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5/1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暮靄的天光-旅行。文學。舊時光

我喜歡旅行,也喜愛文學。而二者相結合,也是這幾年很流行的旅行文學。研所有開了這門課,我選擇去旁聽,從馬可波羅到三毛,不論古今、不管東西,人們愛旅行的心情是不曾改變的。 有人說,旅行會使人上癮,在踏上異國土地的瞬間,人們轉換了一種心情、變了一個靈魂,它怎能不讓人上癮?除了未知、冒險,還有更多的追尋自我的意義,因此三毛不惜踏上屬於她的撒哈拉沙漠,無數的旅人寫下他們的部落心情,當然我也不例外,那些我曾經踏過的土地,都代表我每一次的心境轉變,也可能為我的生命帶來某種的改變。 從國外看回國內,今日我踏上很能代表台灣過去好光景的歷史遺跡,走訪那一段真正代表台灣歷史的台灣詩路。「台灣詩路」真有其地,但不是我們這一次參訪的點,這個地方在春天去最是時候,美麗的花開滿綠色小徑,有著古代書卷的建築裝飾造型讓人全身沾染文學氣息,可惜目前道路整修,加上離我們要去的電影記錄片「無米樂」的景點太遠,只好暫時割愛。「無米樂」是在談台灣日據時代早期農民生活的寫實記錄,導演特別來了台南日據時代最繁榮的後壁菁寮選演員,真正接觸這些古意的阿伯,走訪了許多的古厝,時光帶我們回到一、二百年前,從清道光開始,「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後壁鹽水這邊就是當時最繁華的地方,月津港也負載了台灣的經濟命脈。今日,我們來探訪這歷史文化的古蹟,許多當時風光的地方現都已荒廢,不禁讓我們多少有點感嘆世事多變,從前風光一時的地方,經過了歲月,也抵達不了暮色終須落的命運。雖然如此,人們還是會來憑弔一番,國家也把一些古厝老街列為國家資產,為了再現風華,政府其實也做了一些努力,把這些地方化為具有觀光價值的旅遊景點,特別是我們老師有請解說員解說,專業的帶領我們一步步進入舊時光中,我覺得學習了很多。 國家意識的概念特別在台灣很強烈,在追尋自我認同及放眼海外的同時,我想,過去我們難免覺得外國的月亮比較圓,我也承認,我特別喜愛國外的某些文化;但有機會深入了解自己的土地,發現台灣的過去真的歷經千瘡百孔,也遭受殖民文化的統治。我們很難說這樣的改變好或是不好,但在這些古意阿伯的眼裡,他所站的土地才是最實在的,他每天關心的是他的生活、他的家,在一片秋收冬將至的田間小路上,我感覺一種靜止的時間,在暮靄中緩緩發亮,那些農家規律地生活,我突然很羨慕這種安穩的感覺,某種層面來說,這只是一種理想、一種逃避,但我從不覺得那不可能實現,只是它還放置在我心裡某個地方,不時在某種情形下,出來召喚我。就像今日,聖十字的教堂在近黃昏的天色中特別迷人,我原本就喜歡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去吹著風、放鬆自己。而今日的感覺是在日將落的暮靄裡,只能抓住那瞬間的美好而捨不得就這樣離去,這種感覺並不是只在此刻,而是在生命裡每一個美好的時光裡。老伯的白髮皺紋讓人感到日落將近的感覺,但我在他們身上感受的只有知足快樂的氣氛,也許是因為在鄉下吧!也許他們早已經歷過滄桑而如今等著享福而已。不管如何,我想說的是一種心靈上的平和,有能力在變化無常、波濤洶湧的生活戰場裡保持安穩,才是真正厲害的人,他/她已做到做自己心情主人的能力,但我相信,多數人還是不容易做到的,也因此,這種舊時光的回憶洗滌我們俗世的煩惱,何不說它是一種暮靄的天光,雖然短暫卻很永恆呢?!誰又會在意世間的價值,在此刻之中?因為那不代表我們的生命,它只是一種過程。 參觀過許多古老的景點,它現身為我們說了歷史的故事,我覺得它其實很平凡,因為古蹟是這樣的多,卻因透過有著不同人生經驗的人眼中,展現不平凡的意義。所以我每次看到這樣的地方,都讓我想起一種很寫實的詩,我想應該也蠻能代表部份「無米樂」所要表達的境界,也是每次我看見農家生活的感受:
她在灶下煮飯,新砍的木柴,必必剝剝的響。 灶門裡嫣紅的火光,閃着她嫣紅的臉兒,閃紅了她的布衣裳。 他銜着長長竹煙斗,慢慢的從田裡回來, 屋角裹掛去鋤頭,便坐在石板上,調弄着親人的狗兒; 他還踱到欄裡去,看一看他的牛,回頭向她說: 「怎樣了?我們新釀的酒?」 門對面青山的頂上,松樹的尖頭,已露出了半輪的月亮。 孩子們在埸上看着月,數着天上的星兒: 「一、二、三、四、五、六、八、十……」 他們數着、唱着: 『地上人多心不平,天上星多月不亮』。 我覺得最後一句寫的最震撼、也很寫實。其實,有時候只是不想與人淌混水,但卻難抽離這樣的人生。所以,這真是強烈的對比,平靜的農家對上擾攘的現實,單純和複雜,界線也變得難劃清。但不管怎樣,做好自己、珍惜有的一切,就如「無米樂」的名言:無米樂、無米樂,心情放輕鬆,不要煩惱太多~ 在勞動與生活中,去領略生活的智慧,去意會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神、人與天、人與土地,是如何微妙地共生共存著,在浩瀚的天地之間,在人世的悲喜之間,人們終將成就了自身的圓滿。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