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5|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紅色的櫻花。「於何得空閑處,思惟如是諸苦惱事?」

    IMG_3260.JPG - 2017春天

     

    昨天意外地去外公家摘菜。

    說意外是計畫外的意思;本來只是順路拿東西過去,

    沒想到天氣很好,所以乾脆去田裡,

    拔了一堆青江菜、高麗菜和蘿蔔。

     

    也看到了今年的櫻花。花期有點過了。

    不過,最可惜的是,

    原本往下那條種滿櫻花的路,荒廢太久,長滿雜草,

    已經走不進去了。

    遠望還是可以看到櫻花開得不錯,

    就是無法靠近。

     


     

    沒想到在田裡,反而讓我心情覺得平靜了。

    在這裡多好啊。

    對比之下,就發現我是多麼厭惡現在的人生。

     

    所以,基本上我的生活動力,

    其實是來自對生活的不滿和憎惡

    也就是說,

    厭惡人生,渴望有一種脫離現在生活的可能性,

    也許是退休離職之類;

    因為知道一切都有結束、都有終點,

    所以才可以忍耐著,

    還在現在的生活之中設法支持下去。

     


     

    這就是想「離苦得樂」的思維。

    難怪我覺得佛教很親切,因為我們的感受方式是一樣的。

     

    《佛本行集經》

     

    「嗚呼嗚呼!世間眾生,極受諸苦,所謂生老及以病死,

    兼復受於種種苦惱,展轉其中,不能得離。

    云何不求捨是諸苦?云何不求厭苦寂智?云何不念免脫生老病死苦因?

    我今於何得空閑處,思惟如是諸苦惱事?」

     

    不要說生老病死苦了,其他事也是煩惱一堆啊。

     

    不過呢,

    「我今於何得空閑處,思惟如是諸苦惱事?」

    這句話倒是很有幻想空間。

    經文原意,佛陀是說,

    我要如何才可以找到空閒之處,來好好思考人生的苦

     

    但是,斷章取義的話,也可以這樣看

     

    「我都忙死了,哪裡還有空,去想人生的苦?」

     

    這樣想的話就更悲慘了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