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1/1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對未來的想像

2022年冬天看了《也許你該跟未來學家談談》這本書,作者大衛強森專門協助別人或機構規劃理想的未來。他的概念是「以終為始,逆向鑄造」,先構想出你想要到達的目的地,接著逐步回推到現在,並且明確列出過程中需要執行的步驟。
我在讀的時候覺得作者提供的方法很不錯,結果一開始嘗試馬上就卡住了。我想不出一個讓自己足夠期待到願意付出努力去鑄造的未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那些我想像的未來之所以會讓我感到快樂,就是因為那只是幻想而不是一種現實(不需要是),想一想很快樂但那是假的,不會有期待。其他大部分的想像都是責任使然,應該要去做、應該要完成,那也不是期待。「期待」其實很花力氣,先不管要經過多少努力才能成真,有時候僅僅是去想要一個東西、去相信某種可能性,就已經十分困難了。
然後就1月了。想像自己想要的未來,這件事竟然和最近讀到的另一本書《令人神往的靜坐開悟》出現意料之外的巧合。作者羅伯賴特在傳統的浸信會家庭中長大,後來卻離開基督教改成鑽研佛教(原文書名是Why Buddhism is True,直譯是「為什麼佛教是真的」,我覺得這個書名比中文版好)。這本書用很幽默有趣的觀點談了很多佛教的概念,例如開悟、空、佛教虛無主義。最後一章作者談到他對於靜坐的想法,從他的經驗說明靜坐的優點。他談到靜坐如何讓他不再苦於自我批評(至少有降低程度),其中有一句話是「一個不再毆打自己的未來,聽起來蠻吸引人的」。
哇喔。作為一個自我批評、質疑自己的程度大到會影響生活的人,這樣的未來的確很吸引人,我也想要。而且依照羅伯賴特的說法,這似乎不需要太複雜的鑄造過程,只要每天靜坐就會有成效。我曾經嘗試培養靜坐的習慣,失敗後就沒有再做了。但是一直以來我都沒有把「靜坐」、「自我批評」跟「自己想要的未來」這三件事情連結在一起,至少不是以這麼清楚明確的方式。 在2023年的開始發生了這些巧合(是巧合嗎),雖然過去的各種嘗試總是失敗(哎呀又開始批評自己了),今年我想要再一次開始靜坐,並且期待12個月之後那個不再那麼用力毆打自己的自己。
在日本推特翻譯帳號方吉君看到適合的配圖
在日本推特翻譯帳號方吉君看到適合的配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