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爾茨訪美被嘲「美國老大哥歸來」,歐洲還要援助烏克蘭多久?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3月3日,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到訪白宮,同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進行會談。
與2022年11月訪華相比,朔爾茨此行未有任何媒體、商務代表團和內閣部長隨行,其與拜登會談後也未舉行聯合記者會,加上此前「美國炸毀北溪天然氣管道」輿情發酵、美德坦克援烏出現分歧、《通脹削減法》引發美國優先的爭議,不少美媒由此猜測,朔爾茨訪美是在「美德摩擦」的背景下進行,而軍援烏克蘭自是矛盾核心。
《紐約時報》指出,美德國內民意對援烏的反彈愈發強烈,且不僅拜登面臨2024年總統大選,朔爾茨也須為2025年德國議會大選布局,就援助烏克蘭的政治持續性而言,兩人都面臨了巨大阻力;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則稱,美德內部反對軍援基輔的力量正在成長,儘管雙方宣佈將向烏克蘭提供主戰坦克,卻在相關細節上互相責難,例如此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Jake Sullivan)聲稱,美方是在德國「苦苦相逼」下才同意對烏交付M1主戰坦克,結果引發德國的嚴正駁斥;在2月下旬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德國防長亦公開抱怨,在援助坦克方面,「有國家更願意躲在德國後面」,被認為是在暗諷美國。
而不僅美國媒體對朔爾茨來訪揣測不斷,德方亦有不少負面聲音。德國《明星》(Der Stern)週刊最新一期的封面文章便以「老大哥回來了」為題,討論朔爾茨意義不明的訪問,配上拜登牽著僅有其一半高的朔爾茨、後者卻仰望「老大哥」之景;德國基民盟領導人默茨(Friedrich Merz)亦在4日接受德媒採訪時質疑,「我們議會和德國公眾中沒有人知道這次訪問的內容」,並稱朔爾茨對華盛頓之行秘而不宣「不符合慣例」。
從更宏觀的視角來看,這般情緒並非德國獨有,面對烏克蘭戰爭難止、美國欲以北約領導之姿重返歐陸,不少歐洲國家雖仍維持援烏政策,卻已難掩民間的負面輿情湧動。

從反通脹到反軍援

回顧俄烏戰爭爆發之初,歐洲各國輿論無不熱烈響應政府的對俄制裁與對烏軍援。然而伴隨戰事久持,各國反戰示威漸起,訴求從反通脹一路上升到了反軍援,當中不僅有東歐南歐國家,還逐漸蔓延到德法等北約核心。
首先躍上國際新聞版面的是捷克。2022年9月,布拉格有超過7萬人上街遊行,喊出「捷克共和國優先」、「最好的都給了烏克蘭,只給我們兩件毛衣」,要求捷克總理菲亞拉(Petr Fiala)為親西方、親北約的政策辭職;菲亞拉則回應稱,「親俄」示威「極端且違背捷克共和國利益」。此後示威者怒火未減,又於10月重返街頭,並在全國各地組織各式小型示威。綜觀群眾訴求,人們既擔憂能源危機重挫低迷經濟,也不滿政府一味順從歐盟要求、罔顧民眾生活。
接著是位於南歐的希臘。2022年11月9日,希臘工會舉行了總罷工,要求提高工資、禁止家庭節電和停電,並呼籲取消能源消費稅和增值稅,示威者雖未直接喊出反戰訴求、也擔憂被貼上「親俄」標籤,卻直指能源危機惡化生活水準,並主張希臘預算應該優先用於本土。11月17日,希臘照例舉行紀念1973年雅典理工學院反軍政府示威的遊行,但今年的遊行多了反北約色彩,許多民眾在經過美國大使館時舉起標語「支持北約或支持和平」。到了2023年2月21日,希臘再度爆發反戰示威,民眾在美國大使館前高喊「人民殺手」,並與警方爆發肢體衝突。
