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0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知恥與知死。



    今天的新聞報導,白文正自殺。
    我不知道他是誰,但也有一點點感觸。

    伍子胥的故事大家很熟吧?
    他的父兄被楚平王害死,子胥逃亡到吳國伺機報仇。
    根據《吳越春秋》,
    他在渡江之時,受到一位老漁夫接濟;
    臨去的時候:

    「誡漁父曰:『掩子之盎漿,無令其露。』漁父諾。子胥行數步,顧視漁者已覆船自沉於江水之中矣。」

    他對漁父說:把杯盤收好,不要被人看到。漁父也說:好。
    走沒幾步,回頭一看,老漁父已經投水自殺了。

    為什麼?他為義助人,竟然被懷疑,這是莫大的屈辱。
    寧死不辱。

    走著走著,到了吳國,又受到一位農家女的幫忙。
    臨去時又來了:

    「又謂女子曰:『掩夫人之壺漿,無令其露。』…子胥行,反顧,女子已自投於瀨水矣。」

    他對婦女說:把杯盤收好,不要被人看到。她也說:好。
    走沒幾步,回頭一看,農家女也投水自殺了。
    為什麼?寧死不辱。

    很蠢嗎?同樣是《吳越春秋》的故事:

    「吳王有女滕玉,因謀伐楚,與夫人及女會蒸魚,王前嘗半而與女,女怒曰:『王食魚辱我,不忍久生。』乃自殺。」

    吳王闔閭把吃了一半的魚給女兒滕玉吃。
    滕玉大怒:王怎麼可以用吃剩的魚羞辱我!於是自殺了。
    為什麼?寧死不辱。

    再看看別的故事吧。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大家應該更熟悉。
    根據《史記‧刺客列傳》記載,荊軻是田光介紹給太子丹的。
    太子拜託他時說:

    「太子送至門,戒曰:『丹所報,先生所言者,國之大事也,願先生勿泄也!』田光俛而笑曰:『諾。』

    他說,這件事很嚴重,希望你不要洩露。田光也說好。
    結果事成之後:

    「田光曰:『吾聞之,長者為行,不使人疑之。…夫為行而使人疑之,非節俠也。』…因遂自刎而死。」

    身為長者,不能忍受讓人懷疑的屈辱。
    所以他也自殺了。
    為什麼?寧死不辱。

    我不知道白文正張俊彥這些人的是是非非,
    也不是要鼓吹自殺。
    我只是突然覺得,古人只是不受辱就寧可死,
    相較之下,
    今日真正該死的人太多了,他們卻沒有應該去死的自覺,
    正是因為不知恥的緣故啊!
    請問總統,
    什麼時候能看到政治人物真的切腹?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