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也是聽到瓦基podcast介紹過的,把哈佛商業評論過去最受歡迎的三十篇文章集結出版,裡面說的主題從個人提升到企業發展都有,有些比較偏向給主管層級的文章我就沒專心看了,以下兩篇文章是我比較有印象的
杜拉克教你自我管理
又遇到彼得·杜拉克了,之前才剛看過在咖啡廳遇見彼得·杜拉克,現在又遇見他了,文章一開始就寫歷史上那些成就非凡的人物如莫扎特、拿破崙、達文西都很會自我管理,但現在,大多數人也都必須向他們向他們一樣懂得自我管理,要懂得開發自我,思考把自己放在什麼位置才能發揮最大貢獻,以前人大多不用選擇職業,鐵匠的兒子打鐵、商人的孩子經商、士兵的女兒嫁給士兵機會更高,父母給予孩子的資源環境就是平常所接觸的,他們只要照著父母給的環境即可有穩定的生活,在現代網路擴大了我們的接觸範圍,我們有了選擇職業的自由,但在我們成長的途中網路的誘惑也不少見,我們更需要能夠自我管理,才不會迷失方向。
下面是一些有關個人成長的重點建議
回饋分析、改進
在一開始尋找定位的時候,我們也不知道什麼才是適合我們的方式,每當我們做了一個改變的決定時,記錄9-12個月的行動,分析自己理想中的情況與現實狀況的差異,這可以讓我們知道做了什麼是有用的,哪些又是無用的。
經過回饋之後,我們可以理解自己是不是有缺少什麼技能要補足的,促發自己去學習新技能。
反省
有時候會因「知識的傲慢』產生無知的心態,一句諺語:半桶水響叮噹,在我們剛開始學習有成的時候,自信心會膨脹,覺得自己很行,這時候會產生一種看不起他人的心態,我們要能夠時常提醒自己並且修正這種心態,要覺得別人身上永遠都有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
找出自己的學習方法
每個人的學習方法不同,有人書寫、有人分享、有人聆聽,各種方法都有,之前在聽podcast有聽過內向、外向的差別,內向的人接收到資訊之後會把所有想法在內心總結之後才做出決定,外向的人接受到資訊之後開始滔滔不絕地分享,可能說了十種想法最後執行一種,這些沒有分好壞,只有適不適合自己。
別在高喊沒時間
這篇的作者是威廉·翁肯以及唐納德·華斯
以前公司的管理風氣是命令及控制,上司說什麼部屬就怎麼做,但是許多任務跟工作上的難題就會變成需要主管親自下達指令才能獲得進展,這佔用了許多主管的時間,作者把這些問題比喻成猴子,餵飽猴子他們才會消失,餌食就是時間,當部屬工作中猴子出現時,他們回報給主管 ,這時候主管就從部屬承接了餵養猴子的任務,主管跟部屬的立場馬上就反轉了,部屬等待主管餵飽猴子的這段期間無所事事,只能等待主管完成餵養動作自己才能做出行動,越多部屬遇到猴子,主管身上的猴子也就越多,主管自己的時間都拿來餵這些猴子,部屬也因為要等主管餵飽猴子才能繼續執行工作,整體公司的效率就下降,現在主管有另一個選擇,就是把主動權還給部屬,讓他們可以自己餵養猴子,只要在有需要的時候主管稍微介入一下即可,放給部屬主動權是要花時間培養部屬主動性的,也就是培育人才的重要性,這篇文章似乎給當時的各大公司一種做事方法轉變的契機,我們現在社會也越來越強調員工自主性,優秀的人才會自己解決問題,只要適當的放權給他們即可,不過主管也要根據員工能力開放不同階段的權限,不是說每一個員工都放給他去做。
後記
如果不看筆記,對這本書的印象也只剩下猴子這篇,可能是因為裡面大部分的內容跟我現在關注的事物關係不大,所以在讀過之後沒有留下太多的印象,猴子這篇算是比較有打中我的心裡的想法,有一些事情主管放給部屬去做,可以培養人才也能減輕自己工作負擔,可能以前出社會第一份工作遇到的主管是控制與命令的這種類型,所以看到這種類型的文章都會印象比較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