意大利亦遵循了類似軌跡。2022年10月,意大利爆發大規模示威,民眾焚燒電費帳單抗議能源危機;到了11月,示威捲土重來,民眾怒吼反對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持續軍援烏克蘭,要求政府與俄羅斯進行外交接觸、促進停火和談,現場標語包括「減少武器,提高工資」、「外交在哪裡」、「不要武器,不要制裁」。據法國市場研究公司益普索(Ipsos)2023年1月發布的最新民調,有高達52%的意大利人反對向烏克蘭運送武器。
德法民情亦相繼發酵。2023年2月10日,德國記者施瓦澤(Alice Schwarzer)和左翼政治人物瓦根克內希特(Sahra Wagenknecht)在網上發起反戰連署,呼籲德國政府促進停火談判,而非持續運送武器,這一連署有超過70萬人參與。2月25日,施瓦澤和瓦根克內希特召集宣言支持者在柏林市中心集會,與會者超過萬人,瓦根克內希特在現場演講中疾呼,「我們不希望德國坦克向俄羅斯男女的曾孫開火。這完全是歷史失憶症!你們忘了德國的歷史嗎?」
部分民眾甚至唱起東德國歌,高呼美軍離開德國領土,更有數百名示威者包圍美軍的拉姆施泰因空軍基地,要求德國政府停止參與以美國為首的反俄聯盟。人們不僅出於二戰歷史記憶,不願德國過多涉入戰事,更不滿美國對德國的頤指氣使,以及朔爾茨政府的不加反抗。
同樣在2月25日,英國反戰組織核裁軍運動(The Campaign for Nuclear Disarmament)、停止戰爭聯盟(Stop the War Coalition)在倫敦舉行遊行,要求進行緊急和平談判,以結束殺戮並避免核戰爭風險。示威者雖反對俄羅斯入侵,卻也呼籲北約勿再投入重型武器、延長衝突,並要求英國政府優先考慮通過外交途徑解決戰爭,而不是將衝突作為高通脹時期增加軍費開支的藉口。除了倫敦集會外,巴黎和布魯塞爾亦舉行了類似活動,主旨同樣是反對北約代理人戰爭,數千人在歐洲議會外遊行,要求立即與俄羅斯進行談判。
當然考量到歐洲整體輿論分布,上述示威都可算是非主流意見,畢竟聲援烏克蘭的示威可謂遍地開花,各國政策仍以援烏為主要目標。但從開戰以來各地反戰聲量不減反增來看,民眾的不滿並非曇花一現,而是有其現實基礎。

國家利益還是「顧全大局」

首先,歐洲各國最初的反戰形式,多以反通脹、反電費上漲等經濟訴求展現,一來這是除了難民危機外,戰爭對歐洲最直接的負面影響;二來這般訴求較不涉及討論戰爭責任、追究戰爭遠因等複雜辯論,可以避免被貼上「支持侵略」的負面符碼。而從示威首先在捷克爆發來看,經濟與文化地緣因素發揮一定作用:經濟基礎相對羸弱、不被視為歐洲文明核心的地帶,對於通脹格外有感,也相對較無政治正確包袱。
然而伴隨戰事延燒,各國反戰情緒漸與疑歐、反美思潮相連動,人們開始將看不到盡頭的生活苦難歸咎於歐盟、北約的反俄政策,並對本國政府的「顧全大局」發出怒吼,要求其直面戰事擴大的安全風險,同時正視國內底層民眾的生計苦難。歸根結柢,便是希望本國政府爭取國家戰略自主,優先考慮國家利益,而非歐盟、北約整體的政策協調。
例如希臘反戰示威,便流露強烈的疑歐反美情緒,令人回想起2010年主權債務危機爆發後的場景。彼時希臘民眾亦反對政府配合歐盟建議的緊縮措施,不少人更是為此支持極右政客誇下海口的「退出歐元區」倡議,最後在民眾立場嚴重分裂、極右政黨大幅崛起下,主導希臘30餘年的兩黨政治在2012年大選後土崩瓦解。
由此視角來看,同樣經歷歐債危機的意大利,其反對軍事援烏的民意在2023年達至新高,或也有此自主情結作用;德國則體現了另一形式的自主訴求,因其本身便是歐盟的實質領袖之一,故反戰民眾的怒吼更多湧向了美國主導的北約。
回首戰爭爆發之初,曾有不少分析認為,歐洲可能成為勸和促談的主力,但從後續發展來看,各國終究難逃北約與美國的戰略裹脅,至今苦苦掙扎、難以脫出。2023年2月23日,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發佈《摻水的援助:西方軍事援助烏克蘭的內幕與剖析》研究報告,揭露美國援助的真實流向,以及歐洲援助的打落牙齒和血吞。
