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1|閱讀時間 ‧ 約 17 分鐘

德國|柏林(下),出乎意料的精采

看完了柏林的過去,接下來要帶大家對柏林改觀,這個世界級的城市,絕對不只有那片圍牆,引領潮流的綠建築,最大的博物館館藏,寬敞筆直的血拼大道,與摩登的商業廣場,他或許稱不上是歐洲前幾名美麗的城市,但在我心中,他的豐富內在卻相當吸引我,我想,這就是德國,會讓人越來越喜歡的原因吧!

國會大廈(Reichstag)

要介紹打破傳統柏林印象第一名的,在我心目中,非『國會大廈』莫屬,這個景點,其實一開始不在規劃之內,畢竟要參觀一國的國會大廈,感覺就不是挺有趣的,但是上網查,看旅遊書才知道,原來這裡早已成為取代布蘭登堡門的新地標,而且還要上網先預約才進得去喔!
門票:免費(德國果然是強國) 開放時間:每天8:00~21:45(特定日期會關閉,請參考官網) 重要!!!上網預約須先預選三個參觀時間,系統確認可行後會發回覆函給你,再上網登記參加者姓名即可(需與護照相同),參觀當天因安檢需帶護照
說到參觀國會大廈,兩個傻爸媽完全沒想到會這麼熱門,在旅遊的前三天才開始預約,所以只剩下不是最早就是最晚的那幾場,有寶寶的我們當然預約早場啦,早上8點前就要到國會大廈,吃完早餐弄完小孩還要搭電車過去,我們整個就是彷彿屍速列車般的狂奔在路上啊~~
終於到了國會大廈門口,雖然遲到了一點時間,好險最後還是有放行,接下來是一連串如同機場入關的嚴格安檢,別忘了,要記得攜帶護照入場喔!
說是參觀國會大廈,其實我們只有預約參觀『穹頂』(dome),其實也想參加內部導覽的,無奈太晚訂早已客滿,不過幸好天公疼憨人,至少我們還能參觀到這最特別的穹頂,不然就白來了。
這穹頂爲什麼特別呢?請大家把螢幕先往上滑,看看國會大廈第一張照片,他的外貌,其實是相當古典的歐式建築,但是萬萬沒想到他的屋頂,雖然也是歐洲人愛的圓頂,卻是完全透光透氣,是個扮演讓國會大廈電力完全『自給自足』的重大角色。
再來看看他的內部,中間有根像龍捲風的支柱,上頭有360片反光鏡,可以將外面的光源反射進大廈內部,此外,在照片的右邊,還有個神奇遮陽板(請原諒我的相機不夠廣角只拍了一半),這個遮陽板會隨著陽光移動,除了過濾光線,也能防止鏡面過熱,產生太強的反光,可以說是相當智慧的設計。
我們沿著周圍的步道一圈圈繞上去,聽著導覽機邊介紹周邊的景色(有中文喔),布蘭登堡門、電視塔、施普雷河上的博物館...也算是做了一次柏林旅遊簡介
走到最上方往下看,其實圓錐體玻璃下就是議會大廳,只是不知道為何完全反光看不到,可能是早晨的陽光太強了吧?!德國的國事就這麼『攤在陽光下』供世人檢視,可以想見他們對民主政治重視的程度。
來到穹頂最上方,剛剛的圓錐體變成了一個排氣孔,屋頂上則是一個中空的洞,是的沒錯,真的是中空喔!所以這棟建築不只會透光,還會自己呼吸,把內部的廢氣排出去,再把外頭新鮮的空氣引進來,而穹頂外部,可想而知當然是一片一片太陽能板,這些太陽能板聚集能源,將冷熱能儲存在地底,讓這些庸庸碌碌為人民服務的公僕們,有舒適的工作環境。
順道一提,排氣孔旁是可以供遊客休息的喔,機會難得,我們當然讓寶貝兒子上去爬爬爬啦!
瞧這小子開心迷人的模樣,媽媽又被電到了啊(老王賣瓜模式啟動),看完了國會大廈,是不是相當吸引你呢?雖然完全沒看到內部議事廳,但是至少進行了一次綠建築體驗,聽說黃昏和晚上更美,如果有機會來柏林,別忘了把這個景點排進行程喔!

