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颱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颱風“烟花”在浙江海鹽、上海金山之間登陸。全城警戒、暴風雨大作中,家裡亦取消了所有的出行計劃,就地居家避險。颱風記憶對我一個上海人而言不算新鮮,倒是一個個有關颱風的記憶碎片,有如一張張畫片,串聯起我和這座城市的諸般共情和記事。
2005年“麥沙”在金山登陸,彼時我正在讀小學,不知學了什麽地學著圍棋。那日是既定的考級日。記得早上見雨勢不大,全家便乘車去了金山的考級點,卻不知不覺鉆入了“麥沙”的前沿風暴中。最終因天氣的惡化,考級取消並人人晉級。我們則是在離開考場后,迎著暴風雨,在沒過脚踝的大水中,以汽車報廢爲代價,好不容易撤入了金山“世安大酒店”避風雨。一夜過去,道路兩側的樹木盡數被暴風折倒了。
2008年,因“海鷗”颱風而次日停課的通知再次出現在已是初一生的我的作業本上。此前,2004年的“蒲公英”和2007年的“韋帕”已讓此類狀況於我毫不陌生了。從“蒲公英”到“海鷗”,我轉學又畢業,走過了三個學校。當年“麥沙”時我們居住的“世安大酒店”後約兩條街面之處,在2008年已在金山區的大開發中崛起成爲金山的CBD。外婆家也在這一年搬到了這裡。
“海鷗”、“蒲公英”、“韋帕”三個颱風最終都和上海擦肩而過,未有太大實質性的災害。但每每念及颱風,總記得那時候的甲同學爲了停課而歡呼,乙老師敦促大家停課在家好好自習,云云。後來又經過了在“梅花”颱風中的高中入學。不知不覺中,甲同學工作了,乙老師退休了,我從太平洋的這一端飄到了另一端。
2008年海鷗前後,我以一篇《碧海金沙不是夢》的徵文拿了校一等獎。一年後,小時候時常去的金山海邊的荒灘被建成了的碧海金沙城市沙灘代替。但願景達成之後,因爲越來越忙的學業,我其實并沒有去過幾回。如今電視中看到“烟花”颱風之下,城市沙灘淹沒在漲過大堤的海水中,漫漫海浪將2005年的斷樹、2008年的沙灘、大海彼端的南加州、密歇根湖畔的芝加哥,都連在一起了。
來來回回的颱風記憶中,隱隱約約浮現出故土上海的輪廓來。既有北島筆下“城門開”那樣充滿鄉土情結的溫馨(雖然這本書寫的城市并不是上海),也有葉文心筆下“摩登繁華”那樣跨越時代的歷史敘事。烏雲下,萬國建築群挂起防汛旗標;雨聲中,打開2005年的舊照,又想寫些什麽,卻又覺上海之大,我之小,似事事可寫,又無所適從。只覺故鄉之於我,只存在於安放颱風記憶的時間膠囊中;又覺但凡風浪中裹挾著熟悉的海潮鹽味之處,處處皆是故鄉。
avatar-img
1會員
10內容數
“跨國+流散”視角,在密歇根湖畔的芝加哥,探討關於社會正義的話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南部才剛收拾好凱米颱風的殘局,又來了山陀兒。全台嚴陣以待,已經好多年沒有被颱風如此肆虐了。還記得我第一次對颱風有概念和印象,是1996年的賀伯颱風。
Thumbnail
今天是月經第二天,昨天睡了一整天,想說趁颱風來之前,去趟金山看海(身體不舒服的時候特別想念海) 上次從陽明山騎車過去金山剛好是10年前,那次也是碰巧遇到大雨跟起霧。風雨無阻,今天無論如何老娘就是要去看海了!沒想到金山的雨也是不小,沒法悠閒的坐在海邊,我來到黑媽媽白冰冰老宅手沖咖啡,感謝他們提早開
Thumbnail
以前每年都有好幾個颱風侵台,所以颱風天的相關記憶可不少,這次凱米帶來我記憶中最大的雨勢(嘉義竹崎的累積雨量是全國前幾名) ,而且居然放了三天颱風假,讓我想起小時候的許多記憶。 開始知道有颱風這玩意的時候,大概是幼稚園年紀,當時住北投區。 四十多年前北投區常淹水,只要到颱風天,老爸就要把車開走,記
Thumbnail
*紀錄一下颱風那幾天和看奧運開幕的心得。 聽說今年第一號會登陸的颱風,叫凱米。每次颱風來襲之前,傍晚的夕陽餘暉總是美得令人窒息,這次也不列外,午後烏雲開始籠罩,我拿著手機爬上頂樓拍下傍晚的惆悵。看著那一坨赭紅潑灑在紫色天幔上,腦袋卻想著是兒
Thumbnail
凱米的威力 去年,有機會登陸台灣的颱風,總是缺那一腳就轉向,即便是百分之90,也都會在即將觸路時,差那一點就可以進來,可以帶來比較豐沛的雨量,結果,總是轉向。 今年的第一個颱風,帶著有點僥倖的心裡,可能又會像去年一樣……只聞腳步聲……  應該是任誰都猜不到,這位凱米不僅登陸,還遲遲不肯走,它帶
這次重創高雄水災的凱米颱風(我上班期間不知道甚麼颱風來襲,看著英文拼音就像台語的「拍密」,中文意思是「不好的」),你覺得是天災嗎?我覺得是人禍,為何我會這麼說。
Thumbnail
臺灣受到颱風侵襲,一名居民看著窗外颱風肆虐,表達對颱風損害和大自然的恐懼和擔憂。生活的瑣事和颱風造成的破壞交織在一起。
Thumbnail
昨天看著天邊的火燒雲,颱風真的逼近了!結束韓國行回台就有颱風來迎接我,遇水則發、遇風大漲,相信下半年我一定鴻運旺旺旺! 離開池上三週,很想念池上,本就規劃昨天晚上回池上。有點猶豫是否要在颱風撲來時回,但是幾經思索,颱風今天才正式登台,昨天回池上的路程應該沒有安全性的疑慮,那就回池上吧!
