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1/2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先有風還是先有花

    風與花爭辯著:
    「我來了你才能開花!」
    「胡說!我本來就這時要開花,千百年來都如此,誰需要風?!」
    風先來或者花先開?或者,風自吹,花自開,無聊人自聯想?
    風有常,花有信,以花事次第紀載時光節氣,於是歲月含香。
    南朝梁《荊楚歲時記》花信風,應花期而來的風。中國節氣用語。程大昌《演繁露》卷一:"三月花開時,風名花信風。"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說》:始梅花,終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風。根據農歷節氣,從小寒到谷雨,共八氣,一百二十日。每氣十五天,一氣又分三候,每五天一候,八氣共二十四候,每候應一種花。順序為: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櫻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驚蟄: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薔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蘭;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
    梁元帝《纂要》:"一月二番花信風,陰陽寒暖,冬隨其時,但先期一日,有風雨微寒者即是。其花則:鵝兒、木蘭、李花、楊花、榿花、桐花、金櫻、鵝黃、楝花、荷花、檳榔、蔓羅、菱花、木槿桂花、蘆花、蘭花、蓼花、桃花、枇杷、梅花、水仙、山茶瑞香,其名俱存。"
    據程傑《"二十四番花信風"考》一文考證,"花信風"說法最早出現在五代,"二十四番花信風"的說法更是出現于北宋,而不是人們常說的南朝《荊楚歲時記》。
    季風氣候,人們對風敏感,中國古人最早確立了「八風」的概念。這在
    《呂氏春秋》和《淮南子》中均有記述,以《淮南子》為例:
    人們感覺到,風在天氣變化的因果鏈條上具有先導作用。所謂看雲識天氣,在一定程度上是觀風識天氣,正所謂看世間風雲變幻·風光、風物、風土、風味、風情、風采、風韻、風姿、風雅、風氣、風俗、風水、風貌、風流、風格、風波.. 可以說,人們對於氣象的觀察與求索,滋養了我們的文化和習俗甚至詞彙。
    天氣觀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行政能夠「奉天時」,以至後來的聖旨都是以「奉天承運」爲語。人們的日常生活與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法則相契合,做到天人合一。人倫之紀順應自然之道,按照董仲舒《春秋繁錄義證》的說法,就「與天同者,大治:與天異者,大亂」。
    《黃帝內經 靈樞 九宮八風》
    風從南方來,名曰大弱風,其傷人也,內舍於心,外在於脈,氣主熱。風從西南方來,名曰謀風,其傷人也,內舍於脾,外在於肌,其氣主為弱。風從西方來,名曰剛風,其傷人也,內舍於肺,外在於皮膚,其氣主為燥。風從西北方來,名曰折風,其傷人也,內舍於小腸,外在於手太陽脈,脈絕則溢,脈閉則結不通,善暴死。風從北方來,名曰大剛風,其傷人也,內舍於腎,外在於骨與肩背之膂筋,其氣主為寒也。風從東北方來,名曰凶風,其傷人也,內舍於大腸,外在於兩脅腋骨下及肢節。風從東方來,名曰嬰兀風,其傷人也,內舍於肝,外在於筋紐,其氣主為身濕。風從東南方來,名曰弱風,其傷人也,內舍於胃,外在肌肉,其氣主體重。此八風皆從其虛之鄉來,乃能病人。
    這是讓人生病的八風!
    花信風中能夠被挑中作為代表之花,也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每一候中,開花的植物很多,人們挑選其中花期最準確的植物為代表,稱之為這一候的花信風。
    從中可以看到,這些花朵我們大多耳熟能詳。一年花信風梅花最先,楝花最後。麥子是北風人的主要食物種類,麥子的花是潔白而細小的,只在清明前後開放,見過麥花的人相信不多,因為麥花的開放時間極為短暫,只開5到30分鐘就凋謝了,堪稱最短命的花。
    世間的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使命,她們在風中傳來音訊,那是不同季節的問候,有著不可言喻的香,花期有長有短,花香有濃有清。開過必留下痕跡;香過風中皆有紀錄。其實,就如我們每一個人,最終會消散於曠古的風中,卻依然有著不同的回聲。重要是辨認出自己的風,風來時記得自在開放,不為他人與鄰花,只因不能辜負了風信,也不能忘了自己的時機!
    《傳習錄》
    愛問:「至善只求諸心,恐於天下事理,有不能盡。」
    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一天,王陽明的妹夫兼得意門生徐愛問了一個問題:「只在心中探求至善,恐怕不能完全闡明世上萬事萬物的道理吧?」對此,王陽明回答:「心就是天理,天理都在心中,世上哪裡還有存在於人心外的事物和道理?」
    心即理,心外無物,這是王陽明心學的核心思想。對「心外無物」這個問題,王陽明和好友同遊南鎮時候,有一段著名的對話:朋友指著岩石中的一棵花樹,然後問:「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自開自落,於我心亦何相關?」
    王陽明回答:「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在王陽明看來,世界上一切問題,都可以在自己的心上得到答案。正如他在《詠良知》「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校技葉葉外頭尋•」
    風在外或者也在心內?!心中應已具備能開的花與那個記得的風信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