佩佳蒙博物館

除了國會大廈,德國還有一個必看的,就是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博物館島(Museumsinsel),雖然說是『島』,但其實他就是被施普雷河所包圍的一塊土地,上頭有五座博物館,旅遊書上說每一座博物館都相當值得一看,帶著寶寶的我們雖然不太適合這項活動,但是為了跟博物館沾點邊,還是選擇了大家最推薦的佩佳蒙博物館(Pergamon Museum)
其實拍這張照時覺得奇怪,大名鼎鼎的佩佳蒙博物館入口怎麼那麼不起眼?原來答案在後面...
來之前早有聽說這間博物館的館藏,和你以前看過的都不一樣,因為霸氣的德國喜歡把東西佔為己有(嗯?),要他們只展示一塊磚頭或一張圖畫,這有失一個世界大國的風範,要展示,就展示最大最完整的,所以他們直接把遺跡大卸八塊後帶回家實體重建,像下面這個是西元前,也是歷史課本裡的兩河流域,巴比倫時期的伊希達城門(Ishtar Gate),就是映入眼簾的第一印象。
藍色彩釉磚面還有動物凸出來的浮雕,沒想到2000年前的建築可以達到這個水準,真的相當精緻。
伊希達城門前還設有遊行大道(Processional road),兩旁精緻的圖騰與生動的獅子浮雕,走在這裡宛如星光大道般有風,可見當時巴比倫帝國的強大與輝煌。
除了巴比倫遺跡,在其後方就是古羅馬時期的米利都市場大門(Market Gate by Miletus),是古代相當繁榮的商業市場,走在這裡,彷彿身在電影場景般真實,好像等一下門後就會有穿著古裝的商人走出來與你交易一樣。
在市場右手邊,就是傳說中的佩佳蒙祭壇(翻成白話文就是宙斯大祭壇啦),欸....滿心期待要來看這個鎮店之寶,怎麼只給我們一個電視啊?原來佩佳蒙祭壇自2014年起就在整修,預計要到2019年才開放(晴天霹靂),好吧~留給自己一點遺憾,這個祭壇就來日再相見囉!
(2023最新消息,自10/23起將再次整修,預計2027年春季重新開放)
除了一樓有實體搭建的遺跡外,二樓同樣也有一面慕夏塔宮殿正面外牆(Muchatta Facade),慕夏塔宮原址位於約旦,但德國人卻硬生生把外頭這面精美的牆給運回來了,真的...只能說:『德國,果然霸氣(道)啊!』
至於兒子呢?老實說這麼優的博物館,又有中文導覽機,媽媽我實在想要好好享用一下,無奈這小子睡飽吃飽精神正好,怎麼可能放爸媽在那邊悠哉地看博物館啊!只好把導覽機給他玩,媽媽除了拍一些代表性的館藏外,其他照片就都是寶寶寫真啦!兒子啊,這可是德國的羅浮宮內~你才剛滿一歲就來這參觀(搗蛋),是不是要報警(抱緊)處理啊?
因為時間關係我們只有參觀一座博物館(是說就算時間足夠我們可能也只參觀一座啦xD),沒辦法柏林內涵太豐富啦,看也看不完,若對於古代文物有興趣的,不妨來博物館島走一遭喔!

