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6/0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小議「文學史」和龔鵬程的《中國文學史》

龔鵬程本是臺灣人,後來在兩岸的中國文學學界都頗有名氣,多著有文學專書、武俠評論等。我讀到他的這本《中國文學史》,源於2019年暑假要準備中國文學系碩士入學試。一開始讀的時候,已經發現這本書不適合作為考試用書,因為它跟一般的《中國文學史》有很大不同。
畢竟「文學史」不是我的專長,我無意多評論書中觀點,倒不如隨意說說什麼是「文學史」,還有這本《中國文學史》又和一般文學史有什麼不同。
「文學史」是指「文學的發展歷史」,要從文學的起源談起,繼而有什麼新的文體、新的作家興起,這些新的作家又與以前的文學作品有什麼繼承、改良和革新的關係。以中國文學而言,《詩經》的四言詩和《山海經》的神話傳說是中國文學的起源,這一點幾乎是沒有爭議的。時代晚一點的《楚辭》是賦的源頭,而儒家經典《尚書》、《左傳》和戰國時代的諸子百家論述、縱橫家說辭則是文章和小說的始祖。詩體由四言發展出五言、七言,賦則由對偶嚴謹的律賦,融合古文而成為文賦。詞曲、話本小說幾乎是同時開始發展的民間說唱文學,並漸漸有更多文人參與創作,最終佳作並出,使詞曲、小說在中國文學裏佔有一席之地。
一本文學史,應該要介紹文體、作家、作品以及這些與時代歷史的關係,並且文學內部的連結關係,有時甚至要有作品賞析,無論「老派」葉慶炳教授寫的《中國文學史》,還是當代最有名氣的袁行霈教授主編《中國文學史》,以上的內容都是必須要有的。龔鵬程的《中國文學史》,以我看來是文不對題的,書裏談的多是「文學、文人觀念地位的改變」,是某個朝代的人如何看待文學、文人,以及他們在的社會中的定位為何,跟「文學史」的標準和定義有出入。我認為書名改為《中國文學觀念史》就會非常貼切了。
龔鵬程的《中國文學史》分為一百篇文章,每篇文章下一個標題,有點像是用散文來談學問。
如果想入門了解中國文學史的話,我不推薦龔鵬程的《中國文學史》,書中有很多是為了反駁一般觀念而寫的內容,例如我們通常稱王維為「詩佛」、「詩禪」,龔鵬程則指出王維詩中談的佛理很多都與佛學觀念相異,甚至不能算是佛學。即使把王維歸在山水田園派,其實山水田園詩也只佔王維作品數量的四分之一,不完全是個山水田園詩人。這種平反文章固然有學術價值,但對於中國文學史的入門是沒有太大幫助的。
若要推薦一本中國文學史,我只會推薦袁行霈主編的兩大册《中國文學史》,這套本來是大陸出版的書,後來臺灣的五南出版社也出版了繁體字版本,閱讀起來更方便。近來我發現這類長篇學術史的著作,單憑一個學者是很難寫得好的,反而是找來不同領域的專家合寫一部學術史,會來得更全面。明代文學史請明代文學的專家來寫、漢代文學由漢賦學者去解釋,整部文學史就會面面俱到,每一部份都閃閃發光。
最後作一個總結,中國文學史很無聊,但中國文學很有趣,若不是文學史屬於中國文化研究者的基礎知識,我就寧願只讀文學作品了。文學史是一個概論,只是表面和淺層的徘徊,只有讀文學作品才能真正撫摸人的心靈。每天讓文學作品來觸動你的心,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嗎? 2020.7.24 永吉路路易莎咖啡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