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追求財務自由已經五年了,有幾件事是值得好好思考的:
1. 財務自由不只是財富自由:
剛開始時我對
財務自由的認知,跟多數人一樣,都是從網路、媒體等得到的資訊:財富自由(英語:financial independence)是指你工作並不為了錢,而錢完全夠用的狀態。只要你的資產產生的被動收入等於或超過你的日常開支。如果進入這種狀態,我們就可以
稱之為退休或
其他各種名稱。只要不發生什麼重大的災難,你就可以生活下去,當然如果你喜歡你的工作也可以繼續幹下去,或者你可以選擇你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而不是為生活所迫地做那些你不樂意卻又無可奈何要做的事。
這是維基百科的版本,我很喜歡它的定義。梳理一下財務自由的重點變量就是下面打勾的這三點,這也因人而異,所以當時我在追求財務自由的目標幾乎都是放在財富自由(第一點),反而第二點跟第三點常常忽略,因為心想,等第一點達成了再來思考其他的事也不遲阿。
✓ 你資產的被動收入你的支出
✓ 有工作的選擇性
✓ 做自己想做的事
2. 財務自由重點不在於財務數字的框架
等我資產的被動收入累積到一定階段的時候,我又有了新的體悟,我發現其實第一點只是一個過程,財務自由應該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不用太過於糾結財務自由的數字。也就是說我的目標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或可以選擇不做我不喜歡做的事,而過程中只要我的財務壓力不那麼大,我也不用真的達到那個5千萬或1億可以讓我徹底躺平的數字,只要我可以在未來的幾年中不被經濟壓垮非得去選擇高壓高薪的工作,比如這個工作要把所有時間(幾乎是扣除睡覺的時間)隨時必須在Line裡回覆沒有意義的文字(好、收到、馬上處理、一段要求下屬回復的訊息再複製貼上….),所以我認清了這樣的工作型態不是我要的,而且我也有選擇的底氣,就可以進入財務自由的選項裡了。
3. 財務自由的意義是在於做事
財務自由後工作可以有選擇性,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可以有工作收入,也可以沒有。常看到很多人訂下的目標就是為了可以退休不工作,但很神奇的是,我發現那些已經財務自由的人,工作卻又特別的賣力,最常見的就是那些教人如何實現財務自由的作者,或一些理財達人打著教人投資致富而收取會費讓自己致富等等的,也許裏頭有真有假,我不予置評,這裡頭詐騙集團真的很多。不過我相信80%以上真正財務自由的人,能達到這個門檻的人都是能自律、規劃能力強、也閒不下來的人,而過程中他又間接的強化了他的財務結構,最極端的例子就是許多大老闆們的財富已經夠他幾輩子生活了,但仍積極的實現他的工作目標、發展他的事業,因為那是他想做的事,他也有足夠的資源去做這些事(雇用大量的腦力、勞力來幫他完成)。但對多數人而言,可能我們喜歡做的事不能賺錢,能賺錢的事我們卻不喜歡做。在財務壓力不大的程度上,可以持續發展你的財務狀況。在財務面達到一定基礎後也可以不用一直限制支出,或是極度的減少消費去符合第一點的要求(當然你很焦慮你的財務狀況也可以這麼做,至少你會比較安心)。被數字的框架限制住的生活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壓力的累積,我看過很多明明真的超過"財富自由數字"很遙遠了(也許收入已經大於支出3倍~5倍以上了),仍極致的在追求"財富自由數字",讓自己仍舊充滿了壓力,那就有點本末倒置了。
4. 財務自由可以很有彈性,心理素質很重要
人生之所以有趣,在於很多的未知等待著你去探索,對財務數字的目標也可以很有彈性,不用非得走到某一個點才能進入下一個階段,真正的財務自由並不是你所設限的那些條件達成,而是當你開始過那樣的生活就是了。
5. 學習、體驗生活、分享、幫助他人
上面這四件事是我財務自由想做的事,也是現階段我財務自由的目標。我也很喜歡這樣很真誠的人生目標(在我的追蹤中看到的下面這一段文字),雖然我並不想這麼做:
「我的人生目標,就是希望能夠過著每天在家裡打電動然後有錢會從天上掉下來的生活。」聽起來很廢,但這真的是我的人生目標,也是我現在正在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