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女皇的離去,長達70年的見證者

英女皇的離去,長達70年的見證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Queen Elizabeth II)國葬儀式昨天(19日)在倫敦西敏寺舉行,由海外專程來到的世界各國元首、國內多達2000名的政治家、以及多達200萬名國民的目送之下,以最傳統的方式結束她長達70年7個月的工作。

1947年,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同樣在西敏寺舉辦她的婚禮,在53年即位時也是在同樣的地方進行加冕的典禮。

透過網絡或電視的直播,可以參與整個過程。昨日近正午,倫敦市中心禁飛,西敏寺教堂內進行國葬的儀式時,全國上下兩分鐘默哀。接着,教堂內最後一次公開高唱《天祐女王(God save the King)》,在王室的旗海之下,在風笛手奏起輓歌的護送下,國會大笨鐘鳴響結束國葬。

19日當天為英國的全國假期,商店也只開店到下午五時

國葬是英國最高規格的儀式

上一次為君主舉行的國葬為1965年,是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父皇。除此之外,英國也有為君主以外的人舉殯的例子,像是300年前發現萬有引力的牛頓,也有為英國在二次世界大戰勝出的邱吉爾首相。

盛大的國葬之下,離去的人的功績會成為民眾其中一個最大的記憶,為下世代起承先啓後的作用。

國葬以外,英國也有禮儀葬,為擁有特別身份的王室成員及君主的配偶等的其他級別等公開葬禮。

英國的君主有的是服務民眾的精神

君主是在19世紀受到動搖的制度,「國民是人人平等」等意識開始被廣泛接納,在推倒王室的思潮之下,英國的王室仍得到保留,在民主的政治氣氛之下,和議會和國民一起以新的關係共存。

女王就位前半時期,殖民地相繼獨立,是「大英帝國」轉變成「英國」的激烈時期。年輕的女王投放大量精力到舊殖民地的民主化,展開了王室外交。

女王在1975年及1986年兩度訪港留下深刻印象,正是香港起步發展最好的黃金年代,是努力會換來好結果的年代。1975年她第一次訪港的時候正值中國文化大革命後期。1986年她到港仍是親民的形象,毫無架子在香港街上行走,到紅館聽音樂⋯⋯

香港至今仍通用的硬幣

香港至今仍通用的硬幣

身為600個國體的會長和總裁的女王,同時也為慈善和環境問題等不遺餘力。一生奉獻給國民,盡忠職守堅持至最後一刻,在逝世前兩天仍然謹守崗位,任命首相卓慧思(特拉斯,Liz Truss)。

生前,女王更為削減王室費用推行了王室改革,也打算把王室開放減少和國民等距離。王室今後還會面對王室改革等挑戰,他們會以怎樣的方式去摸索在民主主義體制之下,去建立新的立憲君主和王室等的形象和角色呢?


延伸閱讀:

她的照相機 / 馬家輝https://news.mingpao.com/pns/%E8%8B%B1%E5%A5%B3%E7%8E%8B%E5%9C%8B%E8%91%AC/article/20220920/special/1663610775384


avatar-img
小閱物的沙龍
14會員
36內容數
小小的閱讀造就強大的影響力。讀到感動的書,就分享;讀到打動我的想法,也分享。互動的時代,雙向的信任和創作,相信文字可帶給創作者向讀者瞬間的自由。無私的分享成了習慣,可造就遠大、宏觀的視野。把想像捉緊,寫出最真實的觀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小閱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女書》是湖南女性獨有的文字,為四百年的女性書寫傳統。中國歷史向來為男人書寫,《女書》的發現,重現了農村婦女在歷史的位置。 女性的一生總是經歷不同的折磨和苦難。糅合傳統和現代舞蹈元素,以女性的苦難書寫,編舞者的感性透過舞者纖細的肢體語言、豐
《Through the glass, darkly》是裝置藝術家許思樂和聲音藝術家林儷合作呈現一場關乎語音和溝通,而且耗時的「非表演」,探索說話、沉默,和措詞遣句引發的不同立場和可能性。
2023年12月30日有兩個展覽於港島完滿結束。縱使已是新的一年,希望這篇篇幅較簡短的、比較多感受的藝評不會來得太遲。陳育強和翟宗浩的藝術展,以不同媒材和思考方式呈現出當代香港的山水景色。
《女書》是湖南女性獨有的文字,為四百年的女性書寫傳統。中國歷史向來為男人書寫,《女書》的發現,重現了農村婦女在歷史的位置。 女性的一生總是經歷不同的折磨和苦難。糅合傳統和現代舞蹈元素,以女性的苦難書寫,編舞者的感性透過舞者纖細的肢體語言、豐
《Through the glass, darkly》是裝置藝術家許思樂和聲音藝術家林儷合作呈現一場關乎語音和溝通,而且耗時的「非表演」,探索說話、沉默,和措詞遣句引發的不同立場和可能性。
2023年12月30日有兩個展覽於港島完滿結束。縱使已是新的一年,希望這篇篇幅較簡短的、比較多感受的藝評不會來得太遲。陳育強和翟宗浩的藝術展,以不同媒材和思考方式呈現出當代香港的山水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