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我的故事》(1992年皇冠出版)
瓊瑤《我的故事》是她在1988年到過大陸探親後才動筆寫的自傳,翌年完稿,有部分內容取自《不曾失落的日子》,目的是要「介紹真實人生中的我」。
瓊瑤從她的父母開始說起,父親祖籍湖南衡陽,母親祖籍江蘇武進。父母二人都在北京長大,父親是北京兩吉女中的教師,母親則是兩吉女中的學生,因此瓊瑤的父母是師生戀修成正果、成家立室的。瓊瑤和她的雙胞弟弟在成都出生,當時,抗日戰爭已經開打,只是瓊瑤和弟弟都沒有見過在湖南的祖父,父母認為抗日戰爭不會打到湖南,所以全家就動身去湖南,見了祖父。後來瓊瑤的母親又生下一個弟弟。
不料日軍打到湖南,燒殺擄掠,瓊瑤和家人開始逃難,中間遇過兩次盤查差點喪命,卻都因為盤查的人在最後一刻恢復了人性,放過他們。後來他們躲到農舍,農舍主人放出一大群雞才蓋過孩子們的叫聲,逃過一劫。
瓊瑤的父親執意要去四川,途中沒有固定的交通工具,幸好遇到曾連長、老縣長、瞿伯伯等人,經歷了許多波折,終於在到達四川境內時,傳來抗戰勝利的消息。瓊瑤和兩個弟弟都要去上學,而瓊瑤的父親接到上海學校的聘書,所以全家到了上海居住。
好景不長,抗戰結束後又是內戰開打,他們先是回到湖南,再見一次祖父,沒多久就經廣東逃難到台灣。瓊瑤的父親接到師範大學的聘書,所以一家就在師範大學的教員宿舍住下來了。
來到臺灣後,瓊瑤進入中學,學業卻跟不上,考大學就成了瓊瑤的惡夢。在考大學前一年,瓊瑤和高中的國文老師互相傾慕,發生了小說《窗外》的真人真事。然而,瓊瑤的父母極度反對這段戀情,母親千方百計要留住女兒。瓊瑤本來打算二十歲生日當天去嘉義找老師,但最後沒有成行。瓊瑤順從父母的安排,再度考大學,但仍然失敗。這時瓊瑤就認識了外文系畢業生慶筠。
瓊瑤與慶筠都懷着寫作夢,慶筠也很關懷瓊瑤,竟然就向瓊瑤求婚,瓊瑤也答應了。可是婚後問題浮現,一方面是慶筠非常介意瓊瑤心裡還有着國文老師,另一方面兩人要省吃儉用,偶爾因金錢問題吵架,第三,瓊瑤主力寫作和投稿,慶筠則是兼職寫作,瓊瑤的作品慢慢發表,慶筠卻屢屢投稿失敗,間接使慶筠下班後沉迷賭博。以上三個原因,使得二人縱使有了小孩,仍然選擇離婚,小孩則歸瓊瑤照顧。
瓊瑤在還未離婚時已發表了《窗外》,一炮而紅,漸與皇冠出版社關係密切,稿費也足夠支持瓊瑤的生活。皇冠出版社的社長平鑫濤千方百計鼓勵瓊瑤寫作,進而把作品版權賣給電影廠商,瓊瑤的收入就更高了。另一方面,因着密集往來,平鑫濤和瓊瑤的交情愈來愈深,而兩次「車禍」則使他們成為同生共死的知己,再也分不開了。1976年,平鑫濤決定與妻子離婚,三年後,瓊瑤就和平鑫濤結婚,並且在新居「可園」開始新生活。瓊瑤以大略交代書中人物近況結束全書。
先來討論一下瓊瑤下筆的詳略問題。就全書比例而言,第一部與第二部的比例約4.5:5.5,然而兩部所佔瓊瑤人生的時間卻是2:8,換言之,瓊瑤花較多筆墨記述在大陸的逃難經歷,相對花較少篇幅記述來臺灣後的人生。同時,此書雖完稿於1989年,但實際上書中所記述的事情只到1979年。
其實以日軍侵華和國共內戰的慘烈,這些逃難經歷確是刻骨銘心,難免多花筆墨記錄。就瓊瑤的兩段婚姻而言,她較詳細描述與慶筠的相處,而對鑫濤的描述較多落在兩人認識時的合作關係,以及雙方關係未確定時的掙扎,至於婚後兩人的相處故事則極其輕描淡寫地帶過。
瓊瑤在第一部中較多使用夾敘夾議的方式敘述,例如瓊瑤敘述自己與爸媽被投靠日軍的中國人攔住,卻因這位中國人在最後關頭放過他們,瓊瑤寫下了一段話:
於是,我知道,即使一個「壞人」,也有一剎那的「良知」,即使是「漢奸」,也不見得完全忘了自己是「中國人」。我的國家民族觀念,就在這槍口下建立起來的,所以我常說,別的人童年的教育來自學校,我童年的教育,卻來自戰爭。
於第一部多屬久遠的回憶,所以這些議論也會帶着成長後回顧的價值觀。相較於第二部是成長的過程,瓊瑤的議論更多變成當下的感受。例如《窗外》發行後立刻變成暢銷書,瓊瑤就寫道:
哇!我實在有些暈陶陶,從來沒有人用這麼「直接」的方式,來「肯定」我的寫作。
我想,給瓊瑤一生最大影響的就是她的母親袁行恕了。讀完瓊瑤的書,感覺她是個恐怖的母親、情緒勒索的絕頂高手(其實讀《窗外》時已感覺得到,也代表着《窗外》是多麼寫實)。瓊瑤父母的結合也是一對師生戀,可是瓊瑤的母親又是極力反對女兒師生戀的人,瓊瑤在書裡沒有替這矛盾給出任何猜測。瓊瑤的母親極愛學習和讀書,她一開始也不願意生小孩,怕壓縮到唸書的時間。可能她在婚姻裡失去了太多自己的時間,產生「師生戀會導致人生不愉快」的想法,繼而千方百計阻止女兒與老師談戀愛。
瓊瑤是個極度自卑的人,在家裡比不上弟弟妹妹,在學校也比不上同學。最後能在寫作方面闖出一片天,實在是很不容易。
《我的故事》寫於1989年,瓊瑤的人生大概只走過一半,後面還發生了很多事沒有記在這本書裡。2018年,瓊瑤寫出了《我的故事》的修訂版,至於修訂版和原版的差異,要待我看完修訂版時再來評論了。
2025.2.7 香港九龍塘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