據報告指出,截至2023年1月15日,美國承諾援助烏克蘭的資金總額達到768億美元,其中軍事援助佔比最大,為465億美元,佔到61%;人道主義援助佔比最小,為39億美元,佔到5%;財政援助為264億美元,佔到34%。但在涉及400億美元的《2022年額外的烏克蘭補充撥款法案》中,僅有約17%明確指向烏克蘭,此外有超過142億美元為美國自用,佔比約36%,如更新美國軍備庫存、為美國軍事人員發放額外工資津貼等;另有189億美元的援助資金並沒有明確指出受援國,約佔47%。簡言之,據報告統計,美國援烏法案有大量資金流向美國自身,為美國軍事承包商帶來至少173億美元的額外收入,報告由此指出,軍工複合體正借俄烏戰爭進行「洗錢計劃」。
而與美國相比,歐洲的付出相對顯著,例如在承諾援助的絕對金額與援助國GDP的比值排名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皆高於美國;在援助國重型武器庫存中實際交付烏克蘭的比例排名中,挪威實際交付給烏克蘭的重型武器佔比約為23%,排名第一,美國則僅有2%,遠低於波蘭、捷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等其他西方國家;在承諾援助烏克蘭預算的實際支付比例排名中,德國以100%高居榜首,美國卻僅有48%,低於日本、法國、荷蘭等國。
由上述數據來看,美國不只欲借俄烏戰爭放血俄羅斯,還有意借此消耗歐洲,讓各國在戰爭泥淖中持續失血,最終不得不在能源、軍事、經濟各領域依附自己。如今歐洲的反戰民眾未必知曉上述數據,原始出發點也更多是不滿高物價與昂貴電費,卻正匯為抗阻美國裹脅歐洲的主力之一。到頭來,這場戰爭不僅突顯俄羅斯與美國、烏克蘭的對峙,更折射歐洲自主與美國宰制的持久博弈,從北溪議題到朔爾茨訪美被嘲,皆是此理。伴隨戰情持續,雙方角力將更顯激烈,「歐洲還要軍援烏克蘭多久」,則必然成為各方激辯的重點話題。
原文發表網址:
2023.3.8
朔爾茨訪美被嘲「美國老大哥歸來」 歐洲還要援助烏克蘭多久?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874826?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4會員
384內容數
國際時事與政治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劉燕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月28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出訪中亞國家哈薩克與烏茲別克,作為赴印度出席20國集團(G20)外長會的前導行程。
2月24日俄羅斯烏克蘭戰爭周年,中國外交部發布《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各界對此回應不同。
俄羅斯烏克蘭戰爭周年前後,中美俄的外交博弈持續展演。
俄羅斯烏克蘭戰爭一周年前夕,2月19日凌晨,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秘密飛往波蘭,再自波烏邊境搭乘10小時的火車進入烏克蘭,經歷近6小時的閃電訪問後,再於20日當天返回華沙,開始訪問波蘭的行程。
俄羅斯烏克蘭戰爭周年前夕,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於2月20日現身烏克蘭基輔。
電影《滿江紅》上映後,中國輿論場掀起一波「秦檜討論潮」,範圍從「電影是否洗白秦檜」,一路延伸到了「為何只罵秦檜不罵高宗」。近期適逢俄羅斯對烏「特別軍事行動」將滿週年,秦檜竟也與俄烏戰爭有了交會。
2月28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出訪中亞國家哈薩克與烏茲別克,作為赴印度出席20國集團(G20)外長會的前導行程。
2月24日俄羅斯烏克蘭戰爭周年,中國外交部發布《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各界對此回應不同。
俄羅斯烏克蘭戰爭周年前後,中美俄的外交博弈持續展演。
