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07|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政策上得不償失,倫理上絕對不可的一偏之見──評沙特的棄台論(3/3)●雲程(2011.06.07)

    政策上得不償失,倫理上絕對不可的一偏之見──評沙特的棄台論(3/3)●雲程(2011.06.07

    歐巴馬避免刺激中國的政策已定?

    作者提到,歐巴馬政府對中國是交往與合作,這是2009923日在聯合國的演講中強調與中國「基於相互利益與尊重的交往時代」,是舊的訊息。在釋放此訊息後一年,歐巴馬對中國的態度有了180度的轉變。他訪問印度、印尼、韓國、日本,明示支持印度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對日本也表示了相同的意向。[1] 作為政策幕僚,作者的時光停留在2009年秋天不動嗎?

    作者說,美國的政策在看重中國經濟與軍事影響力而避免刺激中國,從而支持馬的政策。

    但他來不及引述的是20115月中解放軍總參謀長陳炳德訪美時說:「這次我們到美國來訪問,看到美國的軍事力量和技術,讓我甚為吃驚。」以及「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超級大國,中國挑戰美國沒有這個文化,也沒有這個能力。[2] 美國從未對中國說過類似的話。因此,答案是:美國並不是懼怕中國。顯然,沙特據以推論的假設並不存在

    沙特所認為的仍很有能力的美國因此判定介入台海問題時成本大增,從而支持台灣的意願低落。馬與其盟友已經完全執政,卻依然縮減預算造成軍購延宕。一下子稱讚馬,一下子因為馬所造成的局面而勸美國放棄台灣。作者不斷在玩的就是一種套套邏輯

     

    台灣藩屬化的骨牌效應

    沙特形容台灣的國際空間,必須要中國首肯才能實現。中國擁有台灣的否決權,中國已經實質上成為台灣的宗主國。但沙特並未說明在事情發生的過程中,美國的態度與努力為何?只多次強調美國的政策在不刺激中國。只要「不刺激中國」,其餘如民主、自由、人權價值和生活方式都不重要嗎?

    難道沙特是典型的「打不過就加入他們」的信徒?事實上,沙特反而是「『判斷』一定打不過的,不如先加入他們」?那美國的利益呢?因為作者提及美國鼓勵和平手段解決台灣問題,又提及這是季辛吉與布里新斯基等人「以美國利益為考慮解決台灣」的基本立場。

    問題是,作者從不討論:台灣以和平方式放棄給中國,然後呢?沖繩、日本、韓國、關島、菲律賓、越南、新加坡、印度等等骨牌連鎖反應作者一律不討論,只限定在「兩岸」。作者的切入視點,似乎沒見到美日安保,而是一種「國共決定論」,然後美國再評估可能的選項如何。換言之,作者的不是美國的或太平洋的,而是國共的。

    沙特說,現在中國對台灣發揮影響力槓桿,是以兩岸快速改善的關係的呈現,是以經濟、國際、軍事影響等多種面貌呈現。

    作者引述201010月柯林頓國務卿在夏威夷的演講,她提及亞太各國卻跳過台灣,且20102月的美國國防檢討〈四年國防檢討〉(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也未提及台灣。作者認定這就是美國要放棄台灣的徵象。

    問題是,美國與台灣當局無外交,國務卿要如何在正式演說中提及與台灣的合作?作者大概忘記了,此一現在並非今日獨有,自從1979年以來就是這樣。問題是,作者未看見這段期間美國繼續決定軍售台灣的「矛盾」事實。

     

    同盟是共同價值的展現,棄台論太輕浮

    總之,作者為了替「棄台論」善後,在結論中強調台灣民主也無法扭轉這趨勢。最後,作者認為美國應盡其所能向日本保證。問題在於,失去台灣日本的與那國島與下地島等沖繩縣,立即受到衝擊。美國要如何保證?台灣對美國的重要性雖非直接,但對日本卻是非常關鍵。台灣有變,兩者的急切程度完全不同。假使日本佔據美國亞太政策的關鍵地位,支持對日本安全至為關鍵的台灣,而不是放棄,豈非更為正確,更為有效率?

