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5/16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142 那些旅行社不愛排的地方系列||日本兩大藝術祭(後記2):關於事,藝術祭所面對的課題與挑戰

我想用聽的之~podcast說書版
這段日子,在彙整兩大藝術祭資訊的過程當中,雖然大部分所看到與見到的內容,都是正面評價居多,但不代表沒有反對意見存在。同時,加上自己過去走過藝術祭後,有些問題始終在我腦袋裡盤旋,至今仍然沒有答案。因此,在兩大藝術祭系列的最後一篇內容中,NANA濕婦想把這些藝術祭所面對的課題與挑戰拋出來,雖然我沒有能力、也沒有權利去解決這些問題,但或許可以提供給相關人士,未來想在台灣舉辦相關活動時參考。又或者,你/妳正是手上有這些資源的人,可以主動提供更好的解方與協助,那就真的太棒了。

課題1:從經濟格差到藝術格差
在過去的工業化社會中,人們因經濟活動而聚集到大都市生活,進而讓公共資源與基礎建設也不斷地向都會區集中。因此,在都會區的生活條件完善情況之下,又吸引了更多的人往都市移動,因而逐漸造成城鄉差距與經濟格差(落差)。相對地,在日本各地的藝術祭中,我們如果把「經濟活動」換成「藝術作品」,正好也呈現了這樣的發展。在大地藝術祭中,雖然已經盡可能把作品打散到各個區域之中,但來訪的人潮仍是以有大型場館進駐的區域為主;而在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中,更因為海的區隔,使得「有」參與藝術祭的小島與「沒」參與藝術祭的小島之間,產生了明顯地「藝術格差」。來訪的旅客、船班路線、餐廳與住宿設施等資源,都明顯集中在某些島嶼上(如直島、小豆島),而其他沒有參與藝術祭活動的小島,則因為沒有藝術品的設置而乏人問津,其所面臨的問題與藝術祭前其實沒有太大的差別。這正好呼應上一篇所說的「在過去,人類往往因為各種貿易與經濟活動而遷徙;而現代的遷徙,有沒有可能是為了藝術?」,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因經濟活動而引起的格差,會不會轉變成「藝術格差」?

課題2:開發界線的拿捏(以住宿空間為例)
如果這次提到的兩大藝術祭你/妳都造訪過,我相信在規劃行程的過程中,一定會對兩區的「住宿資源」差異非常有感。在大地藝術祭中,由於越後妻有地區,除了鄰近的越後湯澤溫泉區之外,本來就不屬於觀光資源豐富的地方,所以飯店與民宿的住宿選擇非常少。但也因此,從前面的分享內容,我們可以看到,這裡將很多老屋、空屋或廢校的空間,改建成住宿空間。如果搶不到這些房間數少卻有特色的住宿,就得往外圍更遠的地區尋找才行,夏天或許還好,但如果是冬天造訪,還得同時思考如何解決交通的問題。相較之下,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狀況就大不相同,由於推動藝術祭的福武集團本身,自己就有大型的飯店設施,所以在住宿資源上是比大地藝術祭更為充足(題外話,或許也是因為如此,所以他們在著手改造與運用島上的老屋與空屋時,直覺不會想到要把這些空間改造成住宿空間。)。此外,近年來在各個小島上,也開始出現不少由私人經營的小型旅館或特色民宿,但受限於島上的資源有限,其實也應該要避免過度開發,以免擠壓到島民的生活資源。所以,我還是鼓勵來訪的旅客往兩岸的港口或是城市尋找住宿設施就是了。
兩個藝術祭因為住宿與交通資源上的差異,對於自由行的旅客已經產生影響,更別說是對於團體旅客了。舉例來說,雖然大地藝術祭有許多結合藝術的特色住宿空間,但對於台灣的團體旅客來說,大家有一個很奇怪的特性,寧可每個人都一樣爛,也不願意選擇每個人有不同的好。什麼意思呢?舉例來說,今天有兩個住宿選擇,第一是大家都住到飯店,每個人的房間都長得一樣,房間大小也算舒適,但是就是...打安全牌,一點特色都沒有的普通房型;另一個選擇是把每一組的旅客都打散,有人住在光之館、有人住在夢之家,也有人住在三省小學校裡...,每個住宿空間都很有特色很有趣,而且可以跟當地人近距離的接觸與交流,產生不同的火花。請問如果是你,你會想要哪一種?我們先不考慮自由行的模式,因為自由行的人都是自己選擇的,所以比較不會有問題。想想看你今天如果是跟著旅行社的團體去,第一種大家都住正常普通的飯店,跟第二種大家都打散住,你們猜猜哪一種會有客訴?沒錯,當然是後者,因為每個人都會有比較的心理,為什麼他房間比我大?為什麼我設施比較差?為什麼他比較近、我比較遠?這每一個細節都會是客訴的來源。
之前帶團去大地藝術祭的時候,旅行社常常會為了搶飯店資源而非常頭痛,但似乎這就是大地藝術祭一直以來無法改變、也不需要去改變的特色。有些旅遊業者(日本與台灣)認為,這個差異對於未來大地藝術祭的發展,可能是個限制,應該要多蓋一些新的飯店吸引客群啊(我承認,我曾經也很膚淺地如此直線思考)!但後來在跟朋友聊過之後,仔細想想,有沒有可能,這樣的限制反而是優點?或許哪一天,大家會因此而開始接受分散住宿的方式,而旅行社也能在事前就針對不同的住宿設施收不同費用,用這種半團體、半自由行的方式來造訪藝術祭,或許能更深入當地,也能得到更深刻且難忘的體驗。當然,以上都只是我自己對於造訪大地藝術祭的完美旅遊模式想像,希望哪一天我真的可以跟一群旅伴完成這個夢想。