俄羅斯烏克蘭戰爭一周年前夕,2月19日凌晨,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秘密飛往波蘭,再自波烏邊境搭乘10小時的火車進入烏克蘭,經歷近6小時的閃電訪問後,再於20日當天返回華沙,開始訪問波蘭的行程。
俄羅斯烏克蘭戰爭周年前夕,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於2月20日現身烏克蘭基輔。
電影《滿江紅》上映後,中國輿論場掀起一波「秦檜討論潮」,範圍從「電影是否洗白秦檜」,一路延伸到了「為何只罵秦檜不罵高宗」。近期適逢俄羅斯對烏「特別軍事行動」將滿週年,秦檜竟也與俄烏戰爭有了交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以色列制定攻黎巴嫩計畫,真主黨領袖警告將全面無上限反擊、賽普勒斯若協助以色列就一起打。 俄羅斯北韓簽訂戰略協定後,南韓跳腳宣布要援烏。 BJ:看起來另一場戰爭隨時爆發(早就爆發?),再來就世界大戰了。老美(拜登)的態度最關鍵。 川普是很糟糕,但拜登已經搞砸了,民主最重要的精神不就是搞砸換人嗎?天佑
美烏雙邊安全協議 今天早上看到一則新聞... 美國總統拜登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於6月13日在義大利簽署雙邊安全協議,拜登表示,目標是強化烏國長期且可恃的防衛及嚇阻能力,主要是提供武器和彈藥、情報共享、代訓烏軍,以及強化烏克蘭軍隊和北約軍隊之間的軍事互操作性,而不是派遣美軍到烏克蘭作戰。;澤倫斯
以色列加派軍隊進入拉法。俄羅斯獲開戰來最大戰果。布林肯在基輔酒吧高歌。 BJ:天佑人類。 --- 斯洛伐克總理遭槍擊後穩定。 BJ:有些媒體現在開始帶風向,說這位總理言行多爭議?導致OOXX 諸君,檢討被害人,這就叫仇恨言論! --- 美國擴大對中關稅後,普丁訪中。美道瓊突破四萬點後下
大民族主義者,總有自己看不見的矛盾。在他說「西方對俄烏戰爭的影響,只會造成斯拉夫民族國家自相殘殺」的同時,輕輕放過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斯拉夫民族國家自相殘殺)的責任,也忽略1991年蘇聯解體後,被蘇聯承認也被蘇聯各成員國承認的烏克蘭國家主權。
拜登公開要求以色列立即停火,內唐亞胡不鳥,堅持攻拉法。土耳其展開對以色列制裁。 中國強硬表示有權與俄經貿合作。烏克蘭改用陸製無人機。 BJ:拜登是老外交官出身,黑臉白臉兩面手法玩得很熟,只怕大家都早看穿那一套了。天佑人類。 --- 南韓國會大選,在野黨大勝。美日峰會,升級軍事同盟。 BJ
自俄烏戰爭後,西方主流媒體對這位強人領袖因入侵烏克蘭多投以譴責的評論。而德國第二公共電視台2022年所出的紀錄片,卻展示許多受眾者看不到的一面。 2001年甫上任一年的俄羅斯總統普丁受邀至德國國會發表演講。 跟施洛德前總理超麻吉的他,國會殿堂以流利的德文發表演說驚豔全座,且內容令當時德國政壇耳目
Thumbnail
俄羅斯總統普丁宣布對烏克蘭採取軍事行動的決定。同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宣布與俄羅斯斷交。烏克蘭多座城市遇襲,釀嚴重死傷。烏克蘭全境進入戰時狀態。
Thumbnail
法國提出向烏克蘭派遣地面部隊的建議,受到俄羅斯的強烈反對。 烏克蘭與俄羅斯及北約之間的衝突加劇,引起歐洲盟友及國際社會的關注。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會議上的評論可能引發地區局勢進一步惡化。
Thumbnail
2021/6/4 拜登「更深層、更廣泛、更精準、更有系統」的對華競爭,尤其表現在量力而為用於焦點。美國形勢天成的離岸地位,正好有助於進行重點的輪替。「再平衡」與「印太」完全是邏輯一脈相承。在地緣政治上就是抓大放小,需謀求與俄國改善關係。雖然拜登、布林肯等必須靦腆說是「追求對俄可預期、穩定的關係」?