柏林散策:古蹟風情 vs.血拼天堂

菩提樹下大道(Unter den LInden)
若要說柏林最有名的大道,大家第一印象一定都會回答布蘭登堡門前方的菩提樹下大道(Unter den LInden),這個大道當初是由18世紀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所規劃,在大道中央,就立有一尊腓特烈大帝騎馬像。
這個大道名字取的相當詩情畫意,實際走一趟也的確充滿歐洲風情,在這裡,你可以從施普雷河畔看到的雄偉的柏林大教堂與遠方的電視塔,貌似希臘神殿的二戰受害者紀念館(新岡哨,Neue Wache),和柏林最古老的洪堡大學(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與希特勒當時焚書的倍倍爾廣場(Bebelplatz)。
不過漫步在這條街,怎麼沒看到菩提樹本人呢?其實這條大道兩旁所種的樹應為椴樹,只是因為翻譯的原因早已積非成是,而且加上深秋,原本濃密的綠蔭變成了兩排枯木,雖然少了點歐式大道的浪漫氣息,卻也多了些柏林特有的蕭條風味

選帝侯大道(Kurfürstendamm)
如果說東柏林最有名的是菩提樹下大道,那麼在西柏林,就是充滿購物風情的選帝侯大道(Kurfürstendamm,又稱褲襠大道--不是我自己取的,因為德文唸起來像褲襠),這裡兩旁百貨和餐廳林立,要在這裡一次滿足買東西吃東西不是難事,說是柏林的香榭大道也不為過。
而在這裡,還有一家歐洲第二大的KADAWE百貨公司,原本以為號稱歐洲第二大,應該很好逛很好買吧?但我覺得這裡比較像是貴婦百貨,專櫃賣的東西品質都相當好,當然價位也不甚可愛,傻爸媽兩人原本想說中午就在百貨公司美食街解決一餐,誰知道這美食街賣的都是香檳配海鮮,火腿配白酒這種高級料理,推著嬰兒車的我們感覺很不融入這裡啊xD,還是去外面找間平民義大利麵卡實在

波茨坦廣場(Potsdamer Platz)
不過說到柏林的購物,其實我們覺得波茨坦廣場(Potsdamer Platz)附近也很不錯,這裡算是柏林統一後的新都會中心,車站附近高樓大廈林立,都是設計相當新潮的建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照片右邊的新力中心(Sony center),據說裡面很多影音設備,聲光效果十足,屋頂更是設計成宛若富士山外型的熱氣球,相當吸睛,只可惜我們不得其門而入,天氣冷又肚子餓沒耐心,就沒進去參觀了,若有參觀的朋友歡迎留言給我聞香一下啊!
車站前也有展示柏林圍牆,是的你沒看錯,最靠近你的這塊上面粘滿了口香糖,一度以為我又回到西雅圖的派克市場....
剛好遇到聖誕市集開張,立馬買杯熱紅酒(Glühwein)暖暖身子,這次我們不點德式香腸,來個不一樣的大包子,沒想到傻爸媽踩到地雷,這包子裡面怎麼包烏梅啊?而且皮好厚好乾喔,熱酒配烏梅包雖然跳tone,但我開始後悔沒點咖哩香腸了!
吃完烏梅包覺得更加空虛更加冷了,幸好附近就有一間Mall of Berlin,裡面不僅有平易近人的美食街,還有許多歐洲品牌的衣服包包可以買,撫慰了剛剛吃到烏梅包受創的心靈和肚子。

亞歷山大廣場(Alexanderplatz)
除了上述的波茨坦廣場,購物天堂還有緊鄰柏林電視塔紅色市政廳亞歷山大廣場(Alexanderplatz),亞歷山大廣場周邊除了充斥著百貨商場與餐廳酒吧,更是地鐵、火車、電車的交集大站,走在這裡,有點像台北信義區,同時也有著可以眺望市景的塔樓,與充滿特色的古蹟建築,我們這次在柏林就是住在亞歷山大廣場附近,這裡雖然離市中心有點遠,但是周遭生活機能方便,也算是個不錯的落腳處。

哈克雪庭院(Hackeshe Hofe)
另一個頗具特色的就是哈克雪庭院(Hackeshe Hofe),這個名字聽起來很炫的地方,其實是老房子改建而成的商場,從外頭看起來就跟普通大樓差不多,走進去才知道別有洞天,房子的中庭是由德國建築師設計,在白色的磁磚上點綴著藍黃馬賽克磚,再搭配周遭的文創商店,這裡給人的感覺和上述的購物廣場大相徑庭,反而有種在小巷弄中尋寶的樂趣。
如何?柏林可以逛街購物的地方真的非常多吧!而且每個都有自己獨有的特色,從歐洲知名品牌,到個性文創商品,絕對不怕買不到,只怕你沒時間好好逛而已,其實還有很多我沒有寫到的區域,就更待下次有機會再來好好發掘囉!

