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3|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數據反思自己拿的錢合不合理

昨天看主計處統計薪資,學過機率就知道平均數會被龍頭產業(臺灣是科技業)的高薪拉動,真正貼近社會大眾的是看中位數,月薪約4.2萬元。
從產業差異又可看出:選擇比努力重要太多太多。我的夥伴在設計領域領三萬多塊,某日隔壁到職了一個經驗比他多十年的,月薪居然只比他多兩千。市場如此,再專業都沒用,一時看到前途一片黯淡,跑了。
又看到台灣最多人從事的是服務業,約六成,其中又以餐飲服務業為大宗。某泰式連鎖餐廳企業區經理受訪表示:剛到職的內外場兩萬六、做到店長三萬五、做到四萬以上大概就已經是區經理的等級了。一個社會地位不算低的中階主管職,薪水甚至遠低於科技業新鮮人的起薪。
數據最準,身邊有滿多自己領七八萬以為社會上大部分人都差不多的,其實反映你的學歷與能力之餘還要加上投對行業的運勢。又上述學歷與能力都沒有卻領意外高薪的,則當思是不是走入了詐騙、傳銷、資金盤騙局;甚而你的能力根本不值錢,老闆看上的是你的花容月貌、器官或是人頭帳戶。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鄭書羽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