、天、菩薩等大眾都聚集在此聽聞佛法,佛陀在說完無量義經之後,進入不動三昧狀態,世界立刻出現各種瑞相與震動,並於佛陀的眉間放出大光明,照遍東方十方世界,上至各界諸佛世界,下至各層地獄,都因為世尊的佛光而照現。
    Thumbnail
    對治邪見最好的方法就是請佛住世。《金光明最勝王經》中說:「於諸經中一句一頌為人解說,功德善根尚無限量,何況勸請如來轉大法輪,久住于世,莫般涅槃。」憑藉勸請的因緣,此後佛陀轉法輪以及眾生因了知法理而行持的一切善法,都有我們的一分正因,所以請轉法輪的功德非常大,能迅速積累資糧。
    Thumbnail
    觀音山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超渡法會,敬邀您線上參與法會一同恭誦《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以超渡的功德救度先亡祖先、過去和現世的父母,以及摰愛的親人離苦得樂。可為先亡祖先、六親眷屬、冤親債主、墮胎流產嬰靈、地基主等恭立「超薦蓮位」,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