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7|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銀髮海嘯之經濟自由與財務規劃

筆記:保險員邀約的講座,主講會計師陳玉翎
如果有那麼一天,該要如何因應?健康的時候要幫助未來的自己,這時需要保險+信託,以前以為信託是資產族才需要的,透過這次的講座知道,高資產族多數都預先做好規劃,反而是一般人會覺得自己的資產不多應該不需要?殊不知這才是造成兄弟鬩牆,姊妹翻臉,家人失和的最大主因。
根據統計80歲以上的人,有1/3患有失智症。
80%以上的財富集中在20%的老人身上。有錢的老人或許要面臨的問題比沒錢的老人還要多,如何有智慧,如何規劃與計畫,以免錢花完人還沒死,或是人突然死了,卻沒做任何交代?
講座舉例,一位單親媽媽的方式是賣掉大房子換成小房子,年紀大後用不了那麼大的空間,省去打掃的困擾也多出現金運用。住的部分,台灣現況是屋老人也老,若年輕時購買的是公寓,隨著年紀漸長,可能要考慮是否可以換屋?一般的建議是50-60間就要替70歲後的生活打算,因為我喜歡看日本節目全能住宅改造王,對這個舉例很有感。
留愛不留礙,舉例是家有特殊兒,若父母先行離世,講者介紹合作經濟的自力勞動合作社,讓特殊兒未來有地方托養。預先規劃信託,讓銀行管錢管帳,讓社福機構管遺族照顧。
信託合約的監察人(基金會、NPO、社工、會計師、律師),信託合約成立後款項即撥到信託專戶,由受託人(銀行或是會計師)進行款項的使用核銷,銀行依據信託金額收取手續費。
歐洲是最早開始少子化的地方,因此也建構較多的制度可讓台灣作為借鏡,例如社宅,舊屋改建等。德國還有住宅合作社。台灣也開始有青銀共居、跨世代共居等實驗,但這類型的住宅考驗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信賴關係,畢竟台灣多數都是與家人同住的住宅形式。
信託訂定前要想想主軸是什麼?想要什麼樣的管理方式?期限為何?
在信託前可以先整理
財產清冊,親屬關係,社會關係,有沒有想要達成的願望?物品的去向?
金錢以外的議題好像比較少人關注,我覺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勝過金錢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