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改編自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的暢銷推理小說《瓢蟲》,描述由布萊德彼特領銜主演的殺手「瓢蟲」,在日本高速電鐵的列車上,遇見許多來自不同背景、不同類型的殺手,他們背後有著彼此衝突的目的,卻又互相連結的出現於這輛列車。究竟這輛殺手滿座的列車,會產生什麼樣的火花?
《子彈列車》的內核
筆者認為,在擘開了包裹於電影外層的眾星雲集、豐富的殺手世界觀、機智幽默的搞笑對白,以及拳拳到肉、不狂噴血誓不甘休的動作場面,《子彈列車》的導演大衛雷奇與編劇扎克奧爾克維奇,想透過這部豪華娛樂動作爽片,傳達他們對於命運的觀點:命運的福禍相依,以及世上一切均有其因果關係。
命運的福禍相依
在大衛雷奇與扎克奧爾克維奇的第一項觀點裡,命運有福和禍兩面向,但福有可能是禍,禍也有可能是福,其實福和禍是相依的。簡而言之,筆者認為,這樣的觀點有雷同於華人「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觀念。怎麼看出他們的觀點呢?由電影最後一幕,經紀人瑪麗亞(珊卓布拉克飾)與殺手「瓢蟲」(布萊德彼特飾),在瑪麗亞的時尚跑車被砸爛之前和之後,兩人的對話便可一窺端倪。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前往Netflix觀看,在此便不暴雷了。
世上一切均有其因果關係
大衛雷奇與扎克奧爾克維奇的第二項觀點,就是這世上的一切一切均有其因果關係,可從《子彈列車》電影中絕大多數看似隨機之事,背後皆有其因果關係窺知一二。此外,電影最後的那一顆隱藏彩蛋,也為設局一切的反派那看似天譴的結局,補上其因果關係。
其實,「萬物皆因果」是佛教的核心觀念,涵蓋人生的道理和命運的關係。根據佛教的經典,一個人的行為和選擇將影響他/她未來的命運,而這種影響是藉由因果循環實現,該觀念強調了人們自身的責任,並且提醒他們自己的行為將影響他們的未來。根據「萬物皆因果」觀念,人們現在的生活狀況是由過去的因緣造成,而他們現在的行為,也將影響未來的命運。因此,佛教強調了做好事、說好話及思考正面的重要性,並且呼籲人們遵循正義和慈悲。
那麼,若我們採納上述兩項命運觀,對我們的人生會有幫助嗎?還是不用那麼嚴肅,反正《子彈列車》就是部動作爽片,不用管它那麼多!
其實,筆者覺得,我們台灣人或多或少都受這兩項命運觀的影響。為什麼呢?可能,福禍相依,或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樣的觀念,或多或少植入我們心中;更不用說「萬物皆因果」了,台灣深受佛教及傳統民間信仰的影響。
這兩項觀點誠然對人生有所助益,然而,它們無法解決一個縈繞在筆者心中,以及許多人內心深處的問題:「為什麼世間有苦難?為什麼好人也蒙受災難?」不知道正閱讀這篇文章的您,是否心中也有這樣的疑問?
若有的話,筆者建議您去讀讀《舊約聖經》中的《
約伯記》,因在這本書中,上帝親自顯現並回答了好人為何也蒙受災難的問題?
《約伯記》簡介
《約伯記》探討好人為何受苦的問題。約伯是個義人,卻遭遇種種重大災難,受盡天災橫禍之苦,不單失去所有子女和財產,身上又患了令人厭惡的疾病。在三個回合的詩體對話中,《約伯記》作者描述約伯的朋友與約伯對受苦及罪的問題,展開深入的討論和爭辯,構成《約伯記》的主要篇幅。最後,上帝親自向約伯顯現並說話。
《約伯記》回答了什麼問題?
在《約伯記》中,上帝並未直接回答苦難的問題,卻以滿有詩意的話啟發約伯,透過展示宇宙萬物被造奇妙,使約伯認識處於卑微中的人無法領會一切奧祕,從而表示祂至高神聖的權柄與智慧。約伯終於謙虛承認上帝的智慧與大能,深悔自己曾對上帝說了任性而激烈的話。
《約伯記》的結尾,記述上帝使約伯恢復從前的境況,甚至比遭難前更加昌盛。上帝並譴責約伯的朋友不領悟他遭受苦難的意義,惟有約伯深深了解,上帝遠比人的理論所描繪的更為偉大。
註:以上兩段關於《舊約聖經》中《約伯記》的描寫,參考自YouVersion網站上的《約伯記簡介》一文,以及「海外校園」網站上、由許牧世所撰寫的《人間苦難問題——約伯記給我們的啓示》(2018年11月16日),特此致謝!若讀者有興趣更進一步了解,歡迎點閱連結。
結語
回歸《子彈列車》電影本身,除了導演大衛雷奇與編劇扎克奧爾克維奇的命運觀點外,還有眾多吸引筆者之處,比方說配樂;角色間的對話互動(特別是檸檬與蜜柑這對殺手兄弟的對話);大明星們的搞笑客串(例如查寧塔圖)......等等,如果細細品味這部片的話(筆者看了三次),會發現其中隱藏了不少令人驚喜的彩蛋呢!
若您喜歡這篇文章的話,邀請您: 1.幫我按個讚👍 2.分享這篇文章至您的社群媒體上🙏,好讓更多人可以看見這篇文章。 3.若您看了這篇文章後,有什麼意見或想法,也非常歡迎您於下方留言,我會盡量回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