問題3:藝術祭與當地的連結性(以豊島為例)
在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在開始舉辦之前,福武集團因為已經長期主導的直島與犬島的開發與活動;而在藝術祭的推動過程中,也無需考慮政府經費的問題(私人企業出資,所以無後顧之憂),因此,在找來北川富朗之後,並沒有經歷像大地藝術祭一樣長的準備期,北川也能更大刀闊斧地執行。然而,在這樣的前提底下,與島民的溝通也沒有大地藝術祭這麼充足,因此,難免有些對於藝術祭無感的居民,甚至是反對的聲音出來。例如,在舉辦過幾屆之後,有些針對豊島居民的調查研究指出,島上的藝術作品與過去產業廢棄物非法丟棄事件的關聯性低;島民對於藝術祭其實並沒有期待、對於「與外人交流」或「藝術作品的鑑賞」其實沒有興趣、島民在藝術祭中的參與率低...等等(註1)。
所謂的研究報告中的數字,其實都來自於學者心中的「想要」,參數可調整、假設可自訂,這是過去我在學術圈協助研究工作時,得到的心得,有些時候,為了一些不可抗因素,必須把「XX可行性研究」,做成「XX必行性研究」,所以我自己在看待研究報告時,總是相信「沒有絕對的客觀,只有研究者主觀下的客觀」,即便是嚴謹的科學就已經是如此,更何況是社會學。我相信上面這些島民與現象是真實存在的,畢竟這世界上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本來就會有不同的個性與喜好;但我同時也覺得,就是因為每個人都不同,才有選邊站的樂趣,也才有辯論的必要。
在這篇研究中,比較引起我共鳴的是在作品與當地的連結性問題,因為失去與該地關聯性的作品,就像失去地方品牌與特性的商品一樣。我們可以想像如果今天我們把九份的手工木屐直接拿到日月潭去,改個字繼續賣,這樣來訪的觀光客會不會混淆呢?所以,當藝術祭遍地開花、越來越多的發展之下,藝術家的創作如果與當地的關聯性脫鉤,又或者與當地民眾的情感連結不足時(當地居民對於作品沒有任何感情時),因藝術祭而生的硬體設施(以作為藝術祭推動據點的常設建築與設施),就會逐漸變成未來的蚊子館;而軟體設施(藝術家們的作品),則會淪為被民眾拿來當成晾衣服的衣架,或是被詬病為浪費稅金的箭靶(如果藝術祭後續維護費用是由政府來出的話)。