柏林美食推薦

推薦1.柏林最古老的酒吧,Zur Letzen Instanz: 蒐集百年餐廳成癮的我們,現在只要不知道吃哪家,只要上網搜尋『百年』,通常都會成為我們的口袋名單,而這間餐廳(嚴格說來是酒吧),已經營業超過4個世紀,我們怎麼能錯過呢! 聽說這家很熱門,沒訂位的我們搶在晚餐5點一開門就抵達,因為6點有人訂位所以我們只能用餐1小時,相當幸運的,我們被安排在酒吧前最漂亮的位置。 看這吧檯上美麗的啤酒水龍頭,以及我們餐桌旁邊漂亮的牆面,這些擺設可都是跟著這家店保存相當悠久的古董喔! 爸爸點了一份羊肉香腸,我則點了一份炸魚排,而飲料,當然要選柏林最知名的白啤酒囉!不得不說,餐點相當特別好吃啊!雖然不是可以吃粗飽的等級,但是算是相當好吃的下酒菜,味道不會太鹹,和傳統德式啤酒屋的餐點有著天壤之別,再搭配帶點果香風味的白啤酒真是絕配,這下終於了解,這間餐廳能夠經營400年,果真有兩把刷子。 其實一開始要來這家百年酒吧餐廳,心裡是有點害怕的,畢竟我們推著嬰兒車,不僅怕餐廳內沒有寶寶椅,也怕這愛講話的小子會吵到用餐的客人,不過事實證明,這一切都是多想啊~不僅有貌似古董的寶寶椅,餐廳內用餐氣氛也鬧哄哄,看來兒子相當適合德式酒吧喔?欸不是啦!是這家餐廳非常baby friendly,親子遊客可以來喔! 推薦2.思鄉最佳去處,台灣珍奶專賣店 Comebuy: 我承認,這家是推薦給旅居國外想家的朋友,畢竟你們大老遠跑來歐洲玩,應該不會特別來喝台灣珍奶吧!雖然我們在台灣也是不常喝,但是來到柏林這個大都市,怎麼能錯過這正宗台灣人開的珍奶店呢? 原本以為這家店應該只有台灣人會來捧場沒,想到不是內,裡面好多歪國人喔!還大排長龍,突然覺得台灣珍奶能在柏林發揚光大真是驕傲啊! 你看你看,連看板都是親切的中文喔!不只賣珍奶,還有綠茶、普洱茶等等,不過看到那價位就把你拉回現實了,ㄜ...一杯珍奶至少要100多台幣,台灣人啊要惜福啊! 這家店其實設計的很像台灣的泡沫紅茶店,位置小小的,旁邊還擺有漫畫和小說,感覺起來在這裡的雖然不一定是台灣人,但9成都是學生居多,看來全世界的同學們都尬意這味啊~(飲料也可以調整甜度和冰塊,是的就跟台灣一樣什麼半糖少冰那樣,這大概也是一種台灣飲食文化的特色吧) 不誇張,等了至少30分鐘終於買到了!除了珍奶,店裡還有販賣包子和銅鑼燒等小吃,珍奶是屬於茶味比較重的那種,我蠻愛的,包子的話,當然沒有台灣的好吃,不過跟上次那個烏梅包比根本人間美味,而銅鑼燒,爸爸居然說跟我做的一樣啊,那到底是好吃還是難吃啊xD 推薦3. 柏林必吃的咖哩香腸(CurryWurst) 其實這個小吃我們應該要去老店吃的,但是無奈天氣冷又推車走到腳痠,所以我們都是用餐時間到就在地覓食了,不過幸好,街邊有相當多間咖哩香腸的攤位,還不至於錯過這項特色小吃。 你想像的咖哩香腸是什麼味道?告訴你,這裡的絕對和你想的不一樣xD,香腸相當軟嫩,不是像台式香腸那樣脆脆的有嚼勁,上頭淋上超~大~量~的番茄醬,再撒上一點咖哩粉,與其說是咖哩腸,我倒覺得是番茄腸比較貼切,不過既然這是來柏林必吃的小吃,那就像來台灣夜市要吃豬血糕一樣,嚐過就好,喜不喜歡就因人而異囉! 