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韓國作家鄭韓雅的知名小說《親密的異邦人》所改編的話題韓劇《安娜》,一播出便引起熱議,劇中虛虛實實的人生演繹,似乎讓我們看到不同面向的女性內心世界。
患有「雷普利症候群」的女主角誘墨(裴秀智飾)靠著謊言,一步步走向自己所編織的人生勝利組夢幻生活。起初她只是為了無關緊要的小事撒謊,漸漸為了達成內心的虛榮,而編織出更大的謊言,甚至踏入夢想中的上流社會。
改名換姓,只為達到連自己都可以欺騙的完美人設
自幼家境並非優渥的誘墨,母親失聰,僅靠父親刻苦經營裁縫店維生。一日,因為一對英國夫妻來店做衣裳,英國夫人看到誘墨覺得甜美可愛,因此教她彈琴、英語,告訴她:「要過上好生活,想要成功,就不要讓人看穿妳的表情。」
於是,年幼的誘墨漸漸懂得察言觀色,喜怒哀樂不表露於外,長年維持撲克臉來偽裝內心的想法。
一開始,她撒些小謊,向同學們誇耀自己家裡很有錢。高中時期她因成績優異且外貌出眾而成了風雲人物,直到跟老師談戀愛後被逐出學校。轉學後的誘墨因考試失利而名落孫山,但卻向家裡謊稱自己已經考上名校,並且開始在外地生活。而後結識了真正的富家千金安娜,最終假冒安娜的身份,把自己當成真正的公主,甚至成了在大學任教的李安娜教授。
誘墨這個本尊的內心世界,其實脆弱無助,但用自小習慣的撒謊,確實一步步達成想要的目標,甚至時常告訴自己「只要我想要的,沒有做不到」。最終,連自己都被騙,深信自己就是安娜。
自我欺騙以換得更好的生活,於是陷入無限謊言的人生囹圄
「雷普利症候群」,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誰
誘墨這樣連自己都可以欺騙的行為,其實來自於一種心理疾病「雷普利症候群」。這是一種反社會人格障礙。「雷普利」之名是來自美國作家派翠西亞海史密斯(Patricia Highsmith)於1955年發表的小說《天才雷普利》,主角雷普利就是個竊取朋友人生的人。
雷普利症候群的患者會因想提升身分的欲望而不斷說謊,最終連自己都難以分清是現實或謊言,活在幻想中。因患者沒有病識感,且不易察覺自身的狀況,因此提升治療的困難度與複雜程度。
這樣的人格障礙心理疾患,還是必須透過正規的醫學方式,病患須配合藥物與心理治療,若家人有發現這樣的問題,也要陪伴患者盡早就醫,能透過醫療協助,使患者可一步步走回現實生活的自己。
《安娜》的劇情也類似另一齣熱門劇《再見雷普利小姐》,故事一樣探討一位女性想扭轉人生提升身份,進而假冒朋友的學歷,只為了獲取一份穩定的工作。其實也反映出了另一個議題:女性在社會階層中所呈現的真實樣貌,究竟是什麼?是否在扭轉人生的過程中,女性所遭受到的歧視和不平待遇,會加重這樣心理疾患的症狀?因社會期待的壓力、家庭期許的外在因素,在在都讓這些女孩們活著別人所希望的人生,而不是自己真正的樣貌,更進一步將他人所期望的樣子,內化成自己以為夢想中的人生輪廓。
階級是一種複製,也是一種箝制
劇中的誘墨,後來冒用安娜的身份躋身入上流社會,也因此認識了即將競選市長的丈夫。但,依附在上流社會中,就能得到翻轉的契機嗎?還是不斷為了圓謊,說出更多連自己都意外的謊言?
當誘墨發現政商名流的不當勾結,以及為了利益可以完全臉不紅氣不喘的假造完美形象,這與自己用謊言所形塑出的假人設,又有何差異?在這樣的環境中,誘墨反而漸漸清醒,想脫離這樣虛假到令人惶恐的上流階級。但她也發現,進入了這樣的階級後,想要脫離並非易事。需要付出的代價,也是自己當初所無法想像的龐大。
或許,能開名車、住豪宅、有傭人伺候、吃穿都是頂級名牌的享受,在一般人眼裡,像是上輩子燒好香才能得到的福氣。但只有當事者才能清楚明白知道,這一切所付出的代價是更多虛情假意,甚至勾心鬥角的爭奪。究竟活在這樣紙醉金迷的華奢人生中,是享受,還是囚禁?到底,翻轉的是人生,還是被箝制的思維?
全心全意犧牲自我,並不是真正的愛
愛情本身應該是甜蜜而美好的。但,倘若愛情成為一種華麗的包裝,裡頭包裹的是利益交換,甚至認為自己全心全意犧牲奉獻就能換得對方的愛,這樣的愛情是否還能支撐下去?
誘墨靠著一步步的謊言走入上流社會,認識了丈夫志勛後,原以為自己能嫁給一個前景備受看好的新任市長,從此成為市長夫人。卻萬萬沒想到,遇到的並非良人,而是比自己更會利用謊言,包裝出完美人設,實際上卻是十惡不赦的利益崇拜者,可以連自己的妻子都犧牲,只為了成全夢想。
誘墨起先時時刻刻都配合丈夫志勛的控制,認為這樣的犧牲付出可以得到完美的婚姻。但在過程中,卻察覺丈夫控制慾極強且暴力。直到一次丈夫生氣竟掐著誘墨脖子,似乎想置她於死地,誘墨才清醒察覺枕邊人其實是恐怖情人。
在愛情路上,許多人都曾單方面的認為只要多為對方想、自己犧牲一點就可以成全這段感情,其實,在心理學上這是一種「失控的愛」。在張家齊博士的著作《失控的愛》中提及心理價值感失控者的內在心聲:「除了對別人好,我們不知道人生能怎麼過。」當然,這跟原生家庭有極大關聯,若在原生家庭中,無法真實表達內心的想法,久而久之,就會形塑出只能仰望著他人而忽視自己的人。
活出真正的自己,才得以自由
隨著劇情翻轉,最終誘墨選擇了自由。雖然是隱姓埋名的生活在外地,但擺脫奢華的紙醉金迷,沒有令人稱羨的完美人設,卻也不至於活得如此費力,像是快窒息般讓人難受。
也許,因為「雷普利症候群」的緣故,造成誘墨無法擺脫謊言,但換個角度思考,也或許是環境逼迫誘墨必須用一個個謊言保住自己,究竟雷普利們是像誘墨這樣的患者,還是總希望身旁都充斥著光鮮亮麗的整個社會結構?人生不應該只有一種活法可以被定義為「成功」,願意金盆洗手改過自新的人們可以被稱為成功;能看見自己缺點,而不斷努力改進提升自我的人也是一種成功;雖然薪水不高卻願意捐款行善給需要幫助的人,更是一種值得感到驕傲的成功。
能活出更美好且真實的自己,已不只用成功來定義,而是可以讓人生無憾圓滿的另一種境界。
雖然,《安娜》的結尾保留了開放式的想像空間,但,能替自己的人生負責,也才是最貼近自由的那一刻。
(作者為科技業PM,斜槓經營報章雜誌副刊、電子媒體專欄、部落格,文章型態跨純文學、親子教育、兩性關係、專案管理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