    從海權的角度看,台灣不僅與日本(美日安保)密切關連。其實,台灣也是南海問題的隱形籌碼。假使放棄台灣,中國頓時取得南海問題的籌碼,於是,向來劍拔弩張的南海將成為信心十足的中國軍事擴張的重點。爆發軍事衝突僅是時間問題。而南海衝突將是更大型衝突的起點。

    放棄台灣,等於坐視甚至認可中國合併台灣。台灣一旦被中國併吞,則從印度洋到西太平洋的航路將因此受阻,不但台灣海峽是中國的內海(Mare Nostrum從而也鼓勵中國進取南中國海,而後者已是現在進行式。中國取得台灣與南海的結果是美海軍第七艦隊被迫切割為兩區域。在此情形下,所謂的向日本保證不會產生權力基盤的變動,實在是空話一場。長遠來看,中國崛起必定要以中心大陸控制兩海洋(太平洋與印度洋)為條件,因此,台灣與緬甸和巴基斯坦,就是中國控制兩大洋完成霸權的前進基地。將台灣送給中國,其立即而來的骨牌效應就是中國租借巴基斯坦與緬甸的港口。美國喪失印度的信任感,只是時間問題。

    另外一方面說,沒有共同價值就沒有同盟,特別在軍事上是如此。北約固然不用說,二次大戰與美國立場稍有不同的德國與日本,也必須經過去除軍國主義、去除集權、以及民主化,歷經漫長的共事與演訓過程,才取得真正的盟友的地位。台灣,雖然不如德日兩國,卻也與韓國同級。今天為了長期競爭者中國而放棄盟友台灣,怎麼說都因小失大。

     

    偏見顯現於語言

    最明顯的偏見是,沙特以大量正面字眼稱頌馬政府與國民黨,如constructive (p.5)positive (p.5)moderate (p.5)remarkable (p.5)mainstream popular sentimentmutually beneficialpolicies of reassurance and moderation (p.7)impressive (p.8)breakthrough (p.9)等,卻以更大更強的負面用語描述民進黨tumultuous and often dangerous crises (p.5)enormous controversy and tension (p.5)DPP partisans (p.5)with a reputation for poor governance and rampant corruption as well as with low approval ratings (p.7)dangerously provocative (p.7)upset the stability (p.7)maneuver (p.7)等。文字的使用已經證明了其已偏離價值中立,其餘「論證」只是多餘。

     

    結論

    作為一個「紅隊」立場的學者,沙特的主張自應得到較大的寬容。但其推論則缺失處處,不能被學者誤認或行政官員誤用為下一階段的政策。

    一般而言,政策若已成形,評論者自可選擇價值中立而只管操作層面,因為價值已經融入政策中。不過,當處於典範移轉(paradigm changing)狀態下,任何對政策的評論必須基於價值引導。一如1946年前後,美國面臨調整與蘇聯的關係時,肯楠(George F. Kennan)的著名長電文(the Long Telegram)與日後登載餘《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的匿名文章(X article),也是基於價值的長期戰略規劃。現在,美中兩國相隔太平洋兩端,要如何調整關係已經不是放棄台灣與否,這種局限於國共或美中台三方視野的關係,而是整體美中交往態勢的一環,包括了南海問題、美日安保、美印中關係、美蘇再調整等議題。長遠而言,是一種美蘇對峙(從而利用中國),轉化為美中關係(對峙或合作?)的典範移轉。這時候,中國是美國對外關係的直接對象,而不是可以卸除責任的青少年。

    總而言之,不計後果的主張放棄台灣──在政策上得不償失,在倫理上絕對不可,是令人遺憾的一偏之見。 【完】

    【連續閱讀】
    政策上得不償失,倫理上絕對不可的一偏之見──評沙特的棄台論(1/3雲程(2011.06.07
    政策上得不償失,倫理上絕對不可的一偏之見──評沙特的棄台論(2/3雲程(2011.06.07
    政策上得不償失,倫理上絕對不可的一偏之見──評沙特的棄台論(3/3雲程(2011.06.07

    【相關閱讀】
    網友評沙特「棄台論」

    沙特的「棄台論」
    主權限縮成藩屬

     



    [1] 櫻井よしこ,米中G2時代〉が来れば、世界は「民主主義国家」と「強権国家」に二分されてしまう〉、《SAPIO2011.05.04-05.11pp.38-39

    [2] 〈美中試圖在兩軍關係中尋求和諧〉,VOA2011/05/18 http://www.voafanti.com/gate/big5/www.voanews.com/chinese/news/20110518-US-CHINA-MILITARY-122197909.html accessed on 2011/06/02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真如/神性/梵,是單純存在,故無內容、不變動;無形性,故遍時空;先驗,故僅存概念中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