柏林特色小物 特色1. 尋找柏林熊 柏林(Berlin)的德文念起來因為和熊(Bear)很像,所以熊便成為柏林的代表動物,我其實覺得柏林熊長的有點像馬德里小熊,只不過一個向左一個向右,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德國太強,柏林熊給人的印象還是有比較兇狠的感覺,市政廳上柏林熊市徽。 走在柏林路上,有一種東西你可以隨處看見,就是這隻雙手高舉的柏林熊,這隻熊在不同場合會穿著不同的衣服,若是在地鐵內就是捷運圖,若是在大街上就穿柏林觀光或商店廣告服,這角色除了是個相當好的宣傳大使,熊熊無害的神情也相當受到遊客歡迎。 而幸運的我們,居然還有找到台灣的柏林熊耶!當初看到這隻超興奮的,一直大叫~~~是台灣是台灣耶!!!沒辦法在外國看到家鄉的一切真的會好激動啊,台灣熊上頭畫了台北101,燈籠,包子,茶壺等等台灣的特色,看了真的好想吃包子喔(咦樓歪) 這隻熊其實不難找,就在號稱柏林最美的『御林廣場』對面,也就是『駐德國台北代表處』樓下,下次如果來柏林,不妨也來跟這隻台灣熊打聲招呼吧! 特色2. 號誌小綠人好療癒 這次遊走東德柏林與德勒斯登兩大城市,最意外的發現,就是看到行人號誌燈上的小綠人標誌,這個號誌燈,是東德時代使用的交通號誌人,綠燈時,男生版帶著一頂寬帽,女生則綁著一條可愛的辮子閃爍在街上,紅燈則是雙手一伸,轉身變成宛如十字架的禁止標示,我最喜歡在過馬路時尋找這些號誌人,為自己無聊的等車時光增添一點樂趣,看著看著,居然也覺得有些療癒,心想這號誌人如果有紀念品店我一定要買。 皇天不負苦心人,沒想到在台灣柏林熊附近,還真的讓我們找到一家號誌人專賣店耶(Ampelmann shops Berlin) 號誌人專賣店裡的商品非常多,從最陽春的T-shirt、馬克杯、筆記本到皮包、文具、花瓶、雨傘..只要是生活用品,印上號誌人的標誌就特別療癒可愛,甚至連寶寶用品都有耶~(根本就是為了腦波弱的媽媽設計的啊) 雖然很想大買特買,不過我還是很客氣的只買了一個號誌人嘴嘴給孩子,不過現在怎麼覺得有點後悔沒多買些,如果跟我一樣喜歡號誌人的朋友,不妨進去逛逛,買紀念品嘛,千萬不要向我一樣太理智,否則回國後才懊悔就來不及啦~ 柏林終於寫完囉!這應該是我寫過最長~~~~篇的文章了(居然破5000),因為這城市故事太豐富,想介紹的東西太多,走在這裡彷彿走進歷史漩渦,卻又不斷地被眼前新潮的事物所驚喜,其實柏林真的很大,還有很多想看的景點和想參觀的博物館,終於了解旅遊書所說的柏林魅力,原來在離開後才發現震撼不斷。 不過我還是老話一句:『遺憾,是下次旅行的動力』,我相信有一天,我會再來訪柏林,完成那未完成的感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記錄我們外派歐洲期間,從東歐玩到西歐,南歐玩到北歐,從兩人世界到大手牽小手的旅遊故事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