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5|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國泰金,思考或許要很複雜,操作判斷可以很簡單。

國泰金2021年初到目前的週KD
國泰金2021年初到目前的週KD
這兩年來,個人自評,如果說有啥心理壓力,應該九成以上是來自這檔個股吧。
從2021年初看到至少2026年的長線投資,穿插波段來回的優化節奏操作。
2021年初到2022年4月順風順水,該拿的波段都有拿下,但在2022年5月後開始逆風,第一次執行停損:58元附近買回,但沒多久在55元附近先執行停損。
從此開始,壓力臨身:不是說長期投資,為什麼要停損?都接近50元了,為什麼還不買回?都跌破50元了,為什麼還不買回?
會有這些壓力,個人認為是一般人的觀念,這幾年受僵化的存股思想影響太過。如果沒有這次停損,會直接導致2021年到2022年4月累積的戰果,直接去掉1/3。
後來2022年第三季決定在45元以下開始分批買回,之後個人自評壓力算達到峰值,因為分批買回的過程當中,股價最深跌到36.25元,這等於只閃過主跌段的前一半,吃下後一半跌幅。
會有這壓力峰值,可以單純歸於當時整個產業連續重大利空重擊的市場恐慌。如果沒有2022年年底藉著現金增資時程節奏優化的波段反敗為勝,客觀來說,我也沒資格再寫今天這篇文章。
姑且不去論中間優化節奏的影響,目前還沒爬回2022年第三季設定的回補價45元是事實。且加上到今日,時不時的歐美農會出了問題,還是都會帶來對國泰金的質疑跟恐慌。
那到底是為什麼?在2022年5月明顯逆風之後,個人還是選擇持續追蹤、操作下去,承受這十個多月來的主要壓力段,而不是選擇直接放棄這檔個股就好,省事事省?
想太多一文,思考的複雜程度是為了避免大賠設下各種護城河,但一般人的操作判斷,可以很簡單:
題外話先講另一檔長期投資個股三陽:
三陽股價這種惹人厭的能力,看來是跟著本業,也是有著長期在成長的趨勢。這幾年從20元以下,隨著本業、每年配息成長,一路能被罵到40元,真的強。
再回看去年第三季以後到目前的國泰金:
以上。 2023年3月25日AM 11:20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格式不限、內容不限的隨意文章。純粹個人心得抒發以及自我紀錄檢討,不代表任何推薦。 請以質疑的心態看待任何內容 注意風險。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