Thumbnail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最近特朗普有关北约的言论。这两天还是挺火的。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最近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南卡罗来纳州举行的一次集会上​,讲述他曾在一次和其他北约成员国领导人会面时,其中一个北约成员国的总统问他:“如果我们不付待在北约组织的会员费,在遭受到俄罗斯
以色列制定攻黎巴嫩計畫,真主黨領袖警告將全面無上限反擊、賽普勒斯若協助以色列就一起打。 俄羅斯北韓簽訂戰略協定後,南韓跳腳宣布要援烏。 BJ:看起來另一場戰爭隨時爆發(早就爆發?),再來就世界大戰了。老美(拜登)的態度最關鍵。 川普是很糟糕,但拜登已經搞砸了,民主最重要的精神不就是搞砸換人嗎?天佑
美烏雙邊安全協議 今天早上看到一則新聞... 美國總統拜登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於6月13日在義大利簽署雙邊安全協議,拜登表示,目標是強化烏國長期且可恃的防衛及嚇阻能力,主要是提供武器和彈藥、情報共享、代訓烏軍,以及強化烏克蘭軍隊和北約軍隊之間的軍事互操作性,而不是派遣美軍到烏克蘭作戰。;澤倫斯
以色列加派軍隊進入拉法。俄羅斯獲開戰來最大戰果。布林肯在基輔酒吧高歌。 BJ:天佑人類。 --- 斯洛伐克總理遭槍擊後穩定。 BJ:有些媒體現在開始帶風向,說這位總理言行多爭議?導致OOXX 諸君,檢討被害人,這就叫仇恨言論! --- 美國擴大對中關稅後,普丁訪中。美道瓊突破四萬點後下
大民族主義者,總有自己看不見的矛盾。在他說「西方對俄烏戰爭的影響,只會造成斯拉夫民族國家自相殘殺」的同時,輕輕放過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斯拉夫民族國家自相殘殺)的責任,也忽略1991年蘇聯解體後,被蘇聯承認也被蘇聯各成員國承認的烏克蘭國家主權。
拜登公開要求以色列立即停火,內唐亞胡不鳥,堅持攻拉法。土耳其展開對以色列制裁。 中國強硬表示有權與俄經貿合作。烏克蘭改用陸製無人機。 BJ:拜登是老外交官出身,黑臉白臉兩面手法玩得很熟,只怕大家都早看穿那一套了。天佑人類。 --- 南韓國會大選,在野黨大勝。美日峰會,升級軍事同盟。 BJ
自俄烏戰爭後,西方主流媒體對這位強人領袖因入侵烏克蘭多投以譴責的評論。而德國第二公共電視台2022年所出的紀錄片,卻展示許多受眾者看不到的一面。 2001年甫上任一年的俄羅斯總統普丁受邀至德國國會發表演講。 跟施洛德前總理超麻吉的他,國會殿堂以流利的德文發表演說驚豔全座,且內容令當時德國政壇耳目
Thumbnail
俄羅斯總統普丁宣布對烏克蘭採取軍事行動的決定。同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宣布與俄羅斯斷交。烏克蘭多座城市遇襲,釀嚴重死傷。烏克蘭全境進入戰時狀態。
Thumbnail
法國提出向烏克蘭派遣地面部隊的建議,受到俄羅斯的強烈反對。 烏克蘭與俄羅斯及北約之間的衝突加劇,引起歐洲盟友及國際社會的關注。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會議上的評論可能引發地區局勢進一步惡化。
Thumbnail
2021/6/4 拜登「更深層、更廣泛、更精準、更有系統」的對華競爭,尤其表現在量力而為用於焦點。美國形勢天成的離岸地位,正好有助於進行重點的輪替。「再平衡」與「印太」完全是邏輯一脈相承。在地緣政治上就是抓大放小,需謀求與俄國改善關係。雖然拜登、布林肯等必須靦腆說是「追求對俄可預期、穩定的關係」?
Thumbnail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最近特朗普有关北约的言论。这两天还是挺火的。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最近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南卡罗来纳州举行的一次集会上​,讲述他曾在一次和其他北约成员国领导人会面时,其中一个北约成员国的总统问他:“如果我们不付待在北约组织的会员费,在遭受到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