Thumbnail
去年在計劃屏東場單身營會的時候,曾經有一個念頭閃過:「該不會遇到颱風吧!」果不其然,這次的營會還真的遇到了颱風。
Thumbnail
都說在花東住過的人不怕地震,但今天早上的地震著實很嚇人。那種驚嚇的感覺,我想大概是因為,擔心房子的安危,會造成自身生命財產的損失。 剛從花蓮回到台北的那些年.偶遇地震,都覺得「哎,不怕不怕」。畢竟在花蓮讀書的那些年,早已把地震當日常。不過,在空曠的山水之間、待在僅有一層樓的小小平房,畢竟和高樓都市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南部才剛收拾好凱米颱風的殘局,又來了山陀兒。全台嚴陣以待,已經好多年沒有被颱風如此肆虐了。還記得我第一次對颱風有概念和印象,是1996年的賀伯颱風。
Thumbnail
今天是月經第二天,昨天睡了一整天,想說趁颱風來之前,去趟金山看海(身體不舒服的時候特別想念海) 上次從陽明山騎車過去金山剛好是10年前,那次也是碰巧遇到大雨跟起霧。風雨無阻,今天無論如何老娘就是要去看海了!沒想到金山的雨也是不小,沒法悠閒的坐在海邊,我來到黑媽媽白冰冰老宅手沖咖啡,感謝他們提早開
Thumbnail
以前每年都有好幾個颱風侵台,所以颱風天的相關記憶可不少,這次凱米帶來我記憶中最大的雨勢(嘉義竹崎的累積雨量是全國前幾名) ,而且居然放了三天颱風假,讓我想起小時候的許多記憶。 開始知道有颱風這玩意的時候,大概是幼稚園年紀,當時住北投區。 四十多年前北投區常淹水,只要到颱風天,老爸就要把車開走,記
Thumbnail
*紀錄一下颱風那幾天和看奧運開幕的心得。 聽說今年第一號會登陸的颱風,叫凱米。每次颱風來襲之前,傍晚的夕陽餘暉總是美得令人窒息,這次也不列外,午後烏雲開始籠罩,我拿著手機爬上頂樓拍下傍晚的惆悵。看著那一坨赭紅潑灑在紫色天幔上,腦袋卻想著是兒
Thumbnail
凱米的威力 去年,有機會登陸台灣的颱風,總是缺那一腳就轉向,即便是百分之90,也都會在即將觸路時,差那一點就可以進來,可以帶來比較豐沛的雨量,結果,總是轉向。 今年的第一個颱風,帶著有點僥倖的心裡,可能又會像去年一樣……只聞腳步聲……  應該是任誰都猜不到,這位凱米不僅登陸,還遲遲不肯走,它帶
這次重創高雄水災的凱米颱風(我上班期間不知道甚麼颱風來襲,看著英文拼音就像台語的「拍密」,中文意思是「不好的」),你覺得是天災嗎?我覺得是人禍,為何我會這麼說。
Thumbnail
臺灣受到颱風侵襲,一名居民看著窗外颱風肆虐,表達對颱風損害和大自然的恐懼和擔憂。生活的瑣事和颱風造成的破壞交織在一起。
Thumbnail
昨天看著天邊的火燒雲,颱風真的逼近了!結束韓國行回台就有颱風來迎接我,遇水則發、遇風大漲,相信下半年我一定鴻運旺旺旺! 離開池上三週,很想念池上,本就規劃昨天晚上回池上。有點猶豫是否要在颱風撲來時回,但是幾經思索,颱風今天才正式登台,昨天回池上的路程應該沒有安全性的疑慮,那就回池上吧!
Thumbnail
去年在計劃屏東場單身營會的時候,曾經有一個念頭閃過:「該不會遇到颱風吧!」果不其然,這次的營會還真的遇到了颱風。
Thumbnail
都說在花東住過的人不怕地震,但今天早上的地震著實很嚇人。那種驚嚇的感覺,我想大概是因為,擔心房子的安危,會造成自身生命財產的損失。 剛從花蓮回到台北的那些年.偶遇地震,都覺得「哎,不怕不怕」。畢竟在花蓮讀書的那些年,早已把地震當日常。不過,在空曠的山水之間、待在僅有一層樓的小小平房,畢竟和高樓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