課題4:藝術祭的持續與擴散
從兩大藝術祭之間的關係可知,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在某種程度上是複製了大地藝術祭的部分基因,同時,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中的各個小島,也算是小規模地複製了直島經驗的基因。由此可知,只要能夠因地制宜地適當調整,福武總一郎與北川富朗先生,為我們示範了藝術祭經驗在區域上擴散的可能性。直至目前為止,日本各地的藝術祭活動仍在不斷地擴散與持續中,NANA大致將其分為下列三種類型:
1.區域內擴散:福武總一郎持續在直島上增建或是更新美術館設施,讓直島的話題不斷,持續吸引藝術愛好者前來。
2.區域外擴散:北川富朗先生其實也將大地藝術祭的經驗擴展到日本的其他區域,由他底下的團隊所營運的藝術祭還包括了千葉縣的「房總里山藝術祭」(2014~)、長野縣大町市的「北阿爾卑斯國際藝術祭」(2017~)、石川縣珠洲市的「奧能登國際藝術祭」(2017~)...等等。
3.其他主辦單位擴散:雖然與北川富朗無關,但就在距離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不遠位於愛媛縣道後溫泉區,也因此得到靈感,在道後溫泉本館整修期間,舉辦了小規模的「道後溫泉藝術祭(Dogo Onsenart)」。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冬SNOW ART限定活動/照片來源:大地藝術祭官方網站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冬SNOW ART限定活動/照片來源:大地藝術祭官方網站
除了在區域上的擴散之外,大地藝術祭也不斷地嘗試在時間軸上做延伸,像是這一屆因為疫情的關係,為了分散來訪旅客而將藝術祭活動時間拉長;又或是在冬季搭配雪花火、並活用雪國特性而舉辦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冬SNOW ART」(2014~),更是讓來訪的人在欣賞冬季限定的藝術裝置之外,更能實際「體感(體驗+感受)」到雪國的生活。而當地居民也因為要籌辦活動,所以一改過去冬天就窩在家裡的習慣,常常為了要開會討論、練習表演...等的原因,增加了許多密切的互動,進而活化了區域內居民之間的情感流動。

結語
上述這些無論是直接或間接受到大地藝術祭與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影響,分別在不同區域與時間軸上展開與擴散的藝術祭活動,都為日本不同地區帶來許多新的影響,雖然不見得每個活動都能成功與持續,還有後續藝術品的維護、更新與撤離等等,他們其實也都還在摸索當中。
但我想無論如何,即便是失敗的經驗,也都是難能可貴的寶藏。至於台灣是否也能「因地制宜」的複製,還有如何克服這些仍待解決的課題,這就得靠我們的專家們的努力與經營了,期待可以在台灣看到更多有趣的藝術祭出現。
在這一系列文章的最後,還是想送大家一段北川說過的話作為結語,希望我們台灣的BABY們,都能帶我們迎向無法想像但是一定會更美好的未來。
「藝術就是像嬰兒一樣的存在,即使它甚麼都不會,但大家必須從製作過程到完成後的每個階段,細心地呵護著它。如果因為認為麻煩、沒生產性而置之不理,作品就會逐漸毀壞;反之,若周圍的人願意共同支持,它也會像嬰兒一樣,就會逐漸長大,成為未來希望的象徵。」
感謝您的閱讀, 如果想聽NANA用白話文,說說與濃縮日本的小故事,非常歡迎您投零錢到我的小貓撲滿裡,給予NANA更多的鼓勵喔。
註1:公益資本主義應用於偏鄉振興政策的侷限性:日本瀨戶內海群島個案分析。李翠萍(2019/08)http://ntupsr.s3.amazonaws.com/psr/wp-content/uploads/2019/10/02-4-%E6%9D%8E%E7%BF%A0%E8%90%8D-1.pdf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