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婉如/ 報導】網路世界無遠弗屆,從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這3年以來,民眾對於疫情資訊方面也是不間斷的持續一直關注。如何步出後疫情時代嗎?身為媒體工作者更應該扮演著傳遞「正面新聞」,將鼓舞人心的「正能量」,傳達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2023年1月4日於線上討論論壇主題:走出後疫情時代我們需要傳遞「正能量新聞」。活動單位由「台灣郵報」攜手「報新聞」主辦,與會貴賓海貿會秘書長鄧岱賢、致理科大講師呂洛棋以及多家媒體共襄盛舉。
「美國之音」於2022年12月24日以「藥物短缺民怨載道下中國媒體聚焦“正能量”宣傳」為題報導中國大陸在「放寬疫情政策」的近況。「美國之音」報導指出「從中央到地方,中國大大小小各類媒體選擇傳遞“正能量”,聚焦藥物緊缺下民眾之間的相互幫助。」指責「中國媒體常常聚焦這些災難中的好人好事,忽略政府應當承擔的責任或者犯下的錯誤,被不少民眾批評為“喪事喜辦”。」並以「面對藥物短缺中國媒體突出好人好事」的副標題進行批評。海貿會秘書長鄧岱賢、致理科大講師呂洛棋與會指出,「美國之音」、「德國之音」等外媒因政治因素透過「負面新聞」所進行的「負能量」傳遞,容易造成人民恐慌。
事實上,這些外媒,對於新聞內容扭曲並且斷章取義,這樣負面新聞的報導,後果帶來的是什麼?不但會引起民眾驚恐不安,造成人心惶惶,甚至對政府也會失去信任感,足以嚴重影響社會秩序。
此外,由於自媒體及各種社群平台人才輩出,人人都可以是媒體。而網路新聞也伴隨著迎接新時代來臨蓬勃發展。身為媒體工作者傳播新聞內容的作為,那是一種對於國家的責任,更應該秉持著依舊不忘初心的理念,講求新聞真實性,堅守職業道德與規範,以正面新聞為首要,切勿報導虛假新聞,內容更要讓讀者淺顯易懂。
尤其是,媒體人如何用正面新聞來散播「正能量」。所以,只要"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並且做一些對社會比如說,人、事、物,正確及積極進取的報導,絕對是後疫情時代勢在必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