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5/15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地滑能量超過地錨拉力 斷裂面並無鏽蝕



    Comment

    我並非地錨專家,也非土木專家,但因對PC鋼絞索產品略有涉獵,不免要發表此次二高走山中地理、地質專家群起評論土木設施缺陷的看法。

    地錨這種東西,性質是一種輔助工具。其長度約在20公尺前後,足以固定的是一些表面崩落,也能夠透過對PC鋼絞索的預力,增加地層之間的摩擦力。但假使整座山移動,重量動輒幾十萬噸、百萬噸,區區地錨是毫無辦法的。

    地錨的施工,也透露其輔助的角色。地錨施工時,邊坡或開挖面已經完成,並且能夠透過其「自重」(dead load)得到初步的安定(否則如何施工?)。地錨於是以一種輔助的角色,對應如潮濕、振動、溫度等等的外來的「動態負荷」(live load)。換言之,現場先達到土或砂以「內部摩擦角」自然產生穩定狀態的那種斜面角度,之後才出動地錨透過摩擦力或承壓力轉換幫個忙,補一下。

    邊坡相對於山體,只是皮毛。期待地錨穩固邊坡,從而阻止山體移動,是不實際的。山體若無法自我平衡,任何人為工程技術都無法抵擋,包括打入直徑12的基樁。

    200m長山體的瞬間、完整移動,怪罪20m的地錨?不必專業也知道,批評太過火。

     

     

    15.2mmPC鋼絞索而言,破斷力為26.6ton,預力在0.7,因此每根承受18.62左右。600根,就是11,172ton。問題是,已經開始滑動時,其滑動力量對於鋼絞索而言,是剪力,則11,172噸又要減半,變成6,000不到。而山體,據估計是200,000噸(一說40萬噸)。少兩個0,風馬牛。

    至於,順向坡滑動還有三種,是基腳破壞?底部破壞?或是,斜面內破壞?理亦未明。

    事情有短中長、近中遠,或現場、鄰近與系統等不同角度,觀察災變現場是一種角度,但鄰近地區有何變異?甚至於更遠的區域地理系統有無變異?都有可能是成因。看此次走山狀況,地理或地質專家,該去忙這一塊才是。

    總歸一句,馬英九說得對:毛毛的。但他說的時候是沒與沒地震的,現在是沒雨,卻有地震。

     

    地滑能量超過地錨拉力 斷裂面並無鏽蝕

    針對外界質疑交通部設計施工不良,才導致汐止崩山一事,國工局昨天派員到現場蒐集資料,初步發現遭到扯斷的鋼索,是從中間斷裂,並非地錨的兩端,從斷裂面觀察,也沒有鏽蝕的跡象。不過,現場也有部分錨頭出現生鏽,對此,國工局副局長張純青表示:錨頭鏽蝕有可能是雨水滲漏,可能是少量的瑕疵,但鋼索及錨頭結構,承受了超過安全係數設計的上限的拉力,才會從中間斷裂。原始工程設計雖然採用三倍的安全係數,但走山所施加的破壞遠遠超過原始設計。(彭群弼報導)

    國工局表示:地錨的結構設計一共有三段,透過鑽孔深入邊坡內十幾到三十幾公尺的岩盤,以高壓方式灌入混凝土,形成地錨的基座並抓住岩盤,隨後以具備彈性的鋼纜與地表邊坡上的地錨頭相連。地錨的抓力,則是依照事前的地質調查,以及過去當地的歷史紀錄,推估可能產生地滑的力量,為了安全起見,安全係數設定為推估地滑力量的三倍。換言之,如果推估地滑能量有一百噸,地錨就必須耐受住三百噸的拉力。這一次發生走山事件的邊坡,一共施作了近六百根的地錨。每一根地錨由七股鋼纜構成,每一根可承受18.7噸的拉力,換言之,每組地錨鋼纜可承受的拉力上限超過130噸。

    至於外界質疑,地錨設計不良以及觀察到鏽蝕的現象。國工局前一天派員到場勘查後,初步觀察地錨斷裂的位置在「鋼纜」的中段,並非地錨的兩端,鋼腱本身也沒有嚴重鏽蝕,顯示地錨的主結構沒有受損,而是現場約40萬噸的土石崩落,遠超過原始的設計承載力,地錨才會「從中扯斷」。

    至於地錨的鏽蝕爭議,國工局表示:如果是在地表端的錨頭生鏽,可能是雨水從地表的裂縫滲入,屬於個別的瑕疵,地錨雖然深埋在地下十幾公尺,但都有防水的設計,以往施工的做法比較容易出現孔隙,但事故地點已經採用改良後的工法。地錨遭扯斷,並沒有出現在頭尾兩端,而是從中間斷裂,顯示,應該是滑動的力量太大所造成。

    http://bbs.sina.com/viewthread.php?tid=170921




    基隆28日晚3.6地震 震央近火山?氣象局:不宜驟下定論 ●NOWnews2010.04.29

    28日晚間的746分,台灣北部發生芮氏規模3.6有感地震。根據中央氣象局資料顯示,地震震央位在基隆市地震站北偏西方10.8公里處,雖僅有基隆市、基隆港、台北市等三地感受到最大震度1級,不過,今(29)日卻有平面媒體指出,儘管這起地震規模不大,但震央位置敏感,憂心震央位置是否為大屯火山地震帶向外海延伸。不過,氣象局則認為,不宜驟下定論

    北二高走山意外,就發生在基金段,昨晚基隆卻又意外發生地震,引發恐慌與揣測。這起規模3.6的地震,震央位在基隆市地震站北偏西方10.8公里、深度9.8公里,中國時報今日就報導質疑,這起地震的震央位置恐怕十分敏感。

    報導說,這起地震規模不大,「但震央位置十分敏感,到底是大屯火山地震帶向外海延伸,還是跟山腳斷層活動有關?」對於外界把這起地震和冰島火山爆發產生聯想,氣象局則強調,這起地震規模小,震央又在北海岸近海海底,不宜驟下定論。

    事實上,除了基隆地震外,昨晚深夜1058分在屏東恆春地震站東南方35.7公里處,也發生規模4.8的有感地震,這起同樣位在外海,深度27.3公里的地震,最大震度為屏東鵝鑾鼻的3級,而在台東蘭嶼,也有1級的震度。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429/17/24qw4.html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